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人们对于初中英语教学尤其是初三年级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三学生正处于英语学习的关键阶段,即将面对竞争激烈的中考,在这个阶段英语教学效果的好坏将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升降以及未来英语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究竟通过何种教学方式来保证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了目前初三英语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的方式获取课程知识的过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式及探究方法展开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收集并处理,从而获得较好的知识运用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三种应用方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初三学生具有好奇性强、好动的特点,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特点展开英语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一定掌握,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激起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
比如在课程引导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本堂课程内容,向学生展示同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资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影音资料,使学生对于即将开始的课程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明确课堂教学的方向及目标,从而形成良好的课程内容情境。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由于学生对课程内容已经有所体会,一般情况下都能在获得问题的同时以身处其中的方式进行大胆猜想,对问题开展比对、确定,从而获得最终的答案。这样便使学生在获得英语知识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及探究欲望。
二、分组训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使学生获取知识、享受乐趣。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所使用的往往是直线式的活动方式,不仅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也达不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实行分组互动的方式展开相关的课堂活动及技能训练,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活动中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获取共性知识,以取长补短的方式增强组员能力,最终获得问题解决方法。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将课堂活动面向全体,让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抛除心理负担,参与到谈论当中,真正激发出自身潜力。
比如在课堂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至6人的小组,注意保证组内成员能力的均衡性。再根据文章内容,为学生安排对应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以小组配合、口头写作的形式完成短文的创作。由于采取的是分组合作、口头写作的形式,这种具有新意、趣味性强的题目更能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合作创作之中。当规定时间结束时,教师可以安排各个小组按顺序将创作结果向全体学生展示,并对不同小组间的创作结果进行评比。
三、引导课堂,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完全以教师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全程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课,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仅仅是口头记忆,得不到相应的检验和实践。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更为注重学生自身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将学生树立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负责课堂的引导工作,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主性。同时,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互动交流,教师实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推动,从而使学生在享受学习主导性的同时获得学习效果的提升。
比如在英语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对课文知识简单引导之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仔细阅读,并根据文章特点划分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当学生学习完后,教师安排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进行展示,并由教师对学生展示的结果进行评价指正,对于回答良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对于有所欠缺的学生指出缺点并予以鼓励。
研究性学习法,不但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还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研究能力。作为初三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掌握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曹埠镇惕安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的方式获取课程知识的过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式及探究方法展开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收集并处理,从而获得较好的知识运用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三种应用方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初三学生具有好奇性强、好动的特点,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特点展开英语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一定掌握,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激起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
比如在课程引导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本堂课程内容,向学生展示同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资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影音资料,使学生对于即将开始的课程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明确课堂教学的方向及目标,从而形成良好的课程内容情境。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由于学生对课程内容已经有所体会,一般情况下都能在获得问题的同时以身处其中的方式进行大胆猜想,对问题开展比对、确定,从而获得最终的答案。这样便使学生在获得英语知识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及探究欲望。
二、分组训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使学生获取知识、享受乐趣。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所使用的往往是直线式的活动方式,不仅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也达不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实行分组互动的方式展开相关的课堂活动及技能训练,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活动中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获取共性知识,以取长补短的方式增强组员能力,最终获得问题解决方法。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将课堂活动面向全体,让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抛除心理负担,参与到谈论当中,真正激发出自身潜力。
比如在课堂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至6人的小组,注意保证组内成员能力的均衡性。再根据文章内容,为学生安排对应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以小组配合、口头写作的形式完成短文的创作。由于采取的是分组合作、口头写作的形式,这种具有新意、趣味性强的题目更能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合作创作之中。当规定时间结束时,教师可以安排各个小组按顺序将创作结果向全体学生展示,并对不同小组间的创作结果进行评比。
三、引导课堂,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完全以教师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全程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课,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仅仅是口头记忆,得不到相应的检验和实践。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更为注重学生自身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将学生树立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负责课堂的引导工作,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主性。同时,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互动交流,教师实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推动,从而使学生在享受学习主导性的同时获得学习效果的提升。
比如在英语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对课文知识简单引导之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仔细阅读,并根据文章特点划分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当学生学习完后,教师安排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进行展示,并由教师对学生展示的结果进行评价指正,对于回答良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对于有所欠缺的学生指出缺点并予以鼓励。
研究性学习法,不但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还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研究能力。作为初三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掌握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曹埠镇惕安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