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可是,现实的不少小学语文课堂,却显得沉闷死板,教师照本宣科,不但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抹杀了自己的创造性。这样,教师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生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学,完全与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精神相违背。对教师而言,工作累而不讨好;对学生而言,学习乏味而效益极低。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让课堂活跃起来:因为活跃,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传授知识;因为活跃,学生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呢?我在这里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精心备课,发掘教学中所蕴含着的趣味性
精心备课,小而言之,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大而言之,关系着教育的职业成长,关系着教师的职业态度。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不仅是要体现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双边互动的安排与设计,而且要发掘知识中所蕴含着的趣味性,力争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例如:在教学《小鱼的梦》一课时,我们要善于发掘阅读教学中的情趣。为此,在引导学生欣赏“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一句时,我们可以做以下设计:
教师:孩子们,喜欢这一句话吗?
学生:喜欢。
教师: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呢?
学生:……(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方面欣赏,比如比喻、拟人等,可以不出现枯燥乏味的名词术语。)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同学们,你们听过催眠曲吗?呵呵,老师在课堂上可不想唱催眠曲哦。(学生笑,教师接着说)可老师想听听风儿是怎样为小鱼唱催眠曲的,有谁来唱一唱?
……
这样,在学生的模仿之中,课堂自然就活跃起来了。由此可见,精心备课,发掘教学之中的情趣,是激活课堂气氛的关键。
二、激发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有句名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要学习的内容,如果学生兴味盎然,自然会主动探索、积极参与,课堂气氛自然就热火朝天;如果学生闻而生厌,自然恹恹欲睡,即便强打精神,也是人在课堂心在外,课堂气氛自然死气沉沉。这就要求: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要善于展现知识本身的魅力,让知识本身去吸引学生,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其次,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事实证明,同样的知识点,有的教师去讲深得学生欢迎,有的教师去讲却让学生难以接受。这就是因为教师本身魅力差距造成的。第三,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教师要用动人的微笑、亲切的语调、满腔的热情去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善待学生,包容他们的缺点,对他们的出色表现要及时肯定,哪怕一句简单“你真棒”,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在兴趣驱动下,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课堂自然就活跃起来了。
三、巧设情境,让学生融入教学的氛围之中
近年来,情境教学法已经深入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何谓情境教学法呢?有人是这样给情境教学法定义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上的深层次投入,让课堂气氛生机勃勃。例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我们在赏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这样的情境:天空上笼罩着厚厚的乌云,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架势,让学生身入雷雨将临的情境之中。这时再引导学生感悟:“满天”怎样理解?“黑沉沉”的乌云给你怎样的感觉?“压”字又怎样理解?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下来,你会有什么的感觉?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这一句话。这样的课堂“活”而不“乱”,显得很有深度。
四、开放课堂,让学生在参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这里的“开放课堂”,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教师要放下架子,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这方舞台上,学生才是真正的主演,教师只是导演。很多教师不肯放下架子,以为“我的课堂我作主”,学生只是“我”的听众。这样的课堂,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他们成了课堂的旁听者,感到有趣时最多一笑;听得乏味时就打瞌睡、开小差。这样的课堂,其学习效率自然可想而知了。其实,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这方舞台上才能尽情挥洒,才能表现自我。在这种氛围之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每一个学生都在参与中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享受了成长。这样,课堂自然也一改沉闷的面目,变得生气盎然了。
总之,生命在于运动,课堂在于活跃。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一、精心备课,发掘教学中所蕴含着的趣味性
精心备课,小而言之,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大而言之,关系着教育的职业成长,关系着教师的职业态度。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不仅是要体现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双边互动的安排与设计,而且要发掘知识中所蕴含着的趣味性,力争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例如:在教学《小鱼的梦》一课时,我们要善于发掘阅读教学中的情趣。为此,在引导学生欣赏“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一句时,我们可以做以下设计:
教师:孩子们,喜欢这一句话吗?
学生:喜欢。
教师: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呢?
学生:……(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方面欣赏,比如比喻、拟人等,可以不出现枯燥乏味的名词术语。)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同学们,你们听过催眠曲吗?呵呵,老师在课堂上可不想唱催眠曲哦。(学生笑,教师接着说)可老师想听听风儿是怎样为小鱼唱催眠曲的,有谁来唱一唱?
……
这样,在学生的模仿之中,课堂自然就活跃起来了。由此可见,精心备课,发掘教学之中的情趣,是激活课堂气氛的关键。
二、激发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有句名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要学习的内容,如果学生兴味盎然,自然会主动探索、积极参与,课堂气氛自然就热火朝天;如果学生闻而生厌,自然恹恹欲睡,即便强打精神,也是人在课堂心在外,课堂气氛自然死气沉沉。这就要求: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要善于展现知识本身的魅力,让知识本身去吸引学生,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其次,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事实证明,同样的知识点,有的教师去讲深得学生欢迎,有的教师去讲却让学生难以接受。这就是因为教师本身魅力差距造成的。第三,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教师要用动人的微笑、亲切的语调、满腔的热情去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善待学生,包容他们的缺点,对他们的出色表现要及时肯定,哪怕一句简单“你真棒”,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在兴趣驱动下,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课堂自然就活跃起来了。
三、巧设情境,让学生融入教学的氛围之中
近年来,情境教学法已经深入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何谓情境教学法呢?有人是这样给情境教学法定义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上的深层次投入,让课堂气氛生机勃勃。例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我们在赏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这样的情境:天空上笼罩着厚厚的乌云,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架势,让学生身入雷雨将临的情境之中。这时再引导学生感悟:“满天”怎样理解?“黑沉沉”的乌云给你怎样的感觉?“压”字又怎样理解?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下来,你会有什么的感觉?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这一句话。这样的课堂“活”而不“乱”,显得很有深度。
四、开放课堂,让学生在参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这里的“开放课堂”,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教师要放下架子,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这方舞台上,学生才是真正的主演,教师只是导演。很多教师不肯放下架子,以为“我的课堂我作主”,学生只是“我”的听众。这样的课堂,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他们成了课堂的旁听者,感到有趣时最多一笑;听得乏味时就打瞌睡、开小差。这样的课堂,其学习效率自然可想而知了。其实,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这方舞台上才能尽情挥洒,才能表现自我。在这种氛围之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每一个学生都在参与中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享受了成长。这样,课堂自然也一改沉闷的面目,变得生气盎然了。
总之,生命在于运动,课堂在于活跃。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