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研究

来源 :森林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m9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湖南会同生态定位站11a定位实测数据,对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为2175株·hm^-2的第二代11a生杉木林乔木层的生物量为74.76t·hm^-2,净生产力为6.80t·hm^-2·a^-1。其生物量分布格局为树干〉树叶〉树枝〉树皮;在林分产量方面6m以下树干占其总产量的82%,叶、枝主要分布在5-9m,叶占其总量的78%,枝占其总量的74%,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地表土壤30cm以内,占其总量的89%。
其他文献
通过对引进的芬兰挪威云杉5个种源和窄冠垂枝挪威云杉10个家系种子播种品质的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挪威云杉种源和窄冠垂枝挪威云杉家系种子净度达98%以上。种子的播种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干扰因子,是导致土壤碳储量发生变化的重要因子。火干扰所排放的含碳气体对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平
为了解决经典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ModeDecomposition,EMD)分解过程中模态混叠的缺陷,提出了基于频带滤波和相关系数法改进EMD的方法,并与新近提出的EEMD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利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兴安岭谷地不同死亡程度云冷杉林表层土壤(0~20cm)酶活性空间异质性和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脲酶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线性模型,土壤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或球状模型。②土壤酶活性各项指标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指标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均属较强以上(空间结构比均在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