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不懂

来源 :青少年日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0日 晴
  在思绪的长廊漫步,透过窗棱瞥见斑驳的记忆。提笔写下“曾经”二字,眼前浮现的,不是沧桑过往,而是那么纯真的岁月……
  那时。我不懂。我只知道,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开心就笑,生气就哭,没有烦恼和忧愁。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实,是小儿不知愁滋味。天天跟在妈妈的屁股后面,拽着她的衣角,扑闪着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似懂非懂地听妈妈和一群妇女谈天说地。我,整天沐浴在阳光下,沉沦在春风里,扳着脚指头,喝着“娃哈哈”。生活对于我来说,就是享受,就是美好。
  那时,我不懂。不知道什么叫阿谀奉承,也不知道什么是绵里藏针,不知道有什么人情世故,也不知道那么多世态炎凉。我的眼里和心里,在我的生活和天地间,只有纯真,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尽情呈现。
  好不容易长大了,也终究要长大。长大了,才知道不能再任性,不能再随意,小孩子脾气是万万耍不得的。我知道,必须学会知书达理,必须学会换位思考,必须学会宽容退让,心中有再大的压力都必须忍着,有再大的怒火都必须憋着。作业多,学习累,有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担当,有什么压力也都要自己排解。学业上的失利,家庭中的争吵,朋友间的猜忌,就算整个人充满了郁闷和颓废,也要忍住泪水,抬头微笑。不知怎么,曾经的我哪去了?丢失了吗?丢失在记忆中,还是丢失在现实里?
  谁又知道,蒙娜丽莎唇边的微笑,是真,是假?
  或许,若干年后,再回首,蓦然发现——其实现在的我,依然还不懂?
  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八(2)班点评:
  诗一般的语言,叙说着花季的心动。这份心动,是对过往的回味,是对现实的困惑,是对未来的期盼。我们都希望生活中多一份坦诚,多一份美好,我们也希望自己早一点成熟,早一点成功。可成熟之后又发现,我们丢失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习作者的这份迷茫和呼唤,因此就很感人,颇能撩动读者的情思。
  指导教师:唐应淦
其他文献
9月2日 晴  我是一个开朗、爱笑的女孩。  也许会有人说:“嗨!笑有什么好谈的。笑就笑呗!不过是两眼弯一弯,嘴角翘一翘罢了。”这位同学说得不错,但我可以肯定,这是典型的皮笑肉不笑。文雅的人,大家闺秀还讲究“笑不露齿”,美人还要“嫣然一笑”呢,那杨玉环,想必是回眸一笑了。  笑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苦笑傻笑憨笑,假笑陪笑冷笑暗笑狂笑,奸笑狞笑隐笑浅笑娇笑,长笑佯笑,会心一笑,相视一笑,付之一笑,仰天
期刊
8月6日 晴  换一个颜色,世界就会很美丽。  ——题 记  图书馆少儿借阅室里的窗上有许许多多的玻璃,它们非常普通,和其它玻璃没有什么两样,不过颜色有些微微发蓝。  从这些玻璃看出去,对面大楼的砖块灰得让人心寒,阳光洒落的地面也只是比阴影处更亮一些而已。路旁的树木看起来呆呆的,树叶是寂寞的深绿色。这景色让人沮丧,让悲伤的人更加悲伤,让高兴的人变得悲伤。  但在这些玻璃中,有一块与众不同,那是一块
期刊
11月27日 晴  天庭中有四大天神,九年十班也有四大天神,只不过……嘻嘻看完下面就会知道。  睡神  某日,一节语文课上。“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姚俊杰!”“唔……”只见俊杰同学揉了揉他那双眼问道:“下课了吗?刚才谁叫我啊?”啧啧,大难临头喽!远处飘来浓浓的火药味儿。“老虎”双手叉腰,怒气冲冠,印堂发黑,仿佛能看见熊熊烈火从“老虎”头上冒出来,那眼神,哎,不提也罢!“愿天主保佑你。”  画神  “
期刊
2014年2月5日 晴  若把她布满皱纹的脸比作沧桑的老树皮,她的眼神绝对如那绿叶充满希望与活力;若把她虚弱消瘦的身躯比作干枯的芦苇杆,她的精神绝对如那新苗包含生机与朝气。  她的故事像晚霞绚丽,却又拥有晨晖的新颖;她的生命像冬雪高洁,却又怀抱春阳的灿烂。  她是我们深爱的老人。她是我的太姥姥,现年90岁了。  她,白发苍苍,但那一根根银丝背后,都带着无尽的关心与牵挂。我心中的她,虽然深居简出,但
期刊
【技法点拨】  作文时,有些同学常会感到头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写着写着就没词了,出现“卡壳”现象,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此时如果能及时地进行反向思维,逆向立意,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所谓“逆向立意”是指在写作上避开常规的思维模式,从相反或对立的逆向角度立意构思。一般可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其一,巧换角度,一事多解。有些事物、事理,从一个角度看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换一个角度看
期刊
一向学习不错的表弟林健在高考意外失利,名落孙山,从此,他整日将自己关在家里,再也提不起精神。为此,表弟的母亲很是担心,动员了很多亲朋友好友去劝说儿子,但,他的状况并无好转。  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主动来到表弟的家里,当我得知他的心结是害怕别人看不起他时,我给他讲了这样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  一次,心理学家征集了10位志愿者,请他们参加一个名为“疤痕实验”的心理研究活动。10名志愿者被分别安排在10个
期刊
我们读书看报,常有一些感想,把它写下来,也就成了“读后感”。这其中的“感”,可以是从文章里领悟出来的道理,也可以是由文章引起的联想和思考。写作读后感,不仅要切合原文题旨,而且要注意联系思想或社会实际,写出教育意义,使读者得到启示。对于同一篇文章,人们写出的读后感,就其主要观点而言,也许大多数人是殊途同归、不谋而合的,而要写出新意,就难能可贵了。  我们现以《愚公移山》一文读后感的写作为例,看看应如
期刊
在普通话里,“的、地、得”用作助词时都念轻声“de”,但在书面语言里必须写成三个样子,写法截然不同,不少同学难以区分它们,使用时往往会张冠李戴。  很多老师在教同学们分辨这三个“de”的用法时,可能会告诉大家,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可同学们对“定语”“状语”“补语”这些过于抽象的专业术语并不能完全掌握,所以当再次碰到这三个“de”时仍会搞混。  那么,有没
期刊
薛怡博,中北大学软件学院大三学生。本人热爱运动,爱好写作,性格热情开朗,为人谦虚,有责任心。目前担任中北大学自行车协会会长。曾担任中北车协实践部部长、班级青年志愿者支队队长、软件学院体育队教练。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参加公益环保骑行,参加学校组织的“三晋文化”暑期实践活动,在安博思软科技公司实习。读书或者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曾骑行号称“死亡之路”的川藏线,骑车环游海南岛,徒步库布齐
期刊
山东省诸城市百尺河初中,座落在素有“恐龙之乡”“舜帝故里”之称的“中国龙城”——诸城市的东北方“白龙山”脚下百尺河畔。这所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乡镇初级中学,已将日记打造成学校的一张名片,这里活跃着一群喜欢日记、研究日记、写作日记的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师生们,这里盛开着一朵“日记花”。  学校有着日记教学的优良传统,从1998年起开始进行日记教学研究,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至今已坚持了十四年。十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