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337958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渐更新着每位教师的教学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做到“眼里有生,心中有情,课中有境”。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应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或生动的学习环境,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潜能,使学生真正“卷入”教师所预设的有效教学活动中。
  与此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与相应的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教学中可以选择商品打折,银行利息等情境新颖的应用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案例1:打折问题,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有如下一个“问题情境”:
  有甲、乙两个超市同时进行降价活动,分别采用两种降价方案:甲超市第一次打m折销售,第二次打n折销售;乙超市两次都打(m+n)/2折销售。请问:哪个超市的价格更优惠?
  评析以上问题情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动脑的空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提高了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二、创设人文化的情境
  案例2:环保问题,在“函数”一节的教学中,有如下一个“问题情境”:
  学校的某个水笼头没有拧紧,每一秒滴一滴水,每滴水的体积是5×10-5升,设滴水的时间为x秒,流失掉的水为y升,(1)试建立y与x的函数关系式;(2)计算如果全校1500个师生,每个人节约一滴水,可以节约多少水?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人人节约一滴水,可以节约多少水?
  评析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不是在学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通过此例让学生真正理解函数不是多么抽象的概念,并去体验“积少成多,滴水成河”的哲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三、创设趣味性的情境
  案例3:实际问题,在讲解平均数概念时,有如下一个“问题情境”:
  同学们都知道,在一次考试后,如果按顺序去掉一些高分,那么班级的平均分将降低;反之,如果按顺序去掉一些低分,那么班级的平均分将提高。这两个事实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为:若有限数列a1、a2、…an满足a1≤a2≤…≤an,则满足什么数学表达式?
  评析这是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事情,对此他们非常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四、创设阶梯式的教学情境
  案例4:变式题组,在讲解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时,有如下一个“问题情境”:
  已知二次方程ax2+bx+c=0(a>0),求在实数集上有实根的充要条件。这是初中就已掌握的知识,学生积极回答此问题。在学生思维活跃时,围绕中心,改变题目条件,创设变式“问题情境”
  变式1求在正实数集上有两个实根的充要条件
  变式2求在正实数集上有一个实根的充要条件
  变式3求在开区间(m,n)上有一个实根的充要条件
  变式4求在闭区间[m,n]上有一个实根的充要条件
  评析:这样在学生原来认知的知识基础上,构建阶梯性“问题情境”学生不会觉得有认知冲突,便于接受,并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创设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比常规的情境更富有创新性和生命力,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强他们创新的手段和工具,如TI图形计算器在处理数据方面的功能,几何画板在描绘动态函数图象的优越性等。
  教学情境的创设,使教学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
  六、在创设情境中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仍习惯于只是在作文课上教授学生应试作文的写作技巧,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也就还是多年不变的老口味。随着作文在考试分数中的比重逐渐加重,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本文从激发写作兴趣、掌握观察方法、勤于积累、注重评价引导四方面谈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 作文 写作能力  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我们可以知道,新课标是在“总目标”
期刊
摘 要:要想提高诗歌鉴赏教学的教学效率,语文教师就要重视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在教学中做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诗歌鉴赏教学中乐学、会学。对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提高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诗歌 鉴赏 有效性  古语有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少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期许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到好处,“吐纳之际有清
期刊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协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让他们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我认为应该反思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写作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敢于“以我手,写我心”,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  一、激发写作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情感。这样才能达到新课程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引发兴趣 多元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将得到的知识、信息进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而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已不容质疑。建构主义认为:把学生置于真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体会、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知识不是
期刊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了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
期刊
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小班化教学,空间形式比较自由,师生人际关系也比较融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  根据以上观点,我在小班数学课堂教学
期刊
“问题”是激发思维的火花,它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和能力的生物背景材料,并通过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应用和综合,展现生物知识的发生过程,领悟科学观念,体现学科的价值观是问题解决模式的追求目标。  研究性生物教学目标与传统的生物教学不同,它更强调生物知识的综合性、过程性、创新性和应用性。“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研究性生物教
期刊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新课标教学中,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基本教育思想,也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既要使学生掌握以后发展所需的基本知识,又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要提
期刊
在课堂中,提问是教学环节中的重点,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提问,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一、创造情景,提升积极性,让提问更有效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为学生创造一个与课程相关的情景,激发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与协作,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课程的效率。  案例:在讲到生态系统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先为同学展示视频:草原上,斑羚在吃着草,远处,狮子却正在伺机而动,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