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住关键抓重点 教育脱贫显成效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安康市教体系统以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统领工作全局,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根本任务,对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目标,扣重点、抓关键,强基固本、守正创新,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兑现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坚守底线,不让一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控辍保学是教育扶贫“一票否决”指标,安康市压实责任、多方联动、科学施策,确保完成“零辍学”底线任务。一是建章立制、夯实责任。2016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4次召开教育脱贫工作相关会议,重点安排控辍保学工作,制定印发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加强政策指导,建章立制,落实各级各部门依法控辍职责。各县区按照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落实“七长”责任,认真执行辍学报告、台账销号、月报季评、责任督学等“十项制度”,对辍学学生分类施策,强力开展劝返工作。2019年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市长亲自向各县区长发送专项“提醒函”,督促落实县区人民政府控辍保学的主体责任。同时,建立辍学问题线索监督举报制度,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二是防患未然、重在保学。各中小学校普遍实施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育人质量,增强学校吸引力,努力为学生营造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乐学”“安心学”,最大限度避免因厌学而辍学;同时,将贫困、留守、流动、残疾、问题学生纳入重点关爱群体,因人施策,结对帮扶,助其顺利完成学业。三是严格督导、确保成效。市教育督导委、市考核办开展控辍保学专项工作督查,落实督导报告、约谈、限期整改、奖惩等制度,将控辍保学作为县区政府暨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指标。市教体局建立领导联县包抓控辍保学工作机制,运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要陪同接待、直奔单位、直达现场”的“四不两直”工作法,分时段、有步骤地开展拉网式排查和暗访督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安康92251名建档立卡家庭义务教育学龄人口,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无人失学辍学,所有建档立卡户全部达到义务教育有保障标准。
  精准资助,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安康市教体系统以落实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为抓手,以兑现落实脱贫攻坚政策为重点,扎实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保障每一个孩子受教育的机会。一是精准认定。市教育、扶贫、民政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安康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细则》,充分利用中省学生资助信息平台和市县扶贫数据一体化机制,让“信息多跑路、学生少跑腿”,精准认定全市11.06万名建档立卡、1.57万名城乡低保、93名特困救助供养、307名孤儿、2653名残疾学生,为落实各类资助政策提供准确依据。二是突出重点。实行以建档立卡、城乡低保等特困学生为重点,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统筹兼顾的预算分配机制,及时足额拨付资助资金,做到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三是操作规范。进一步健全资助工作体系,加强信息化应用,规范评审、发放过程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全面落实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国家资助政策。2016年以来,安康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8.97万人次、11.56亿元,做到了资助政策全覆盖,实现了党和政府“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孩子上学而致贫”的工作目标。
  优先发展,让孩子上好学。安康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第一战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持续发力。一是着力改善办学条件。2016年以来,安康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县城以上学校建设、普通高中改造计划、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等938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4.2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27万平米、运动场地91.5万平米,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二是全面落实普惠政策。近五年,足额拨付13年免费教育资金20.32亿元,学前一年到高中阶段的学生全部免费入学,支出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膳食补助资金7.5亿元,受益学生92.27万人次。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16年来,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安置公费师范生、特岗教师招录、事业单位招考等方式补充教师5181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之间教师校长交流轮岗6235人,农村学校、偏远乡镇教师缺编、缺员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积极推进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培训教师6.54萬人次,广大农村学校教师业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2.3亿元,全面解决特岗教师待遇问题,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截至2019底,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6%,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3.56%,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高中毛入学率达86.8%,超额完成教育“十三五”规划目标;全市10个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有8个县区通过省级“双高双普”县认定,5个县区通过省级教育强县认定;建成省级示范园21所、省级示范高中5所、省级素质教育暨质量提升优秀学校6所。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每一位学子成长成才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材施教,让教育成就更多出彩人生。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手段,长期以来,安康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材施教、长短结合,通过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出口,让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带领家庭奔向富裕。一是办好长班学历教育。五年来,安康市有7.32万名学子考入普通高校,平均录取率接近80%。与此同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着力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动态优化专业设置,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断提高育人质量,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6%以上。二是做好短期技能培训。各县区职教中心充分发挥县级技能培训主阵地作用,与人社、扶贫等部门配合,针对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广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培训+定向输出+就业安置”的订单定向培训模式,打造了“紫阳修脚”“旬阳建工”“汉阴烹饪”“岚皋形象设计”等全省技能培训品牌,其中“紫阳修脚”技能脱贫模式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针对建档立卡户特别开办“精准扶贫技能培训班”,贫困户接受技术培训后,经各县区教体、人社部门考评合格后,颁发初级技能等级证,并由政府牵头,和用工单位签订用工协议,实现就业,顺利脱贫。2016年以来,全市共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9.48万人次,其中10.45万人通过培训走上或重新获得工作岗位。
其他文献
岁月辗转,转瞬又是一年。  万物从长眠中苏醒过来,即使闭上眼睛,处处都是万紫千红春满园。像是一树生长在汉江边的玉兰花儿,被轻柔的风吻过后纯洁而喜悦的表情;像是一片片生活在田野里的油菜花儿,摇曳着满枝金黄的妖娆风姿;像是缠绵在巴山深处的旖旎茶园,尽情摇摆着碧裙绿衫,飘逸着柔波风韵。  疫情未去,而春已至,花儿已开。  窗外,朗朗书声犹在耳畔。  一切都这么真实,又那么遥远。似曾如梦,亦非梦里,春意浓
期刊
2020年开局,面对疫情,教育何为?  这个时代正在倒逼学校展开不寻常的“生长”。当我们重新审视学校的存在时,我们发现,承担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不是每一位教师,而是整个教师团队;不是每一间教室,而是整所学校;不是每一所学校,而是整个社会文化。  原来,未来的学校是一种“超越学校的学校”,线上融合线下,正在重塑教育生态。  学习中心,穿越未来学校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全民抗“疫”的日子里,把
期刊
本刊讯(记者 冯丽)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深化改革、提升质量”。11月11日,陜西省基础教育工作会在宝鸡召开,现场的大屏上旗帜鲜明地亮出会议主题。  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中央连续印发了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重要文件,对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意见,并于今年10月,召开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吹响了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冲
期刊
回忆起我1986年大学毕业分配到铜川矿务局子校的那一段日子,只要走进沸腾的矿区,随时随地都能听见有工人喊“师傅”,机器旁有老师傅手把手教徒弟操作,下班后或节假日里徒弟们怀里揣着一瓶白酒去找师傅谈天说地,对刚毕业的我来说由衷地敬佩、羡慕。  我记得那时候还没有开学,提前领取了教学计划表,我却不知道如何去写,只能靠自己去琢磨,开学第一课怎样上,如何赢得学生们的心,我费了一番苦心,那段开场白让我至今记忆
期刊
前线,白衣天使、解放军战士、警察、社区工作人員不畏风险,迎战疫情,而作为平时在课堂上辛勤耕耘的教师们,此时好像只能“乖乖宅家”。光阴不虚度,在这个加长版的假期里,作为我们乡村老师,究竟能做些什么?细想之下,其实也不难。利用假期,努力实现自我成长,也是对国家最好的贡献。  一、学习网络微课,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自2月份网络教学实施以来,各大平台面向孩子们陆续推出了优质的网课,这对一线的乡村老师们来说
期刊
“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这句诗如今念来依旧豪情万丈,但只有亲历者才懂得背后的惊心动魄。  当年,美国的国民经济总产值是中国的28倍,钢产量是中国的146倍,军事装备上的差距更是天壤之别。  正是在这样极端悬殊之下,穿着单薄棉衣、拿着落后装备、吃着冰雪就炒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击退了穿着羽绒服、拥有最先进武器、吃着牛肉喝着咖啡的敌人,造就了他们“陆军史上的最大败绩”。  在上甘岭,鏖战43
期刊
本刊讯 2020年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陕西教育系统组织师生通过多种方式收看大会直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渭南市】该市临渭区、蒲城县、合阳县多所学校、幼儿园组织干部师生通过多种方式收看大会直播。蒲城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王建涛表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热血沸
期刊
“德、智、体、美、劳”构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内容,各项内容既自成一体,又相互支持,协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突出优势,培养学生“实干兴邦”的劳动实践观、“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热爱劳动”的劳动教育观,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劳动情感、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还可以立德、增智、强体、育美,堪称解锁学生五育融合的重要手段。  宣扬劳模精神,培养道德情操  我国教育的根
期刊
“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这句话也包括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并养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习惯至关重要。因此,作为班主任,应以日常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为立足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积极引导,春风化雨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德育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班
期刊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庚子鼠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本该在校园迎春而聚,我们却只能网络相约。虽然宅家,我们隔离不隔爱。在抗击疫情的时日里,我看到了同学们的行动:线上学习不停歇,撰文抗“疫”、朗诵“声”援、作画助战……作为老师,我特别为你们自豪!  一场疫情,便是一本生动而深刻的社会教科书,希望同学们宅家的日子里,领悟“四句话”,进一步丰富个人内涵、养成良好习惯、涵养优秀品格,不断提升学习境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