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安在驱使你追求颜值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A是一个爱美的姑娘。
  从小就能拿妈妈的口红往嘴上涂,高跟鞋往脚上穿,眉笔往眉毛上胡乱画。当别的同学还对美没什么概念,对这么轻易就博得男孩子羡慕的目光的方法一无所知的时候,她就已经打扮得花枝招展,像个骄傲的孔雀一样,成了全校的风云人物。
  毕业后,大家很快失去了联络。只是偶尔听说,她身边的男朋友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与换男友同时增长的,还有她对美的热爱,她去做了抽脂手术,顺便割了双眼皮、打了瘦脸针。
  时隔几年,我又遇到了她。她的样子变得几乎让人认不出来了。面容憔悴,整个人有些苍白无力,浮肿的脸上好像平白多了一层肉,眼睛无精打采,就连整个脸型都跟原来不一样了。寒暄中,才知道,她又分手了,对方虽然也喜欢美女,但是无法忍受她三个月一动刀,半年光顾一次韩国整容圈的习惯,她现在也正因为整容的后遗症接受治疗。
  我看着极力向我证明爱美没有错,辩解整容又有何不可的她,陷入了沉思。
  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现代人们的观念变了,随意支配自己的身体是基本的自由,而且这种自由没有任何限制,只要你有能力,你愿意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像小A这种不惜伤害身体健康,也要追求外在的美貌的女孩子多吗?没有统计数据,我也不敢妄加猜测。但她的“爱美”已经到了让人害怕的地步了。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网红脸、小鲜肉最得钟爱,所以人们的审美出奇一致,变美的办法也大同小异。不信你看看娱乐圈,今天楊颖因为粉丝质疑整容脸,而到医院开证明,明天粉丝们又揪住唐嫣,说人家整容,不是天生丽质。
  总之,人们为了得到别人的爱慕和艳羡,增强所谓的魅力值,不断地对自己的身体和外表增增减减。如果一支口红不能引人注目,那她的解决办法或许是——再买一支!狠狠地买!也许下一瓶面霜、下一支口红、下一种发色或下一支防晒霜就可以产生魔法的效果。如果开始没有达到宠幸自己的目的,那就接着买,不顾一切地买!他们徒劳无功地追寻着自己心中的幻象,以为那个被“包装”得完美无缺的自己在别人眼中才是有价值的,才会得到认可。
  就像西蒙·布莱克本说过:“对外表的过度重视使得女性(也包括男性)在面对自己美貌不再时尤其恐慌和绝望,这一现象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剧。但,事实上,他们眼里的价值其实是他们想象的外表在别人心中的价值,一旦有这样的想法后,他们便成了恐惧感的奴隶,从此痛苦、绝望和悲惨等情绪也将常伴左右。”
  每个人都想衣冠楚楚、彬彬有礼地与人相处,这是我们的尊严和社会礼仪对我们的要求。然而,如此注重外人的眼光,如此注重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价值,对旁人的赞赏渴求到如此地步,以至于将整容作为家常便饭,就已经是一种“病态”了。
  除了普遍的对容颜易老的恐惧,Ta们的心理状态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理想自我过高,也就是说对自己的期望值超过了自己的现实,因此就会坚持不懈地追求完美,企图通过整容达到理想中的模样;一种是因为自卑而产生的一种补偿机制,一个对自己相貌不满意的人,内心总有一种想要变美的倾向,以为那样Ta就会自信起来;还有一种已经形成了成瘾行为,第一次整容之后,Ta觉得自己容光焕发,内心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超过了手术带来的痛苦和对整容失败的恐惧,于是就会一整再整,停不下来了。
  由此可见,疯狂追求颜值其实是我们内心的不安在作怪。它不仅让我们丧失了真实的自我,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而且让我们距离魅力越来越远。
  所以,这场始于“自尊心”,表现为“求美”,却止于“丧失魅力”的运动,你还要继续参与吗?
其他文献
独辟蹊径卖气味  娄楠石是85后女孩,父親是生意人,她从小随父辗转于上海、北京等地读书。  15岁生日那天,妈妈送了娄楠石一瓶纪梵希的香水做生日礼物。气味是石榴花的尾香。 在她碎花大裙子上挥洒了不足一个夏天,就消耗殆尽。后来她无数次在纪梵希专柜前徘徊,想要找回那种味道。反复对专柜小姐仔细描述,得到的答案都是:很抱歉,那款香水停产了。它们像往事一样,只能停留在记忆里。  16岁那年,她被送往新西兰,
期刊
我一出生,就被嫌弃。家里不是养不起,而是父亲认为连生三个丫头很丢人,但父亲仍然找了一个保姆照管我,于是我刚断了奶就被送到她家,一个月给50块钱。  她姓秦,早年得过天花,一脸麻子。我去之前,据说她已照管过17个孩子,少则几天,多则几年。她自己也有介儿子,叫小海,那年已12岁,把还不会走路的我架在脖子上满院疯跑。  那年我病了,高烧不退。她把我用毛毯一裹,就去找我的父母。因为他们已经很久都想不起来看
期刊
我记得清清楚楚,8月9日那天傍晚下班时,暴雨如注,路上的积水没过膝盖。我站在单位门口,焦急万分。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快一个小时了,雨却丝毫没有小下来的意思。我不能再等下去了,给家里打了几次电话都没人接,我怕田田出事,一咬牙,把外衣蒙在头上,冲进了暴雨里。  落汤鸡一样打开家里的门,喊了几声田田,都没人应,我的心慌得不行。厨房、厕所、卧室,每个房间都空空荡荡。我在楼道里上上下下找了几趟,没有。我冲到小区
期刊
王小慧曾在在世界各地举办过不下五十次的艺术展览,也出版过不下五十部的个人摄影集和书籍。温婉、浪漫而富有诗意的王小慧,骨子里却有着不轻言放弃的专注。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坚持,让我们看到了她在艺术领域里取得的卓越成就。  “艺术创作里,理性和感性二者缺一不可。仅仅是理性不能构成艺术作品,但如果只凭感性,创造出来的作品也会缺乏坚实的内容作为支撑。”在王小慧眼中,好的艺术作品是理性与感性并重的。从那本影响最
期刊
他是电视剧《水浒》中的高俅、《三国演义》里的司马懿、《湘西剿匪记》中的匪首魏彪……上海人艺老演员魏宗万因演出了这些坏人的匪气、霸气而被观众熟知。在戏外,他却是一个绝顶好丈夫。他有一个大他6岁的妻子,且是带着孩子和他结婚的。婚后,一个是没钱没名气的龙套演员,一个是“女大六”的人民教师,中间还夹着一个有些叛逆的继女,这段半路姻缘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相爱两不疑,“丑房客”娶了离异大姐姐  1955年
期刊
如果不是在美国当了半年“农民”,学农6年的女博士石嫣还不会真正地爱上土地。过去的一年,石嫣在农村承包了20亩菜地,推行她自美国学来的一种农业新模式社区支持农业(CSA)——城里人预支菜钱,菜农在专门的土地上生产绿色蔬菜提供给城里人。  远离土地的学农女生  以前,石嫣是绝对不会“晕楼”的,她从小就在城市里长大,早就习惯了各种高高的“水泥盒子”。  去美国之前,她甚至早早就定下了要去国际大都市纽约看
期刊
代薇  当代女诗人,专栏作家,新闻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两部,另有散文随笔若干。现居南京。  一段时间以来,“出轨”一词成了热搜,先是文章,后是刘恺威,然后是林丹。特别是林丹出轨,人们翻出他和谢杏芳结婚时的视频,口诛笔伐。婚礼上他身着军装的深情告白如今就像一个巴掌,每当他念出一句人们就像挨了一记耳光。当年,他出书用了一万多字来叙述他和谢杏芳的爱情,如今他的出轨道歉却只有44个字,而且第一
期刊
黄喜全是单位食堂的负责人,可在家里啥事儿都得听老婆高巧凤的。高巧凤是个身体强健、性格泼辣的女人,见识过的人说她打老公像砍肉一样轻松,骂老公更是比嗑瓜子还脆快。其实高巧凤挺疼老公的,就是特别容易吃醋,又骂又打的時候,准是她怀疑老公在外面拈花惹草了。  这天,高巧凤不知道从哪张嘴里听来的,说是黄喜全最近和单位食堂的一个女师傅有“故事”,说是那女师傅每天上班什么活都不用干,就给一千多块一个月,说是黄喜全
期刊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告诉他:‘天空是白色的’,如果那人是我,我就会回答:‘但云是黑的’。这样就能知道我们彼此相爱。”  也许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内心都很自卑,很自闭,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逃离和害怕人群,不敢抬头走路,不敢看别人眼睛,不敢大声说话。甚至虐待自己,作贱自己。觉得自己随时可以死去,也不会有人知道,有人悲伤。可是就在所有人都唾弃你,嘲笑你,轻视你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闯入了你的世界,让你
期刊
莱耳的诗  我把窗关上  我把窗关上  才能听见你说话  雨那么大  我把它关在外面  它还是不停  发出总在凌晨惊醒我的声音  房间很暗  你的声音像灰尘飘浮于空气中  暧昧的,低缓的  肉体消失  如一截劣质香烟  时间又轻又薄  我们在无用的事物中沉迷多么久  天堂有多美  天堂有多美,  人间就有多恶。  从现在起,  只和你谈论美好事物,  这是我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情。  生活变得容易,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