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美育是高校教育事业中较为薄弱的环节。现代高校美育工作建设要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符合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的美育体系。要让美育工作落到实处,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指导原则上理解其重要意义;在课程设置上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在制度上要实施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美育
引言
中国有着丰富的美育传统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孔子“六艺”,就是传统美育的基础,“礼、乐、射、御、书、数”实际上包括着德智体美四方面,只有“六艺”精湛,才称得上人才,才算得上具备完整的人格。而在孟子看来,理想、人格只有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才能获得完美人生:“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美的境界才是至高的境界。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认为,美育可以培养青年“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美德。”从先贤精粹的言论中我们看到,中国传统的美育思想,是紧紧围绕人的培养建设这一中心,美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忽视了这一丰富深厚的美育传统,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同时也看到了精神文明的失落,美育脱离了它原本的精神内涵,陷入被冷落荒芜的危机之地,即使在高等学校,美育教育的意义也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和重视,我们大学教育的性质定位主要在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上,大多是教学功能型的,没有把大学作为美育全面深入开展的重要阵地,美育理论传播、美育实践活动都很薄弱,或宣扬“智育至上”,以智育工作的思维、形式和方法来解决一切问题;或是将美育与德育二者混为一谈,以德育代之,成为当今大学教育最突出的弊端,造成受教育者人格与精神的缺陷。是什么导致他们在知识方面聪慧敏锐而在人格方面贫乏愚钝?我们的教育残缺了什么?面对严峻的现实,不能不引人深思。
一、高校美育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学是学生审美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审美观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高校的美育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校的美育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提高学生审美意识、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部分高校的教育事业中,美育在“德、智、体、美”这四个教育环节中是较为薄弱的环节。这主要表现为部分高校对美育工作的功能认识不到位、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美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这导致了部分高校的美育课程较为陈旧、创新力度不够、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目前,部分高校的美育课程以选修课程尤其是以史论和鉴赏类课程为主,数量少、课程单调、体系性不强、学生的受众面不高,不符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和学生的心理需求,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课题组对重庆的部分高校进行了关于美育课程建设方面的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目前,仅有17%的学生对美育课程现状表示认可。在课程设置方面,仅有13%的学生认为较为合理。学生对美育课程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审美性(80%)、互动性(60%)、实用性(50%)。其中,女生更关注实用性,男生更关注互动性。在美育课程类型方面,学生最希望开设互动时尚类课程(57%)和实际应用类课程(47%)。其中,女生更关注互动时尚类,男生更关注实际应用类。就美育课程对学生的能力提升而言,学生主要希望提升欣赏能力(67%)、社交能力(53%)、表现能力(47%)。就与职业规划的衔接度而言,只有20%的学生认为美育课程对其职业规划没有帮助。样本数据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了目前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这与从事美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的感受基本一致,因此,数据应该是准确、可信的。
二、如何搞好高校美育建设
(一)校园文化是美育的承载
美学以对于人生真谛的思索、追踪和破解为使命,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对存在价值的不断追问,对生命意义的最高阐释。对精神极限的顽强挑战,从而为人类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文导向,为历史进步输送巨大的精神动力。美学的这种丰富、伸展的人文内涵是审美教育的人文理想定位的内在的依据。在当代审美文化的背景下,高校审美教育应以这种既体现美学的人文精神,又注入了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感的人文理想,去照亮大学生的思想,启迪大学生的心灵,对大学生的情趣格调起到积极的陶冶、引导和感召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欣赏和创造艺术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这是学校美育的出发点,也是第一位的任务。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却不会天然的产生,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感受、审美鉴赏、审美想象、审美创造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进一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我们要加强对美育理论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是我们时代最正确、最进步、最高尚的审美观。
(三)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完善的美育管理体制
人的全面素质,应该说有五个方面,即:思想品行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长期被忽视的美育理应得到重视和加强。蔡元培曾说:“美育的基础立在学校。”从全局来说,普通高校的美育和艺术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确认。美育至今并没有成为学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的现行教学计划,而不是全面培养人才的计划。美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成美育的任务,高校的领导者和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有關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并要加大宣传舆论的力度,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浓厚的美育气氛。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美育工作体制,成立美育教研室,负责全校的美育教学和研究等日常工作,指导审美实践活动,为审美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三、结语
在高校加强美育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人才的培养。高校推动美育建设的改革,意义重大:首先,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其次,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知识应用水平;再次,可以提高美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更好地投入教学;最后,可以使学校的美育教学形成自身的特点,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人民出版.1981.
[2]唐晓群.高校美育与校园文化的辨证关系[J].零陵学院学报,2004,(4).
关键词:高校;美育
引言
中国有着丰富的美育传统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孔子“六艺”,就是传统美育的基础,“礼、乐、射、御、书、数”实际上包括着德智体美四方面,只有“六艺”精湛,才称得上人才,才算得上具备完整的人格。而在孟子看来,理想、人格只有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才能获得完美人生:“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美的境界才是至高的境界。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认为,美育可以培养青年“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美德。”从先贤精粹的言论中我们看到,中国传统的美育思想,是紧紧围绕人的培养建设这一中心,美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忽视了这一丰富深厚的美育传统,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同时也看到了精神文明的失落,美育脱离了它原本的精神内涵,陷入被冷落荒芜的危机之地,即使在高等学校,美育教育的意义也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和重视,我们大学教育的性质定位主要在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上,大多是教学功能型的,没有把大学作为美育全面深入开展的重要阵地,美育理论传播、美育实践活动都很薄弱,或宣扬“智育至上”,以智育工作的思维、形式和方法来解决一切问题;或是将美育与德育二者混为一谈,以德育代之,成为当今大学教育最突出的弊端,造成受教育者人格与精神的缺陷。是什么导致他们在知识方面聪慧敏锐而在人格方面贫乏愚钝?我们的教育残缺了什么?面对严峻的现实,不能不引人深思。
一、高校美育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学是学生审美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审美观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高校的美育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校的美育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提高学生审美意识、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部分高校的教育事业中,美育在“德、智、体、美”这四个教育环节中是较为薄弱的环节。这主要表现为部分高校对美育工作的功能认识不到位、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美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这导致了部分高校的美育课程较为陈旧、创新力度不够、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目前,部分高校的美育课程以选修课程尤其是以史论和鉴赏类课程为主,数量少、课程单调、体系性不强、学生的受众面不高,不符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和学生的心理需求,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课题组对重庆的部分高校进行了关于美育课程建设方面的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目前,仅有17%的学生对美育课程现状表示认可。在课程设置方面,仅有13%的学生认为较为合理。学生对美育课程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审美性(80%)、互动性(60%)、实用性(50%)。其中,女生更关注实用性,男生更关注互动性。在美育课程类型方面,学生最希望开设互动时尚类课程(57%)和实际应用类课程(47%)。其中,女生更关注互动时尚类,男生更关注实际应用类。就美育课程对学生的能力提升而言,学生主要希望提升欣赏能力(67%)、社交能力(53%)、表现能力(47%)。就与职业规划的衔接度而言,只有20%的学生认为美育课程对其职业规划没有帮助。样本数据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了目前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这与从事美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的感受基本一致,因此,数据应该是准确、可信的。
二、如何搞好高校美育建设
(一)校园文化是美育的承载
美学以对于人生真谛的思索、追踪和破解为使命,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对存在价值的不断追问,对生命意义的最高阐释。对精神极限的顽强挑战,从而为人类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文导向,为历史进步输送巨大的精神动力。美学的这种丰富、伸展的人文内涵是审美教育的人文理想定位的内在的依据。在当代审美文化的背景下,高校审美教育应以这种既体现美学的人文精神,又注入了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感的人文理想,去照亮大学生的思想,启迪大学生的心灵,对大学生的情趣格调起到积极的陶冶、引导和感召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欣赏和创造艺术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这是学校美育的出发点,也是第一位的任务。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却不会天然的产生,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感受、审美鉴赏、审美想象、审美创造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进一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我们要加强对美育理论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是我们时代最正确、最进步、最高尚的审美观。
(三)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完善的美育管理体制
人的全面素质,应该说有五个方面,即:思想品行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长期被忽视的美育理应得到重视和加强。蔡元培曾说:“美育的基础立在学校。”从全局来说,普通高校的美育和艺术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确认。美育至今并没有成为学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的现行教学计划,而不是全面培养人才的计划。美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成美育的任务,高校的领导者和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有關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并要加大宣传舆论的力度,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浓厚的美育气氛。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美育工作体制,成立美育教研室,负责全校的美育教学和研究等日常工作,指导审美实践活动,为审美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三、结语
在高校加强美育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人才的培养。高校推动美育建设的改革,意义重大:首先,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其次,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知识应用水平;再次,可以提高美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更好地投入教学;最后,可以使学校的美育教学形成自身的特点,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人民出版.1981.
[2]唐晓群.高校美育与校园文化的辨证关系[J].零陵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