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认识电热器,知道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2)知道焦耳定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电热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影响电热的因素。
(2)学会用转换的方法来比较电阻丝的发热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培养参与研究的乐趣和分工合作的意识,培养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兴趣。
(2)对于电流的热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和防护,培养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焦耳定律
1.形成难点的原因
教师:由于这是一个演示实验,无论是教师操作,还是邀请一名学生操作,学生的参与度都不够高,而且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调动,只是通过提问的方式,造成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探索不够深入,因此形成难点。
学生:理论和实际不一致,尤其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虽然知道要控制电阻不变,但学生不能把串联电路的另一个电阻忽略不看,只观察其中一个电阻在两次电流不同时温度计的变化。
2.解决方法
每两名学生配一个笔记本电脑,在预习的基础上,利用课件操作时发现问题,提出并主动解决问题,再通过实验加以佐证。
四、教学器材
焦耳定律演示器、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1)学习目标:了解电热器。
(2)学生活动:用最直接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电流的热效应,激发兴趣。
(3)备注:充分利用周围中的例子,自然过渡。
2.新课授课
(1)学习目标:知道电热器的原理和主要构成;探究电流通过电热器所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焦耳定律的表述、适用范围和计算公式;电功和电热的关系。
(2)问题:问题1:本节内容大家都预习了,什么叫电流的热效应呢?问题2:利用电热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又可以称为什么?主要结构是什么?问题3:电流通过电热器所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大家猜猜并说出猜想依据。问题4:在探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5: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能直接观察吗?如何比较热量热量的多少?为何要选择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问题6:以上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问题7:由这个实验现象能否判断电阻的大小?问题8:焦耳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公式?单位?问题9:电功和电热的关系是什么?问题10:如何防止电热?
(3)学生活动:①联系生活的例子,加深对电热器的了解。②自主完成课本14页设计实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③利用课件进行实验:操作时如何控制变量,改变什么、观察什么。人人参与,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④组长安排本组展示人围绕所设计的实验展示本组讨论成果。⑤在展示的过程中本小组其他成员可适当补充,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⑥其他小组成员可提出异议,在争议中夯实所学的知识。
(4)备注:对于学生自身能解决的知识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学习,既是对学生预习的一种检查,又可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后面的教学重难点上。①两人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评价。②在讨论时争议较大的是到底用温度计测最后的温度,还是用变化的温度表示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③在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改变滑动变阻器后,通过观察什么现象进行对比对学生的难度最大。④对电功进行适当复习。⑤对Q=Cm△t进行复习。⑥实际操作时有能量损失,Q<W。演示实验在课件之后进行,虽然现象不明显,但学生基本清楚观察什么。
3.当堂练习
焦耳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焦耳定律的理解;把在巡视过程中所看到学生的典型问题用实物投影展示,请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
焦耳定律的公开课我听过很多节,在探究焦耳定律实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①作为演示实验,前面教学提问的设计都是一环扣一环,学生只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整体操作上其实就是没有概念的,基本是属于被牵着鼻子走的;②在教师演示的时候,可清晰观察实验的学生较少,(即使用实物投影效果也不怎么行),因此大部分学生不是在观察,而是在“听”实验;③这个演示实验时间很长,但又不好玩,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经过和本组的老师多方交流和探索,最终我们采用课件和实验相结合、团队和个人相配合的方法,无论是对这个试验的深度了解,还是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节课我们安排每两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共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在预习的基础上,利用课件模拟操作,观察现象并彼此介绍操作的意图、根据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课件的好处是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模拟操作,忽略其他因素的干扰,实验现象明显。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很多学生知道要控制电阻这个变量。而在我们设计的电路图中却是两个不同的电阻串联,很多学生不能排除另一个电阻存在的干扰只看其中一个电阻前后两次不同电流的情况下温度计的变化,光想着如果能拿走一个电阻就好了。但我们所使用的是现成的课件,拿不走,因此在这个地方耽误的时间比较长。这种现象再一次提醒我们会回答和会操作是两个概念,学生的应变能力欠缺,教师需要创造一切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课件模拟操作结束后再进行演示实验以示论证,邀请三个学生上台分别介绍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的实验,教师补充说明演示实验和课件中实验的区别和实际操作时需注意的事项。在整个实验流程中,学生要么是操作者,要么是评判者,每一个都能积极参与,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知识与技能
(1)能认识电热器,知道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2)知道焦耳定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电热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影响电热的因素。
(2)学会用转换的方法来比较电阻丝的发热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培养参与研究的乐趣和分工合作的意识,培养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兴趣。
(2)对于电流的热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和防护,培养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焦耳定律
1.形成难点的原因
教师:由于这是一个演示实验,无论是教师操作,还是邀请一名学生操作,学生的参与度都不够高,而且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调动,只是通过提问的方式,造成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探索不够深入,因此形成难点。
学生:理论和实际不一致,尤其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虽然知道要控制电阻不变,但学生不能把串联电路的另一个电阻忽略不看,只观察其中一个电阻在两次电流不同时温度计的变化。
2.解决方法
每两名学生配一个笔记本电脑,在预习的基础上,利用课件操作时发现问题,提出并主动解决问题,再通过实验加以佐证。
四、教学器材
焦耳定律演示器、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1)学习目标:了解电热器。
(2)学生活动:用最直接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电流的热效应,激发兴趣。
(3)备注:充分利用周围中的例子,自然过渡。
2.新课授课
(1)学习目标:知道电热器的原理和主要构成;探究电流通过电热器所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焦耳定律的表述、适用范围和计算公式;电功和电热的关系。
(2)问题:问题1:本节内容大家都预习了,什么叫电流的热效应呢?问题2:利用电热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又可以称为什么?主要结构是什么?问题3:电流通过电热器所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大家猜猜并说出猜想依据。问题4:在探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5: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能直接观察吗?如何比较热量热量的多少?为何要选择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问题6:以上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问题7:由这个实验现象能否判断电阻的大小?问题8:焦耳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公式?单位?问题9:电功和电热的关系是什么?问题10:如何防止电热?
(3)学生活动:①联系生活的例子,加深对电热器的了解。②自主完成课本14页设计实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③利用课件进行实验:操作时如何控制变量,改变什么、观察什么。人人参与,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④组长安排本组展示人围绕所设计的实验展示本组讨论成果。⑤在展示的过程中本小组其他成员可适当补充,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⑥其他小组成员可提出异议,在争议中夯实所学的知识。
(4)备注:对于学生自身能解决的知识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学习,既是对学生预习的一种检查,又可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后面的教学重难点上。①两人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评价。②在讨论时争议较大的是到底用温度计测最后的温度,还是用变化的温度表示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③在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改变滑动变阻器后,通过观察什么现象进行对比对学生的难度最大。④对电功进行适当复习。⑤对Q=Cm△t进行复习。⑥实际操作时有能量损失,Q<W。演示实验在课件之后进行,虽然现象不明显,但学生基本清楚观察什么。
3.当堂练习
焦耳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焦耳定律的理解;把在巡视过程中所看到学生的典型问题用实物投影展示,请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
焦耳定律的公开课我听过很多节,在探究焦耳定律实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①作为演示实验,前面教学提问的设计都是一环扣一环,学生只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整体操作上其实就是没有概念的,基本是属于被牵着鼻子走的;②在教师演示的时候,可清晰观察实验的学生较少,(即使用实物投影效果也不怎么行),因此大部分学生不是在观察,而是在“听”实验;③这个演示实验时间很长,但又不好玩,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经过和本组的老师多方交流和探索,最终我们采用课件和实验相结合、团队和个人相配合的方法,无论是对这个试验的深度了解,还是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节课我们安排每两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共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在预习的基础上,利用课件模拟操作,观察现象并彼此介绍操作的意图、根据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课件的好处是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模拟操作,忽略其他因素的干扰,实验现象明显。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很多学生知道要控制电阻这个变量。而在我们设计的电路图中却是两个不同的电阻串联,很多学生不能排除另一个电阻存在的干扰只看其中一个电阻前后两次不同电流的情况下温度计的变化,光想着如果能拿走一个电阻就好了。但我们所使用的是现成的课件,拿不走,因此在这个地方耽误的时间比较长。这种现象再一次提醒我们会回答和会操作是两个概念,学生的应变能力欠缺,教师需要创造一切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课件模拟操作结束后再进行演示实验以示论证,邀请三个学生上台分别介绍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的实验,教师补充说明演示实验和课件中实验的区别和实际操作时需注意的事项。在整个实验流程中,学生要么是操作者,要么是评判者,每一个都能积极参与,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