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的导入语的设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qtc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的导入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好导入语对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温故知新、解题及背景切入、激情朗读、巧用媒介等十二个方面对导入语设计的要求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入方法
  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课前的导入,是给学生学习留下的第一印象。从心理学角度去看,这第一印象极大的制约着学生的课堂情绪以及学习兴趣等。导入艺术的魅力能延续中学生兴趣高峰的时值,导入艺术的优势,往往潜在地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时,常常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温故知新法
  在讲授新课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储备的知识,引故而为新用。此种方法有两种类型:一是通过知识的类比;二是通过知识的对比。如讲授朱自清的《春》时,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杜甫、王安石描写春天的诗句,由两首诗对春天的描写的不同角度,自然而然地引入对新课文的学习。
  二、解题及背景切入法
  题目是文章的文眼,有很多是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我们若能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那么对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将大有益处。另外,对于有些作品,教师可从作品、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入手,一开始便激发学生的崇敬感。同时,对一些有影响的作品,我们可交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以便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课文。
  三、激情朗读法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感渲染就是对学生动之以情。教师可范读,也可请学生朗读,把大家引入课文的美妙意境中。这样的导入方式往往适用于一些优美动情的散文或诗歌的教学。
  四、巧用媒介法
  巧妙地运用电教用具,通过欣赏音乐,观看电视、录像、电影等方式,加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很快进入教学内容的情境中。如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可放一段有关人民解放军千帆竞发,横渡长江的电影片断。
  五、悬念设置法
  设置悬念,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方法。在语文课导课时,如果注意设置悬念,也可以增强讲课的吸引力。此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小说、戏剧的教学。对于小说、戏剧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命运、归宿,是大家所关心的,根据这一点,教师在教小说、戏剧时,可以就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命运、归宿设置悬念。
  六、问题冲突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假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辨,造成观点冲突,既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气氛。例如:上课开始,教师提出两个问题: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一个垮塌下来的大石头挡住了去路,你是想办法搬掉大石头,还是绕路行走?假如你居住在半山腰,前面的大山挡住了你的出路,你是选择挖山,还是选择搬家?大家讨论问题,教师借势导入。
  七、对联揭示法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巧妙地将这一语言艺术引进课堂,能给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如教《范进中举》一文,可用一幅恰好能概括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的对联,以此来导入本课的学习。对联是: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中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八、故事导入法
  用于导课的故事,可以是与要讲的内容相似,也可以是所讲课文的内容梗概,如教《出师表》时,可以先讲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的故事,让学生弄清诸葛亮、刘备、刘禅三者之间的关系,既利于课文的学习,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九、简笔图形法
  比如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学生是什么?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数学课中、为人处事等方面展开形象思维;第二步,在圆圈里画一个正方形,问学生像什么东西?有些学生会回答是铜钱;第三步,在这个铜钱里面画一个人,寓意什么?提示学生人钻到钱眼里去,寓意六亲不认。最后导入: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这样内容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已钻到钱眼里,一心只认得钱,连自己的亲弟弟也不认!而后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简笔图形的慢慢画入,学生便会兴致勃勃地往下学习。
  十、游戏导入法
  有位教师在教学《听讲要专心》时,便采用了游戏导入课题的方法。刚一上课,教师便提出做游戏的建议。游戏的名字叫《品尝》。教师首先拿出三只瓶子。一只装满汽油,一只装满蓖麻油,一只装满醋。教师说道:现在请仔细观察。然后他给一个杯子倒入一点汽油、一点蓖麻油和一点醋。学生们静静地看着他时,他把三种液体混合在一起。随后他竖起一个手指给学生看。接着他把手指放进杯子蘸了一下。几秒钟后,他把手指拿出来。这位教师接着说:记住,你们要照我做的去做。他把一个手指放进嘴里,尝了尝,微笑着,显得很高兴的样子。然后他把杯子递给学生,在全班传递。每个学生把一个手指伸进混合液蘸了蘸,然后放进嘴里吸了一下。他们没有笑,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个鬼脸。这混合液的味道太难吃了。当这个杯子最后传回到教师手里时,他很不高兴地说道:很遗憾,你们中谁都观察得不够仔细。不错,我是吮吸了一个手指,但是我放进嘴里的那个手指并不是我伸进杯子里的那個。这样就自然地揭示了课题《听讲要专心》。这样导入使学生们兴趣十足,也起到了组织教学的作用。
  十一、巧妙化用诗句导入法
  在与课文内容吻合的情况下,导入中恰当化用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既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加了导语的文化底蕴。
  在教学《我的老师》一文时,先闭目聆听了一首歌颂老师的歌曲《山乡小渡船》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是呀,老师就是渡船,把文明渡往我们的心田,把我们送往希望的彼岸。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恩师育我情啊!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好老师,她就是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恩师莎利文老师。在这里,笔者巧妙的化用了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课堂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但却是讲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之一。正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上几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
其他文献
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子之一。左室肥厚代表了从高血压到心衰及死亡进展过程中的关键途径。有充分证据说明,LVH是导致中风、心梗、猝死、心绞痛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努力使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等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运用 研究  所谓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据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征,不断培养他们的良
期刊
十年来的高中教学,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较深的认识,让我对语文试题有了渐深的思考。今天想就高考诗歌鉴赏谈谈自己的看法。  诗歌鉴赏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卷中分值在11左右,分值看似不大,但是确实很多学生大量丢分的地方,是一个拉分的板块。总是在教学中有所突破,总是在思考、尝试让学生更好的得分的方法。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我觉得好的成绩,出色的表现都起步于很好的态度。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诗歌鉴赏是完全可
期刊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吴海风  摘要: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高中语文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本文针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提出“少教多学”的策略与研究方法:首先,教师应做到“少教多学,对话互动”;其次,学生应做到“少教多学,读写结合”。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 少教多学 对话互动 读写结合  古人云“其为人深不愿
期刊
摘要:阅读通过视觉来感受作品的语言艺术或意境,而朗读则调动学生听说的审美功能,使作品中遣词造句妥帖流畅、高雅平实、含蓄明快、凝炼奇巧诉诸听说,让学生受到双倍的感染。从中也可以看见它的美育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朗读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朗读 教师范读 学生初读 教法  一、朗读要灵活多样。  1.1教师范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授课教师首先感动起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使
期刊
摘要:提起写作文,有很多小学生都感到头痛,觉得没什么可写,那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感受到写作文的乐趣,根本还没有学会写作。小学的孩子刚刚接触到作文,还很陌生,觉得无从下手,认为要写一篇作文出来好难。因而会对作文产生恐惧心理。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让自己喜欢上作文,有了写作的兴趣,将小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三者相结合,加强写作训练,就会想写、愿写、敢写、会写,在写作中获得乐趣
期刊
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是儿科最常见呼吸道疾病之一,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目前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正逐年上升。本病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气道结构细
摘 要: 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小学教育的成败,而且大大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深入研究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教学思想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