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已经日益严重,已经成为限制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建立健全明确的水体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制定农业节水综合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节水农业;现状;必要性;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95-1
1 中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
1.1 农业用水短缺
我国现阶段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人均水资源量将下降到1760立方米,与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警戒线接近。
1.2 农业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
全年降水大多集中在6~9月。秦岭、淮河以北土地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人口为40%,耕地为51%,而水资源总量只占20%,这是造成农业灌溉用水匮乏的主要原因。
1.3 水污染十分严重
工业水污染和农业灌溉水污染对于中国的耕地产生了极大影响。全国90%的废水和污水未能达标排放,11%的河流水质低于农田灌溉标准,70%以上的湖泊受到污染。
1.4 农业用水短缺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年均农业受旱面积近4亿亩,近几年农作物受旱面积更是达到6亿亩,干旱严重影响粮食产量。
1.5 农业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滞后
目前我国现有的农业水资源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要求,这就造成了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低效利用、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2 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
第一,发展农业节水能够有效地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突出,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大多数的城市缺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农业是用水的主力军,近几年农业用水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2%,一些地区更是高达90%以上,而且农业用水使用效率低下,节水潜力非常巨大。
第二,农业节水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效地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土资源短缺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大。要实现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的能力,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发展节水农业。
第三,发展农业节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对发展节水农业做出了战略决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的强度。加快推广先进实用农业节水技术,可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农业生产资料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取得节水、节地、节能、节肥、减排、省工等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科学发展。
第四,发展节水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现代农业是科技先进、结构优化、设施完备、服务规范的农业。先进的节水技术,优化的用水结构,配套合理的灌溉设施,健全规范的服务体系,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3 发展节水农业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3.1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牢固树立“节水增产、节水增效”的理念,从农业生产规模出发,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益为中心,以建立节水高效农业为目标,以建立农业节水的水源配置体系为支撑,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节水投融资机制为动力,以建立健全农业用水管理制度、政策措施为保障,加快农业节水的发展步伐,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灌区生态环境,尽快形成适应水资源状况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用水结构,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2 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明确的水体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制定农业节水发展规划。制定和执行有关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统筹规划水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的战略并制定相应的中长期计划,科学制定农业节水综合发展规划;组织对全国水资源的调查和监测。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各级水利部门要强化水量与水质并重、资源与工程一体化的思想,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制定区域水资源保护计划,保护即将干涸的湖泊和风景游览区的涌泉以及防治水污染。
(2)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的灌溉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目的是高效利用农业水资源,它是世界上所采取的最广泛、最有效的技术,包括地上灌溉工程技术和地面灌溉工程技术。地上灌溉工程技术主要是喷灌和滴灌,它是目前最先进也是最省水的灌溉技术,我国目前主要应用在经济作物上,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水资源日益紧缺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需求,喷灌已在大田作物灌溉上得到较大规模发展,滴灌也开始试验应用在大田粮食作物上。地面灌溉工程技术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田间地面灌溉等,我国目前灌溉面积的98%是地面灌溉。由于其投入低,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当前仍是我国主要的灌溉工程形式。在我国北方已进入实用的有灌关键水的非充分灌溉技术,小麦优化灌溉技术;在南方地区已得到较大面积应用的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是成本低、易掌握、效果显著的节水高效灌溉方式,目前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吉通.调整结构推进农村水利建设[J].河北水利.2001年05期.
关键词:节水农业;现状;必要性;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95-1
1 中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
1.1 农业用水短缺
我国现阶段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人均水资源量将下降到1760立方米,与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警戒线接近。
1.2 农业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
全年降水大多集中在6~9月。秦岭、淮河以北土地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人口为40%,耕地为51%,而水资源总量只占20%,这是造成农业灌溉用水匮乏的主要原因。
1.3 水污染十分严重
工业水污染和农业灌溉水污染对于中国的耕地产生了极大影响。全国90%的废水和污水未能达标排放,11%的河流水质低于农田灌溉标准,70%以上的湖泊受到污染。
1.4 农业用水短缺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年均农业受旱面积近4亿亩,近几年农作物受旱面积更是达到6亿亩,干旱严重影响粮食产量。
1.5 农业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滞后
目前我国现有的农业水资源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要求,这就造成了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低效利用、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2 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
第一,发展农业节水能够有效地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突出,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大多数的城市缺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农业是用水的主力军,近几年农业用水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2%,一些地区更是高达90%以上,而且农业用水使用效率低下,节水潜力非常巨大。
第二,农业节水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效地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土资源短缺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大。要实现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的能力,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发展节水农业。
第三,发展农业节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对发展节水农业做出了战略决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的强度。加快推广先进实用农业节水技术,可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农业生产资料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取得节水、节地、节能、节肥、减排、省工等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科学发展。
第四,发展节水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现代农业是科技先进、结构优化、设施完备、服务规范的农业。先进的节水技术,优化的用水结构,配套合理的灌溉设施,健全规范的服务体系,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3 发展节水农业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3.1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牢固树立“节水增产、节水增效”的理念,从农业生产规模出发,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益为中心,以建立节水高效农业为目标,以建立农业节水的水源配置体系为支撑,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节水投融资机制为动力,以建立健全农业用水管理制度、政策措施为保障,加快农业节水的发展步伐,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灌区生态环境,尽快形成适应水资源状况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用水结构,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2 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明确的水体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制定农业节水发展规划。制定和执行有关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统筹规划水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的战略并制定相应的中长期计划,科学制定农业节水综合发展规划;组织对全国水资源的调查和监测。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各级水利部门要强化水量与水质并重、资源与工程一体化的思想,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制定区域水资源保护计划,保护即将干涸的湖泊和风景游览区的涌泉以及防治水污染。
(2)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的灌溉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目的是高效利用农业水资源,它是世界上所采取的最广泛、最有效的技术,包括地上灌溉工程技术和地面灌溉工程技术。地上灌溉工程技术主要是喷灌和滴灌,它是目前最先进也是最省水的灌溉技术,我国目前主要应用在经济作物上,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水资源日益紧缺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需求,喷灌已在大田作物灌溉上得到较大规模发展,滴灌也开始试验应用在大田粮食作物上。地面灌溉工程技术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田间地面灌溉等,我国目前灌溉面积的98%是地面灌溉。由于其投入低,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当前仍是我国主要的灌溉工程形式。在我国北方已进入实用的有灌关键水的非充分灌溉技术,小麦优化灌溉技术;在南方地区已得到较大面积应用的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是成本低、易掌握、效果显著的节水高效灌溉方式,目前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吉通.调整结构推进农村水利建设[J].河北水利.200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