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对于现在的教师,只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有创新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教育模式,努力培养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那么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略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问题情景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是激发探究欲望的前提。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应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索,多媒体动画,趣味实验等手段,努力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大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如在探究“铁为什么会生锈?”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会在课下进行观察,思考,查阅教材,求知欲望很强烈。课堂上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总结:
(1)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的铁容易生锈。
(2)在干燥的空气中放置的铁不易生锈。
(3)被涂漆保护起来的铁不易生锈。
接着老师引导,为什么?学生思考;
(1)有水有空气铁会生锈。
(2)有空气无水不生锈。
(3)无水无空气不生锈。
最后总结,铁在有水有氧气的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思考探究问题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善于总结的能力。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因此,充分发挥实验优势,挖掘实验资源,在实验的情景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熟练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
化学实验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是进行活动探究的前提。做实验必须要求学生严肃认真,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个示范性操作,从而掌握操作要领和操作原理。
比如,在实验室制取O2的实验中,加热高猛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试管略向下倾斜。示意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为什么试管要向下倾斜?
实验完毕后,组织学生讨论。(1)通过观察,试管口有水滴形成,(2)思考问题,如果试管口向上,形成的水滴会倒流,这样的话,可能会发生爆炸,(3)得出结论,试管口必须略向下倾斜。最后老师总结,做实验一定要规范,掌握要领,仔细观察。
(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课,一般是安排在讲完本节内容之后进行的。在做实验之前,学生对所做实验的结果已“胸有成竹”。就按照教材写好实验预习报告,甚至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都写好了,然后再按部就班的去验证,实验课变成了验证课,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顺利完成任务了,显然这是一节失败的实验课。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实验课呢?我们教师要改变观念,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去完成,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操作和体验,去感受和领悟科学的理念。具体做法是:在学习某一课题之前,先安排学生设计有关的实验,然后在实验室完成分组实验。注意课前要强调安全问题,以防发生事故。对实验报告设计的要求为: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精心构思,设计实验步骤;根据实验步骤,选择仪器和药品;做完实验后,如实记录现象,数据;根据实验记录,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写实验心得。这样,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完成一个实验,具有记忆长久,理解深刻,知识建构自然等优点。如在课题《浓硫酸的性质》的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去探究它有哪些化学性质,老师引导,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同学们联想到用火柴棒,纸片,棉花和浓硫酸反应,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到,火柴棒,纸片,棉花都变黑了。老师提示学生,火柴棒,,纸片,棉花都是有机物,也叫碳水化合物,学生思考,黑色的反应产物应该是碳,那水哪里去了?最后老师总结,浓硫酸和有机物反应,可以把有机物中的水脱去,称为脱水反应。现象就是大家刚才观察到的。
通过课堂上不断引导,探究,学生的活动探究能力就逐渐得到了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问题情景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是激发探究欲望的前提。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应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索,多媒体动画,趣味实验等手段,努力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大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如在探究“铁为什么会生锈?”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会在课下进行观察,思考,查阅教材,求知欲望很强烈。课堂上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总结:
(1)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的铁容易生锈。
(2)在干燥的空气中放置的铁不易生锈。
(3)被涂漆保护起来的铁不易生锈。
接着老师引导,为什么?学生思考;
(1)有水有空气铁会生锈。
(2)有空气无水不生锈。
(3)无水无空气不生锈。
最后总结,铁在有水有氧气的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思考探究问题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善于总结的能力。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因此,充分发挥实验优势,挖掘实验资源,在实验的情景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熟练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
化学实验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是进行活动探究的前提。做实验必须要求学生严肃认真,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个示范性操作,从而掌握操作要领和操作原理。
比如,在实验室制取O2的实验中,加热高猛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试管略向下倾斜。示意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为什么试管要向下倾斜?
实验完毕后,组织学生讨论。(1)通过观察,试管口有水滴形成,(2)思考问题,如果试管口向上,形成的水滴会倒流,这样的话,可能会发生爆炸,(3)得出结论,试管口必须略向下倾斜。最后老师总结,做实验一定要规范,掌握要领,仔细观察。
(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课,一般是安排在讲完本节内容之后进行的。在做实验之前,学生对所做实验的结果已“胸有成竹”。就按照教材写好实验预习报告,甚至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都写好了,然后再按部就班的去验证,实验课变成了验证课,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顺利完成任务了,显然这是一节失败的实验课。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实验课呢?我们教师要改变观念,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去完成,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操作和体验,去感受和领悟科学的理念。具体做法是:在学习某一课题之前,先安排学生设计有关的实验,然后在实验室完成分组实验。注意课前要强调安全问题,以防发生事故。对实验报告设计的要求为: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精心构思,设计实验步骤;根据实验步骤,选择仪器和药品;做完实验后,如实记录现象,数据;根据实验记录,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写实验心得。这样,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完成一个实验,具有记忆长久,理解深刻,知识建构自然等优点。如在课题《浓硫酸的性质》的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去探究它有哪些化学性质,老师引导,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同学们联想到用火柴棒,纸片,棉花和浓硫酸反应,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到,火柴棒,纸片,棉花都变黑了。老师提示学生,火柴棒,,纸片,棉花都是有机物,也叫碳水化合物,学生思考,黑色的反应产物应该是碳,那水哪里去了?最后老师总结,浓硫酸和有机物反应,可以把有机物中的水脱去,称为脱水反应。现象就是大家刚才观察到的。
通过课堂上不断引导,探究,学生的活动探究能力就逐渐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