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主题墙的价值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主题墙环境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课程流动的载体,显现主体背景,幼儿围绕主题环境充分发挥着主动性、创造性,构建、生成、完善主题,提升主题内涵;它是互动的平台,建立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学习模式,拓展主题空间;它是幼儿与周围世界互相作用后创造的动人风景,记录着幼儿学习成长的轨迹。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构成要素,是潜在的教师。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伯特说过:“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可言。”环境是与孩子共存的,他们吸收环境中的一切有用的知识而成长,又在作用于环境影响中发展。为此,我们以主题墙为载体,凸现主题背景,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增强环境的流动性和发展性,让主题墙使幼儿与教师、家长共同走进主题,建构主题,让课程的价值在师生和主题墙的互动中得以体现。
  
  一、主题墙追随主题脉络,呈现主题动态变化
  
  环境是潜在的课程部分,主题墙环境是课程的“骨架”,把主题进行中的活动内容呈现出来。教育能否充分地展开,是否成功,有赖于环境中的各个要素是否具有教育功能,也有赖于幼儿是否与环境互动。因此,我们追求环境的教育价值取向,把环境布置与主题内容结合起来,从环境中生成主题,在环境中渗透主题思想,用主题引导环境布置。
  在“春天来了”主题中,我们设计了主题内容:首先结合妈妈的节日与幼儿喜爱动物的特点,我们布置了大森林的背景和“妈妈和宝宝”的场景,有乌龟妈妈和乌龟宝宝的家,有鸡妈妈和鸡宝宝的家。每个家只有一个妈妈和一个宝宝,启发幼儿帮助自己喜爱的动物妈妈“找回”(画外)小宝宝,请幼儿把它们送到各自的家中。此时,每个动物的家都有不同的布置,小鸡家——宝宝围着妈妈“唱歌”;乌龟家——宝宝们正在叠罗汉;小鸭家——孩子们排成一队跟着妈妈学走路。错落有致的树林与绵延弯曲的小路,一片春天的田园风光。气候渐暖,春季特征越来越明显,孩子们又生成出了河中动物的主题,幼儿画出了蜿蜒流淌的小河,童趣盎然的鱼、虾、蟹、龟等。当孩子们发现蔷薇树上的鸟窝时,他们的主题墙从平面场景走向了立体场景——“快乐的鸟儿”。一个场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一道风景,共同吟一曲《春之歌》。在整个“春天来了”的环境创设中,主题墙始终动态地追随主题脉络逐步伸展,不断变化,平衡而又完整。
  
  二、主题墙建构自主、合作、互动的学习模式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设置主题墙的目的,主要是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主题墙的布置。参与主题墙的开发,不仅可以增加环境的童趣和内容的实用性,使环境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调动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和研室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环境布置不再是教师个体的工作,而是幼儿和教师合作劳动的成果。
  在合作中教师与幼儿互为背景,相互作用。教师不断通过观察、倾听、解读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提供与主题相匹配的背景素材,给予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公发挥想象和自主参与的空间,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获得有益经验。融入教育目标和主题内容。幼儿与主题墙的作用,不再是幼儿作品的简单堆积,而是幼儿围绕选定的主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序的思考及整理,表达和表现经验,来自幼儿的信息又对幼儿起到提示、强化和反馈作用,丰富、拓展、建构着主题,师幼之间在主题墙背景下一起寻找、探索、操作、记录,增进了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分享,立起互动学习的模式。
  
  三、主题墙凸现幼儿发展水平,整合主题内容,调整主题进程
  
  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速度很快,因此,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及兴趣点及时调整主题墙的内容方向是必要的。对于不同主题的阶段,幼儿对主题墙的创设要求是不同的。主题墙的材料投放和环境发展性的随之改变,这种改变是建立在对幼儿进行观察评估和反思的,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把握主体的进程,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生成的有价值的信息,为墙饰创设、环境构建提供有效的素材,让预想内容和生成内容有机整合。
  在预设“找春天”主题活动中,原思路是让幼儿感知春天花草树木的变化,在感受春天、寻找春天,表现春天基础上,设想创设“春天里”的主题墙,勾画春天的树木、花草,气候的知识网络,但在创设主题墙时,发现单一的客观事物的印象幼儿不感兴趣,我们转而让幼儿带着自己的情感态度,已有经验、认识习惯进入学习情境。我们一起认识树朋友、花朋友,以朋友的目光感受朋友,理解朋友,关心和照顾朋友,进而创设了“春天里的大树和花”主题墙。创设了“我的树朋友”、“花瓣儿鱼”、“不高兴发芽的树”、“我和小树一起长”等栏目。春天是美丽的,树和花是迷人的,由于孩子带着情感态度参与春天中的环境,一切也变美丽了,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创设优美环境过程中体验快乐,这种快乐使他们更自觉地关心周围事物,产生新的期待。主题价值在孩子们的发展中得以提升。
  
  四、主题墙渗透多元文化,是沟通与家庭、社区的桥梁
  
  家庭与父母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主题墙的环境布置成家的样子,可以增进幼儿对环境的亲切感和信任度,促使幼儿更加主动地探究。
  在《红彤彤的年》的主题中,我们活动室门上贴上生肖题材的剪纸作品,挂上红灯笼、中国结等。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热闹、欢快的氛围,他们画“福”字、剪窗花、做红包、写寄福语等布置主题墙。在活动中引申出拜年、送红包,自主表达对同伴的祝福,“祝你像小鸟那样快乐”、“请回家,把窗花贴在你家的窗子上,看到窗花你就会想起我”等。在主题墙中创造性地开辟出“祝福树”,自己设计装饰祝福卡。这样幼儿以家为背景发展而成《红彤彤的年》主题墙,将孩子置身于热烈喜庆的氛围中,感受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幼儿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建构着、发展着。由于家庭住宅的社区化,社区里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也成了孩子参与主题墙创设的重要素材。在开展《红彤彤的年》的主题时,有社区举办“猜灯谜会”,孩子们在主题墙上立刻反应出这一活动“猜灯谜”。另外,主题墙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吸引家长参与到主题活动中,让主题墙成为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主题教育、幼儿发展动向的窗口。
  
  五、主题墙资源共享,提供多层次、多侧面的学习平台
  
  在以班为单位的主题墙创设中也存在不足,幼儿活动范围较小,幼儿接触交往的伙伴较少,而频繁地更换或增减环境材料,造成主题开展不深。创设平行班幼儿互动开放环境,能增强幼儿对主题环境的兴趣,使墙饰成为他们与主题活动对话、信息沟通的平台,更能有效地发挥主题墙的潜在的教育价值。
  在开展以“服装”为主题的活动中,让每个班级根据孩子的兴趣准备不同的主题墙栏目:“服装的由来与发展”、“四季服装”、“各民族服装”、“特殊职业服装”、“未来服装”等。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服装设计、服装表演、服装裁剪等活动。平行班幼儿虽然有相同的年龄特点,但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他们在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上存在着个体差异。通过主题环境的创设利用平行班互动,提供多层次、多侧面的学习平台,使幼儿充分根据自己的发展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使主题环境创设,真正成为幼儿获得知识、经验、技能和成功感的丰富资源。平行班互动主题环境,孩子拓宽了知识、经验、技能的空间,更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
  主题墙不是静止的,它是充满了生机的,它是课程的载体,在幼儿的不断发现和补充中呈动态发展。我们在其中研究幼儿,把握主题的“内容、要求”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和主观体验联系,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主题、学习、创造。主题墙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其他文献
设计意图  随着近日环保宣传的沸沸扬扬,超市的塑料袋也已经提倡了使用绿色健康的环保包装袋,而我们身边周围的超市也已经在开始使用起环保袋。新《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本次活动的创意就是来自我们的身边,来源于幼儿生活,同时又切合当前环保的主题,符合幼儿兴趣发展的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对称的纹样
期刊
当前,家园合作越来越受到幼儿园乃至家庭的重视。如果孩子的成长可以比喻为一座建筑,那学校和家庭就是基石。我们的粘合度和平衡系数决定建筑的坚固性。尤其在幼儿阶段,我们给予孩子们的是一生要受用的承重系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切地感到家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的进步与发展,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够彼此信任,密切合作,那无论对孩子,对家长,对教师,都是受益无穷的。    一、家长的成长 
期刊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趋力,兴趣必然引起追求。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强大动力,可以使幼儿产生强大的求知欲,从而培养敏捷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坚韧的意志力。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是愉快教学的标志。恰当的运用电教媒体,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有具体形象性,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便于幼儿记忆。而且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思维规律,容易激
期刊
活动目标  1、感受《碰碰舞》的欢快,能随鼓点节奏大胆表现。  2、愿意情绪愉悦、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表演。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了解有关天线宝宝的故事  2、《碰碰舞》的VCD片段  活动过程  1、欣赏VCD《碰碰舞》,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小朋友在片中看到了谁?他们在做什么?   2、再次欣赏,感受碰碰舞的欢快节奏,激发幼儿表演兴趣。   ① 提问:他们是怎么摇的?   ② 鼓励幼
期刊
幼儿的数学教育是幼儿和谐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依靠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促进幼儿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日本创造学家高桥浩在他所著的《怎样进行创造思维》一书中强调:“发现问题的意识是创造思维的力量源泉。”只有发现问题,有了一个思维指向点,创造者才能运用所有的知识围绕这一核心进行发散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如何在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发现问题呢?    一、 在组织幼儿集体数学活动中引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我园在对幼儿进行科技启蒙教育中,也非常注重环境的影响。环境是幼儿学科学、进行科技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使环境融入幼儿的科技教育中,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它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因此,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而早期绘画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所以,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绘画活动,让幼儿将观察到的事物,赋予美好的情感去联想、加工,并以幼儿独有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活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的智力。但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绘画呢?笔者认为,应
期刊
幼儿期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的,而且注意力也是处于无意注意时期,年龄越小这种现象就越明显。因此对幼儿进行各项活动,就必须要直观有趣。要做到直观有趣,那么就要使用大量的教具、玩具及操作材料。但是教具又从哪里来呢?如果光是从市场上购买是远远不够的,相对效益微薄的幼儿园,更是举足无措。其实我们只要做一个幼教事业的有心人,身边的许多废旧物品,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教玩具制作材料。只要我们稍用心思,就
期刊
合作是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进行的协调行动,他不仅是幼儿有效探索,也是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幼儿将来要在社会上立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因此,在可塑性很强的幼儿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区域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深受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同时也是发挥幼儿学习潜能的重要活动。笔者认
期刊
一次美术活动上,请孩子们来画《小树叶的旅行》。我们采用最自然的材料——树叶,经过对各种树叶的选择之后,再粘贴在纸上,然后进行想象与创造的绘画。在一段优美的旋律中,孩子们开始了他们的创作旅程!晖晖取了两片“香樟树”的叶子,把这两片树叶贴在纸的最上方,他用笔在树叶的两头分别画上了有点类似“耳朵”和“尾巴”的样子,再在树叶的下面画出了四只好似树叉的图案,我走过去,晖晖用手挡住了他的画,显然,他对自己的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