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道主要分为小肠和大肠。小肠是人体重要的营养吸收和免疫器官,负责吸收大部分养分,并快速运送到全身,全长约5~6米。大肠,则负责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全长约1.5米。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十二指肠是溃疡好发部位,肠道既是食物消化吸收、粪便形成的场所,又是一个细菌库,肠道中细菌分为有害菌、有益菌及中性菌,彼此共守一个大环境。肠道还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腔道,肠道黏膜上具有强有力的保护层,阻止有害细菌及病毒经肠道黏膜吸收进入人体内而产生疾病。肠道黏膜保护层由4层屏障组成,能有效防止有害细菌侵入。在老年人群中,因自身抵抗力降低、肠道保护层功能减弱,更易产生由肠道引发的疾病。肠道功能包括:阻止细菌侵入人体;有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功能;肠道中存在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维生素及氨基酸,同时促进铁、镁、锌等矿物质元素的吸收。
人一生中,肠道要处理多达65吨的食物,相当于12头大象的重量。人在婴幼儿时期,肠道内的益生菌占细菌总量的98%;青少年时期降至40%;中年时降至10%;65岁之后,如果没有补充和养护,益生菌的比率就不到5%,表明肠道在快速老化。人体内的肠道菌种中,有害菌站在人体健康的对立面;中性菌是个骑墙派,或导致感染或激发肠道免疫系统的抗感染能力,是敌是友看条件来;而益生菌则是人体一辈子的朋友。在肠道中,各类细菌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达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平衡,使得肠道不易产生疾病。要想保持菌群平衡,首先,需了解菌群失衡的原因,包括慢性病、癌症、手术、辐射感染、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等,特别要杜绝抗生素的滥用。其次,对于肠道内生态失衡时,可以直接补充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此外,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否则有益细菌将受到抑制,而有害细菌会大量生长,致疾病发生。多喝开水,排泄是人体排毒的重要方法之一;多运动,可加快新陈代谢,运动后出汗排毒效果好;多吃新鲜水果,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糙米、蔬菜等,都能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国内每年超10亿人次腹泻或便秘。据相关的统计资料,在我国,有70%的国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不适,每年有超过10亿人次出现腹泻或便秘症状,新增大肠癌患者达40万人次,肠道问题日渐突出。而大肠癌在我国所有肿瘤的发病率中排名第五,国内平均发病年龄为58岁,比欧美国家提前12~18年。肠道是食物消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全身营养物质的加工场所。因此,要保持健康的体魄,就必须有健康的肠道。
肠道疾病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强,无规律的作息、高脂肪饮食、酗酒、抽烟、熬夜、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运动量不足等现象,在人群中特别是年轻人身上非常普遍,导致内分泌失调。还有专家把肠道称为人的“第二大脑”,指人的精神情绪,均可敏感地影响胃肠功能,造成胃肠不适。想让肠道“青春永驻”,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膳食结构平衡合理 一日三餐的饮食应做到粗细、荤素合理搭配,尤其是要常吃谷类、薯类、豆类、蔬菜瓜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在结肠中吸收水分膨胀后,可增加粪便的体积和含水量,促进肠道蠕动,加快粪便排出,并带走结肠中的腐败菌。膳食纤维还能抑制肠道内有害细菌的活动,加速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排泄,有利于肠道内微生态环境的稳定。此外,经常吃些大蒜、洋葱、洋蓟、芦笋、谷类、大豆及其制品,这些食物都含有低聚糖,既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又能调控脂肪和胆固醇的代谢,减少体脂沉积。
养成爱喝水的习惯 每天喝2000~2500毫升白开水,是最自然、最健康、最直接的清肠方式。坚持每天清晨起床后喝一大杯温开水,就等于给肠道洗一次澡,起到冲刷润滑肠道,清除垃圾毒素的作用。
摒除陋习 吸烟、吸毒、酗酒、过度安逸、饮食无节、暴饮暴食、喜吃高脂肪食品等陋习,都会使肠道受到伤害而加速老化,引发多种疾病。
坚持适度锻炼 各人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喜爱的运动项目并持之以恒,还可常做俯卧撑、揉摩腹部、腹式深呼吸等,都有助于增强腹肌,促进肠蠕动,加速粪便排出,对保持肠道内菌群平衡,防止肠道老化大有裨益。
保持愉悦的情绪 在人消化道的内壁、胃及大小肠中的组织细胞皮层中,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能传递很多感觉和知觉,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称为“腹脑”,若长期压力过大,过度紧张、焦虑、抑郁、恼怒等不良情绪,均可使胃肠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因此,要学会调控和驾驭好自己的情绪,利于肠道内环境的稳定。
合理用药 时下不少人小病大治,无病吃药,滋补成风,特别是滥用抗生素现象异常普遍,这种纯粹的“杀菌”方法,不仅使疾病变得难治,而且导致肠道内微生态环境恶化,致使疾病蜂起。因此,对待感染性疾病,不可随意用抗生素类药物,“抗菌”的同时要关注人体微生态环境,以“促菌”来调节微生态平衡,这样才能达到抑菌、杀菌,又不影响健康之目的。
总之,均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多喝乳酸菌饮品、避免药物刺激、保持良好心态、多做户外运动、注意劳逸结合等,均能有益肠道健康。 【编辑:迟昊】
人一生中,肠道要处理多达65吨的食物,相当于12头大象的重量。人在婴幼儿时期,肠道内的益生菌占细菌总量的98%;青少年时期降至40%;中年时降至10%;65岁之后,如果没有补充和养护,益生菌的比率就不到5%,表明肠道在快速老化。人体内的肠道菌种中,有害菌站在人体健康的对立面;中性菌是个骑墙派,或导致感染或激发肠道免疫系统的抗感染能力,是敌是友看条件来;而益生菌则是人体一辈子的朋友。在肠道中,各类细菌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达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平衡,使得肠道不易产生疾病。要想保持菌群平衡,首先,需了解菌群失衡的原因,包括慢性病、癌症、手术、辐射感染、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等,特别要杜绝抗生素的滥用。其次,对于肠道内生态失衡时,可以直接补充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此外,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否则有益细菌将受到抑制,而有害细菌会大量生长,致疾病发生。多喝开水,排泄是人体排毒的重要方法之一;多运动,可加快新陈代谢,运动后出汗排毒效果好;多吃新鲜水果,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糙米、蔬菜等,都能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国内每年超10亿人次腹泻或便秘。据相关的统计资料,在我国,有70%的国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不适,每年有超过10亿人次出现腹泻或便秘症状,新增大肠癌患者达40万人次,肠道问题日渐突出。而大肠癌在我国所有肿瘤的发病率中排名第五,国内平均发病年龄为58岁,比欧美国家提前12~18年。肠道是食物消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全身营养物质的加工场所。因此,要保持健康的体魄,就必须有健康的肠道。
肠道疾病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强,无规律的作息、高脂肪饮食、酗酒、抽烟、熬夜、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运动量不足等现象,在人群中特别是年轻人身上非常普遍,导致内分泌失调。还有专家把肠道称为人的“第二大脑”,指人的精神情绪,均可敏感地影响胃肠功能,造成胃肠不适。想让肠道“青春永驻”,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膳食结构平衡合理 一日三餐的饮食应做到粗细、荤素合理搭配,尤其是要常吃谷类、薯类、豆类、蔬菜瓜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在结肠中吸收水分膨胀后,可增加粪便的体积和含水量,促进肠道蠕动,加快粪便排出,并带走结肠中的腐败菌。膳食纤维还能抑制肠道内有害细菌的活动,加速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排泄,有利于肠道内微生态环境的稳定。此外,经常吃些大蒜、洋葱、洋蓟、芦笋、谷类、大豆及其制品,这些食物都含有低聚糖,既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又能调控脂肪和胆固醇的代谢,减少体脂沉积。
养成爱喝水的习惯 每天喝2000~2500毫升白开水,是最自然、最健康、最直接的清肠方式。坚持每天清晨起床后喝一大杯温开水,就等于给肠道洗一次澡,起到冲刷润滑肠道,清除垃圾毒素的作用。
摒除陋习 吸烟、吸毒、酗酒、过度安逸、饮食无节、暴饮暴食、喜吃高脂肪食品等陋习,都会使肠道受到伤害而加速老化,引发多种疾病。
坚持适度锻炼 各人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喜爱的运动项目并持之以恒,还可常做俯卧撑、揉摩腹部、腹式深呼吸等,都有助于增强腹肌,促进肠蠕动,加速粪便排出,对保持肠道内菌群平衡,防止肠道老化大有裨益。
保持愉悦的情绪 在人消化道的内壁、胃及大小肠中的组织细胞皮层中,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能传递很多感觉和知觉,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称为“腹脑”,若长期压力过大,过度紧张、焦虑、抑郁、恼怒等不良情绪,均可使胃肠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因此,要学会调控和驾驭好自己的情绪,利于肠道内环境的稳定。
合理用药 时下不少人小病大治,无病吃药,滋补成风,特别是滥用抗生素现象异常普遍,这种纯粹的“杀菌”方法,不仅使疾病变得难治,而且导致肠道内微生态环境恶化,致使疾病蜂起。因此,对待感染性疾病,不可随意用抗生素类药物,“抗菌”的同时要关注人体微生态环境,以“促菌”来调节微生态平衡,这样才能达到抑菌、杀菌,又不影响健康之目的。
总之,均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多喝乳酸菌饮品、避免药物刺激、保持良好心态、多做户外运动、注意劳逸结合等,均能有益肠道健康。 【编辑:迟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