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个学习声乐的人都在寻找正确的歌唱技巧。古往今来,什么是正确的歌唱方法成了讨论不休的话题。因为歌唱的无穷魅力与抽象性而使得它更笼罩了神秘的气息,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是非常具有前景的一项课题,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则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认识对其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呼吸;共鸣;声区
一、关于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人体的一种生理机能,歌唱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是有区别的。作为一个歌唱者,想要从中掌握真正正确的理论实在太难了,许多人相信了一些错误的理论并成为作俑者,使得声乐理论更加错乱迷离。呼吸,有时急促;有时缓慢;有时吸得深;有时吸得浅,有时还需要紧一下气。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不同的呼吸。这些生理现象的呼吸很自然,但是歌唱的呼吸与生活的呼吸不同,歌唱的呼吸比生活的呼吸变化要多,比说话的呼吸要吸得深,用得长。歌唱的呼吸要随着乐句的长短,根据情绪的喜、怒、哀、乐而变换着运用呼吸。因此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理性呼吸,而属于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
声音的不同变化都与呼吸有关系。生活中人们的言语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常常要变换着各种语气语调来说话,虽然有声音高低、长短、强弱的变化,但是没有严格的要求。而歌唱则不同。歌唱有音调的准确,节奏的正确,力度的变化,音色的优美、动听等要求,把这些歌唱的要求掌握得好的,就唱得好。因为,歌唱本身要有生命力,要有音乐的感染力。要使声音有生命,就要有呼吸的支持。歌唱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支持力。P.W.马腊费奥迪曾说过:“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文艺高峰第一步”。呼吸是歌唱的根本,有了呼吸作为支点才能更好的为歌唱打好基础。在唱出一个乐句之前,头脑里已经有了感觉,凭着这个感觉来确定吸与呼的对抗压力合适的尺度。所以说在刚一开始唱的同时吸与呼这个压力就产生了。吸气开始,气息进入体内,这是吸气肌肉群在工作,若此时感到呼、吸器在畅通、很舒服,胸前、两肩都没有紧张感,那么这口气是吸得正确的。吸进气以后,吸气肌肉群不能放松,必须保持吸气状态与呼气肌肉群构成对抗,产生压力,把气用得均匀而有控制,这就是我认为正确的呼吸的理论。
二、歌唱的共鸣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没有动力就不能发声。有了动力以后,共鸣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决定歌唱音色的好坏,特别是音色的不同变化,共鸣都是很重要的条件,几乎是决定性的因素。歌唱共鸣的通道像管乐,是一个管状腔体的振动,例如小号,如果只吹嘴子,声音又小又难听。再如小提琴,假如只在指板上上好弦,没有琴身,拉起来声音很刺耳,非常难听,给提琴按上琴身,提琴有了共鸣腔体,声音就非常好听。我们人声乐器的道理也是一样,打开腔体,让声音通过腔体振起共鸣再发出来的声音,就成为音色优美动听的歌声了。适当地运用共鸣才能使歌声在舞台上的乐队,直接到达听众的耳朵里,因此共鸣在歌唱中非常非常重要。有了舒服的深呼吸,共鸣腔体就打开了,喉咽腔、鼻咽腔,即张开口看到后咽壁,顺着后咽壁往上、往下的腔体也就打开了,这是唱歌很重要的共鸣腔体。
歌声通过这条通道,把贴着后咽壁唱出的歌声反射到前面,形成靠前,而不是往眉心处唱,眉心是反射出共鸣的一部分,但绝不是一种手段。而且歌唱出来的声音、共鸣不只是肩心这一点,而是从头顶到前额都有共鸣。打开腔体的第一步是喉位放在什么地方,如果有很舒服的深呼吸,你的喉器也会跟着下来。这样喉器的腔就大了,嗓子的腔体扩大了,共鸣也大了。深呼吸和打开腔体是一个动作(如打呵欠),这二者是吻合的。
三、声区的统一
人们一般把音域分为:低声区、中声区、高聲区。但是如果在唱法上来分为低声区、中声区、高声区,那我就要反对了。我认为唱法上只有一个声区,“歌唱嗓音在正确发声时是没有声区的,根据自然规律。当从低音长到高音时,每个声音的振动,共鸣的比例,真假声的比例都不同,其实它们是由间接意识指挥人体来完成的。
(一)在歌唱中始终保持一种“坚实”的意识,“坚实”其实是意识的一种感觉,“有一些人,接受了‘歌唱的秘密靠前靠前再靠前’的概念,而拼命的追求靠前,结果唱出来的却是白声。就象意识受到各种力量而产生的一种稳定感。
(二)根据唱法的不同,使腔体打开的大小也不同,这种腔体的打开直接体现在喉结的下沉的程度不同美声唱法要求把喉结下降到最低(当然不是强制),所以腔体要打开最大,这种腔体的打开也是由间接意识来完成的。
(三)明年由于歌唱能力的限制,人总是从中音向高低音扩展时,真假声比例可调范围越来越小,在中音时,声音可以从真声占绝大部分假声站绝少部分的音到假声占绝大部分真声占绝小部分内任意调配,而越往高低走,这种变化越受限制,最后到最高音和最低音时,真假声比例只能各占一半。
(四)音量与音高及真假声比例的关系。从中音开始向两头走,音量的最大量是递减的。而且在固定音高上,音量的可调范围还与真假声的比例有关系,如果真声比例大,音量最大量和最小量就比真声比例小的音量最大量和最小量,依次类推。所以在正确歌唱中,掌握自己的歌唱能力,再根据歌唱能力对声音的限制,客观的做好对声音的运用,才能唱出在自己水平之中最好的声音。
正确的歌唱方法的本质就是意识对人体的指挥艺术。理论是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论证才能证明其正确性,可行性的,但是对歌唱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歌唱与其说是生理过程,不过说是思维的过程”----瑞丽。
参考文献 :
[1](意)P.H.马腊费奥迪著,郎毓秀译卡鲁索的发声方法[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美)维克托·亚力山大·菲尔兹著,李维渤选译《训练歌声》,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
作者简介:
李晓清,1995,女,汉族,,湖南省株洲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关键词:呼吸;共鸣;声区
一、关于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人体的一种生理机能,歌唱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是有区别的。作为一个歌唱者,想要从中掌握真正正确的理论实在太难了,许多人相信了一些错误的理论并成为作俑者,使得声乐理论更加错乱迷离。呼吸,有时急促;有时缓慢;有时吸得深;有时吸得浅,有时还需要紧一下气。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不同的呼吸。这些生理现象的呼吸很自然,但是歌唱的呼吸与生活的呼吸不同,歌唱的呼吸比生活的呼吸变化要多,比说话的呼吸要吸得深,用得长。歌唱的呼吸要随着乐句的长短,根据情绪的喜、怒、哀、乐而变换着运用呼吸。因此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理性呼吸,而属于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
声音的不同变化都与呼吸有关系。生活中人们的言语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常常要变换着各种语气语调来说话,虽然有声音高低、长短、强弱的变化,但是没有严格的要求。而歌唱则不同。歌唱有音调的准确,节奏的正确,力度的变化,音色的优美、动听等要求,把这些歌唱的要求掌握得好的,就唱得好。因为,歌唱本身要有生命力,要有音乐的感染力。要使声音有生命,就要有呼吸的支持。歌唱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支持力。P.W.马腊费奥迪曾说过:“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文艺高峰第一步”。呼吸是歌唱的根本,有了呼吸作为支点才能更好的为歌唱打好基础。在唱出一个乐句之前,头脑里已经有了感觉,凭着这个感觉来确定吸与呼的对抗压力合适的尺度。所以说在刚一开始唱的同时吸与呼这个压力就产生了。吸气开始,气息进入体内,这是吸气肌肉群在工作,若此时感到呼、吸器在畅通、很舒服,胸前、两肩都没有紧张感,那么这口气是吸得正确的。吸进气以后,吸气肌肉群不能放松,必须保持吸气状态与呼气肌肉群构成对抗,产生压力,把气用得均匀而有控制,这就是我认为正确的呼吸的理论。
二、歌唱的共鸣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没有动力就不能发声。有了动力以后,共鸣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决定歌唱音色的好坏,特别是音色的不同变化,共鸣都是很重要的条件,几乎是决定性的因素。歌唱共鸣的通道像管乐,是一个管状腔体的振动,例如小号,如果只吹嘴子,声音又小又难听。再如小提琴,假如只在指板上上好弦,没有琴身,拉起来声音很刺耳,非常难听,给提琴按上琴身,提琴有了共鸣腔体,声音就非常好听。我们人声乐器的道理也是一样,打开腔体,让声音通过腔体振起共鸣再发出来的声音,就成为音色优美动听的歌声了。适当地运用共鸣才能使歌声在舞台上的乐队,直接到达听众的耳朵里,因此共鸣在歌唱中非常非常重要。有了舒服的深呼吸,共鸣腔体就打开了,喉咽腔、鼻咽腔,即张开口看到后咽壁,顺着后咽壁往上、往下的腔体也就打开了,这是唱歌很重要的共鸣腔体。
歌声通过这条通道,把贴着后咽壁唱出的歌声反射到前面,形成靠前,而不是往眉心处唱,眉心是反射出共鸣的一部分,但绝不是一种手段。而且歌唱出来的声音、共鸣不只是肩心这一点,而是从头顶到前额都有共鸣。打开腔体的第一步是喉位放在什么地方,如果有很舒服的深呼吸,你的喉器也会跟着下来。这样喉器的腔就大了,嗓子的腔体扩大了,共鸣也大了。深呼吸和打开腔体是一个动作(如打呵欠),这二者是吻合的。
三、声区的统一
人们一般把音域分为:低声区、中声区、高聲区。但是如果在唱法上来分为低声区、中声区、高声区,那我就要反对了。我认为唱法上只有一个声区,“歌唱嗓音在正确发声时是没有声区的,根据自然规律。当从低音长到高音时,每个声音的振动,共鸣的比例,真假声的比例都不同,其实它们是由间接意识指挥人体来完成的。
(一)在歌唱中始终保持一种“坚实”的意识,“坚实”其实是意识的一种感觉,“有一些人,接受了‘歌唱的秘密靠前靠前再靠前’的概念,而拼命的追求靠前,结果唱出来的却是白声。就象意识受到各种力量而产生的一种稳定感。
(二)根据唱法的不同,使腔体打开的大小也不同,这种腔体的打开直接体现在喉结的下沉的程度不同美声唱法要求把喉结下降到最低(当然不是强制),所以腔体要打开最大,这种腔体的打开也是由间接意识来完成的。
(三)明年由于歌唱能力的限制,人总是从中音向高低音扩展时,真假声比例可调范围越来越小,在中音时,声音可以从真声占绝大部分假声站绝少部分的音到假声占绝大部分真声占绝小部分内任意调配,而越往高低走,这种变化越受限制,最后到最高音和最低音时,真假声比例只能各占一半。
(四)音量与音高及真假声比例的关系。从中音开始向两头走,音量的最大量是递减的。而且在固定音高上,音量的可调范围还与真假声的比例有关系,如果真声比例大,音量最大量和最小量就比真声比例小的音量最大量和最小量,依次类推。所以在正确歌唱中,掌握自己的歌唱能力,再根据歌唱能力对声音的限制,客观的做好对声音的运用,才能唱出在自己水平之中最好的声音。
正确的歌唱方法的本质就是意识对人体的指挥艺术。理论是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论证才能证明其正确性,可行性的,但是对歌唱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歌唱与其说是生理过程,不过说是思维的过程”----瑞丽。
参考文献 :
[1](意)P.H.马腊费奥迪著,郎毓秀译卡鲁索的发声方法[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美)维克托·亚力山大·菲尔兹著,李维渤选译《训练歌声》,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
作者简介:
李晓清,1995,女,汉族,,湖南省株洲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