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磊的上海工作室宽敞大气,通风良好。靠墙并排而立的一块块画布上,丙烯酸颜料表现着一幅幅抽象画作。色块、线条、油彩跃然而出,诗情雅意,运化无穷。
工作室内,梵呗《南无阿弥佗佛》(表达对阿弥陀佛的敬意)声声入耳,抚慰尘心。念诵经文是佛教净土宗的主要修行方式之一,即专心致志,反复祷念“南无阿弥佗佛”(意为众生一心仰赖阿弥陀佛,归命于无量光觉,无量寿觉)。书架围出一圈空地,用来打坐。工作室不止一处佛龛,供奉质地各异的大众部造像,有德化白瓷和青花瓷的。此外,还有几尊三头六臂的藏传金刚乘佛像。
几只香盒形状方长,四周供有水果花卉。工作室内有一书架,专藏内典。《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揭橥大众部佛教精髓,主张“不执著”和“不住”,强调万象本质皆空。《般若心经》也是李磊的最爱。这两部佛经皆属大众部文献中的般若部,总收文本四十余篇,长度、形式各异,深入探讨佛学核心概念,例如“空”,还有“识”、“觉”的本质。
普遍认为,此类经文多数造于公元一世纪的印度。《金刚经》则是在四世纪写成。后至五世纪初,由西域高僧硕学鸠摩罗什(334-413)在长安译成汉文。后世善男子善女人若发菩提心,必于此经中求索。
降至二十世纪,1949年新中国成立,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其间佛教历经剧变。而到二十世纪末与二十一世纪初,“佛教热”卷土重来,经文处处可见,传者比比皆是。其实在上世纪前半叶,佛教也曾兴盛一时。李磊书架上就有两本佛学著作,两位作者是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界的泰山北斗——虚云(1840-1959)与弘一(1880-1942)。虚云(本名萧古岩)是一代禅宗大师,性格坚定,证悟极深,于振兴本门居功至伟。净土宗大师李叔同则是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音乐、戏剧、诗歌、篆刻领域,造诣极高。
另外几只书架堆满了有关水墨、书法的图籍。佛学典籍涵盖了跨越千年的宗教信仰与修行之道,而水墨、书法内容同样纵贯古今,上至四世纪“书圣”王羲之(303-361),下至二十世纪海派大师任颐(1840-1896)。此外,藏书中也不乏其他二十世纪水墨画大师,包括黄宾虹(1864-1955)、贺天健(1891-1977)和陆俨少(1909-1993)。
俗人很难理解李磊的抽象画,更谈不上欣赏。但是,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他的生活中,哲学之思、创作之观、精神之力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的。他深谙释道两教之法,熟识笔墨运用之妙。在此基础之上,复以对二十世纪西方艺术那独到深刻的认识,别开创作之生面。
他的书架上不止有中国艺术家,还有大量西方艺术家的文集。不论是德国画家、雕刻家安塞姆?基弗(生于1945年),美国画家、雕刻家、版画家艾瑞克?费舍尔(生于1948年),生于德国的“新欧洲画”先驱格哈德?里希特(生于1932年),还是英国印度裔雕塑家安尼施?卡普尔(生于1954年),应有尽有。底下一格摆放的是摄影主题,作者包括美国人像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生于1949年)、巴西纪实摄影大师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生于1944年)、美国时尚和人像摄影师理查德?阿维顿(1923-2004)。还有一些朋友寄给李磊的纪念品也塞在书架上,包括一幅卡通铅笔画,画中男孩瞪大了眼睛。这是奈良美智(生于1959年)为他专门创作的。
李磊1965年出生上海,从1996年起潜心研习抽象艺术。而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的艺术重心就发生了重要的转移。从那时起,他对中国哲学产生浓厚兴趣,尤其是道家和佛学。李磊的艺术生涯和许多同辈相似,但是他能用自成一家的抽象手法诠释文化精髓。七十年代后期,他专心为文艺宣传海报创作具象艺术。1976年,他在青海省岷县工农兵艺术创作小组挂职工作。1978年,他随姨母李爱珍来上海居住,师从周竹湘(1913-1997)。周氏系出徐悲鸿(1895-1953)门下,徐氏则为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美术家之一,擅长水墨、油画。
1987年,李磊开始关注释道两教及其艺术。是岁,他壮游祖国山河,尤重参访寺院宫观,包括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麦积山石窟,河南少林寺、龙门石窟,道教圣地华山。1990年,李磊将重心转至宗教、精神、文化和气功,而这些主题渐渐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得以显见。同年,他开始创作油画系列《止观》。1996年时,他已将抽象元素融入版画。紧接着的1997年里,油画系列《禅花》诞生。2000年,他专心创作抽象艺术,潜心研究图案形式与内在情感的关联。至2004年,他的抽象作品已能折射出历史、自然和文化三者的紧密联系。
李磊热衷于探讨艺术的基本命题,譬如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又如精神力和创造力如何相互激发。在他看来,内心的信念不分地域,不分时代,不分你我,乃是人类生存状态的根本。
他根据经验,体悟“空”、“识”、“觉”,又通过冥想,证悟此中真谛。这些概念大大提升了艺术创作和艺术经验的潜力。将近二十年后的今天,李磊开始用抽象作品的语言诠释中国文化精髓。《上善若水——李磊艺术作品展》上的画作展示了他奔放感性的艺术风格。
李磊的作品以四季为题,描绘大自然的喜怒哀乐、五光十色:一年四季轮回交替,这是自然的进化;春秋、冬夏对立碰撞,这是戏剧的冲突。在他的四季作品中,画笔律动生花,色彩调配娴熟,构图细腻独到,一派春机盎然。画笔只消一点一抹,加之丙乙烯的洗练,以及恰到好处的色彩搭配,浓浓春意跃然布上。《面向大海,春暖花开3》中的黄色和紫色,《5》和《8》中的橙色和蓝色,《美人之贻6》、《7》、《8》中的树莓红色和绿色,色彩鲜艳亮丽,将大自然的生机展露无遗。再看秋天的作品。三联画《秋水一色A组》、《B组》、《C组》选用了柔和的色彩,将秋天的萧瑟表现得淋漓尽致。
传统国画用时令花卉表现四季主题,而李磊则采用当代手法另辟蹊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荷、菊、梅各自象征春、夏、秋、冬。李磊对四季的阐释则完全平易近人,因为四季不受文化语境的局限。有趣的是,笔下的四季之所以如此富含魅力,恰是因为李磊浸淫于传统文化,受到其中最深奥的几派思想的影响。
身为艺术家,创新无限是李磊不断前进的动力。在他眼中,艺术家既是创作者,又是煽动者。艺术作品好比催化剂,引领观者体验崇高,走向审美的各座巅峰。他的《迷失在威尼斯》系列不拘形式,营造多重感官刺激,强化观众“识”与“觉”的体验。其中画作诗情洋溢,感情悠扬。
在所有物质中,水的可塑性和流动性最强。水又是“五行”之一,是生命的要素。《论语》引孔子之言:“知者乐水。”老子则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能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这说明《上善若水——李磊艺术作品展》定能力排万难,通过这位艺术家的大作,淋漓尽致地展现东方抽象艺术的当代特征和无穷魅力。
工作室内,梵呗《南无阿弥佗佛》(表达对阿弥陀佛的敬意)声声入耳,抚慰尘心。念诵经文是佛教净土宗的主要修行方式之一,即专心致志,反复祷念“南无阿弥佗佛”(意为众生一心仰赖阿弥陀佛,归命于无量光觉,无量寿觉)。书架围出一圈空地,用来打坐。工作室不止一处佛龛,供奉质地各异的大众部造像,有德化白瓷和青花瓷的。此外,还有几尊三头六臂的藏传金刚乘佛像。
几只香盒形状方长,四周供有水果花卉。工作室内有一书架,专藏内典。《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揭橥大众部佛教精髓,主张“不执著”和“不住”,强调万象本质皆空。《般若心经》也是李磊的最爱。这两部佛经皆属大众部文献中的般若部,总收文本四十余篇,长度、形式各异,深入探讨佛学核心概念,例如“空”,还有“识”、“觉”的本质。
普遍认为,此类经文多数造于公元一世纪的印度。《金刚经》则是在四世纪写成。后至五世纪初,由西域高僧硕学鸠摩罗什(334-413)在长安译成汉文。后世善男子善女人若发菩提心,必于此经中求索。
降至二十世纪,1949年新中国成立,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其间佛教历经剧变。而到二十世纪末与二十一世纪初,“佛教热”卷土重来,经文处处可见,传者比比皆是。其实在上世纪前半叶,佛教也曾兴盛一时。李磊书架上就有两本佛学著作,两位作者是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界的泰山北斗——虚云(1840-1959)与弘一(1880-1942)。虚云(本名萧古岩)是一代禅宗大师,性格坚定,证悟极深,于振兴本门居功至伟。净土宗大师李叔同则是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音乐、戏剧、诗歌、篆刻领域,造诣极高。
另外几只书架堆满了有关水墨、书法的图籍。佛学典籍涵盖了跨越千年的宗教信仰与修行之道,而水墨、书法内容同样纵贯古今,上至四世纪“书圣”王羲之(303-361),下至二十世纪海派大师任颐(1840-1896)。此外,藏书中也不乏其他二十世纪水墨画大师,包括黄宾虹(1864-1955)、贺天健(1891-1977)和陆俨少(1909-1993)。
俗人很难理解李磊的抽象画,更谈不上欣赏。但是,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他的生活中,哲学之思、创作之观、精神之力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的。他深谙释道两教之法,熟识笔墨运用之妙。在此基础之上,复以对二十世纪西方艺术那独到深刻的认识,别开创作之生面。
他的书架上不止有中国艺术家,还有大量西方艺术家的文集。不论是德国画家、雕刻家安塞姆?基弗(生于1945年),美国画家、雕刻家、版画家艾瑞克?费舍尔(生于1948年),生于德国的“新欧洲画”先驱格哈德?里希特(生于1932年),还是英国印度裔雕塑家安尼施?卡普尔(生于1954年),应有尽有。底下一格摆放的是摄影主题,作者包括美国人像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生于1949年)、巴西纪实摄影大师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生于1944年)、美国时尚和人像摄影师理查德?阿维顿(1923-2004)。还有一些朋友寄给李磊的纪念品也塞在书架上,包括一幅卡通铅笔画,画中男孩瞪大了眼睛。这是奈良美智(生于1959年)为他专门创作的。
李磊1965年出生上海,从1996年起潜心研习抽象艺术。而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的艺术重心就发生了重要的转移。从那时起,他对中国哲学产生浓厚兴趣,尤其是道家和佛学。李磊的艺术生涯和许多同辈相似,但是他能用自成一家的抽象手法诠释文化精髓。七十年代后期,他专心为文艺宣传海报创作具象艺术。1976年,他在青海省岷县工农兵艺术创作小组挂职工作。1978年,他随姨母李爱珍来上海居住,师从周竹湘(1913-1997)。周氏系出徐悲鸿(1895-1953)门下,徐氏则为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美术家之一,擅长水墨、油画。
1987年,李磊开始关注释道两教及其艺术。是岁,他壮游祖国山河,尤重参访寺院宫观,包括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麦积山石窟,河南少林寺、龙门石窟,道教圣地华山。1990年,李磊将重心转至宗教、精神、文化和气功,而这些主题渐渐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得以显见。同年,他开始创作油画系列《止观》。1996年时,他已将抽象元素融入版画。紧接着的1997年里,油画系列《禅花》诞生。2000年,他专心创作抽象艺术,潜心研究图案形式与内在情感的关联。至2004年,他的抽象作品已能折射出历史、自然和文化三者的紧密联系。
李磊热衷于探讨艺术的基本命题,譬如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又如精神力和创造力如何相互激发。在他看来,内心的信念不分地域,不分时代,不分你我,乃是人类生存状态的根本。
他根据经验,体悟“空”、“识”、“觉”,又通过冥想,证悟此中真谛。这些概念大大提升了艺术创作和艺术经验的潜力。将近二十年后的今天,李磊开始用抽象作品的语言诠释中国文化精髓。《上善若水——李磊艺术作品展》上的画作展示了他奔放感性的艺术风格。
李磊的作品以四季为题,描绘大自然的喜怒哀乐、五光十色:一年四季轮回交替,这是自然的进化;春秋、冬夏对立碰撞,这是戏剧的冲突。在他的四季作品中,画笔律动生花,色彩调配娴熟,构图细腻独到,一派春机盎然。画笔只消一点一抹,加之丙乙烯的洗练,以及恰到好处的色彩搭配,浓浓春意跃然布上。《面向大海,春暖花开3》中的黄色和紫色,《5》和《8》中的橙色和蓝色,《美人之贻6》、《7》、《8》中的树莓红色和绿色,色彩鲜艳亮丽,将大自然的生机展露无遗。再看秋天的作品。三联画《秋水一色A组》、《B组》、《C组》选用了柔和的色彩,将秋天的萧瑟表现得淋漓尽致。
传统国画用时令花卉表现四季主题,而李磊则采用当代手法另辟蹊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荷、菊、梅各自象征春、夏、秋、冬。李磊对四季的阐释则完全平易近人,因为四季不受文化语境的局限。有趣的是,笔下的四季之所以如此富含魅力,恰是因为李磊浸淫于传统文化,受到其中最深奥的几派思想的影响。
身为艺术家,创新无限是李磊不断前进的动力。在他眼中,艺术家既是创作者,又是煽动者。艺术作品好比催化剂,引领观者体验崇高,走向审美的各座巅峰。他的《迷失在威尼斯》系列不拘形式,营造多重感官刺激,强化观众“识”与“觉”的体验。其中画作诗情洋溢,感情悠扬。
在所有物质中,水的可塑性和流动性最强。水又是“五行”之一,是生命的要素。《论语》引孔子之言:“知者乐水。”老子则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能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这说明《上善若水——李磊艺术作品展》定能力排万难,通过这位艺术家的大作,淋漓尽致地展现东方抽象艺术的当代特征和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