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压井是将具有一定性能和数量的液体泵入井内,依靠泵入液体的液柱压力相对平衡地层压力的过程,或者说压井是利用专门的井控设备和技术向井内注入一定重度和性能的修井液,建立压力平衡的过程。压井的目的是暂时使井内流体在作业施工中不喷出,方便作业。压井要保护油层,要遵守“压而不喷,压而不漏,压而不死”三原则。在梁101井第Ⅰ层试油施工中由于井底情况特殊,六次压井作业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作一个总结,以便在以后的作业施工中作以借鉴。
关键词:压井 梁101井 压井液
一、前言
梁101井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小梁山构造高部位一口评价井,此次对该井进行试油作业为储量计算和四性关系研究提供参数;落实储层产液性质和产能。试油方式:MFE测-射联作。射孔采用SQ-102枪、小1m弹、16孔/米、相位90o。在对第Ⅰ层压裂施工后起钻过程中连续发生六次溢流,对其压井施工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以后的压井作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二、该井简况
该井自2010年8月2日搬迁上去开始试油施工,8月14日射孔作业,射孔后抽汲不出油,决定进行压裂改造,在8月30日进行压裂施工,压裂施工后用6mm油嘴控制放喷求产,日产量最高时出油2.51m3,油压1.80MPa,套压0,井内管柱组合:∮108mm喇叭口×0.39m+KZF-94座封滑套×0.12m +∮73mm外油2根×19.32m +Y341-114封隔器×1.26m +KSM-114水力锚×0.39m+KLJ-94安全接头×0.19m +∮73mm外油146根×1405.49m+∮73mm外油短节1根×1.02m +∮73mm×∮89mm变扣×0.10m +∮89mm双公×0.08m+管挂×0.20m +四补距×3.31m=1431.87m,求产稳定后经研究决定上返,进行压井起钻。
三、施工工艺及简单的施工过程
1.梁101井压井作业简单施工流程:
2. 101井压井施工过程简介
2.1 2010年9月6日,接上级通知上返,当时用6mm油嘴控放求产,油压1.80 MPa,套压0,喷出地层水密度为1.0900g/cm3,首先是计算地层压力,地层压力=井口压力+液柱压力,计算得出地层压力17.4 MPa,选择压井液:根据公式p=(P静+P附)*100/H计算出需要密度为1.2900g/cm3的压井液才能平衡地层压力,由于井底工具为封隔器,只能采用反循环压井方法压井。
2.2备压井液:备密度1.2900g/cm3压井液40.00m3,准备压井。
2.3用500型撬装泵1部,密度1.2900g/cm3的压井液30.0m3,反循环洗压井,泵压6.0~10.0MPa,排量300~350L/min,返出原油0.70m3,返出密度1.0300~1.2000g/cm3混液25.00m3,返出密度1.2800g/cm3的压井液5.00m3,观察油压力均为0。
2.4拆采油树装封井器安装简易钻台,准备起钻。解封:上提钻具至200.00KN↓140.00KN,解封成功。
2.5起钻至井深1225.92m,井口发现溢流,组织压井液,准备压井。用500型撬装泵1部,密度1.2900g/cm3的压井液25.00m3,正循环洗压井,泵压6.0-10.0MPa,排量300-350L/min,返出密度1.0800-1.2000g/cm3混液20.0m3,返出密度1.2900g/cm3的压井液5.0m3观察井口,油压为0,套压为0,井口无溢流。
2.6起钻至井深937.02m,井口发现溢流,备压井液,准备压井。用500型撬装泵1部,密度1.3400g/cm3的压井液30.0m3,正循环洗压井,泵压6.0-10.0MPa,排量300-350L/min,返出密度1.1500-1.2000g/cm3混液25.0m3,返出密度1.3200g/cm3的压井液5.0m3观察井口,油压为0,套压为0。起出井内全部压裂管柱。
2.7抢下压井管柱至井深1454.79m处下完管柱悬重140.00kN,下井管柱最大外径95mm,最小内径62mm。
2.8观察井口压力,油压0↑5.1MPa,套压0↑6.9MPa.
2.9用500型撬装泵1部,密度1.6800g/cm3的压井液30.0m3,正循环洗压井,泵压0↑10.0↓0MPa,排量 100-300L/min,返出密度1.1000-1.2000g/cm3混液15.0m3,返出密度1.6800g/cm3的压井液15.0m3观察井口压力,油压0,套压0. 起出井内全部压井管柱。
2.10测试队准备下测试工具测井时,井口有脱气现象带出少量泥浆,上报勘探事业部,勘探事业部决定停止测试,下桥塞进行封堵。
四、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失败的压井,总共压井5次,才算是平衡地层压力,最后测试队要下工具进行地层测试时,发现井口有脱气现象带出少量泥浆,经研究决定不进行地层测试,可见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压井是一项需要多方面考虑的施工工序,一项考虑不周全,会造成压井的失败,结合本井压井经验,系统的总结压井的全过程,给以后的压井作业有个借鉴。
1.明白压井的目的是暂时使井内的流体在施工过程中不喷出,方便作业,压井要保护油层,要做到“压而不喷,压而不漏,压而不死”,梁101井是一口试油评价井,压井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不能把井压漏,或压死,如果压漏或压死这一层试油成果全部作废,所以说在确定地层压力的时候必须准确。
2.压井是靠压井液自身的静压力有效的控制地层流体的压力,地层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压井液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和压井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压井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对比关系以及压井也本身的性质,压井液应具备的功能。
3.安全技术要求是压井的必要条件,满足井下作业要求的条件下,应从简地面管线,布局要合理紧凑,减少水力损失,有利安全生产,所以管线连接好后,要进行试压工作压力的1.2-1.5倍,保证不刺漏,出口接硬管线,考虑当地季节风向,每隔10.00-15.00m用地锚墩固定,地面管线上不能行驶车辆,节流压井管汇额定工作压力与所用封井器的额定工作压力要一致,不允许将节流压井管汇作为平常管线使用。
4.井被压住的表现是泵压平衡,进口排量等于出口排量,进口密度等于出口密度,返出液体无气泡,停泵后井口无溢流,进口与出口压力表上读数近于相等,只有这样井才算压住,结合梁101井的表现,当最后压完井后发现井口有脱气现象带出少量泥浆,这说明井还是没有被压平稳。
5.压井该注意的事项也是影响压井成功的因素,压井前应用油嘴排除井筒上部的存气,压井前应检查泵注设备,以免中途停泵,造成压井液气侵,用改性压井液压井时,压井前应先替入前置液脱气,高油气井可用清水循环除气,待出口见水后,再替入改性压井液。为保护油层,应避免压井时间过长,减少压井液对产层的污染,当进口液量超过理论井筒容积时仍不返出或大量漏失,应停止作业,请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压井时应用排量大的泵,为防止管线堵塞,应装过滤网,挤压井的压井液挤入到产层顶部以上50.00m,计量一点要准确,如重复压井,必须将前次压井液排净,排除量应大于井筒容积的1.2-1.5倍,现场应准备放喷闸门及所用接头,以备井喷时抢装井口,再次压井。
6.还有就是压井液性能变差,压井过程中井内和地层内各种条件都在不断地对压井液进行着作用,促使性能合适的压井液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影响压井的成功率,压井液性能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水侵,气侵,钙侵,盐水侵,主要控制好这“四侵“把握好压井液的性能,是压井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简介:关文辉(1984-)男,汉族,甘肃天水人,技术员,主要从事井下作业,试油气水工作。
代安安(1985-10)男,主要从事内燃机制造与维修专业。
关键词:压井 梁101井 压井液
一、前言
梁101井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小梁山构造高部位一口评价井,此次对该井进行试油作业为储量计算和四性关系研究提供参数;落实储层产液性质和产能。试油方式:MFE测-射联作。射孔采用SQ-102枪、小1m弹、16孔/米、相位90o。在对第Ⅰ层压裂施工后起钻过程中连续发生六次溢流,对其压井施工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以后的压井作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二、该井简况
该井自2010年8月2日搬迁上去开始试油施工,8月14日射孔作业,射孔后抽汲不出油,决定进行压裂改造,在8月30日进行压裂施工,压裂施工后用6mm油嘴控制放喷求产,日产量最高时出油2.51m3,油压1.80MPa,套压0,井内管柱组合:∮108mm喇叭口×0.39m+KZF-94座封滑套×0.12m +∮73mm外油2根×19.32m +Y341-114封隔器×1.26m +KSM-114水力锚×0.39m+KLJ-94安全接头×0.19m +∮73mm外油146根×1405.49m+∮73mm外油短节1根×1.02m +∮73mm×∮89mm变扣×0.10m +∮89mm双公×0.08m+管挂×0.20m +四补距×3.31m=1431.87m,求产稳定后经研究决定上返,进行压井起钻。
三、施工工艺及简单的施工过程
1.梁101井压井作业简单施工流程:
2. 101井压井施工过程简介
2.1 2010年9月6日,接上级通知上返,当时用6mm油嘴控放求产,油压1.80 MPa,套压0,喷出地层水密度为1.0900g/cm3,首先是计算地层压力,地层压力=井口压力+液柱压力,计算得出地层压力17.4 MPa,选择压井液:根据公式p=(P静+P附)*100/H计算出需要密度为1.2900g/cm3的压井液才能平衡地层压力,由于井底工具为封隔器,只能采用反循环压井方法压井。
2.2备压井液:备密度1.2900g/cm3压井液40.00m3,准备压井。
2.3用500型撬装泵1部,密度1.2900g/cm3的压井液30.0m3,反循环洗压井,泵压6.0~10.0MPa,排量300~350L/min,返出原油0.70m3,返出密度1.0300~1.2000g/cm3混液25.00m3,返出密度1.2800g/cm3的压井液5.00m3,观察油压力均为0。
2.4拆采油树装封井器安装简易钻台,准备起钻。解封:上提钻具至200.00KN↓140.00KN,解封成功。
2.5起钻至井深1225.92m,井口发现溢流,组织压井液,准备压井。用500型撬装泵1部,密度1.2900g/cm3的压井液25.00m3,正循环洗压井,泵压6.0-10.0MPa,排量300-350L/min,返出密度1.0800-1.2000g/cm3混液20.0m3,返出密度1.2900g/cm3的压井液5.0m3观察井口,油压为0,套压为0,井口无溢流。
2.6起钻至井深937.02m,井口发现溢流,备压井液,准备压井。用500型撬装泵1部,密度1.3400g/cm3的压井液30.0m3,正循环洗压井,泵压6.0-10.0MPa,排量300-350L/min,返出密度1.1500-1.2000g/cm3混液25.0m3,返出密度1.3200g/cm3的压井液5.0m3观察井口,油压为0,套压为0。起出井内全部压裂管柱。
2.7抢下压井管柱至井深1454.79m处下完管柱悬重140.00kN,下井管柱最大外径95mm,最小内径62mm。
2.8观察井口压力,油压0↑5.1MPa,套压0↑6.9MPa.
2.9用500型撬装泵1部,密度1.6800g/cm3的压井液30.0m3,正循环洗压井,泵压0↑10.0↓0MPa,排量 100-300L/min,返出密度1.1000-1.2000g/cm3混液15.0m3,返出密度1.6800g/cm3的压井液15.0m3观察井口压力,油压0,套压0. 起出井内全部压井管柱。
2.10测试队准备下测试工具测井时,井口有脱气现象带出少量泥浆,上报勘探事业部,勘探事业部决定停止测试,下桥塞进行封堵。
四、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失败的压井,总共压井5次,才算是平衡地层压力,最后测试队要下工具进行地层测试时,发现井口有脱气现象带出少量泥浆,经研究决定不进行地层测试,可见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压井是一项需要多方面考虑的施工工序,一项考虑不周全,会造成压井的失败,结合本井压井经验,系统的总结压井的全过程,给以后的压井作业有个借鉴。
1.明白压井的目的是暂时使井内的流体在施工过程中不喷出,方便作业,压井要保护油层,要做到“压而不喷,压而不漏,压而不死”,梁101井是一口试油评价井,压井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不能把井压漏,或压死,如果压漏或压死这一层试油成果全部作废,所以说在确定地层压力的时候必须准确。
2.压井是靠压井液自身的静压力有效的控制地层流体的压力,地层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压井液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和压井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压井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对比关系以及压井也本身的性质,压井液应具备的功能。
3.安全技术要求是压井的必要条件,满足井下作业要求的条件下,应从简地面管线,布局要合理紧凑,减少水力损失,有利安全生产,所以管线连接好后,要进行试压工作压力的1.2-1.5倍,保证不刺漏,出口接硬管线,考虑当地季节风向,每隔10.00-15.00m用地锚墩固定,地面管线上不能行驶车辆,节流压井管汇额定工作压力与所用封井器的额定工作压力要一致,不允许将节流压井管汇作为平常管线使用。
4.井被压住的表现是泵压平衡,进口排量等于出口排量,进口密度等于出口密度,返出液体无气泡,停泵后井口无溢流,进口与出口压力表上读数近于相等,只有这样井才算压住,结合梁101井的表现,当最后压完井后发现井口有脱气现象带出少量泥浆,这说明井还是没有被压平稳。
5.压井该注意的事项也是影响压井成功的因素,压井前应用油嘴排除井筒上部的存气,压井前应检查泵注设备,以免中途停泵,造成压井液气侵,用改性压井液压井时,压井前应先替入前置液脱气,高油气井可用清水循环除气,待出口见水后,再替入改性压井液。为保护油层,应避免压井时间过长,减少压井液对产层的污染,当进口液量超过理论井筒容积时仍不返出或大量漏失,应停止作业,请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压井时应用排量大的泵,为防止管线堵塞,应装过滤网,挤压井的压井液挤入到产层顶部以上50.00m,计量一点要准确,如重复压井,必须将前次压井液排净,排除量应大于井筒容积的1.2-1.5倍,现场应准备放喷闸门及所用接头,以备井喷时抢装井口,再次压井。
6.还有就是压井液性能变差,压井过程中井内和地层内各种条件都在不断地对压井液进行着作用,促使性能合适的压井液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影响压井的成功率,压井液性能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水侵,气侵,钙侵,盐水侵,主要控制好这“四侵“把握好压井液的性能,是压井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简介:关文辉(1984-)男,汉族,甘肃天水人,技术员,主要从事井下作业,试油气水工作。
代安安(1985-10)男,主要从事内燃机制造与维修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