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既定的模式,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自己设计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此教育部已于1999年底拟订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各省也早已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这是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针对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既定的模式,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自己设计教学模式,这对比较年轻的计算机教师队伍来说存在不少困难。撰写本文的目的,是以自己从事中学计算机教育的体会,与大家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教学过程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三种形式,三者比例目前受各种因素制约,不能一概而论,但应不违背以下原则。
一、理论课
(1)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像基础知识、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2)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
(3)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应取消。在目前信息技术课时不多的情况下,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已无效益可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安排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思考题可以是用已学知识构思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是分析学生上机过程中某个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设计排除的方法。
(4)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
(5)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6)要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追踪新技术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教学中不但要追踪新技术,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二、上机课
(1)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配有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机的现代化机房,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
(3)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4)键盘指法的常规训练尽量与英语学习相结合,要常抓不懈。键盘指法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要求在学习阶段作为常规训练常抓不懈。但是,也绝不是把信息技术课上成打字课的做法。指法的训练要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要进行。
(5)在虚拟网上完成“网上冲浪”。在Internet上进行冲浪,会使学生在学习、感受高新技术的同时“遍知天下事”,是件大好事。但由于网上存在“兒童不宜”的网页等原因致使少数学校“望网却步”。建议学校委派教师定时将Internet网上部分需要学生浏览的信息下载,形成虚拟网。教学中让学生在虚拟网上冲浪,这样做既安全又省钱。
三、课外实践
(1)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可对应用技术类进行辅导。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可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到、巩固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喜爱。
(2)课外实践的机时可由学校、家庭双方解决。学校在保证教学机时的前提下,可利用课外活动、寒暑假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机时。在目前计算机已进入不少工薪家庭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学生在家里完成一部分课外实践,以缓解学校机时的不足。 当今世界“落后就要挨打”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力强盛依赖“科教兴国”。
我们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就是在文化知识传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由此实现对文化的不断超越,这正是信息时代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素质的基本要求。基于此认识我们认为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处理信息,学生的信息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即学生在处理信息中学习。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整合模式中,学生既是知识的建构者又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者,教师是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跨越了学科的界限,而且网上学习还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因此我们要对信息技术教学“整合”来迎接挑战。教育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爱国敬业、具备“两个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因此,如何在中学计算机教育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是历史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从现在做起!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此教育部已于1999年底拟订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各省也早已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这是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针对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既定的模式,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自己设计教学模式,这对比较年轻的计算机教师队伍来说存在不少困难。撰写本文的目的,是以自己从事中学计算机教育的体会,与大家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教学过程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三种形式,三者比例目前受各种因素制约,不能一概而论,但应不违背以下原则。
一、理论课
(1)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像基础知识、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2)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
(3)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应取消。在目前信息技术课时不多的情况下,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已无效益可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安排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思考题可以是用已学知识构思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是分析学生上机过程中某个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设计排除的方法。
(4)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
(5)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6)要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追踪新技术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教学中不但要追踪新技术,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二、上机课
(1)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配有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机的现代化机房,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
(3)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4)键盘指法的常规训练尽量与英语学习相结合,要常抓不懈。键盘指法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要求在学习阶段作为常规训练常抓不懈。但是,也绝不是把信息技术课上成打字课的做法。指法的训练要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要进行。
(5)在虚拟网上完成“网上冲浪”。在Internet上进行冲浪,会使学生在学习、感受高新技术的同时“遍知天下事”,是件大好事。但由于网上存在“兒童不宜”的网页等原因致使少数学校“望网却步”。建议学校委派教师定时将Internet网上部分需要学生浏览的信息下载,形成虚拟网。教学中让学生在虚拟网上冲浪,这样做既安全又省钱。
三、课外实践
(1)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可对应用技术类进行辅导。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可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到、巩固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喜爱。
(2)课外实践的机时可由学校、家庭双方解决。学校在保证教学机时的前提下,可利用课外活动、寒暑假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机时。在目前计算机已进入不少工薪家庭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学生在家里完成一部分课外实践,以缓解学校机时的不足。 当今世界“落后就要挨打”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力强盛依赖“科教兴国”。
我们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就是在文化知识传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由此实现对文化的不断超越,这正是信息时代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素质的基本要求。基于此认识我们认为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处理信息,学生的信息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即学生在处理信息中学习。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整合模式中,学生既是知识的建构者又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者,教师是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跨越了学科的界限,而且网上学习还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因此我们要对信息技术教学“整合”来迎接挑战。教育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爱国敬业、具备“两个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因此,如何在中学计算机教育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是历史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