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古诗,滋养人生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v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语言的精华,它年代久远、词句凝练、表象丰富、情韵悠远。对经典高质量的品读,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让学生掌握赏析古诗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自己赏析古诗,置身于古诗营造的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中,享受古诗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以把所学内容融入生活中,实现家校共赢。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些科学的教学思想与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学生一旦掌握了赏析古诗的正确方法,形成自学能力的他们就可以自己赏析古诗,自行享受古诗带来的审美乐趣。我在自主学习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学生独立赏析、探究古诗的方法及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学生学习朗读
   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苏轼更提出“三分诗七分吟”。读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手段,也是赏析的第一步。古人写诗最讲押韵,我让学生借助以下方法读出诗的韵味——情景交融:诗的灵魂在于它的意象、意境。读诗一旦达到入象、入情、入境的“诗我相融”境界,朗读者就已融入詩中,在感受诗人之情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时的读诗者已获得“诗感”。
   训练方法:
   1.获取尽可能多的诗歌背景资料。
   2.想象入境。这是一种心理投射的方法,把自己的情趣通过想象投射到由自己的想象而产生的事物上面,产生属于自己独特的审美感觉,再把这种感觉融入朗读中。
   例1:吟诵《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想象自己就是苏轼,在美丽的西湖饮酒泛舟,池里开着婀娜的荷花,晴天娇艳,雨天则弥漫着迷蒙的雾气。我被这朦胧而又奇妙的神秘感觉包裹着,此情此景,个中滋味涌上心头,我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吟诵此诗)。
   通过充分想象的自我暗示,忘我地投入自己想象的诗的境界之中,再通过自我情趣的投射作用,完成了独特的、专属于学生自己的审美创造,自然和着音乐的节拍读出悠然的诗味儿。借助丰富的想象,学生为诗呈现了精致的改写。
   例2:学生在改写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时写道:“推开窗子——沾着露珠的青草地苍翠欲滴,杂花生树,群莺飞舞。方知江南的二月迎来娇艳的春色。远处,袅袅的翠柳慵懒地抚摸着碧绿的湖水,似乎在湖堤的烟波中醉倒一般。”
   这是多么美丽而浪漫的想象啊!正是学生忘我地投入自己想象的诗的境界而产生的,再通过自我情趣的投射作用,完成了独特的、专属于学生自己的审美创造,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再现诗歌。
   二、探究学习品析诗句,感受意境
   古诗与我们相隔久远,古人的语言习惯与现代人大不相同,而学生的知识积累有限,如何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去理解古诗的内容和主旨,孟子提出了鉴赏诗文的两大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作为诗歌的创作者,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情绪感受融入诗中,诗才具有生命力。因此,“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是学生独立学习诗歌的主要方法。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为人、生活际遇。考察作者所处的时代风貌、写作背景等。
   2.“以意逆志”:把自己当成诗人,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绪感受,“将心比心”去体悟、推测诗人情感,进而理解诗歌主旨。
   根据以上理论指导,学生可按照以下步骤自学、备课:
   (1)查找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把握诗人的心路历程与精神世界。
   (2)解读重点词语,解释诗文:可凭出题目、找图片、换字换词、造句、想象扩写等手段带领同学理解其中含义。
   (3)把握“诗眼”。这是理解诗歌内容主旨的关键。“诗眼”大致包括:最能表现诗人情感、思想,最传神的名字、名词、名句等。
   抓“诗眼”借助两大途径:
   ①结合意象抓诗眼。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是诗中被诗人赋予了情感的各种形象,包括人物、景物、物体等。比如红豆寄托相思之情。
   ②借助修辞抓诗眼:诗眼大都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象征、通感等修辞手法。
   以下实录片段是学生借助以上方法,独立赏析古诗、把握诗眼的尝试:
   例1:探究作者生平,了解所处时代,与诗人心灵相通。
   刘闻:“通过苏轼做官的经历可以看出他和杭州很有缘分,他在杭州生活了三年,他很喜欢杭州,最爱的就是西湖了,我觉得正是因为他对西湖的无限深情,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就是知人论世:苏轼在杭州期间,最爱到西湖游玩,他对西湖之爱一如对美人之爱。他的生命已融入时而潋滟、时而空蒙的西湖山水之中,才得以创作出千古名诗。
   例2:结合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语。
   戴礼江:“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句中的“潋滟”是什么意思?
   “潋滟”告诉我们是水波荡漾的样子,请问你们在哪里见过水光潋滟的画面呢?
   刘栩溱:我们找到一张图片,请同学们看(课件展示图片)——阳光照耀着水面,你觉得这水面像什么?
   (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回答)
   张洪铭:我们组在解读“方”字的时候,查了字典中的几种解释,请大家选择“方”的意思?
   (出示课件,学生选择)
   晴天的西湖是多么美好啊,如果能给“方”换个词,可以换什么词呢?    (学生回答,答案多元,合理即可)
   学生独立备课设计题目,以图片展示、换字词、谈体会的方法带领其他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诗意,这不就是学生对“以意逆志”最好的实践和探索吗?
   例3:借助修辞方法,解读诗眼。
   黄夏涛:
   谁知道“欲把西湖比西子”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苏轼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你知道西子是谁吗?她到底有多美?谁能找到资料证明?
   (学生回答,自由补充,其中有同学找到了西施“沉鱼之美”的传说)
   学生独立探究,借助修辞抓诗眼。
   例4:“触景生情,情随境生”。
   学生在教学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时,先找到了景物:莺啼、绿、红、水村、风、寺庙、楼台、烟雨。然后引导其他同学把这些零散的自然景物加以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精确描绘,使大家身临其境——宛然置身于迷蒙烟雨、春意盎然的江南大地,使同学们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接着,再引导大家结合作者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共同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它不仅是一幅歌颂春光的写景图,而且在借景抒情、借古讽今之中,给予当时的统治者以含蓄委婉的嘲笑,达到了情意情景水乳交融的境界。
   诗人事先没有某种情意,因遇到某种物境,触发了某种情意,从而借助对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于是学生通过抓景物来发掘诗人蕴藏其中的情意而得到诗眼。
   例5:“理解意象,把握主旨,有创意解读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赵建勋:中国四大美人中,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分别指谁?而诗人为什么偏偏拿西施来比喻西湖呢?请查到资料的同學说说。
   (学生回答,自由补充、讨论)
   我们查了资料:(1)西湖和西施都在越地,可以说它们是一个地方的。(2)她们的名字里都有一个“西”字,她们的美都是天然、变化无穷的。所以这个比喻就得到了后世的公认,从此,苏轼的这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杨柳青青:是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两句诗正是精华所在,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师(点拨学生、加深理解):刚才这组同学抓住了这首诗的精髓进行解读。苏轼的这个比喻被后人评为“道尽西湖好处”的千古之比。此句一出,无人再敢写西湖了。西湖西子的绝妙在于:(1)西湖地处江南,它美的灵魂附着于它的水,水光的潋滟,雨水笼罩下的空蒙,它的美离不开水。西施正是在江南浣纱溪边被发现的,世人以“沉鱼之美”赞誉她。她们同出江南,一个是江南秀水,一位是江南秀色,她们共同继承了江南的阴柔之美。(2)从四大美人的气质神韵上分析:貂蝉是妩媚的,杨玉环是高贵的,王昭君则是冷艳的。只有西施的清丽高雅和神秘气质与西湖的空灵之美一脉相承。所以,西湖的最佳代言人非谁莫属呢?当然非西子不可比。
   抓住诗眼,体悟诗眼——方见诗魂
   以上是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方法,借助一首诗做出的自学、备课到展示教学的尝试与探索。
   古诗的魅力在于它能穿越时空的阻隔,直指人心。正是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宝贵的平台,让学生可以自己赏析、品鉴古诗;也让学生得以对经典来一次个性领悟、个性探索和个性发现;更让古诗学习成为美的享受。
   总之,古诗自学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人会致力研究古诗的教学方法,以期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古诗的理解中,让学生爱上古诗,通过自己的赏析享受古诗。长此以往,学生沐浴于经典之中,必能滋养他们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汤韵.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趣味性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9(80):46-47.
   [2]朱吉喆.浅谈古诗“教”学的特点和实施方法[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7(6):22.
   [3]佚名.古诗:教什么,怎么教?:江苏九名师古诗教学专题研讨纪实[J].语文教学通讯,2016(18):71-73.
   [4]邵清石.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美育探索[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编辑 李建军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注重预习环节的强调,在平时的教学以及课后任务布置的时候,都要为学生灌输预习重要的思想,进而在潜移默化当中改变学生学习习惯,令其养成课前预习的思想,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策略   预习环节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预习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做好充分准备,学习新知识更快速,而且他们还会将这种意识
摘 要:多元文化指的是教育思想、历史观、文艺批评论、意识形态的混合体。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理学科对于了解全球地质地貌气候、自然条件及各个国家地区的人文特征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全面铺开,对地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要求,融入多元文化教学,丰富学生地理学科素养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关键词:多元文化;融入;单纯学科;学科素养   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核
摘 要: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直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得学生整体的学习过程非常被动,让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体验式教学,是指学习者通过亲身经历、亲自验证,而获得科学知识、养成道德品质、掌握技能的过程。随着课改的深化,人们越来越重视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建构语文课堂体验式教学新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
摘 要: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也是教师开展班级工作、进行班级管理的场所。人在一定的空间内的长时间聚集容易结成群体,群体的力量对外彰显实力,对内影响个体心理塑成。群体有积极的作用,必然也会有消极的作用,班集体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群体同样如此,如何形成好班集体的合力,发挥班集体好的影响,这就需要班主任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在新时代的今天,有效的班级管理需要新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班级管理;管
摘 要: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打好根基,将来才有所作为。所任教的一年级学生之间差异较大,参差不齐,语文教学上有一定难度。由于学生之间年龄相仿,思维方式相似,由学生当“小先生”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中的一些困难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尝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小先生制”。   关键词:小先生制;低年级;语文教学   “小先生制”是由学生来当老师,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摘 要:新课标指出,化学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探究性实验则是实现这个教学要求的重要途径。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要结合教学实际的需求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做出改进与创新。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应用策略   探究性实验用直观且趣味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不仅有助于营造活泼的学习氛围,还增强了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初中化学课上开展探究实验的频率
摘 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直接影响着祖国的未来和发展。增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可以促进小学生成长为祖国未来的有用人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兴趣活动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树立为祖国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班活动;开展策略  对于小学教育来说,进行好文化课教学的同时,一定要重视体育课的教学,尤其要把兴趣班活动的开展,当作体育教学的主要内
摘 要:推进课堂改革,创建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的小学语文理想课堂,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及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人,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其次要以集体备课为依托,集思广益,精心完善教案。另外,授课过程要落实有效框架,创新教法学法,回归教学本质,求真求实求简,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资源,创建充满赏识、激励、轻松而愉快氛围的课堂,师生共同参与。   关键词:核
摘 要:一次点心时间,小朋友吃着幼儿园自制的面糕,有孩子突然发问:“老师,我的面糕里怎么有许多的洞洞?”其他孩子听后也纷纷看自己的糕点:“我的也有许多洞洞,有的大,有的小。”“我的是大洞连着小洞。”“我掰了一下,里面有一个长长的洞。”“面糕里为什么有洞洞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孩子们浓厚的探究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停地议论,不断地猜测。为此,我和孩子们一起进入了发酵探秘之旅。   关键词:探究发
摘 要:数学教学中板书设计对教学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关乎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形成。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板书随意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板书设计的实效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前做好备课工作,加强对学生学习基础、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的理解,进而合理设计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板书,进一步发挥板书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板书设计;实效性   板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