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利剑 精技创佳绩

来源 :人事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简介:
  廖国锋曾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广西“最美劳动者”、柳州市“十大公民榜样”等荣誉,连续3年获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电焊工技能大赛冠军,2016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成为柳工首位技术工人全国劳模;2017年,获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柳工成立“廖国锋(劳模)创新工作室”,廖國锋带徒授艺500多人,承担起装载机公司的焊接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完成20多项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及工装设计项目,解决了大量工艺、质量、成本、工效、安全等方面的难题,为公司节约和创造的经济价值近400万元。其中,《装载机前车架焊接工装优化》《动臂搭子焊接工艺优化》项目分别获得2014年自治区优秀工艺工装评选二等奖和三等奖。
  廖国锋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工作22年,曾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广西“最美劳动者”、柳州市“十大公民榜样”等荣誉,连续3年获柳工电焊工技能大赛冠军。公司以他名字命名“廖国锋(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徒授艺500多人,多人多次在各项电焊技术比武中获大奖。2016年,廖国锋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柳工首位技术工人全国劳模;2017年初,获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平凡的一线工人,到闪亮的全国劳动模范,他的成长伴随着风风雨雨,最终迎来了绚丽的彩虹!
  对于荣誉,廖国锋看得很淡。他说“用一种做艺术品的心态来做自己的产品,享受工作的乐趣,踏踏实实走好眼前的路。”
  板凳要坐十年冷
  功夫才能练得精
  1993年,刚满18岁的廖国锋从广西横县职业中学农村机电维修专业毕业,进入当时的柳州工程机械厂技工学校生产实习工厂,后在柳州柳工齿轮有限公司做电焊工。电焊工作“苦、脏、累”,常被人看做是“努力不长智,费力不露脸”的工种,但初入职场的廖国锋觉得能在城里找到一份工作挺满足。
  焊接分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等多种方式,得要一样一样地学。由于焊接的不规则性,有些焊位地方狭小,必须蹲着、跪着,甚至趴着才能施焊,一整天干下来,连腰都直不起。
  对于廖国锋而言,身体劳累是小事,他知道,要想焊得好,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由于当时使用的是外面厂家提供的电焊设备,平时遇到难题廖国锋就请教厂家师傅,一定要把难点攻克才肯罢休。他投入大量精力在车间练习焊接技能,10年坚持不懈换来一身绝技,成为柳工焊接技术超群的工人技术专家,被柳工聘为首批技能大师。他还找来900多页《机器人操作指导综合手册》,一边研读一边实践,几年时间,愣是通读三遍。
  技术比武露锋芒
  技艺高超创佳绩
  电焊是柳工应用最多的工种,也是最重要的工种之一。柳工工会每年举行电焊工技能比武,各生产厂也会每年举行一次类似的技术比武。2004年至2007年,廖国锋连续三届夺得柳工电焊工岗位技能大赛冠军。
  荣耀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柳工的技术比武是利用选手们的业余时间来进行的。当时正是公司高速发展的时期,电焊工不仅要高效完成生产任务,还要牺牲业余时间做大赛备战练习。廖国锋总是第一个走进操作间,最后一个出来。一天的练习下来,双眼被电焊弧光“灼伤”得像两只红肿的桃子。晚上,工友都下班了,他不停摸索摆枪位置、焊接参数,争取找到最佳点。翌日,他会把不满意的问题带到现场向师傅们请教,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为止。
  皇天不负苦心人,廖国锋的努力没有白费,接踵而来的荣誉让他名噪一时。他在比赛中所表露出来的沉稳、镇定、灵活、善于使用资源等综合素质,奠定了他成为柳工首批技能大师的基础。
  除了在技术比武中大显身手外,廖国锋更多的是把技艺用在实际生产中。他主导实施的CLG855装载机前车架连接板、前中梁连续船形焊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焊接的外观质量。他设计制造的主机架护罩拼焊定位工装,使护罩装配合格率由20%提高到99.7%。
  头脑灵光“小灶”开
  技术美誉传海外
  通过不断自学,廖国锋还学会了焊接工装设计和复杂焊接工艺编制,在公司高端产品结构件设计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9年,美国CASE公司焊接专家特莱伯到柳工进行富氩混合气体保护焊培训,当时柳工未曾用过此焊接工艺,廖国锋勤学苦练新工艺,每天总是比别人早到晚走。“西方人没有午休习惯,我借此机会经常找特莱伯先生‘开小灶’。”最终,他掌握并精通了这门新技术。特莱伯先生赞道:“这是我在中国遇到的最好的、最刻苦的、最善于学习的电焊工。”
  廖国锋在焊接技术方面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2000年,美国CASE公司进行全球供应商招标,廖国锋所在的柳工路面机械公司一举中标成为CASE公司铲斗、动臂、振动锤等部件的生产和供应商。柳工产品焊接质量的美誉也流传海外。2004年,澳大利亚ROBBO公司也看上了以廖国锋为代表的柳工焊接力量,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将每年1000多台套挖斗、四合一斗、叉车架等产品交给他们生产,每年新增产值150多万元。
  导师带徒是本分
  满院花开才是春
  天津柳工建立之初,柳工派廖国锋到新公司进行技术支持。针对新工厂基础薄弱的情况,他带领焊工们努力提高焊接技能,为天津柳工培养了40名拼焊骨干。在当年天津空港保税区举办的首届焊工技能大赛中,他带出的两名年轻徒弟分别夺得气体保护焊亚军和电弧焊季军。
  回到柳工总部后,公司聘请廖国锋为培训专员,专门培训焊接人才和攻关电焊项目,在他的精心培养下,柳工涌现出一批在一线生产中挑大梁,在各种岗位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的电焊技能高手。光是参加柳工内部举行的电焊工岗位技能大赛,在2006年度和2007年度比赛中,就创造了4人进入前六名和7人进入前十名的战绩。
  2013年,柳工成立“廖国锋(劳模)创新工作室”。两年多来,廖国锋带领他的工作室团队,承担起装载机公司的焊接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完成了20多项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及工装设计项目,解决了大量工艺、质量、成本、工效、安全等方面的难题,为公司节约和创造的经济价值近400万元。其中,《装载机前车架焊接工装优化》《动臂搭子焊接工艺优化》项目分别获得2014年自治区优秀工艺工装评选二等奖和三等奖,是参评项目中少数由一线工人主导开展的项目。   为促进柳工产品制造整体实力的提升,廖国锋还多次接受公司委托,以工人焊接专家的身份,前往柳工位于天津、江阴、镇江等地的子公司,进行培训和技术支持。
  新鲜技术挠心痒
  艺无止境虚心学
  电焊新技术的发展,让廖国锋在进行“工装设计”时遇到一些瓶颈,对此,厂里开展“高级技师结对子”活动,将掌握新技术但缺乏实践经验的本科工程师与实践经验丰富但新技术基础薄弱的高级技能专家结成互学对子,取长补短。为了使用电脑熟练进行工装设计,廖国锋认真听互学对子小李的讲解和操作演示,学到新技术。
  2014年,公司要派一批焊接机器人操作工到河北唐山开元机器人公司培训,廖国锋主动要求参加培训。在为期20天的培训中,廖国锋带队系统学习焊接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传感功能的扩展应用、深层次功能的应用开发、维修保养及报警分级故障排除等专业知识,参加了实际操作训练,并取得了焊接培训结业证书。
  2016年,公司指定廖国锋(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装载机公司焊接机器人搬迁及安装调试》项目,将原大型机厂的焊接机器人搬迁至新组建的构件工厂。廖国锋与生产厂家充分沟通,协调公司内部资源,全程参与预编搬迁程序到重设内部通信、画线安装基准、重新校准机器人及移动装置、变位机精度,制作工位器具等工作,全年完成9台设备的搬迁、安装及调试工作,为公司节约36万元的费用,并对原使用6—7年的十多台设备进行检修保养,修复3台因机械或电气故障而闲置的焊接机器人,盘活近500万的设备资产,利用废旧手工焊枪改造成机器人焊枪7把,为公司节约成本近10万元,得到公司嘉奖。在搬迁和安装过程中,廖国锋还培养3名机械手操作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随着H系列产品的导入,产量不断攀升,原有的焊接机械手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2016年,廖国锋参与《前车架车间C线机械手焊接转台改进》项目,通过多次电脑模拟和周密计算,现场实测,改变原工装的定位基准点和制作部分夹具,满足H系列产品上机械手焊接要求。经过改进,目前有8台机械手能够同时兼容原来的50C系列和H系列产品,为工厂节省10多万元的工装投入,同时,廖国锋加班完成H系列20多套程序的编写,为H系列产品快速打入市场奠定基础。
  过去,后车架镗孔进入下道工序的钻孔加工时,需要把侧立的后车架转换为平放状态才能上钻床加工。数吨重的后车架翻身都要用大行车吊运来完成,由于后车架重心不统一,每次翻身晃动很大,后车架落地时发出很大噪声,给加工空间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廖国锋参与《后车架自动翻身机构制作》项目,经过多次的试验以及论证,最终完成后车架翻身机构钢结构骨架以及油缸系统安装。项目实施后,镗孔下来的后车架要放到缓存区,在从缓存区吊到翻身区,翻身上工位小车;从改进前使用4次变成改进后2次;时间次3分钟减少到1分钟;减少了操作者的等待时间;钻床工序产能从日均衡18台到改进后的24台每天,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降低了安全风险。
  廖国锋还参与公司《后车架辊道线修磨防尘降尘》项目,配合工艺部门利用原老油漆线的隔离栅进行地面铺设,为工厂减少1万多元的投资,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大大改善员工的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强度。
  随着制造技术的智能化不断推进,2016年,廖国锋还参与公司《动臂焊接机器人自动化改造》项目,提出在L型臂上附带人工踏板平台的建议,解决了以往中间搭子难以在前道工序和后道工序焊接的难题。作为动臂焊接流水线精益物流改造項目的一部分,动臂板自动翻身机构是难点之一,在试制翻身机过程中与设计人员密切配合,通过试验和不断改进,目前已制作出使用样件并投入使用,消除了单台动臂以往焊接时行车翻身2次的频率,使动臂焊接员工操作更符合人机工程,更高效安全。
  廖国锋还先后积极参与公司的现场质量、效率、成本、5S改进,完成20多种产品的机器人程序编写和完善优化,培训员工90多人次,所带徒弟在2016年度柳工电焊工技术比武中获第一名,实现了相隔十多年后的“状元”回归。
其他文献
我在职及退休时的工资待遇及生活补贴如何计发  问:我于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91年被聘为护师,1998年至2000年停薪留职(不参加年度考核),2001年至2006年分别上班时间不足6个月,考核不定等次,2006年10月因病提前退休。请问:我在职及退休时的工资待遇及生活补贴如何计发?  读者:黄女士  答:读者您好!您在岗位变动后工资调整情况:在2006年7月工资套改时,按护师十二级岗位套改
期刊
广西亚热带生物工程人才小高地是首批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其载体是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前身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小高地围绕载体建设上水平、作贡献的总目标,扎实开展建设工作。2011年3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广西亚热带生物工程人才小高地载体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这是广西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
期刊
问:编辑同志,我于1980年8月在县信用社当临时工,1988年7月招为合同制工人,2013年5月退休。请问:我在县信用社做临时工时间能与招收为合同制工人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吗?  读者:朱先生  答:读者您好!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事局《关于临时工被招收为合同制工人后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桂人复字〔1987〕11号号)规定:“凡经县以上劳动部门批准的临时工被招收为合同制工人后,原在本单位的最后一次当
期刊
“今天第一次跟货车走新路出山卖猪,心情爽,所以我一定要到工作站,当面向你们说声感谢,就像新婚夫妻答谢媒人一样。”2015年8月25日傍晚18时,天色向晚,在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北通镇佛新片区党建工作站里,来自佛新片区良庄村委茶定麓村民小组的村民代表黄利一边握着站长陆节艺的手真诚感谢,一边向北通镇党委书记余镇还原了一段故事——  茶定麓村距镇政府11公里,有村民200多人,群众出入要顺着一条泥路翻越一座
期刊
问:某工人,2009年办理退休手续,其档案记载他有连续9.5年病假(拿病休工资),计算工龄时扣减了其9年的病休时间。请问是否有病休(病假)时间不算入工龄的相关文件或规定?  答:有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三十九条第七款规定:“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医疗期间,在5个月以内者,得连续作本企业工龄计算;超过6个月病愈后,仍回原企业工作者,除超过6个月的期间不算工龄外,其
期刊
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达到12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其机动车驾驶证,并应当按照规定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并接受考试。而从今年7月1日起,广西的医保医师也将领到特殊的“驾照”——在提供医疗服务时,须凭本人操作编码连同处方一并录入所在定点医疗机构HIS系统,由系统对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识别、审核及结算。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广西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
期刊
问:编辑同志,我于1958年8月在市机械厂当工人,1959年10月下放回乡务农,1959年至2009年在县搬家公司、运输社工作, 2009年12月,我补足了社会养老保险费后向当地社保所申领养老金,2010年1月,我领取了基本养老金,但我认为发给的基本养老金偏低。请问:我的退休养老金如何计发?  读者:高先生  答:读者您好!原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关于被精减职工再次参加工作后的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
期刊
(续上期)  三、“职业”统计:人才统计的新构架  从“队伍统计”走向“职业统计”,是我国人才统计制度的重大改革。这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现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需要;是加快人才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统计数据适用性的需要;也是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职业统计制度的需要。改革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
期刊
“为什么我不能领取社保补贴?为什么我的事没人管?为什么要为难下岗工人?”一连串的问号和怒斥当年响彻业务大厅,也一直回响在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就业服务中心人社干部的心里。当时嘈雜的现场,是一位女同志挺身“灭火”,赢得大家点赞,她,就是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陈胤岑,她说:“作为人社干部,我们在服务大厅或者经办窗口经常会遇到着急上火的老百姓,我们必须耐心、细心地说理解释,给他们更多的希望和温暖。”  用行动温暖就
期刊
1945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2015年,他依然坚定这个信念: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这位年逾九旬的党员,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抗日老战士、离退休干部周世兰。  我们在70年的光阴里穿梭,寻访周老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1939年,18岁的周世兰跟随二哥离开家乡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县闯关东,先后辗转大连、哈尔滨、牡丹江打工,干过苦力、当过店员,在一家米店当伙计时,周世兰亲眼目睹了日本商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