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对环境的特殊需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参考无障碍设计的标准,针对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对现有建筑环境进行改造性设计研究,对日渐增长的老年人群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关注他们在生活中遭遇的各种尴尬状况,从使用障碍和心理障碍方面去除老年人在原有生活环境中的各种不便,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以此来阐述老龄化社会转型趋势对建筑空间改造性设计的影响,继而探寻适合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建筑环境改造设计之发展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社会;老龄化;建筑环境;改造设计;无障碍
什么是社会的老龄化?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由于老年人占社会总人口比例的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称为“老龄化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问题日益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一、建筑环境改造设计为什么要研究老龄化问题
(一)建筑环境改造性设计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与人自身年龄的逐步增长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们密切相关的原有建筑环境的功能逐渐老化落伍,已经不能充分满足人们变化着的生活需求。而拆除重建或另寻他处又过于浪费且不必要,所以,通过对原有建筑环境的再设计,将相关内容更新改造使其重新适用于人们的生活,会是一个既简单有效又生态环保的方法。
(二)设计的老龄化倾向
设计来源于社会,其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服务于社会,社会的需求就是设计的追求。根据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当社会进入老龄化状态,一系列与设计相关的老年人问题就会不断出现。设计自然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将与之相关的设计课题作为自己研究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因此,在对已有建筑环境进行设计、改造、更新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日渐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的生活需求,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老龄化社会建筑环境改造设计的重心
——无障碍设计
(一)什么是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二)无障碍在老龄化社会建筑环境改造设计中的重要性
1.对老年人生理的关照
随着老年人群的日益庞大,其对建筑环境的无障碍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其日常活动的建筑环境中无障碍物和危险物。随着人身体的不断衰老退化,老年人自身需求与身体能力逐渐产生距离,因此他们的行为与其熟悉的建筑环境发生作用的时候就出现了障碍。也就是说,原本可以正常使用的东西,随着身体的衰老,就有可能逐渐发生使用障碍的问题。在建筑环境中老年人常见的活动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识别性障碍
随着老年人记忆力、分辨力的下降,部分老年人会出现健忘、迷路的状况,就算是其最熟悉的场所也不例外。因此,原有建筑环境如果缺乏空间标识性,很可能会使他们在分辨方位、提前预知危险等方面带来困难,进而对其日常活动产生障碍和不便。为此,在未来建筑环境的改造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的手段,在既有建筑环境中,完善或增加空间环境的引导系统、警示系统,以“重复提示”等手段弥补老年人群在建筑环境中因记忆、分辨能力的下降而带来的困扰。
(2)通过性障碍
地面高差所导致的坡度和台阶是建筑环境中最主要影响老年人活动安全的不利因素之一,特别是靠轮椅、拐杖等辅助设备活动的老年人,这将是极其困难甚至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根据老年人群对无障碍设计的要求,通过对原有建筑环境交通系统的改造,减少交通区域内由于不同建筑地面高差所带来的大量台阶,并在重要位置配合使用坡度适宜的坡道以方便老年人群的通行,如可改动,则坡度应尽可能平缓,宜在35度以下。而且,改造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更新地面铺装材料,尽量使用防滑材质,而原建筑环境中的所有楼梯则应在单侧扶手的对面加装一套扶手系统,以方便老年人行动的需求。
(3)可视性障碍
老年人一般视力较差,在建筑环境改造过程中应针对如门窗、楼梯、消防设备等关键节点,在原照度水平的设计标准基础上,予以适度提高。同时要加强照度的均匀性,因为老年人对明暗转换的适应能力比年青人差,过强的明度反差会造成行动不便。
对于建筑环境改造设计过程来说,无障碍设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就其本身而言并不复杂。因此,只要设计人员在改造设计初期能认真地考虑并重视,无需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财力就能营造出同样适宜老年人使用的、和谐的建筑环境。
2.对老年人心理的关照
离退休后的老年人群, 生活重心发生了转移,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故不喜嘈杂、喧闹,愿意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同时亦害怕孤独,不耐寂寞,希望能与人交往,得到别人的尊重。针对老年人群的心理特征,在建筑环境的改造设计中,应多考虑他们的诉求,尽力为其营造良好而多元的适用空间及生活辅助单元。
(1)营造良好的社交空间
当下的老年人群在生活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彼此的沟通交流:其一,通过健身、舞蹈、散步等运动方式进行交流;其二,是通过娱乐休闲的方式,如棋牌、聊天等相对安静的方式进行交流。两者各有不同,在建筑环境的改造设计中应分别予以考虑。
在建筑周边的道路两旁、景观环境周围、休息园中,可多设置休息座椅,满足老年人由于体能下降而产生的不能长久站立的问题。为了同时可以消除老年人的孤单感,在原有建筑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多地创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围合空间、坐憩空间等,以便于相聚、聊天、娱乐。通过设计,尽量能将原有建筑环境中的其他场地与老年健身场地相结合,以便满足老年人活动、健身等需要。各类场地的选址尽量以独立为好,同时应考虑到交通的“易达性”。如是室外场所,则应与周围车道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保证其安全性和不被打扰,如能有良好的日照则更为适宜,这在冬天显得格外重要。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改造设计,应尽可能满足他们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而对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和偏好。
(2)完善各类辅助设施
现有建筑环境中的各类设施、设备多是以通用标准设计生产的产品,对于老年人群具有一定的不适应性。例如:多层建筑没有电梯、厕所中的便器缺少扶手不适宜起坐、邮箱的高度也不再合适等。总之,在现有建筑环境中针对老年人的服务设施缺口较大。通过改造设计,将原先不完备或未作安排的针对老年人使用的设备设施加以调整、补充和配备,这样不仅能方便老年群体的日常需求,而且能传递出社会对于老年群体的认同与关注,使得他们能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进而也能从心里上给予其安慰与满足。
四、无障碍设计与通用设计的关系
我们应当看到,在对建筑环境进行改造的设计过程中对无障碍设计要求的考虑并不是唯一的目的,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还是应该从大众通用设计的角度出发。研究建筑环境改造设计中的老龄化问题的目的,是要将无障碍设计作为对老年群体的一种特别的设计关照,使其自然而合理地融入到通用设计中去。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把老年人作为主要的受益对象加以考虑,同时还要兼顾其他年龄层次的需要与诉求,以追求设计自身的多向适应性,使改造后的建筑环境始终充满活力。
五、结语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老年人既需要充实的物质生活,也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而我国现有建筑环境及相关设施的服务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未来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作为设计行业的工作者应该更多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通过每一个设计项目的努力,为老年人创造出一个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以此来传递出对老年人群的关怀与尊敬。
参考文献:
[1]张生录,宋建良,栾天雪.老年人住宅问题初探[J].基建优化.2006,(06).
[2]李兵,邢刚,杨子江.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设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01).
作者简介:
郑雷,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关键词:社会;老龄化;建筑环境;改造设计;无障碍
什么是社会的老龄化?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由于老年人占社会总人口比例的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称为“老龄化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问题日益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一、建筑环境改造设计为什么要研究老龄化问题
(一)建筑环境改造性设计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与人自身年龄的逐步增长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们密切相关的原有建筑环境的功能逐渐老化落伍,已经不能充分满足人们变化着的生活需求。而拆除重建或另寻他处又过于浪费且不必要,所以,通过对原有建筑环境的再设计,将相关内容更新改造使其重新适用于人们的生活,会是一个既简单有效又生态环保的方法。
(二)设计的老龄化倾向
设计来源于社会,其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服务于社会,社会的需求就是设计的追求。根据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当社会进入老龄化状态,一系列与设计相关的老年人问题就会不断出现。设计自然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将与之相关的设计课题作为自己研究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因此,在对已有建筑环境进行设计、改造、更新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日渐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的生活需求,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老龄化社会建筑环境改造设计的重心
——无障碍设计
(一)什么是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二)无障碍在老龄化社会建筑环境改造设计中的重要性
1.对老年人生理的关照
随着老年人群的日益庞大,其对建筑环境的无障碍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其日常活动的建筑环境中无障碍物和危险物。随着人身体的不断衰老退化,老年人自身需求与身体能力逐渐产生距离,因此他们的行为与其熟悉的建筑环境发生作用的时候就出现了障碍。也就是说,原本可以正常使用的东西,随着身体的衰老,就有可能逐渐发生使用障碍的问题。在建筑环境中老年人常见的活动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识别性障碍
随着老年人记忆力、分辨力的下降,部分老年人会出现健忘、迷路的状况,就算是其最熟悉的场所也不例外。因此,原有建筑环境如果缺乏空间标识性,很可能会使他们在分辨方位、提前预知危险等方面带来困难,进而对其日常活动产生障碍和不便。为此,在未来建筑环境的改造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的手段,在既有建筑环境中,完善或增加空间环境的引导系统、警示系统,以“重复提示”等手段弥补老年人群在建筑环境中因记忆、分辨能力的下降而带来的困扰。
(2)通过性障碍
地面高差所导致的坡度和台阶是建筑环境中最主要影响老年人活动安全的不利因素之一,特别是靠轮椅、拐杖等辅助设备活动的老年人,这将是极其困难甚至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根据老年人群对无障碍设计的要求,通过对原有建筑环境交通系统的改造,减少交通区域内由于不同建筑地面高差所带来的大量台阶,并在重要位置配合使用坡度适宜的坡道以方便老年人群的通行,如可改动,则坡度应尽可能平缓,宜在35度以下。而且,改造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更新地面铺装材料,尽量使用防滑材质,而原建筑环境中的所有楼梯则应在单侧扶手的对面加装一套扶手系统,以方便老年人行动的需求。
(3)可视性障碍
老年人一般视力较差,在建筑环境改造过程中应针对如门窗、楼梯、消防设备等关键节点,在原照度水平的设计标准基础上,予以适度提高。同时要加强照度的均匀性,因为老年人对明暗转换的适应能力比年青人差,过强的明度反差会造成行动不便。
对于建筑环境改造设计过程来说,无障碍设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就其本身而言并不复杂。因此,只要设计人员在改造设计初期能认真地考虑并重视,无需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财力就能营造出同样适宜老年人使用的、和谐的建筑环境。
2.对老年人心理的关照
离退休后的老年人群, 生活重心发生了转移,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故不喜嘈杂、喧闹,愿意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同时亦害怕孤独,不耐寂寞,希望能与人交往,得到别人的尊重。针对老年人群的心理特征,在建筑环境的改造设计中,应多考虑他们的诉求,尽力为其营造良好而多元的适用空间及生活辅助单元。
(1)营造良好的社交空间
当下的老年人群在生活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彼此的沟通交流:其一,通过健身、舞蹈、散步等运动方式进行交流;其二,是通过娱乐休闲的方式,如棋牌、聊天等相对安静的方式进行交流。两者各有不同,在建筑环境的改造设计中应分别予以考虑。
在建筑周边的道路两旁、景观环境周围、休息园中,可多设置休息座椅,满足老年人由于体能下降而产生的不能长久站立的问题。为了同时可以消除老年人的孤单感,在原有建筑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多地创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围合空间、坐憩空间等,以便于相聚、聊天、娱乐。通过设计,尽量能将原有建筑环境中的其他场地与老年健身场地相结合,以便满足老年人活动、健身等需要。各类场地的选址尽量以独立为好,同时应考虑到交通的“易达性”。如是室外场所,则应与周围车道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保证其安全性和不被打扰,如能有良好的日照则更为适宜,这在冬天显得格外重要。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改造设计,应尽可能满足他们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而对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和偏好。
(2)完善各类辅助设施
现有建筑环境中的各类设施、设备多是以通用标准设计生产的产品,对于老年人群具有一定的不适应性。例如:多层建筑没有电梯、厕所中的便器缺少扶手不适宜起坐、邮箱的高度也不再合适等。总之,在现有建筑环境中针对老年人的服务设施缺口较大。通过改造设计,将原先不完备或未作安排的针对老年人使用的设备设施加以调整、补充和配备,这样不仅能方便老年群体的日常需求,而且能传递出社会对于老年群体的认同与关注,使得他们能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进而也能从心里上给予其安慰与满足。
四、无障碍设计与通用设计的关系
我们应当看到,在对建筑环境进行改造的设计过程中对无障碍设计要求的考虑并不是唯一的目的,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还是应该从大众通用设计的角度出发。研究建筑环境改造设计中的老龄化问题的目的,是要将无障碍设计作为对老年群体的一种特别的设计关照,使其自然而合理地融入到通用设计中去。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把老年人作为主要的受益对象加以考虑,同时还要兼顾其他年龄层次的需要与诉求,以追求设计自身的多向适应性,使改造后的建筑环境始终充满活力。
五、结语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老年人既需要充实的物质生活,也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而我国现有建筑环境及相关设施的服务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未来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作为设计行业的工作者应该更多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通过每一个设计项目的努力,为老年人创造出一个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以此来传递出对老年人群的关怀与尊敬。
参考文献:
[1]张生录,宋建良,栾天雪.老年人住宅问题初探[J].基建优化.2006,(06).
[2]李兵,邢刚,杨子江.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设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01).
作者简介:
郑雷,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