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常聽人说:熟悉的路线里不会有风景,熟悉的日子里不会有奇迹。但他却用29年的时间,从始至终打磨在一个领域,用他的精益求精,在他周而复始的日子里一次次创造奇迹,在那条闭眼都不会走错的路线里勾勒着一幕幕靓丽风景……他,就是同煤集团朔煤王坪煤电公司机修厂液压修理车间主任郭进东。
“我觉得自己没有哪个方面了不起,就是喜欢动脑筋,想办法提升工作效率,尽量缩短设备检修时间,满足井下队组生产需要。”王坪煤电机修厂液压修理车间主任郭进东对记者说。
4月16日,农历三月初五,早已过了初春的季节,可是晋北的风还是有些冽冽的。郭进东早早地就出现在车间里,29年如一日。
1992年参加工作的郭进东,在“老师傅”的传授中边学习、边成长,从工人到班长、直到车间主任,一直从事检修工作,如今,他已成为一名“行家里手”“技术大拿”。在这一岗位上,他始终相信,作为一名技能工人不能只靠体力,更需要用脑力,要擅长学习,学会思考和总结,要当一名技术创新型员工。面对井下大型笨重设备,如何让工人操作起来更快更省力,这成为他经常思考的问题。
机修厂的工作既苦又累,面对井下出来的大型需修理的采煤机、掘进机等主要部件,郭进东带领他的同事们总是在第一时间开工,默契配合,摸爬滚打在机器上,按时完成修理任务,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经他手修理的采煤机、掘进机各类部件不计其数。
一次,井下队组送来一个异形工件,请厂里帮忙在工件上钻几个眼。在工件上钻眼太简单了,这对郭进东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可真正把工件放到台钳上时,郭进东和同事们傻眼了:怎么也固定不牢,以至于无法进行操作。为了完成打眼任务,郭进东连轴转了好几夜,终于找到了“门路”,他对台钳钳口进行了改造,制作了一种多用台钳钳口,可以满足不同形状工件的固定,难题终被攻克。
在围绕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的同时,郭进东还在充分发挥现有设备最大效能上作文章、动脑筋。一次,井下掘进机发生故障,需要在行程联轴器的对轮上加工一个键槽,由于厂里的设备马力小,加工不了这样大的工件。按照常规,需要到集团机装公司加工,而且还得提前申请报批,安排日期,最短也得三天时间。可时间不等人,井下只有十个小时的检修时间。看着着急的井下员工,稍作思索,郭进东告诉队组员工稍等,他想想办法。从中午到晚上,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操作,郭进东和同事利用厂里现有的装备,通过二次加工,终于按时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
能成为一名优秀技师一定有高超的技能,如果还是行业里的优秀人才那一定少不了一手“绝活儿”。郭进东同样不例外,作为一名检修工,每当别人问起他的绝技绝活儿时,他淡然一笑:“哪有什么绝活儿,设备故障判断排查都一样,无非就是‘问、听、看、摸、闻’,即:询问操作人员发生故障的过程和现象;听设备发出的声音;看设备运转状态;摸设备温度;闻有无特殊气味。”就是这简单的几个步骤,设备故障判断排查处理时间就要比别人缩短一些。他告诉记者,在判断故障时,他会把这个方法综合起来运用。比如在摸设备度的同时,用手感触设备有无震动,并及时确定震动点在哪里;在看设备运行状态时,同步闻设备有无异常气味,听设备异常声音在何处,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故障原因。这种“合并式”的综合分析判断法,让郭进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检修方法,提高了设备故障排查速度,成了别人眼中的“绝活儿”。
郭进东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着。除了日常检修,他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有关掘进机、采煤机的部件结构、工作原理,用以指导工作实践,并且不断在攻关中创新,成为王坪煤电公司机修厂名副其实的“能工巧匠”。近年来,他多次荣获王坪煤电公司“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称号。
“一个企业的发展,靠一两个大拿是不行的。我的师傅们手把手地把技术传给了我,我也要把它们传下去。”郭进东说。
郭进东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维修业务中“传、帮、带”,把自己的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同事、新入厂的年轻职工,让他们为矿山的安全生产作出自己的贡献。
如今,随着智能化矿井建设的快速推进,郭进东也在与时俱进地与他的团队成员,在“小改小革”科技创新路上迈出崭新步伐、创造无限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