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尤为旺盛,可塑性很大,是培养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就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成不好,终身受其累。”而从儿童生理特点来讲,幼儿时期的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养成不良习惯,但及时纠正也比较容易。所以,幼儿时期,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最重要。而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好幼儿学习、教育的引路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一、建立一定的行为规则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让幼儿不断重复进行各种良好行为,积累各种良好习惯,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作息、礼貌、卫生、学习、劳动等方面,家长及教师应严格管理教育,及时提出正确合理的、必要的行为规范,让他们知道那些可以做,那些应该做,便于幼儿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规则和幼儿必须养成的习惯联系起来,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如:吃饭和做游戏时不推不挤,搭积木时不能争抢,餐前要保持安静等,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餐前,都要求他们自己洗手。在幼儿园日常的行为习惯教育中,老师要持之以恒,对幼儿及时进行提醒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俗语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将影响其一生,所以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规范教师自身行为习惯,做好表率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只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合乎规范,才能更好的教育幼儿,因为教师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我对自己的行为习惯提出来具体的要求,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有模仿的对象,给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示范,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对初入园的小朋友,他们任性、不懂道理,空洞的说教不起任何作用,这时对幼儿的教育,主要靠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教育。例如:在礼貌教育中,我坚持用好礼貌用语,可能在开始的几周里不见什么效果,久而久之,他们就学会了问好,做了错事时会不经意间说“对不起”等良好的习惯;在进行卫生习惯的教育中,幼儿都会随地乱丢垃圾,我就会主动的把垃圾捡起来送到垃圾桶里,同时告诫幼儿不要随手乱丢垃圾,有垃圾一定要丢进垃圾桶,经过一段时间的言传身教,幼儿都会很自觉地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三、信任孩子,与孩子成为好朋友
记得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吃中餐前,我提醒每位小朋友进餐前要先去洗手,我无意中看到一位小男孩一直在座位上不肯动,我就故意问:“小朋友们,都洗手了没有。”有一个小朋友直接大声说出那个没有洗手小男孩的名字,说他没有洗手,我当时就把那个小男孩叫到身旁,鼓励他说:“你看其他小朋友手洗的多干净,你肯定也能把手洗的很干净”,于是他就主动走到洗手池边,挽起袖子,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我就说:“小朋友们,我们给他掌声,好不好”,在我的夸奖与鼓励中,他的眼神中分明流露出了一种自信与自豪。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和信任,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给予幼儿更充分的信任,绝对不能放弃对任何一个孩子的信任,应该努力走到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想方设法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例如,用充满信任的眼神和肯定性的语言给他们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尤其是对那些一时难以适應集體生活的孩子。当我们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时,我们也许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是注重与家庭合作,慢慢改变幼儿的不良习惯
一个人的性格与幼年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家庭教育是给孩子打基础的教育,父母的为人处事、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就是第一任课堂,家长应该上好第一堂良好习惯的课程。培养幼儿在生活中的习惯,很好的分清习惯的好坏,在园教师应该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宗旨进行各项活动,充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家长应与老师经常联系配合,家园共育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对其不良行为提出改正的方法,给予幼儿家园一致的教育。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循序渐进中慢慢形成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坚持常规培养,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一定的行为规则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让幼儿不断重复进行各种良好行为,积累各种良好习惯,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作息、礼貌、卫生、学习、劳动等方面,家长及教师应严格管理教育,及时提出正确合理的、必要的行为规范,让他们知道那些可以做,那些应该做,便于幼儿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规则和幼儿必须养成的习惯联系起来,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如:吃饭和做游戏时不推不挤,搭积木时不能争抢,餐前要保持安静等,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餐前,都要求他们自己洗手。在幼儿园日常的行为习惯教育中,老师要持之以恒,对幼儿及时进行提醒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俗语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将影响其一生,所以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规范教师自身行为习惯,做好表率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只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合乎规范,才能更好的教育幼儿,因为教师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我对自己的行为习惯提出来具体的要求,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有模仿的对象,给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示范,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对初入园的小朋友,他们任性、不懂道理,空洞的说教不起任何作用,这时对幼儿的教育,主要靠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教育。例如:在礼貌教育中,我坚持用好礼貌用语,可能在开始的几周里不见什么效果,久而久之,他们就学会了问好,做了错事时会不经意间说“对不起”等良好的习惯;在进行卫生习惯的教育中,幼儿都会随地乱丢垃圾,我就会主动的把垃圾捡起来送到垃圾桶里,同时告诫幼儿不要随手乱丢垃圾,有垃圾一定要丢进垃圾桶,经过一段时间的言传身教,幼儿都会很自觉地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三、信任孩子,与孩子成为好朋友
记得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吃中餐前,我提醒每位小朋友进餐前要先去洗手,我无意中看到一位小男孩一直在座位上不肯动,我就故意问:“小朋友们,都洗手了没有。”有一个小朋友直接大声说出那个没有洗手小男孩的名字,说他没有洗手,我当时就把那个小男孩叫到身旁,鼓励他说:“你看其他小朋友手洗的多干净,你肯定也能把手洗的很干净”,于是他就主动走到洗手池边,挽起袖子,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我就说:“小朋友们,我们给他掌声,好不好”,在我的夸奖与鼓励中,他的眼神中分明流露出了一种自信与自豪。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和信任,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给予幼儿更充分的信任,绝对不能放弃对任何一个孩子的信任,应该努力走到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想方设法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例如,用充满信任的眼神和肯定性的语言给他们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尤其是对那些一时难以适應集體生活的孩子。当我们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时,我们也许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是注重与家庭合作,慢慢改变幼儿的不良习惯
一个人的性格与幼年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家庭教育是给孩子打基础的教育,父母的为人处事、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就是第一任课堂,家长应该上好第一堂良好习惯的课程。培养幼儿在生活中的习惯,很好的分清习惯的好坏,在园教师应该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宗旨进行各项活动,充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家长应与老师经常联系配合,家园共育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对其不良行为提出改正的方法,给予幼儿家园一致的教育。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循序渐进中慢慢形成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坚持常规培养,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