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快报显示盈利下滑超两成 中铁信托却称实际盈利不降反增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银行间市场披露的信托公司业绩快报,中铁信托净利润同比下降22%,但公司表示,去年公司盈利同比上涨,并非下滑。个中原因何在?公司即将发布的年报将回答有关疑问
  根据银行间市场披露的信托公司2015年度业绩快报,一向排位居前20的中铁信托意外跌至第29位,净利润7.34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22.16%。
  如果情况属实,作为业绩快报中盈利降幅超20%的7家公司之一,这也将是中铁信托连续第二年的净利下滑。
  但中铁信托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根据初审情况,公司2015年净利润比2014年有所增长,合并报表的净利润较2014年增幅较大,具体将在正式年报发布时披露。
  公司称营收持续增长
  “目前银行间市场只对会员单位披露的2015年度财务数据仅为业绩快报,未经审计,且非合并报表。”采访中,中铁信托相关负责人一再向记者强调,并对新业绩的增长表示出了强烈的信心。
  从历史沿革看,总部位于成都的中铁信托,原名衡平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首批换发金融许可证的信托公司之一。而作为老牌国企背景的信托公司,公司前三位股东有控股股东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和成都工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依照非合并盈利数据,从2010年的2.86亿元到2013年的10.5亿元,伴随信托行业的高速发展,公司净利润曾一度以年均89%的速度增长。
  然而,2014年首次出现了滑落。年报非合并数据显示,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14.79亿元,同比下降6.33%;净利润9.43亿元,同比下降10.19%。
  从业绩快报来看,去年的经营仍然未见好转。2015年的信托业务收入较2014年同比下降31.26%,居降幅排名第五大的公司。对于业务下降的事实,中铁信托相关负责人未予否认,但表示没那么大。
  “公司2015年信托业务收入实际较2014年仅小幅下降,但2015年营业收入较2014年有所增长。2015年信托业务收入的小幅下降主要与宏观经济下行、行业增速放缓、公司主动降低发展速度有关。”上述负责人表示。
  加大工商企业投资比重
  由于经济增长不给力,很多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减少,信托公司将资金投向工商企业变得十分谨慎,相应的是信托资金流向最大头——工商企业信托的规模占比也在下降。而中铁信托却反其道而行之。
  根据信托业协会统计,行业流向工商企业的资金信托规模在2013年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2013-2015年占比分别为28.14%、24.03%、22.51%。
  而继房地产、基础产业之后,近年来的中铁信托资金过多地投向了工商企业。
  从2013、2014年的信托资产运用与分布来看,与以往相对分散、行业转换度高不同,中铁信托近两年分布在工商企业投向的资金比重逐步提升,分占39.53%和48.66%,信托资产的行业集中度同步提高。
  根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2015年中铁信托减少了风险较大的行业投资,按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更多投向实体工商企业。
  但在过往的产品经历中,信托项目也并非一帆风顺。
  2014年,中铁信托多款运行中的产品因融资主体触发其他债务危机而引起市场关注,如中都控股集团董事长杨定国失联的事件、普提金集团因借款合同纠纷被当地金融机构申请财产保全、成渝钒钛的母公司川威集团被宣布实施务重整等等。
  对此中铁信托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这些项目或已经正常结束,或抵押物价值充足、或成功债务充足,最终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截至目前,公司的产品兑付率均为100%。
  而随着近来行业风险的增加,不少公司产品有“半路杀出程咬金”的情况,让投资人担心,对此格上理财研究员王燕娱表示,信托公司一般在尽调时都尽可能的在职责范围内了解融资方各方面的情况,以保障项目的安全性。
  规划转型即将披露
  中铁信托表示,公司将继续在传统业务模式中坚持业务规模与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在新型业务模式中紧扣监管理念,严格按照监管政策指向,将风险防控持续放在业务创新的首要位置。
  为了增加公司的竞争力,中铁信托继2013年将注册资本金由12亿元变更为20亿元,2015年年初,再度将由20亿元增加至32亿元,公司股东的出资比例保持不变。
  在行业转型变革的大潮中,近年来的中铁信托也在向其他渠道寻求发展,而从行为导向相对确认的就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信托行业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会抓住国家‘十三五’规划战略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改革转型步伐,以城市功能产业为核心,沿信托业价值链纵向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关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转型等问题也会在正式年报中披露。”前述负责人对记者说。
其他文献
在张凯眼中,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基本面来看,2016年A股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大部分释放,很难出现像年初的大幅杀跌。从现在看到年底,收益率为“正”的概率相对较大  最近,舆论被“人机围棋大战”火爆刷屏,在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谷歌阿尔法围棋)连胜人类之后,人们对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的认识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不甘寂寞,银华基金顺势推出了集“人脑智慧+电脑数据”优势于一体的阿尔法
期刊
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已出现阶段性收敛、企稳,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未来市场有望逐步企稳。反弹有望持续并奔向3000点  随着全国“两会”的闭幕,但资金并未淡出A股舞台,上周(3月14日~3月18日)涨幅5.15%。  从A股最近20年以来“两会”沪指的涨跌幅来看,在“两会”结束后5个交易日,沪指上涨次数达15次,仅5次出现下跌,上涨概率是75%,平均涨幅为1.54%。  消息面来看,一是美联储决议声明
期刊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战略摇摆不定、没有明星产品,这些问题不解决,仅靠不断收购并购,三元股份的业绩难以获得持续性的改善  北京地区的供奶主力军——三元股份(以下简称“三元”)近些年的业绩一直不太理想,2009年至今,其扣非后净利润一直为负数。这也难怪其前段时间以13亿元收购艾莱发喜90%股份,停牌近4个月复盘后股价反而下跌,至今未超过停牌时的7.29元/股。  记者还注意到,三元近些年战略并不稳定,
期刊
圆通速递以年业务量达33亿件超过申通坐上快递行业的“头把交椅”,并抛出借壳上市计划,与此前公布借壳上市的申通快递争夺“快递第一股”。而对于行业来讲,因“上市潮”带来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合规发展才显得尤为重要。  快递业“上市第一股”争夺战进入白热化状态。3月23日,大杨创世公布了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圆通速递拟作价175亿元实现借壳。就在不久前,国内另一快递巨头申通也拟借壳艾迪西上市的方案被公布。  
期刊
A股市场近期呈现弱势,不过在机构眼中依旧有股票值得挖掘。  《投资者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最近一周(3月11日~3月17日),各大券商为263家公司出具了研究报告。机构给予小商品城、鼎龙股份等10家公司超过目前股价1倍的目标价位。  浙江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独家经营开发、管理、服务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主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商之一。近日其与波兰GD商城签订《市场合
期刊
“钱紧”、债务负担重、产能利用率明显不足,百利天恒存在的这些状况能否通过上市获得解决,以及上市之后如何防范“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公司都未能给出合理解释  IPO重启以来,不少药企出现在等待创业板上市的队伍中,鱼龙混杂在所难免。当中,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利天恒”)自2014年6月首次报送招股说明书后,就不断受到外界质疑。  记者通过其招股书了解到:该公司业绩并不稳定,在201
期刊
随着苹果、三星、华为等手机巨头加入移动支付战局,他们支持的NFC支付逐步获得推广,这与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二维码支付方式形成竞争,虽短期难改格局,但长期来看,相关产业链受益明显  近日,移动支付热点不断。先是年初苹果推出Apple Pay;随即2月24日,小米发布了新款小米手机5,支持NFC支付(近场支付);同一天,Samsung Pay也开放了公测;接着Google也紧跟步伐,推出支付应用“H
期刊
尽管联想因海外收购造成去年二季度亏损,但是在杨元庆看来,这是转型必然经历的阵痛,去年三季度已经扭亏为盈,他对联想转型取得的成果满意。至于外界的诽谤和质疑,他称并不在意  今年以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一度成为“网红”,事情起是因为联想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不尽如人意,尽管此次亏损主要原因是一次性重组支出和清理手机库存支出达9.23亿美元所致。但对于联想来讲 ,却是近六年来首次出现亏损。  
期刊
金辉股份将成为6年内的首个在A股市场IPO的地产企业,这预示着房企在A股融资有所松动。但是,公司近年来不稳定的业绩与快速激增的库存,或将影响其IPO进程  房企IPO在2016年又迎来了新的曙光。  自2010年以来,房地产企业IPO被暂停,如绿地控股等地产类公司只能通过借壳等方式完成上市。但这种情况在2016年1月29日得以打破,主营房地产开发的金辉股份赫然出现在证监会网站IPO信披名单中,这也
期刊
为在市场集中度低下的家装行业占据更大优势,“家装第一股”东易日盛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扩张业务规模,但高昂的销售管理费用致使利润缩水,用户体验也因规模增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要想筑造一个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住所,从瞬息万变的房地产市场选出一个满意的房子才只完成了第一步。如何将房子变成家,仍是令很多人头疼的一个问题。不过,这也为家装行业带来了相应的发展机遇。  国内家装市场规模巨大,预估已达到4万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