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炎、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肝纤维化程序,选取肝炎患者、轻度肝纤维化患者、重度肝纤维化患者和早期肝硬化患者各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多排螺旋CT 对所有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CT灌注扫描,比较不同组别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全肝总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以及达峰时间(TTP)等5个灌注指标,并对灌注指标和肝纤维化程度做相关分析。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肝动脉灌注量先降低后升高,门静脉灌注量和全肝总灌注量逐渐降低,肝动脉灌注指数和达峰时间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灌注量和全肝总灌注量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肝动脉灌注量、肝动脉灌注指数和达峰时间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性最强的CT灌注参数为门静脉灌注量。结论: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有效地观测肝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血液流动学变化,且门静脉灌注量是最敏感的灌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