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浅水湾旧事
四十多年前初来香港那几年我常去浅水湾。申石初先生的好朋友俞老伯住在浅水湾酒店附近,他是老上海洋派人物,午觉醒来喜欢散步到酒店里喝下午茶吃张爱玲喜欢吃的scone。申先生也喜欢,每隔十天半个月总约我一起去陪陪俞老伯,一起在下午茶座上聊天聊到夕阳西下才进城。俞老伯收集了许多明清木制的文房用具,笔筒、镇纸、书箱、砚匣、笔格、笔屏、笔床、秘阁、压尺、墨匣,整整齐齐考究得不得了。他教我们认识木头,酸枝、楠木、榉木、桦木、紫檀、花梨、黄杨我都是那时候学着分辨的。
张爱玲回顾写《倾城之恋》的往事说,珍珠港事变那年港大放暑假,她常到浅水湾酒店去看她母亲:“她在上海跟几个牌友结伴同来香港小住,此后分头去新加坡、河内,有两个留在香港,就此同居了。”她说香港沦陷后她还常常远道步行去向他们探听开去上海的船期。他们给她的印象并不深,只能算是受战火影响最大的熟人,《倾城之恋》大致还是写了他们的故事。张爱玲说欧洲战乱,香港更是远东的Riviera了。我那时候爱读毛姆小说和毛姆传记,也觉得浅水湾那一带最像南欧地中海边上的度假胜地。
老小说里的人物好像都不必做事,不必上班,日子过得很清闲,申先生常说俞老伯是活在小说里的人。“是《金粉世家》还是《海上花》还是《月亮和六个便士》?”老先生有点不服气。他说他战前战时战后在上海苦苦支撑先人留下来的生意,1951年来香港试探一下商情觉得风险不小,干脆闭门做寓公吃老本:“命中缺木,玩玩木器心里踏实!”他们家的厨娘最会烧狮子头,俞老伯说狮子头关键在颜色要像旧楠木,老了是紫檀,嫩了是黄杨!申先生说此论可入《世说新语》。
俞家过年装糖果蜜饯的葵花形紫檀大雕盒最漂亮,盒面嵌八件一套古玉牌,庄严大方里透着贵气,是俞老伯和俞老太太最贴心的宝贝。“一九五五年冬至那天捡到的。”他说,“天快黑了,我走出中环高罗士打行,一位讲上海话的中年汉子悄悄走过来对我说,过不了年关了,家传这件乾隆年间宫里的精品忍痛捧出来应急。我拉他上楼借朋友的办公室说话,打开包袱一看,这件八宝盒简直是博物馆货色,我傻眼了,六百五十块美金当场成交!”
古玩聚散的故事往往给古玩染上薄薄一层动人的沧桑。周绍良先生“大跃进”饥荒时期在济南街上碰到刘青岑后人变卖家传故物易米,他匆匆买下《槎河山庄图》手卷和余清轩家藏名墨;手卷辗转赠给山东博物馆,名墨好像也捐给了故宫。俞老伯家里花梨木浮雕梅花笔筒申先生分外喜爱,说是最销魂的暗香。“听我母亲讲,这是柳亚子送给我父亲的。”老先生说他们都是南社的诗人,好吃好玩,品位又高,瞧得上眼的文玩都跟他们的诗一样标致。
张爱玲也忘不了《倾城之恋》里一些标致的句子:“如火线上的浅水湾饭店大厅像地毯挂着扑打灰尘,拍拍打打,至今还记得写到这里的快感与满足!”我倒不记得那幅地毯了,依稀记得的是大门石阶两边那几盆花草在午后的阳光下像迎送宾客的一群俏丫环。忘了是走廊还是阳台上的那一地方砖,俞老伯说是跟澄泥砚一样泛起虾头的土红。最牵情的自然是眼前那片海,比青花更青。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在英伦接到申先生来信说俞老伯辞世了,留下一幅齐白石的花卉斗方给他。又过了七八年,我偶然在一家古董店里看到一个浮雕梅花酸枝笔筒,八分像俞家收藏的那件。我买了带去给申先生看。“真像,像极了!”他说。“好好赏玩,也算纪念一段老去的岁月。”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二、杏庐先生
我在浅水湾俞家拜识这位前辈:银发稀疏整齐,天庭宽阔饱满,细致的玳瑁眼镜染深了炯炯的眼神,一口四川官话回荡着战时陪都重庆的遗韵。俞老伯说他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寓公,居室起名杏庐,只要记住了他笑起来的酒窝像两枚杏仁就记得住“杏庐先生”了。前辈说那其实是成都老家外公的斋名,清道人题的匾,他1952年在香港请张大千另写一幅纪念先人。他是宋元古画专家,我和申石初先生在俞家看过他珍藏的赵孟頫和徐文幼,申先生说赵体书法从小看到老,练到老,没想到赵松雪的画竟也这样妍丽。
四十年前的事了。那天,杏庐先生说赵孟頫是宋室王孙,二十多岁投降元朝,当了翰林学士,封了魏国公,黄公望、倪瓒、王蒙全是他的门生,画风竟然攀附巨然遗法,倪瓒甚至瞧不起赵孟頫的外甥王蒙摆脱舅舅法规不够彻底,题画揶揄他说:“非王蒙辈所能梦见!”“讲一句公道话”,杏庐先生说,“赵孟頫学的是董源《龙宿郊民图》一派之精细画技,求的是神韵,那些晚辈怎么叛逆也推不倒松雪道人馆阁领袖的地位!”听了前辈一番议论,申先生仿佛走进一座陌生的桃花源,领着我到港大图书馆硬啃一堆宋元画派的材料,短短两个周末算是看清了一点景致。
上世纪60年代香港古旧纯朴,生活清淡,渊博温煦的能人又多,问学闻道的机缘处处都是,我和申先生在俞家静听老一辈人聊天真像钻进笔记杂著里窥探前人的言笑,有趣极了。俞老伯平日不爱出门,杏庐先生倒喜欢约朋友到中环逛街喝茶。那天去雪厂街集古斋走过都爹利街口,他指着巷子里一幢旧楼说那是李祖永的旧宅子,姚克从上海出来在这里住过。有个傍晚,姚先生外出回来坐在房间里休息,忽然看到房门对面的盥洗室有个长发美女穿着睡袍对着镜子梳妆。姚先生心想她也许是李祖永弟弟李祖发的女朋友,刚一犹疑,美女悠然不见了。他好奇走去问隔壁房间的李祖发,李祖发说家里从来没有女人来过:“过去我哥哥有个朋友的如夫人倒是住在这里的,前几年病死了,身影跟你说的一样妖娆!”姚先生一听心中浮起《聊斋》里的许多故事,匆匆整理行装搬走了。
杏庐先生会刻图章,喜练字,懂古玉,口袋里长年藏着小玉件随时拿在手上盘,说是盘玉可以修心。有一天,我跟徐訏先生在七重天喝下午茶,杏庐先生刚巧带着夫人进来歇脚,我请他们坐过来。“徐先生。”他深深鞠躬说,“一部《风萧萧》我都翻烂了,真是幸会!”我们聊到天黑才走。过了大半年,杏庐先生忽然来电话说他们要去美国跟儿孙过日子了。俞家的饯别宴上,他拉我到染满晚霞的露台悄悄说:“太子行翟先生有一件竹刻班婕妤臂搁,真好,价钱合理,你赶紧要了吧!”那是一九七一年的深秋。
臂搁是清代竹人王勋刻的,写《怨歌行》的西汉女文学家手持团扇亭亭而立,题:“汉班婕妤,扶风人,敦礼娴雅,曾作团扇吟传于诗什间,奇女也。己亥冬月,竹名王勋刊”。她是班况的女儿,班彪的姑姑,成帝年间选入宫中为婕妤,受赵飞燕谮诬退处东宫,作赋自伤,成帝驾崩她充奉陵园,黯然而终。“老先生替你杀了价钱了。”翟先生笑说,“是你的了!”申石初喜欢臂搁竹色殷红,喜欢波磔刀口下美女那张脸微微隆起的肌肤之感。他替我找出班婕妤传世的三篇歌赋,可惜我们都查不到王勋的生平:“不入《竹人录》的明清刻竹高手显然不少。”他说,“简直是元代画家里的隐士派了!”
“隐士派”是陈定山先生说的。陈先生断定宋代的画即便脱离了院体标榜文人气息,画家终归不是出身画院就是头戴纱帽的士大夫;到了元代,画人墨客忽然蒙受国破之痛,立志隐居不仕,拒绝异族之交,有的遁迹空门,有的浪迹市井,萧萧然凝聚成了中华民族一幅动人的国魂!陈先生说赵孟頫毕竟是献媚求荣的前朝王孙,入了元代不幸当上“妥协派”了。一天,杏庐先生在希尔顿的鹰巢请吃午饭,申先生跟他谈起陈定山这套观点,他微微皱了皱眉头说:“松雪道人之艺术抱负断非陈定山辈所能梦见!”他想的是画的工力;陈定山要的是画的意趣。窗外飘着蒙蒙的烟雨,像宋词,像元曲。
二○○六年三月二十六日
四十多年前初来香港那几年我常去浅水湾。申石初先生的好朋友俞老伯住在浅水湾酒店附近,他是老上海洋派人物,午觉醒来喜欢散步到酒店里喝下午茶吃张爱玲喜欢吃的scone。申先生也喜欢,每隔十天半个月总约我一起去陪陪俞老伯,一起在下午茶座上聊天聊到夕阳西下才进城。俞老伯收集了许多明清木制的文房用具,笔筒、镇纸、书箱、砚匣、笔格、笔屏、笔床、秘阁、压尺、墨匣,整整齐齐考究得不得了。他教我们认识木头,酸枝、楠木、榉木、桦木、紫檀、花梨、黄杨我都是那时候学着分辨的。
张爱玲回顾写《倾城之恋》的往事说,珍珠港事变那年港大放暑假,她常到浅水湾酒店去看她母亲:“她在上海跟几个牌友结伴同来香港小住,此后分头去新加坡、河内,有两个留在香港,就此同居了。”她说香港沦陷后她还常常远道步行去向他们探听开去上海的船期。他们给她的印象并不深,只能算是受战火影响最大的熟人,《倾城之恋》大致还是写了他们的故事。张爱玲说欧洲战乱,香港更是远东的Riviera了。我那时候爱读毛姆小说和毛姆传记,也觉得浅水湾那一带最像南欧地中海边上的度假胜地。
老小说里的人物好像都不必做事,不必上班,日子过得很清闲,申先生常说俞老伯是活在小说里的人。“是《金粉世家》还是《海上花》还是《月亮和六个便士》?”老先生有点不服气。他说他战前战时战后在上海苦苦支撑先人留下来的生意,1951年来香港试探一下商情觉得风险不小,干脆闭门做寓公吃老本:“命中缺木,玩玩木器心里踏实!”他们家的厨娘最会烧狮子头,俞老伯说狮子头关键在颜色要像旧楠木,老了是紫檀,嫩了是黄杨!申先生说此论可入《世说新语》。
俞家过年装糖果蜜饯的葵花形紫檀大雕盒最漂亮,盒面嵌八件一套古玉牌,庄严大方里透着贵气,是俞老伯和俞老太太最贴心的宝贝。“一九五五年冬至那天捡到的。”他说,“天快黑了,我走出中环高罗士打行,一位讲上海话的中年汉子悄悄走过来对我说,过不了年关了,家传这件乾隆年间宫里的精品忍痛捧出来应急。我拉他上楼借朋友的办公室说话,打开包袱一看,这件八宝盒简直是博物馆货色,我傻眼了,六百五十块美金当场成交!”
古玩聚散的故事往往给古玩染上薄薄一层动人的沧桑。周绍良先生“大跃进”饥荒时期在济南街上碰到刘青岑后人变卖家传故物易米,他匆匆买下《槎河山庄图》手卷和余清轩家藏名墨;手卷辗转赠给山东博物馆,名墨好像也捐给了故宫。俞老伯家里花梨木浮雕梅花笔筒申先生分外喜爱,说是最销魂的暗香。“听我母亲讲,这是柳亚子送给我父亲的。”老先生说他们都是南社的诗人,好吃好玩,品位又高,瞧得上眼的文玩都跟他们的诗一样标致。
张爱玲也忘不了《倾城之恋》里一些标致的句子:“如火线上的浅水湾饭店大厅像地毯挂着扑打灰尘,拍拍打打,至今还记得写到这里的快感与满足!”我倒不记得那幅地毯了,依稀记得的是大门石阶两边那几盆花草在午后的阳光下像迎送宾客的一群俏丫环。忘了是走廊还是阳台上的那一地方砖,俞老伯说是跟澄泥砚一样泛起虾头的土红。最牵情的自然是眼前那片海,比青花更青。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在英伦接到申先生来信说俞老伯辞世了,留下一幅齐白石的花卉斗方给他。又过了七八年,我偶然在一家古董店里看到一个浮雕梅花酸枝笔筒,八分像俞家收藏的那件。我买了带去给申先生看。“真像,像极了!”他说。“好好赏玩,也算纪念一段老去的岁月。”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二、杏庐先生
我在浅水湾俞家拜识这位前辈:银发稀疏整齐,天庭宽阔饱满,细致的玳瑁眼镜染深了炯炯的眼神,一口四川官话回荡着战时陪都重庆的遗韵。俞老伯说他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寓公,居室起名杏庐,只要记住了他笑起来的酒窝像两枚杏仁就记得住“杏庐先生”了。前辈说那其实是成都老家外公的斋名,清道人题的匾,他1952年在香港请张大千另写一幅纪念先人。他是宋元古画专家,我和申石初先生在俞家看过他珍藏的赵孟頫和徐文幼,申先生说赵体书法从小看到老,练到老,没想到赵松雪的画竟也这样妍丽。
四十年前的事了。那天,杏庐先生说赵孟頫是宋室王孙,二十多岁投降元朝,当了翰林学士,封了魏国公,黄公望、倪瓒、王蒙全是他的门生,画风竟然攀附巨然遗法,倪瓒甚至瞧不起赵孟頫的外甥王蒙摆脱舅舅法规不够彻底,题画揶揄他说:“非王蒙辈所能梦见!”“讲一句公道话”,杏庐先生说,“赵孟頫学的是董源《龙宿郊民图》一派之精细画技,求的是神韵,那些晚辈怎么叛逆也推不倒松雪道人馆阁领袖的地位!”听了前辈一番议论,申先生仿佛走进一座陌生的桃花源,领着我到港大图书馆硬啃一堆宋元画派的材料,短短两个周末算是看清了一点景致。
上世纪60年代香港古旧纯朴,生活清淡,渊博温煦的能人又多,问学闻道的机缘处处都是,我和申先生在俞家静听老一辈人聊天真像钻进笔记杂著里窥探前人的言笑,有趣极了。俞老伯平日不爱出门,杏庐先生倒喜欢约朋友到中环逛街喝茶。那天去雪厂街集古斋走过都爹利街口,他指着巷子里一幢旧楼说那是李祖永的旧宅子,姚克从上海出来在这里住过。有个傍晚,姚先生外出回来坐在房间里休息,忽然看到房门对面的盥洗室有个长发美女穿着睡袍对着镜子梳妆。姚先生心想她也许是李祖永弟弟李祖发的女朋友,刚一犹疑,美女悠然不见了。他好奇走去问隔壁房间的李祖发,李祖发说家里从来没有女人来过:“过去我哥哥有个朋友的如夫人倒是住在这里的,前几年病死了,身影跟你说的一样妖娆!”姚先生一听心中浮起《聊斋》里的许多故事,匆匆整理行装搬走了。
杏庐先生会刻图章,喜练字,懂古玉,口袋里长年藏着小玉件随时拿在手上盘,说是盘玉可以修心。有一天,我跟徐訏先生在七重天喝下午茶,杏庐先生刚巧带着夫人进来歇脚,我请他们坐过来。“徐先生。”他深深鞠躬说,“一部《风萧萧》我都翻烂了,真是幸会!”我们聊到天黑才走。过了大半年,杏庐先生忽然来电话说他们要去美国跟儿孙过日子了。俞家的饯别宴上,他拉我到染满晚霞的露台悄悄说:“太子行翟先生有一件竹刻班婕妤臂搁,真好,价钱合理,你赶紧要了吧!”那是一九七一年的深秋。
臂搁是清代竹人王勋刻的,写《怨歌行》的西汉女文学家手持团扇亭亭而立,题:“汉班婕妤,扶风人,敦礼娴雅,曾作团扇吟传于诗什间,奇女也。己亥冬月,竹名王勋刊”。她是班况的女儿,班彪的姑姑,成帝年间选入宫中为婕妤,受赵飞燕谮诬退处东宫,作赋自伤,成帝驾崩她充奉陵园,黯然而终。“老先生替你杀了价钱了。”翟先生笑说,“是你的了!”申石初喜欢臂搁竹色殷红,喜欢波磔刀口下美女那张脸微微隆起的肌肤之感。他替我找出班婕妤传世的三篇歌赋,可惜我们都查不到王勋的生平:“不入《竹人录》的明清刻竹高手显然不少。”他说,“简直是元代画家里的隐士派了!”
“隐士派”是陈定山先生说的。陈先生断定宋代的画即便脱离了院体标榜文人气息,画家终归不是出身画院就是头戴纱帽的士大夫;到了元代,画人墨客忽然蒙受国破之痛,立志隐居不仕,拒绝异族之交,有的遁迹空门,有的浪迹市井,萧萧然凝聚成了中华民族一幅动人的国魂!陈先生说赵孟頫毕竟是献媚求荣的前朝王孙,入了元代不幸当上“妥协派”了。一天,杏庐先生在希尔顿的鹰巢请吃午饭,申先生跟他谈起陈定山这套观点,他微微皱了皱眉头说:“松雪道人之艺术抱负断非陈定山辈所能梦见!”他想的是画的工力;陈定山要的是画的意趣。窗外飘着蒙蒙的烟雨,像宋词,像元曲。
二○○六年三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