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中如何感受音乐的“美”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ong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艺术形式,不同人群对音乐有不同的体验,这种体验为人们提供了审美的机会,从审美角度看,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有丰富情感等作用。同时,在中国的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是重要的核心内容,并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美”并从中体验快乐。
  关键词:音乐教育 体验 审美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人群对音乐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因此音乐的教育意义也是不可忽略的,而音乐教育中审美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的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审美教育的本质又可以说是体现在审美趣味的培养上,那么如何来感受美,如何来培养审美趣味以及乐感,就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开拓与探索。
  一、乐感的培养
  著名的音乐家周大风先生在文章中表明,乐感一部分来自天赋,但更多的还是依靠平时多接触音乐,使人们对音乐在感知上有一定的接受、辨别的能力,例如:感知的灵敏度、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模仿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一些对比能力等,因此乐感是可以培养的。往往培养乐感的途径在教学中通常会使用的方法有反复哼唱、比较评价、熟听体韵以及展开想象等。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乐感最佳的就是亲身体验音乐,不断反复的聆听哼唱,产生音乐的初体验,接下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来进行比较,比较不同唱法、不同版本等来进行评价,然后再将聆听的作品根据作品的创作意境与自己的生活、情感以及相关的音乐积累使自己身临其境,通过音乐来触摸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情境。
  音乐不光是要聆听,还要学会鉴赏,让鉴赏成为培养乐感的一个桥梁,同时要不断的培养自学能力,引导记录每次欣赏随笔,让随笔成为大家互相交流的工具,使之成为提升乐感的一个闪光点——信息资源共享。乐感是一个长期的培养音乐素养的过程,切莫贪快,要融合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良好的聆听音乐习惯,积累丰富的音乐储备,感悟音乐语言,最终具有浓厚的音乐审美以及情感经验,有助于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及人文素养。
  二、教师的引导
  音乐是我们触手可及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其中涵盖了很多风俗、文化、历史等知识,通过对音乐的聆听与赏析让人们犹如身在其中的去感受其中的文化、韵味。在众多的音乐种类中,想要系统的完整的聆听欣赏音乐,光凭自己的选择与聆听是不够的,需要有专业的老师进行引导,最终达到能听、会听、听懂。
  教师是教学环节中很重要的一个角色,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最能够提升音乐欣赏素质的一门课程之一,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尽可能多的去补充知识,不仅仅在音乐专业方面,更应该将眼光放远,要在美术、风俗、历史、宗教等等领域均有所涉及,这样在讲起相关的课程内容时才会让学生有个新鲜感,像听故事一样的将一些背景与创作意图了解并记住。同时,音乐教师也应在课上多向学生来普及音乐的基础知识,以提高学生整体的综合音乐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欣赏作品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曲家的介绍、时代背景、曲风的分析等,使学生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意图有个初步的了解后,更能够帮助他们在聆听的时候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进而与创作者产生一种共鸣,犹如在与作曲家进行沟通交流一样,在这样的过程中来获得审美的体验,然后在逐渐的提高。这样的形式虽然很传统,但是对于学习来讲却是十分收益的,当然也有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教学效果也是很好的。
  三、音乐的分析
  音乐欣赏的过程是一个感性与理性的过程,需要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欣賞与分析的能力,在这种分析中有理性的分析也有直觉的感性分析,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更要强调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培养学生欣赏分析的思维模式,感受审美差异并对其有一定的评价与见解。通过培养学生的作品分析与审美评价,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有了更为系统,更为直观,更为清晰,更为统一的音乐审美体系,让他们在生活中更能直接的去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喜怒哀乐与美丑善恶,要学生不仅欣赏音乐,还会懂得欣赏音乐,要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进行评价,懂得批判,对音乐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何为正能量的音乐,何为消极音乐,如何来评价与欣赏,都要在自己欣赏后与心灵进行碰撞,从而做出恰当的评论。
  四、勇于实践
  音乐教育教学的关键就是实践,实践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重要的一个活动过程,是任何课堂教学都不能够代替的教学形式,它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艺术素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今现在的社会文化的多元、教育的多样,导致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音乐实践活动的需求。同时,不断发展的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在创造新兴事物的同时,音乐的创作也是层出不穷,教师要在欣赏途径以及评价、审美中来指引学生,要学生正确的、理性的、积极的去理解并欣赏音乐。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多参加一些演出活动与比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表演力。
  总之,音乐教育要感受音乐中的“美”,就要融入审美情感教育,要体现出形式美、内容美,要强调审美教育与音乐知识的互补性与不可分性。从聆听到审美到评论,音乐教育中音乐的审美是一步一步进行的,并不是停留在一个最初的认知阶段,听听音乐曲子就可以的,要先培养听音乐的习惯,最终达到想听的阶段,一开始让学生接触多种类型、多曲目的音乐,然后选择适合的音乐对象,这样才能唤起个人审美趣味,最终对音乐有一定的学习与分析的能力。概括音乐教育中感受音乐的“美”的过程,即是进入——深入——融入的过程,要从音与形、蕴与韵中从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完成,进而在音乐审美中来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愉悦与享受。
其他文献
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不同的音乐风格反映了这两个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形态、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本文对这两个阶段的音乐风格进行剖析与
7次格莱美奖得主、乡村音乐人泰勒·斯威夫特即将于2014年5月30日登陆上海,携其全新巡演“红”(The RED Tour)首次与中国歌迷见面,这也是泰勒在今年即将启动的亚洲巡演的首站,随后还将到达东京、雅加达、马尼拉、曼谷、吉隆坡和新加坡。  此次亚洲巡演的7场演出均由AEG现场娱乐制作及主办,除上海和东京外,其余5站现均已开票并迅速售罄。据悉,此次演出将于4月2日中午12点起在全国公开售票。 
摘要:达斡尔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民族历史的地方性民族之一,其民歌是民族发展中传统的文化精髓之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代表性。从内容上来看,其从不同的角度重点诠释了达斡尔族与众不同的历史风貌以及文化内涵,将文学、历史以及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文化融入到了民歌之中流传下来,一定程度上填充了达斡尔族民族缺少独有民族文化的历史性缺憾。本文从达斡尔族民歌的内涵以及特点出发,简要分析其民歌的艺术性和价值性,以此为背景
摘要:音乐本身就是一门饱含情感的艺术,要想学好音乐,就必须注重情感的培养,只有用心去领悟和感受,才能够更好的将音乐表达出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情感培养是音乐审美的动力,同时也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目标之一。本文主要围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情感进行培养的有效策略展开论述,以期对音乐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学习音乐有所帮助,并未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学
音乐会圆满落幕新征程扬帆起航10月26日晚8时,香港大会堂音乐厅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广东省青联委员、深圳九三学社社员、深圳歌唱家协会理事、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深圳大学声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