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转杯粒化装置中高炉渣颗粒飞行和撞击壁面的换热过程,采用CFD-DEM方法中的欧拉模型对粒化仓中的气固两相流动和换热进行了三维瞬态模拟,考虑了流体相与固体相之间的动量交换和固体相对流体相的影响,主要研究了不同的颗粒直径、颗粒质量流量和空气进口速度对粒化装置内部温度分布及气固换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化装置内部的高温区集中在颗粒撞击壁面附近;颗粒的换热方式主要以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为主,针对不同的工况条件,各种换热方式的占比有所不同;减小颗粒直径是强化熔渣颗粒在粒化装置内部换热效果最有效的手段.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B06036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转杯粒化装置中高炉渣颗粒飞行和撞击壁面的换热过程,采用CFD-DEM方法中的欧拉模型对粒化仓中的气固两相流动和换热进行了三维瞬态模拟,考虑了流体相与固体相之间的动量交换和固体相对流体相的影响,主要研究了不同的颗粒直径、颗粒质量流量和空气进口速度对粒化装置内部温度分布及气固换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化装置内部的高温区集中在颗粒撞击壁面附近;颗粒的换热方式主要以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为主,针对不同的工况条件,各种换热方式的占比有所不同;减小颗粒直径是强化熔渣颗粒在粒化装置内部换热效果最有效的手段.
其他文献
城市垃圾的处置已成为全球各国及各地政府面临的最严峻的城市问题之一,垃圾焚烧作为重要的处理手段,不仅可以达到减容减重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实现垃圾资源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玻璃纤维增强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基(GF/EVE)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其进行了湿热和碱腐蚀老化试验,通过对不同老化时间下GF/EVE复合材料吸湿率、微观形貌、表面元素含量、表面化学结构及冲蚀失重率变化的分析,探讨了GF/EVE复合材料在湿热环境和碱腐蚀介质中的老化机理以及不同老化时间下的抗冲蚀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延长,吸湿率增大,且碱性介质中的吸湿率较湿热环境大;在水分子及腐蚀介质的扩散作用下,树脂基体发生塑化、水解,纤维/基体界面出现脱黏,纤维表面腐蚀降解;同时老化造成树脂分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磁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也不容忽视,吸波织物可作为人类的保护衣,使其免受电磁波的危害.铁磁材料是一种以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s,UHPCC)是一种具有超高强度、超高韧性、超高耐久性和良好体积稳定性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超高性
为处理硅热还原炼镁产生的大量含钙固体废弃物,提出了“氨浸提钙—碳化固钙”的工艺路线,可以实现镁渣的资源化利用.本文以NH4Cl溶液作浸出剂,考察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NH4Cl质量分数和镁渣粒度对渣中钙的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越高,镁渣粒度越细,钙的浸出率越高.此外,增大液固比和提高NH4Cl质量分数,也会增强钙的浸出效果.在NH4Cl质量分数30%、浸出温度90℃、液固比10、浸出时间4 h的条件下,镁渣中钙的浸出率可达77.01%.
针对富氧MILD燃烧步进式加热炉,应用Fluent软件建立了炉内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对加热炉内流场、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炉内详细的速度温度分布.结果表明:侧烧嘴加装高速氧枪可以实现加热炉富氧MILD燃烧.高速射流卷吸大量烟气形成巨大的回流区流场,其卷吸率最高可达21.高速射流在卷吸作用下速度急剧下降,1 m内从220 m/s下降为30 m/s.炉内温度分布均匀,无集中高温区,预热段平均温度为1175 K,加热段平均温度为1521 K,均热段平均温度为1580 K.
研究了固溶和时效工艺参数对一种近α钛合金Ti-5Al-2Nb-2Zr-1.5Mo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α+β两相区,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初生α相含量(体积分数,下同)减少,亚稳相含量增加,冷却过程中分解的针状马氏体α′相使合金的硬度升高;时效温度的变化通过影响α′相分解析出次生α相的尺寸、数量及分布方式影响合金的力学性能,合金经960℃固溶,500℃时效4 h后维氏硬度达到峰值374,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874,982 MPa.
阻尼减振技术是振动噪声最有效的控制手段,既有被动控制的简单性又有主动控制的可调控性的半主动控制方法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剪切增稠液剪切增稠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及刚度
为了提高聚乳酸(PLA)薄膜的抗菌性、紫外光屏蔽等活性包装功能,本工作受到贻贝仿生学原理启发,利用多巴胺(DA)在PLA薄膜表面发生氧化自聚形成聚多巴胺(PDA)涂层(PLA-P),再利用PDA的儿茶酚基团将Ag+还原成Ag纳米粒子(AgNPs)负载在PDA上(PLA-PA),进一步接枝上氟硅烷(PLA-PAF),从而成功制备出PLA多层复合薄膜,并研究了不同涂层对PLA多层复合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多层复合薄膜的表面涂层结构致密,AgNPs均匀负载在PLA上,尺寸约为65 nm,表面质量
全球范围已就“2℃气候红线”达成共识.为缓解气候变暖,同时满足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CO2大规模减排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被认为是实现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