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为何会遭受如此严重的挫折,中国共产党作出深刻反思。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开始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中艰苦探索,开拓进取,奋斗拼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些成就的背后,都蕴藏着万千中国人民的辛劳和汗水,都凝结着广大劳动群众的奋斗之魂。
在改革开放首先取得突破的农村,奋斗精神是人们突破传统、勇于奋斗的创新精神。正是人们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才出现了包干到组和包产到户的做法。
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朴实的农民在40年前的一个冬夜,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签下了分田到户的生死状,第二年秋天,他们获得了相当于过去五年粮食产量总和的大丰收。其他生产队随即效仿,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以包干到组和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1982年元旦,中央一号文件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当时实行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以此为标志,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式确立,并在全国迅速推开。
在对外开放的前沿——深圳,奋斗精神是冲破樊篱、迎难而上的改革精神。正是一批干部勇于实践、开拓进取,才有了蛇口工业区的开发,才有了经济特区的创办。伴随着14个沿海城市的逐步开放、4个经济特区的逐步设立,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最终建立起来。
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奋斗精神是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的建成,是10多万建设大军在“生命禁区”奋战1800多个日日夜夜,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以一条神奇的天路为西部大开发战略谱写的一曲壮丽篇章。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是藏族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的连心路,是雪域高原迈向现代化的腾飞路,也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奋斗路。
面对浩渺宇宙,奋斗精神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面对1998年特大洪水,奋斗精神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面对2003年“非典”疫情,奋斗精神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面对汶川特大地震,奋斗精神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
在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伟大的奋斗精神在历史洪流中激荡出新的时代内涵,鼓舞着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勇向前。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奋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朝着党确定的宏伟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一系列新的伟大成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所有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不懈奋斗、努力探索而取得的。
知识链接:对外开放的启动地——蛇口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蛇口正式启动的。
1979年1月6日,廣东省、交通部联合向李先念副总理并国务院报送《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李先念收到报告后立即和谷牧副总理作了认真研究,决定请交通部长彭德清、香港招商局副董事长袁庚前来当面研究商议。
大年初四这天,袁庚和彭德清随同谷牧一起走进中南海李先念办公室。袁庚胸有成竹地谈了自己的想法,并表示要把香港的有利条件,如资金、技术和国内土地、劳动力结合起来。李先念插话说:“对,现在就是要把香港和内陆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外资来搞建设。不仅广东要这样搞,福建、上海等地都可以考虑这样搞。”袁庚说:“我们想先行一步,要求在蛇口划出一块地段,作为招商局的工业用地。”李先念仔细审视着宝安县地图,指着深圳西南角的蛇口说:“就给你这个半岛吧!”他接着说:“你要赚外汇,要向国家缴税,要和海关、财政、银行研究个特殊政策,不然他们是要管的。”
2月2日,谷牧召集相关部委负责人召开特别会议,商讨香港招商局在蛇口办厂的问题。谷牧强调,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意见,广东、福建可以更开放一些,并宣读了李先念的批示。袁庚明确表示:“这个工业区的建设不用财政部一分钱,只要求财政部免税10—15年,以后全部交给国家。”会议经过充分讨论议定:划出20公顷土地给交通部试验一下;给蛇口工业区特殊政策;在纳税问题上按照香港的办法。在国内划一块地方,由驻港企业按照香港方式经营,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
根据经中央审定的“立足港澳、背靠国内、面向海外、多种经营、买卖结合、工商结合”24字经营方针,招商局在深圳南头半岛的蛇口创办工业区。1979年7月,面积2.14平方公里的蛇口工业区开工建设。蛇口人第一次按照国际惯例引进外商和外资,最先打破国营制度的大锅饭,实行全新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
蛇口工业区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棋盘上先行一步,国门从这里打开。
知识链接:“世界屋脊”上的“天路”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建设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就着手研究进藏铁路问题。1958年,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开工,1984年交付运营。但是,限于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筑路技术难题尚未解决,格尔木至拉萨段被迫停建。1994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铁道部对进藏铁路进行多方案选线,提出首选青藏铁路建设的建议。200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海拔5072米,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铁路建设者们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是中纬度高海拔地区,青藏铁路要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不连续多年冻土区82公里,其中平均地温高于-1.0℃的多年冻土区275公里,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区221公里,高温高含冰重叠路段约134公里。二是高原疾病。很多来自平原地区的人,第一次登上青藏高原,都会受到高原反应的折磨,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三是高原生态环境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铁路沿线又是珍稀动物藏羚羊的繁衍之地,青藏铁路必须尽可能减少对藏羚羊正常生活的惊扰。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顽强的铁路建设者,虽然很多人在建设过程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依然用拼搏奋斗的精神闯过了这一难关。
2001年6月,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开工建设。广大铁路建设者顽强拼搏,勇克难关,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铁路之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建成并实现全线通车试运营。
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对于青海、西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改革开放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中艰苦探索,开拓进取,奋斗拼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些成就的背后,都蕴藏着万千中国人民的辛劳和汗水,都凝结着广大劳动群众的奋斗之魂。
在改革开放首先取得突破的农村,奋斗精神是人们突破传统、勇于奋斗的创新精神。正是人们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才出现了包干到组和包产到户的做法。
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朴实的农民在40年前的一个冬夜,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签下了分田到户的生死状,第二年秋天,他们获得了相当于过去五年粮食产量总和的大丰收。其他生产队随即效仿,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以包干到组和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1982年元旦,中央一号文件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当时实行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以此为标志,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式确立,并在全国迅速推开。
在对外开放的前沿——深圳,奋斗精神是冲破樊篱、迎难而上的改革精神。正是一批干部勇于实践、开拓进取,才有了蛇口工业区的开发,才有了经济特区的创办。伴随着14个沿海城市的逐步开放、4个经济特区的逐步设立,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最终建立起来。
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奋斗精神是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的建成,是10多万建设大军在“生命禁区”奋战1800多个日日夜夜,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以一条神奇的天路为西部大开发战略谱写的一曲壮丽篇章。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是藏族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的连心路,是雪域高原迈向现代化的腾飞路,也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奋斗路。
面对浩渺宇宙,奋斗精神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面对1998年特大洪水,奋斗精神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面对2003年“非典”疫情,奋斗精神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面对汶川特大地震,奋斗精神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
在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伟大的奋斗精神在历史洪流中激荡出新的时代内涵,鼓舞着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勇向前。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奋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朝着党确定的宏伟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一系列新的伟大成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所有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不懈奋斗、努力探索而取得的。
知识链接:对外开放的启动地——蛇口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蛇口正式启动的。
1979年1月6日,廣东省、交通部联合向李先念副总理并国务院报送《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李先念收到报告后立即和谷牧副总理作了认真研究,决定请交通部长彭德清、香港招商局副董事长袁庚前来当面研究商议。
大年初四这天,袁庚和彭德清随同谷牧一起走进中南海李先念办公室。袁庚胸有成竹地谈了自己的想法,并表示要把香港的有利条件,如资金、技术和国内土地、劳动力结合起来。李先念插话说:“对,现在就是要把香港和内陆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外资来搞建设。不仅广东要这样搞,福建、上海等地都可以考虑这样搞。”袁庚说:“我们想先行一步,要求在蛇口划出一块地段,作为招商局的工业用地。”李先念仔细审视着宝安县地图,指着深圳西南角的蛇口说:“就给你这个半岛吧!”他接着说:“你要赚外汇,要向国家缴税,要和海关、财政、银行研究个特殊政策,不然他们是要管的。”
2月2日,谷牧召集相关部委负责人召开特别会议,商讨香港招商局在蛇口办厂的问题。谷牧强调,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意见,广东、福建可以更开放一些,并宣读了李先念的批示。袁庚明确表示:“这个工业区的建设不用财政部一分钱,只要求财政部免税10—15年,以后全部交给国家。”会议经过充分讨论议定:划出20公顷土地给交通部试验一下;给蛇口工业区特殊政策;在纳税问题上按照香港的办法。在国内划一块地方,由驻港企业按照香港方式经营,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
根据经中央审定的“立足港澳、背靠国内、面向海外、多种经营、买卖结合、工商结合”24字经营方针,招商局在深圳南头半岛的蛇口创办工业区。1979年7月,面积2.14平方公里的蛇口工业区开工建设。蛇口人第一次按照国际惯例引进外商和外资,最先打破国营制度的大锅饭,实行全新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
蛇口工业区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棋盘上先行一步,国门从这里打开。
知识链接:“世界屋脊”上的“天路”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建设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就着手研究进藏铁路问题。1958年,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开工,1984年交付运营。但是,限于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筑路技术难题尚未解决,格尔木至拉萨段被迫停建。1994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铁道部对进藏铁路进行多方案选线,提出首选青藏铁路建设的建议。200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海拔5072米,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铁路建设者们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是中纬度高海拔地区,青藏铁路要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不连续多年冻土区82公里,其中平均地温高于-1.0℃的多年冻土区275公里,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区221公里,高温高含冰重叠路段约134公里。二是高原疾病。很多来自平原地区的人,第一次登上青藏高原,都会受到高原反应的折磨,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三是高原生态环境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铁路沿线又是珍稀动物藏羚羊的繁衍之地,青藏铁路必须尽可能减少对藏羚羊正常生活的惊扰。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顽强的铁路建设者,虽然很多人在建设过程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依然用拼搏奋斗的精神闯过了这一难关。
2001年6月,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开工建设。广大铁路建设者顽强拼搏,勇克难关,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铁路之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建成并实现全线通车试运营。
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对于青海、西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