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现状,学案导学作为新的教学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现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学案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案”与“导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如何教,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学”。学案导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述
- 学案导学概述
学案导学中的“学案”,并不是教案的简单复制,而是在教师充分了解了教学内容、学情、大纲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习者的角度所设计的如何“学”的方案,对于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明确的、简易的思路,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导学”是在教师备课教案的基础上,应用学案引导学生们学习。这种引导主要包括:课前的预习、上课的听讲以及课下的练习、课下的复习等。[1]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2001年6月8日正式由教育部颁布实施。在“新课改”中对教师的职责与作用做了明确的规定:教师首先是一位引导者,其次是一位创设者。新课程改革促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学案教学便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较之小学数学有了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学案导学有助于将课本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让学生容易的发现教学的重点,简化教学知识,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并且学案导学可以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学案导学教学有其必要性。[2]
(2)学案教学模式的优点
学案,作为教师和学生的连接纽带。学案体现了数学教师对于数学脉络的梳理,以及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疑点的反馈。通过学案,学生可以快速的把握本节课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脉络,和学习的重点难点。学案导学可以充分的发挥教师的“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自主探索,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导学案,教师还可以知道学生在哪里掌握的不大好,在讲课时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讲课,这样学生听起来带劲,老师讲起来也轻松,从而让整个课堂鲜活起来。
二、学案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新授课时的学案导学
对于新授课,学案导学中一般比较注重基础,学案的结构分明,可以让学生清楚地掌握数学课本的知识脉络。课前,学案为学生的预习提供指导。学案的开头一般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可以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应该如何预习,让学生的心理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然后学案会将课本上的知识点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详细的梳理。上课时,学案可以反馈出学生的疑点,难点。学案除了知识脉络的梳理外,还会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出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探究题,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就可以根据学案反馈出来,这样教师讲课时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讲,可以提高学生的上课质量。课后,学案可以作为自我检查的一个工具。教师讲完课后,学生需要检查自己是否还有没有掌握的,那么学案就是一个很好地道具,通过检查学案,学生就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了,并加以改正。
例如,在设计初二下学期新授课“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节课的导学案的时候,在课前预习部分,将导学案设计为“忆”、“说”、“猜”三个环节。其中“忆”是让学生从“边”、“角”、“对角线”等方面分别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是指让学生类比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让平行四边形性质中的条件和结论互换位置,提高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猜”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根据“说”中的命题猜测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课上部分,导学案上设计自主探究题;在课后部分,导学案上设计“基础练习”、“提高练习”以及“蹦极式”练习。
2、复习课时的导学案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这时候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这时候的学案导学就不应该以基础知识的细节梳理为重点,而是要有整体观念,对于复习课来说学案应该涉及的内容更加的宽泛。另外,复习课的学案除了知识点的梳理,探究题的难度也应该增加,更加的贴近考试时的真实难度。例如,在“平行四边形”这节课的复习导学案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题目:已知AD//BC,要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需要增加的条件是——(至少三个条件)。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 总结导学案
总结学案中的内容大多是综合性的题目,因此总结学案一般是专题性的。初中数学涉及的知识点多,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要想学好数学需要学生不断的整合知识,提炼知识。例如,总结学案里会出现这样的题目,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因式分解:9(a+b)2 ---- 16(a -b)2 ;9x2 --16y2;x3--16y2。这道题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的综合能力的有效考察,学生在新授课时会知道最为简单的因式分解,并且初步掌握因式分解的规律,在复习课中学生的因式分解能力进一步提升,然而在总结课中,将学生所有的因式分解知识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根据规律进行新的因式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总之,学案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节省学生的数学时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案导学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学案导学的应用目前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因此学案导学的推广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其必然性。
参考文献:
[1]高红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成敬瑜. 学案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