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太钢总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表达阳性率为45.0%(45/ 100),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20.
【机 构】
:
030008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 太钢总医院妇产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太钢总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表达阳性率为45.0%(45/ 100),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20.0%(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8,P=0.002);ER表达情况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及体质量指数(BMI)无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子宫内膜癌患者ER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中ER表达阳性者5年生存率为88.37%(38/43),高于ER表达阴性者的69.85%(3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8,P=0.040)。
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ER阳性患者预后好。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多靶点背根神经节控温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肿瘤转移引起下肢癌痛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评价控温射频热凝术对下肢疼痛疗效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41例符合下肢癌痛的患者分为射频热凝组和神经阻滞组。两组患者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引导下经皮穿刺到目标神经根所在椎间孔外口,通过射频和神经刺激仪刺激,找到背根神经节进行控温射频热凝术(射频热凝组
目的评估术中印片细胞学是否可作为中国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在山西大医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导管原位癌或T1~3N0M0的浸润性癌并在术中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的乳腺癌患者154例。前哨淋巴结的检查使用标准的双示踪法,术中诊断采用印片细胞学与冷冻切片,术后采用石蜡病理学检查作为最终诊断。结果术中冷冻切片和印片细胞学诊断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
目的探讨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白血病患者以髓系肉瘤(MS)复发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行allo-HSCT 9年后发生左侧附睾M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男性患者2004年2月经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CM)诊断为AML-M5b,经DA、HA方案诱
目的了解2012年山西省寿阳县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及肿瘤负担情况。方法按照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审核方法和标准对2012年山西省寿阳县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上报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作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山西省寿阳县新发恶性肿瘤病例389例,其中男性210例,女性179例;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87.61/10万,其中男性190.00/10万,女性184.88/10万。死亡病例263例,其中男性16
目的提高对卵巢癌孤立性脾脏转移瘤的认识。方法报道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术后孤立性脾脏转移瘤患者的CT、18F-FDG PET-CT表现及临床诊治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脾脏转移瘤CT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影,内见坏死、囊变,肿瘤实性部分轻度强化;18F-FDG PET-CT表现为18F-FDG摄取不均匀性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9.3。患者行脾脏切除,术后辅以化疗,随访至
目的观察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疗对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88例确诊为铂类敏感型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铂类方案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消癌平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最终分别入组40例和42例,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
外泌体是由多囊泡体释放到胞外的小囊泡,可将其所携带的蛋白质、脂质、DNA、miRNA和mRNA等运输至受体细胞,并改变受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外泌体可调节免疫系统、促进血管生成、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转化、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互作用、增强破骨细胞活性、诱导MM的耐药性等。血液中的外泌体可作为MM的早期诊断标志物,为MM患者提供一种新的诊断、治疗策略。文章就外泌体在MM中的功能与诊
目的分析乳腺血供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初步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1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7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资料。在磁共振成像(MRI)最大密度投影图像上,详细记录患侧及健侧乳腺血管的数目、直径、长度及乳腺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并根据Sardanellie血供进行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依据病变最大直径的不同,将全部病例分为≥2 cm组和<2 cm组,比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对卵巢癌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佛波酯、脂多糖将单核细胞THP-1激活成为巨噬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巨噬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巨噬细胞上清对人类卵巢癌细胞HEY、IGROV1的VCAM1 mRNA水平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巨噬细胞上清对稳定表达VCAM1的细胞株HEY-VCA
目的探讨子宫颈细胞学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在子宫颈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山西大医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子宫颈液基细胞判读为ASC-H的496例患者的年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rHPV DNA)及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96例ASC-H患者中,年龄40~49岁患者比例最高,为30.8%(153/496)。154例进行了hrH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