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食品分析》课程的教改方案,重点阐述了课程的开发思路、教学内容的改革及教学情境的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过程按照“六步法”进行,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职业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食品分析;教学改革
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正式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地方转型高校要以“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1]要求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随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指导意见的颁布实施,我院也开始逐步地向应用型院校进行转型,要求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已有知识和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突出知识和原理的应用能力。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基于实际工作场所和做事流程进行调整,教学方法方式应采用实地考察、现场教学和基于真实案例、问题和项目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能真实感受到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食品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现阶段我院的校企合作开展有限,让学生全部进入企业进行实习难度较大,为了给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教学条件和真实环境,本课程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依据“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成果而进行的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2]建立起来的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借助典型工作任务,将教学、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实践相衔接,已逐步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强调通过系统化的工作过程设计,让学生通过比较、迁移和内化,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
《食品分析》作为衡水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分析方向的一门模块课程,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当前检测分析方法更新换代非常快,为了使教学能够更加适应食品分析检验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分析检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对《食品分析》进行教学改革研究。《食品分析》课程通过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作任务训练,使学生掌握与食品分析与质量检验有关的标准、基本检验方法及分析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事食品分析检验工作的职业能力。
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改革的主导思想,结合本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情况,我们对食品分析这门课程进行了如下教学改革。
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改设计思路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一般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筛选典型工作)——行动领域归纳(整合典型工作)——学习领域转换(构建课程体系)——学习情境设计(设计学习单元)。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改思路,首先深入食品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食品分析检验工作的具体考察,对职业能力需求进行调研,通过对食品分析检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职业核心能力,结合我院的师资和实训基本条件,筛选出典型的真实的企业工作任务。根据对工作任务中专业技能点的分析,对传统的学科知识进行解构,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按照工作任务对知识进行重构,最终将《食品分析》课程的学习领域分为:粮食油料及其制品的分析、蔬菜水果的分析、肉及肉制品分析、乳、乳制品及果汁饮品的分析、糖果蜜饯类食品的分析5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包含多个子学习情境,每一个子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都遵循“接受任务确定检测方法制定检验方案样品采样分析检验分析结果与误差分析出具检验报告”这一典型的食品分析工作过程顺序,重复的是工作步骤而不是内容。
2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
根据食品企业的岗位需求能力分析,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结构,课程内容设置以典型的食品分析任务为载体,将本课程分为5个学习情境,见下表。
我们放弃原有的 “理论+实验”的教学形式,以分析任务教学为形式,设计典型的检测项目,将知识点重新整理,作为实践技能的背景知识穿插在分析任务中。例如:食品中脂肪测定的相关知识,根据食品状态进行划分,把液态乳制品的脂肪测定安排在牛奶中脂肪含量测定的任务中,固体样品的脂肪含量测定的相关知识安排在肉制品的粗脂肪含量测定中。对于分析任务的选取,尽可能选择差异性较大的任务项目,差异性体现在食品的物质形态、样品前处理方法、检测方法等方面,盡可能做到从各个分析任务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互补,将食品分析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到各个单元当中,实现知识体系的重构。
3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境设计
根据学习情境中设定的工作典型工作任务,教师需对学习情境中的单元任务进行排序,任务开展的先后顺序要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第一个工作任务的展开,教师教,学生做;第二个工作任务开展时,教师找出与第一个工作任务不同之处,进行引导,大部分工作过程由学生完成;第三个工作任务则完全由学生独立进行,教师在过程中进行监察与督导。由此本门课程逐渐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工作任务模式来进行教学。
教师确定分析任务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学,来获取任务的相关信息,包括明确分析检测任务、查阅相关标准及学习数据的处理方法等内容,让学生清楚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资讯);小组成员讨论解答引导问题,尽可能提出多种方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计划);通过小组集体讨论决定,从计划阶段列出的多种可能性中确定最佳方案,准备本方案所需的药品设备等(决策);按照“样品采集制备、样品前处理、检测、数据处理、原始数据记录”的工作过程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检查工作过程是否按计划书进行,实践操作是否规范等(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检测原始记录单,多方面对工作成果进行评价,分析实际结果和预期成果的差距,找出原因,提交分析报告,总结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评估)。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中,每个学习子情境的实施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过程来完成。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学生逐步成为教学的主体,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学生可以独立自主设计分析任务计划书、原始记录单、分析检验报告等资料,逐渐由 “照猫画猫”提升到“照猫画人”的阶段,能够胜任5种学习情境之外的其他分析检验任务。
4 总结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理论过渡到理论与技能结合的工作过程当中,淡化了高深理论的说教,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3]在循序渐进的工作过程中,学生的职业技术综合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食品分析课程的教改效果得到了验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知道意见[EB/OL].(20151023).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t20151113_218942.html.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张春霞,易艳梅,胡海星,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4):9697.
基金项目:衡水学院20172018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jg2018022)
作者简介:郭靖(1987),汉族,女,硕士,衡水学院应用化学系讲师,研究方向:分析与检测。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食品分析;教学改革
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正式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地方转型高校要以“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1]要求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随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指导意见的颁布实施,我院也开始逐步地向应用型院校进行转型,要求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已有知识和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突出知识和原理的应用能力。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基于实际工作场所和做事流程进行调整,教学方法方式应采用实地考察、现场教学和基于真实案例、问题和项目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能真实感受到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食品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现阶段我院的校企合作开展有限,让学生全部进入企业进行实习难度较大,为了给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教学条件和真实环境,本课程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依据“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成果而进行的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2]建立起来的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借助典型工作任务,将教学、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实践相衔接,已逐步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强调通过系统化的工作过程设计,让学生通过比较、迁移和内化,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
《食品分析》作为衡水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分析方向的一门模块课程,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当前检测分析方法更新换代非常快,为了使教学能够更加适应食品分析检验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分析检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对《食品分析》进行教学改革研究。《食品分析》课程通过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作任务训练,使学生掌握与食品分析与质量检验有关的标准、基本检验方法及分析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事食品分析检验工作的职业能力。
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改革的主导思想,结合本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情况,我们对食品分析这门课程进行了如下教学改革。
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改设计思路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一般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筛选典型工作)——行动领域归纳(整合典型工作)——学习领域转换(构建课程体系)——学习情境设计(设计学习单元)。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改思路,首先深入食品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食品分析检验工作的具体考察,对职业能力需求进行调研,通过对食品分析检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职业核心能力,结合我院的师资和实训基本条件,筛选出典型的真实的企业工作任务。根据对工作任务中专业技能点的分析,对传统的学科知识进行解构,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按照工作任务对知识进行重构,最终将《食品分析》课程的学习领域分为:粮食油料及其制品的分析、蔬菜水果的分析、肉及肉制品分析、乳、乳制品及果汁饮品的分析、糖果蜜饯类食品的分析5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包含多个子学习情境,每一个子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都遵循“接受任务确定检测方法制定检验方案样品采样分析检验分析结果与误差分析出具检验报告”这一典型的食品分析工作过程顺序,重复的是工作步骤而不是内容。
2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
根据食品企业的岗位需求能力分析,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结构,课程内容设置以典型的食品分析任务为载体,将本课程分为5个学习情境,见下表。
我们放弃原有的 “理论+实验”的教学形式,以分析任务教学为形式,设计典型的检测项目,将知识点重新整理,作为实践技能的背景知识穿插在分析任务中。例如:食品中脂肪测定的相关知识,根据食品状态进行划分,把液态乳制品的脂肪测定安排在牛奶中脂肪含量测定的任务中,固体样品的脂肪含量测定的相关知识安排在肉制品的粗脂肪含量测定中。对于分析任务的选取,尽可能选择差异性较大的任务项目,差异性体现在食品的物质形态、样品前处理方法、检测方法等方面,盡可能做到从各个分析任务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互补,将食品分析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到各个单元当中,实现知识体系的重构。
3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境设计
根据学习情境中设定的工作典型工作任务,教师需对学习情境中的单元任务进行排序,任务开展的先后顺序要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第一个工作任务的展开,教师教,学生做;第二个工作任务开展时,教师找出与第一个工作任务不同之处,进行引导,大部分工作过程由学生完成;第三个工作任务则完全由学生独立进行,教师在过程中进行监察与督导。由此本门课程逐渐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工作任务模式来进行教学。
教师确定分析任务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学,来获取任务的相关信息,包括明确分析检测任务、查阅相关标准及学习数据的处理方法等内容,让学生清楚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资讯);小组成员讨论解答引导问题,尽可能提出多种方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计划);通过小组集体讨论决定,从计划阶段列出的多种可能性中确定最佳方案,准备本方案所需的药品设备等(决策);按照“样品采集制备、样品前处理、检测、数据处理、原始数据记录”的工作过程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检查工作过程是否按计划书进行,实践操作是否规范等(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检测原始记录单,多方面对工作成果进行评价,分析实际结果和预期成果的差距,找出原因,提交分析报告,总结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评估)。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中,每个学习子情境的实施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过程来完成。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学生逐步成为教学的主体,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学生可以独立自主设计分析任务计划书、原始记录单、分析检验报告等资料,逐渐由 “照猫画猫”提升到“照猫画人”的阶段,能够胜任5种学习情境之外的其他分析检验任务。
4 总结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理论过渡到理论与技能结合的工作过程当中,淡化了高深理论的说教,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3]在循序渐进的工作过程中,学生的职业技术综合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食品分析课程的教改效果得到了验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知道意见[EB/OL].(20151023).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t20151113_218942.html.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张春霞,易艳梅,胡海星,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4):9697.
基金项目:衡水学院20172018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jg2018022)
作者简介:郭靖(1987),汉族,女,硕士,衡水学院应用化学系讲师,研究方向:分析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