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急诊科脑卒中康复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科学、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正确专业的护理是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快速康复的关键和保证。结论: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探讨总结科学、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提高脑中风的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急诊科;脑卒中;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65-01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我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1次,加重1次。所以,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1 卒中急性期护理
1.1 早期病情观察:卒中急性期往往因病灶部位不同而使病情迅速多变。特别是对出血性卒中和梗死性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等,容易造成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因此卒中急性期应给予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
应用各种先进的监护仪,结合细致的观察,为实施合理的抢救措施提供了依据和时机。
对病灶位置、性质的观察与了解:要有全面的神经生理剖解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待病情变化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意识的观察:因卒中时颅内病变本身可使病人出现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其次多数病人在发病初期很少进食或少数病人不能进食,外地患者经过传送途中颠簸和搬动均可造成病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从而增加了对原发病所致意识准确判断的困难。
对瞳孔的观察:卒中急性期对瞳孔的观察是对脑疝、脑室或脑干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重要的窗口指征。值得重视的是,医护人员在对病人一入院时就应该对病人的瞳孔有明确的数据基础概念,对保证掌握入院后的病情变化十分重要,而避免用“不扩大,无异常”之类的模糊数据而影响对病人的瞳孔观察。
改进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①头位护理:对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多数学者强调,翻身与头部侧位,仰位置协调,防止呕吐物逆流气管和舌后坠,头部固定一侧不能太久,应时时注意变换体位,以免影响排痰等的正确处理。②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观察皮肤有无压痛,骨突出部位要定时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近年来国内对预防褥疮的研究发展很快,如在技术革新方面,用泡沫塑料垫代替了传统的气圈。③小便护理:男女接尿器很方便病人,然而对瘫痪昏迷病人小便的处理仍是重要的护理研究课题。④防止肺部感染:除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外,同时保持气流通畅,给予氧疗及超声雾化吸入,目前对加强防治肺部感染和口腔感染在护理学方面均有进展。
2 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
2.1心理护理:提倡从家属中了解病人发病情况,嘱家属不能在病人面前流露忧虑和恐惧情绪,同时要用信赖的语言来安慰病人,依据病人文化程度,向病人做适当的解释,使之感到有安全感和好转的希望,动员亲属给予病人更多的鼓励和耐心的照顾,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人员态度要和蔼,有礼貌,治疗操作动作要轻、准确,使病人对医院的亲切感和安全保证心理。
2.2 康复训练:近年来,国内对卒中后偏瘫的康复训练强调,康复训练最佳时间,认为在病后1~3周(脑出血2~3周,脑梗死1周左右)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意识清、血压、脉搏、呼吸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是病人介入康复训练最佳时期,如患者无意识障碍,仅有偏瘫,第2天就可以进行功能训练,对个别脑出血患者,若3周后生命体征还未稳定,也应在床上做轻微的被动运动,因患者在床上制动超过3周,就会造成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变形[1]。
2.3 康复训练方法。按摩:①顺着神经淋巴回流方向由末梢向心地轻轻的抚摸。②摩擦:用指擦与掌擦,方向不定,作用是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运丰富,营养改善。③揉捏:根据不同部分,用手指或手掌旋转进行,如痉挛性瘫痪按摩手法要轻,以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被动运动:肌力仅有Ⅰ~Ⅱ级时,操作应由医护人员协助进行,要操作在患肢各关节,各方向的被动运动,先做大关节后做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小到大,根据不同部位可取卧位、俯卧位或坐位各种动作[2]。
理疗:病情稳定者宜早日进行。如国内报道CZT-4型康复治疗仪[3]等,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显著,康复训练是防止患肢强直性痉挛的最佳方法,为患者以后的坐起和站立乃至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打下良好基础。
3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和社会医学
3.1 国内学者均提出将卒中病人的护理与社会医学相结合。首先要做好预防性护理,避免不良的心理因素,要有合理的生活计划,才能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其次,对于卒中后遗症护理提倡建立社区护理服务机构,对病人做出生物、心理、社会诊断和治疗。另外要消除卒中的高危险因素和高危反应等。目前对于卒中后偏瘫及失语等后遗症在护理方面已被高度重视,更有必要向患者家庭推广康复护理。
3.2 展望:要求对卒中病人的护理要从狭窄的传统护理逐步向预防、治疗、康复、心理、社会现代护理医学模式发展,掌握现代医学科学知识,提高医学护理水平和素质。
4 总结
脑卒中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探讨总结科学、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提高脑中风的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宋严明,谢昭安,等.中国现代医学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6(2):120
[2] 赵作华.急诊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256
[3] 宋严明,谢昭安,等.中国现代医学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6(2):163
作者单位:028000 内蒙古通辽市铁路医院
【关键词】 急诊科;脑卒中;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65-01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我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1次,加重1次。所以,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1 卒中急性期护理
1.1 早期病情观察:卒中急性期往往因病灶部位不同而使病情迅速多变。特别是对出血性卒中和梗死性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等,容易造成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因此卒中急性期应给予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
应用各种先进的监护仪,结合细致的观察,为实施合理的抢救措施提供了依据和时机。
对病灶位置、性质的观察与了解:要有全面的神经生理剖解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待病情变化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意识的观察:因卒中时颅内病变本身可使病人出现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其次多数病人在发病初期很少进食或少数病人不能进食,外地患者经过传送途中颠簸和搬动均可造成病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从而增加了对原发病所致意识准确判断的困难。
对瞳孔的观察:卒中急性期对瞳孔的观察是对脑疝、脑室或脑干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重要的窗口指征。值得重视的是,医护人员在对病人一入院时就应该对病人的瞳孔有明确的数据基础概念,对保证掌握入院后的病情变化十分重要,而避免用“不扩大,无异常”之类的模糊数据而影响对病人的瞳孔观察。
改进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①头位护理:对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多数学者强调,翻身与头部侧位,仰位置协调,防止呕吐物逆流气管和舌后坠,头部固定一侧不能太久,应时时注意变换体位,以免影响排痰等的正确处理。②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观察皮肤有无压痛,骨突出部位要定时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近年来国内对预防褥疮的研究发展很快,如在技术革新方面,用泡沫塑料垫代替了传统的气圈。③小便护理:男女接尿器很方便病人,然而对瘫痪昏迷病人小便的处理仍是重要的护理研究课题。④防止肺部感染:除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外,同时保持气流通畅,给予氧疗及超声雾化吸入,目前对加强防治肺部感染和口腔感染在护理学方面均有进展。
2 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
2.1心理护理:提倡从家属中了解病人发病情况,嘱家属不能在病人面前流露忧虑和恐惧情绪,同时要用信赖的语言来安慰病人,依据病人文化程度,向病人做适当的解释,使之感到有安全感和好转的希望,动员亲属给予病人更多的鼓励和耐心的照顾,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人员态度要和蔼,有礼貌,治疗操作动作要轻、准确,使病人对医院的亲切感和安全保证心理。
2.2 康复训练:近年来,国内对卒中后偏瘫的康复训练强调,康复训练最佳时间,认为在病后1~3周(脑出血2~3周,脑梗死1周左右)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意识清、血压、脉搏、呼吸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是病人介入康复训练最佳时期,如患者无意识障碍,仅有偏瘫,第2天就可以进行功能训练,对个别脑出血患者,若3周后生命体征还未稳定,也应在床上做轻微的被动运动,因患者在床上制动超过3周,就会造成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变形[1]。
2.3 康复训练方法。按摩:①顺着神经淋巴回流方向由末梢向心地轻轻的抚摸。②摩擦:用指擦与掌擦,方向不定,作用是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运丰富,营养改善。③揉捏:根据不同部分,用手指或手掌旋转进行,如痉挛性瘫痪按摩手法要轻,以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被动运动:肌力仅有Ⅰ~Ⅱ级时,操作应由医护人员协助进行,要操作在患肢各关节,各方向的被动运动,先做大关节后做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小到大,根据不同部位可取卧位、俯卧位或坐位各种动作[2]。
理疗:病情稳定者宜早日进行。如国内报道CZT-4型康复治疗仪[3]等,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显著,康复训练是防止患肢强直性痉挛的最佳方法,为患者以后的坐起和站立乃至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打下良好基础。
3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和社会医学
3.1 国内学者均提出将卒中病人的护理与社会医学相结合。首先要做好预防性护理,避免不良的心理因素,要有合理的生活计划,才能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其次,对于卒中后遗症护理提倡建立社区护理服务机构,对病人做出生物、心理、社会诊断和治疗。另外要消除卒中的高危险因素和高危反应等。目前对于卒中后偏瘫及失语等后遗症在护理方面已被高度重视,更有必要向患者家庭推广康复护理。
3.2 展望:要求对卒中病人的护理要从狭窄的传统护理逐步向预防、治疗、康复、心理、社会现代护理医学模式发展,掌握现代医学科学知识,提高医学护理水平和素质。
4 总结
脑卒中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探讨总结科学、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提高脑中风的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宋严明,谢昭安,等.中国现代医学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6(2):120
[2] 赵作华.急诊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256
[3] 宋严明,谢昭安,等.中国现代医学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6(2):163
作者单位:028000 内蒙古通辽市铁路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