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能够是学生从宏观方面建构数学知识的总体框架,明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先分析了数学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意义,然后以课堂教学方法的角度阐述了初中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
1 数学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意义
1.1 数学素养的内涵
数学素养是“确定、理解和运用数学的能力,以及对数学在每个人现在和未来的个人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需求的良好的判断能力。”
数学素养有赖于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熟练程度,还包括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进行数学式的思维和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和评价数学论证、选择表达数学情景的方式等。
数学素养的核心过程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通过提出、形成和解决数学问题而进行分析、推理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积极地处理数学问题,能够用数学术语去解释和形成新的问题,处理复杂的信息,简化解题的步骤,能够在不熟悉的情境中确定和应用相关的工具和知识,运用洞察力去发现合适的解题方法,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过程。
1.2 数学素养的培养意义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自觉性地、经常性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尤其是发现和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即创造型问题,这类问题是人们从未提出过的,全新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充分重视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提高理解水平,而且这本身也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2 初中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下面,笔者仅就自己的认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2.1 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就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維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要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例如在讲授X2-Y2=(X+Y)(X-Y)这个常见的公式时,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通过分析(X+Y)(X-Y)表达式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X2-Y2和什么式相等,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以后所要讲解的因式分解中平方差公式的理解打下基础。此外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一个宏观的大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明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不当能够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意识,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能够从宏观的方面予以分析,解题策略也也相对开阔一些。
2.2 注重探究式教学方式的运用
在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通过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来习得知识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探究式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具备数学学科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到课堂中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就要求老师首先要做出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充分的挖掘出可以探究的内容与元素,例如对“一题多解”这种典型解题方式的探究,教师就可以拿出最具典型的例题来让学生分组求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即让学生的解题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的解法最多。这样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主动的参与的解题过程中,在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学生最基本的解题能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2.3 注重在试题讲解课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模式
试题讲解课历来是学生最头疼的课,主要缘由是课堂内容过多,基础好的同学觉得教师对一些基础试题的讲解是浪费时间,而基础薄弱的同学又觉得教师讲解的节奏过快,内容难以消化。新课标所强调的任务型教学方式便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试题讲解课中依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来安排任务,一方面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则有效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面对题目时有一个良好的解题心态,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鲍建生.追求卓越[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2.
[2]汪秉,吕传汉.创新与中小学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0,(9).
关键词: 初中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
1 数学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意义
1.1 数学素养的内涵
数学素养是“确定、理解和运用数学的能力,以及对数学在每个人现在和未来的个人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需求的良好的判断能力。”
数学素养有赖于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熟练程度,还包括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进行数学式的思维和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和评价数学论证、选择表达数学情景的方式等。
数学素养的核心过程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通过提出、形成和解决数学问题而进行分析、推理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积极地处理数学问题,能够用数学术语去解释和形成新的问题,处理复杂的信息,简化解题的步骤,能够在不熟悉的情境中确定和应用相关的工具和知识,运用洞察力去发现合适的解题方法,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过程。
1.2 数学素养的培养意义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自觉性地、经常性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尤其是发现和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即创造型问题,这类问题是人们从未提出过的,全新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充分重视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提高理解水平,而且这本身也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2 初中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下面,笔者仅就自己的认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2.1 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就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維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要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例如在讲授X2-Y2=(X+Y)(X-Y)这个常见的公式时,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通过分析(X+Y)(X-Y)表达式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X2-Y2和什么式相等,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以后所要讲解的因式分解中平方差公式的理解打下基础。此外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一个宏观的大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明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不当能够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意识,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能够从宏观的方面予以分析,解题策略也也相对开阔一些。
2.2 注重探究式教学方式的运用
在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通过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来习得知识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探究式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具备数学学科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到课堂中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就要求老师首先要做出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充分的挖掘出可以探究的内容与元素,例如对“一题多解”这种典型解题方式的探究,教师就可以拿出最具典型的例题来让学生分组求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即让学生的解题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的解法最多。这样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主动的参与的解题过程中,在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学生最基本的解题能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2.3 注重在试题讲解课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模式
试题讲解课历来是学生最头疼的课,主要缘由是课堂内容过多,基础好的同学觉得教师对一些基础试题的讲解是浪费时间,而基础薄弱的同学又觉得教师讲解的节奏过快,内容难以消化。新课标所强调的任务型教学方式便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试题讲解课中依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来安排任务,一方面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则有效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面对题目时有一个良好的解题心态,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鲍建生.追求卓越[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2.
[2]汪秉,吕传汉.创新与中小学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