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专利市场化水平的提升,需要有完善的科技服务作为支撑。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校专利市场化过程服务以及如何提高专利市场化水平,指出要以专利市场化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关键抓手,从而优化我国高校的科技信息服务。
关键词:专利市场化 遴选 评估 服务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4-053-01
高校的专利市场化是其服务社会经济的重要体现,也是比较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的形式。但是,从专利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并不是自发进行的,而是通過人们从事专利成果市场化活动来实现的。本文从专利遴选的角度切入,谈谈如何提高专利市场化水平。
一、专利遴选服务
通过对专利采集、专利评估、专利积累与包装的运作,理顺现有的专利资源,辨析其市场化的属性,这是专利市场化流程的基础。
1.专利采集。我国高校现行的专利成果登记表中只是简单的阐述专利的内容和审查组的评价意见,未突出专利市场化的属性,不利于专利的市场化及产业化。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握住专利采集工作的规律,以推动市场化与产业化为宗旨,从专利概况、市场化情况、研究团队及专家等三方面收集专利信息。
2.专利评估。专利采集后,应由科研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公正客观地评审专利的市场化可行性,筛选出具有市场化前景的专利。该评估应以专利技术性、市场性、价值性为主题,分别进行技术评估、市场评估和效益评估,从而能够保证通过评估的专利具有高质量和广阔的市场化潜力,进而从源头保证了专利市场化的成功率。
3.专利资源库。我国高校在现有成果库的基础上建立了集获奖项目库、专利库、专家库、院系库为一体的、高效利用的知识资源库,并有效实现各功能板块信息的相互关联,加速专利信息的共享和服务。该知识资源库以专利库、院系库的内容为基础,并通过以下的内容对各库内容进行关联:院系名称(代码)、完成者姓名(包括专利完成者、专利权人、获奖项目参加人员、专家)、学科领域、奖项名称以及关键词。当客户通过专家、奖励等方式在知识资源库查找信息时,其检索结果将提供到相关专利、院系的关联,以全方位地了解其查看对象的相关信息,以有利于专利需求者进行分析和决策。
二、专利市场化服务
其主要是通过市场宣传、产权服务、平台搭建以及售后服务等方式手段,实现专利的顺利市场化。
1.市场宣传。我国高校专利属于知识产品,其具有高专业性、高知识密集性等特征,又因专利知识蕴涵在科研人员头脑中而难以描述,一方面就需要科研人员与专职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专职人员全面理解和掌握专利;另一方面,需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向社会宣传介绍专利。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利市场化队伍的基础上,借鉴清华大学“走出去”、“迎进来”、“会议交流”等形式,学校可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成果推介会、项目洽谈会,传播学校的专利成果,宣传学校的科技形象;或以学校为基地,接待全国各地的来访团和参加者,建立友谊,增进了解;或举办专题会、研讨会,进行重大专利成果的推广应用。此外,也可编制年度《我国高校科技成果公报》,编辑发行科技成果市场化书籍和音像材料,建设运营“校科技成果转化网站”,利用新闻媒体开展专利宣传,逐步形成以特定工程、以重点技术或以某类技术为对象的不同推广宣传模式。
2.平台搭建。其一,建好中试基地,通过总结学校“十一五”期间的成功经验,加强各中试基地的建设,使其在解决相关关键专利技术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重要的研究与产业化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从而促进专利的市场化。其二,加强与地方企事业的合作,由校领导亲自带队,有组织地分期分批与有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联络、互访,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菜单式的专利技术研究、开发、服务,真正意义上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和互动。其三,与地方政府开展全面合作,充分依托和发挥学校的综合优势,推进学校专利成果的市场化,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水平,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3.售后服务。专利成果交付后,学校要组织项目组及专职人员成立专利市场化“售”后服务小组,对专利市场化的实施作定期的监控监测,把握专利问题随环境、时间等变化的动态状况,提出相应的调试建议,并上门做示范性指导;就有关的特殊知识和操作技巧对客户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素质。在学校内部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管理提供最基础的信息,为学校专利市场化的经营决策提供原始数据。客户的信息主要包括客户的基本资料、客户专利技术需求领域特征、客户服务记录、客户合同记录、客户对专利市场化服务的评价、客户建议与意见等等。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SJD630014);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205023)资助]
参考文献:
[1] 李应博,周立,何建坤.研究型大学国际技术转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战略作用[J].中国软科学,2007(4):134-140
[2] 陈汉梅.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的模式及问题[J].当代经济,2011(9):11-13
[3]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责编:若佳)
关键词:专利市场化 遴选 评估 服务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4-053-01
高校的专利市场化是其服务社会经济的重要体现,也是比较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的形式。但是,从专利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并不是自发进行的,而是通過人们从事专利成果市场化活动来实现的。本文从专利遴选的角度切入,谈谈如何提高专利市场化水平。
一、专利遴选服务
通过对专利采集、专利评估、专利积累与包装的运作,理顺现有的专利资源,辨析其市场化的属性,这是专利市场化流程的基础。
1.专利采集。我国高校现行的专利成果登记表中只是简单的阐述专利的内容和审查组的评价意见,未突出专利市场化的属性,不利于专利的市场化及产业化。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握住专利采集工作的规律,以推动市场化与产业化为宗旨,从专利概况、市场化情况、研究团队及专家等三方面收集专利信息。
2.专利评估。专利采集后,应由科研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公正客观地评审专利的市场化可行性,筛选出具有市场化前景的专利。该评估应以专利技术性、市场性、价值性为主题,分别进行技术评估、市场评估和效益评估,从而能够保证通过评估的专利具有高质量和广阔的市场化潜力,进而从源头保证了专利市场化的成功率。
3.专利资源库。我国高校在现有成果库的基础上建立了集获奖项目库、专利库、专家库、院系库为一体的、高效利用的知识资源库,并有效实现各功能板块信息的相互关联,加速专利信息的共享和服务。该知识资源库以专利库、院系库的内容为基础,并通过以下的内容对各库内容进行关联:院系名称(代码)、完成者姓名(包括专利完成者、专利权人、获奖项目参加人员、专家)、学科领域、奖项名称以及关键词。当客户通过专家、奖励等方式在知识资源库查找信息时,其检索结果将提供到相关专利、院系的关联,以全方位地了解其查看对象的相关信息,以有利于专利需求者进行分析和决策。
二、专利市场化服务
其主要是通过市场宣传、产权服务、平台搭建以及售后服务等方式手段,实现专利的顺利市场化。
1.市场宣传。我国高校专利属于知识产品,其具有高专业性、高知识密集性等特征,又因专利知识蕴涵在科研人员头脑中而难以描述,一方面就需要科研人员与专职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专职人员全面理解和掌握专利;另一方面,需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向社会宣传介绍专利。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利市场化队伍的基础上,借鉴清华大学“走出去”、“迎进来”、“会议交流”等形式,学校可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成果推介会、项目洽谈会,传播学校的专利成果,宣传学校的科技形象;或以学校为基地,接待全国各地的来访团和参加者,建立友谊,增进了解;或举办专题会、研讨会,进行重大专利成果的推广应用。此外,也可编制年度《我国高校科技成果公报》,编辑发行科技成果市场化书籍和音像材料,建设运营“校科技成果转化网站”,利用新闻媒体开展专利宣传,逐步形成以特定工程、以重点技术或以某类技术为对象的不同推广宣传模式。
2.平台搭建。其一,建好中试基地,通过总结学校“十一五”期间的成功经验,加强各中试基地的建设,使其在解决相关关键专利技术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重要的研究与产业化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从而促进专利的市场化。其二,加强与地方企事业的合作,由校领导亲自带队,有组织地分期分批与有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联络、互访,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菜单式的专利技术研究、开发、服务,真正意义上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和互动。其三,与地方政府开展全面合作,充分依托和发挥学校的综合优势,推进学校专利成果的市场化,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水平,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3.售后服务。专利成果交付后,学校要组织项目组及专职人员成立专利市场化“售”后服务小组,对专利市场化的实施作定期的监控监测,把握专利问题随环境、时间等变化的动态状况,提出相应的调试建议,并上门做示范性指导;就有关的特殊知识和操作技巧对客户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素质。在学校内部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管理提供最基础的信息,为学校专利市场化的经营决策提供原始数据。客户的信息主要包括客户的基本资料、客户专利技术需求领域特征、客户服务记录、客户合同记录、客户对专利市场化服务的评价、客户建议与意见等等。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SJD630014);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205023)资助]
参考文献:
[1] 李应博,周立,何建坤.研究型大学国际技术转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战略作用[J].中国软科学,2007(4):134-140
[2] 陈汉梅.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的模式及问题[J].当代经济,2011(9):11-13
[3]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