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西哲学会通之重要意义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术翻译不断获得关注的今天,学术翻译的争议开始为学者所重视,本文概述了学术翻译的原则、方法、困难,并且以“Sein”一词的中译研究为例,说明中西互译所面临的一些困难。最后,探讨中西哲学,乃至,在跨文化的交流中,在学术翻译上达到会通的重要意义以及方法論。
  关键词:中西哲学;学术翻译;“Sein”;比较研究
  一、关于学术翻译的一些观点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我们得以越来越多地了解国外的文化,我国的优秀文化也在不断向世界传播。在此过程中,学术翻译的需要成为了一种必需,语言的不同似乎阻碍着我们的交流学习,学术翻译在近几十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其实在学术翻译问题探讨的背后,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更是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复杂过程。
  学术翻译在获得了极大关注的同时,在这一领域也有一些争议相继提出,比如:关于“存在”与“是”、“超验与超越论”的翻译的争议。[1]这使得我们需要开始进一步考量,学术翻译的原则与要求,一方面,随着学术在今天的某种市场化,在主观方面,我们需要要求翻译者在主观上具有译德,在起码遵守信、达、雅德基本要求之上,能够比较严格的要求自己,翻译出水平较高的作品。另一方面,从客观上来讲,孙周兴教授提出了四个学术翻译规范原则:语境原则、硬译软译、统一原则、可读原则。[2]其中,符合语境是理解的前提要求,这就涉及到了关于跨文化背景的交流能力。硬译则是与软译相对,尽量需要我们在翻译时比较遵守词语本义的基本意思。统一原则则是在这个文本,或者更大的学术界范围内,所需要的某种一贯性,以便于在学术上的词语的使用规范。可读原则,则是从读者的角度来讲,表达的目的就是为了读者的可读与理解。
  关于学术翻译的争议的产生,可能会与以下原因有关,即中西翻译中所面临的困难。首先,文化背景的不同,第一,田辰山教授指出,西方文化的范畴是在“一多二元”的框架下,即在以神明为指导,与万物相分对立,无法交流的二元对立中的表达体系。而中国哲学则是“一多不分”,即是以天道以推明人事的,二者不分的话语体系。[3]第二,中国哲学比较重视人伦间的情理,而不是西方所崇尚的理性,这也是比较明显的区别之一。第三,田辰山教授指出,中国的文化在历史中,中国哲学和社会与政治关系是想联系的,并且具有巨大的作用,而西方可能在这方面的与社会的实际联系上较少。其次,历史因素上,一方面,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过程中,由于近代的历史中,西方科学技术大发展,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自信心有些不足,而产生了某种自我植入西方文化,进而歪曲了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在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多为西方人,在中国哲学名词翻译为英文时,用到的词多为在基督教框架下所使用的,带有基督教色彩的词,这一点与田辰山教授所提到的“一多二元”、“一多不分”的不同也是较为一致的。最后,安乐哲教授提出,词典也是影响学术翻译准确的一大原因,在以上原因的前提下,我国词典编著者,也很有可能在编著过程中产生不合语境、语义的译法,而学术翻译者一旦沿用这种翻译,就会造成翻译不准确的情况发生。
  孙周兴教授提出,我们的学术翻译应当追求“译无止境”,反复推敲,不断修改。[4]
  二、“Sein”的翻译现状概述
  首先,在探讨“Sein”一词的中文翻译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存在”一词在西方哲学史中的使用情况,简要来说,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曾经进行过梳理,从古希腊开始,亚里士多德开始,存在作为一种实体、或载体存在,后来,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从先验范畴的角度使用了这个词,黑格尔《小逻辑》中,区分了存在与实存的概念的基础上来使用存在,最后说回来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区分了存在、存在者与此在。[5]那么,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出来,在西方哲学史中,存在一词的使用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关于“Sein”一词主要的争议,有以下几种:“在”与“存在” [6]、“是”与“有” [7]、“存在”与“实存”、“存在”与“此在”、“存在的是”与“范畴的是”[8]。
  概括来讲,“在”与“存在”较为相似,在可谓述的角度来讲,“在”比“存在”更为符合国人的日常表达,在语句的通畅上也具有一点优势。“是”与“有”更为接近逻辑学中“S is P”中的“is”那么,作为一个表达事物属性的衔接词,是不可谓述的,这个译法和亚里士多德那里的用法较为相似。“存在”与“实存”在黑格尔那里是有明确区分的,“存在”可能并不“实存”,而“实存”一定“存在”,亦即“实存”即是具有真正存在的某种实体,而“存在”的某物可能在思维中,并不“实存。”“存在的是”与“范畴的是”的区别,主要在康德的用法中体现,范畴即康德的先验范畴逻辑体系下的是的用法,而存在的是类似于脱离与逻辑体系之外的存在的用法。
  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将这里的“存在”与“是”的争议中的“是”与中国哲学中庄子的“是非”的“是”做一比较,显而易见的是,这两种译法出入较大,因为作为中国哲学的庄子那里的“是非”更具有人间性、现实性,从这里看,这里的“是”就和海德格尔的“此在”具有相似性。[9]
  值得奇怪的是,在我们中国的话语体系中似乎很少用到“存在”这个词,包括学术中也是,是我们与西方不同,还是以“存在”一词以其他方式表达呢?我个人认为,在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可能在进行学术翻译时,使用这种我们不太常见的词,可能也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难。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将试着提出两种关于“Sein”翻译的方法。第一,当在学术翻译中,某个词的译法争议不下,而且这个词本身含义较多,难以准确意译时,或许可以直接选择音译表达,这在佛教的翻译中常见。第二,在翻译中,一词多义的翻译方式,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译法的不同,大多基于不同文本,在同一哲学家的同一文本中争议较少,那么,是否存在“Sein”一词,本身在西方哲学史中就具有不同含义的可能,那么,我们或许可以承认这个词可以具有多种译法,钱钟书在《管锥编》的开篇中就讨论了“易之三名”,认为“易”具有简易、变易、不易三种含义,而且三者相互包含、贯通,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用这样的角度来考虑“Sein”的译名问题。[10]   三、浅谈中西哲学会通的重要意义
  在中西哲学的学术互译中,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西方哲学中译,这个我们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中:“以sein为例”的翻译情况部分,可以获得一些参照。另一方面,中國哲学向西方的推广中,中国哲学跨文化交流的讨论,下面我们将以儒家国际化为例,做一简要说明。儒家的术语,如“仁”、“义”、“礼”、“智”、“信”、“天”等,在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都变为了某种与上帝、基督教想联系的词语,在国外学习中国哲学需要在神学或亚洲学的学科下进行学习。[11]那么,这近乎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下,这样翻译的结果不但是无法理解的,而且也曲解了原本的含义。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区别较大,但是,在关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的问题上,是否学术翻译的不准确,也会对于中国哲学的传播造成某种阻碍。
  拉回到我们国内的学术界来看,那么,由于,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我们又应该怎样的方法来进行中国哲学的研究呢?直接套用西方方法,或是采用国学研究方法?我想或许,这两种方法都不那么适用,生拉硬套另一个话语体系下的哲学的研究方法,或许会使得我们中国哲学造成歪曲;而直接完全采用国学研究方法,则会显得古板而不那么合时宜。那么,在研究中国哲学的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地发掘我们的文化宝藏,并且借鉴西方的有益的观点、方法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中西方哲学结合、会通具有重要意义,安乐哲教授撰写了多篇论文关于,中西方文化、哲学比较的意义,以及结合的方法和意义。[12]正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质,而其中都有十分宝贵的地方,就使得中西方哲学在沟通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结合成为了可能,在全球文化不断交融的今天,精神文明成果飞速增多,我们更应该学习、借鉴、吸收西方文化中的有益部分,而由于学术翻译所造成的语言的隔阂,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安乐哲教授也提出了,一些中西哲学结合的方法论。[3]“理查兹提出用多重定义的方法摆脱哲学翻译的困境,他对有效地使用字典所抱的信心比我要大,他的比较研究技巧既是语义上的也是句法上的,他建议在穿梭于文化同时,我们可以将一具体词汇的所有可能的意义都考虑进去由此对某一关键的哲学术语进行“模糊化”。”这也或许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四、结语
  学术翻译以前是作为工具性的存在,我们借由此来与国外学术进行交流沟通,在以前的意义上,似乎不那么值得重视。但逐渐,我们慢慢可以看到,在以不同文化为背景的学术交流中,学术翻译不当所带来的一些阻碍,致使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学术翻译规范问题,并且做出更多尝试。这不仅仅是为了研究西方哲学的需要,也是我们的中国哲学迈出国门,中西文化相互学习、结合、取长补短的需要,更是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对于中国文化作为舶来的“哲学”这一学科研究时,所应该持有怎样的方法和态度。我相信,在学术翻译大发展的今天,随着学者的不断努力,总有一天中西哲学的学术翻译的会通、无障碍理解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孙周兴.存在与超越:西方哲学汉译的困境 及其语言哲学意蕴[J].书城.2013(5)
  [2]孙周兴.学术翻译的几个原则——以海德格尔著作之汉译为例证[J].中国翻译.2013(4)
  [3]田辰山.儒学国际化的必然途径是中西比较哲学阐释[J].孔子研究.2014(1)
  [4]孙周兴.译无止境[J].读书.2002(1)
  [5]司皓君.早期海德格尔关于“存在”意义的诠释[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7)
  [6]王路.“在”、“存在”与“是”——纪念熊伟先生诞辰100周年[J].清华大学学报.2011 (5)
  [7]舒远招.“存在”或“是”:也谈Sein的翻译问题———从康德的 Sein论题和海德格尔对之所作的现象学分析谈起[J].世界哲学.2010(4)
  [8]屠兴勇.范畴的“是”与存在的“是”——康德和海德格尔对“sein”的哲学阐释[J].哈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3)
  [9]徐克谦. “存在”、“此在”与“是非”?— —兼论庄子、海德格尔对人的存在问题观点之异同[J].南京师大学报.1999(6)
  [10]钱钟书.管锥编[M].三联书店.2008(5)
  [11]安乐哲.差异比较与沟通理解——当代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哲学的倾向及障碍[J].时代与思潮.1998
  [12]安乐哲.试论东西方文化的结合[J].时代与思潮.1991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形势发展的背景下,水电单位需要结合这一情况积极调整工作情况,尤其是水电工程的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党群组织建设,有效促使施工企业可以在新的发挥发展形势下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下文中重点根据工会工作特征和规律作为具体分析,能够让工会工作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从而为水电施工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形势;水电施工企业;工会工作;特点;规律  水电施工企业主要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漆艺向现代漆画转型寻求生存发展,需要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在保留传统漆艺技法的基础上,在漆画风格上进行创新,赋予漆画作品时代内涵。同时也为以漆为主要媒介的技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本文立足于传统漆艺在当代社会面临发展转型的大背景,浅叙现代漆画中漆艺技法效果的抽象表达。  关键词:漆画;技法效果  一、漆的特性介绍  1.认识生漆及其最早的应用  生漆,是
期刊
一、引言  近年来,债务违约都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源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府债券市场( 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券市场) 的规模扩张迅猛,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运作效率、融资渠道等已成为国内外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政府债务现状  根据2013年12月30日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报告》数据显示,尽管中央与各级各政府对政府债务的融资发债进行了严格的监督与把控但是我国
期刊
摘要: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美国卓有成就的现代建筑大师,同时也是著名建筑学派“田园学派”的代表人物。赖特从生活、自然和自然形态的感受中找到灵感,他提出的有机建筑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的建筑,依照自然所启示道理行事,而不是刻意的去模仿自然。本文分析了赖特有机建筑思想形成的原因,讲述了赖特有机建筑风格的特点。重点分析了有机建筑思想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及未来的发展,希望对环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创新创业已然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对创新创业活动而言,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具备是活动有序开展的前置条件,是推动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才输送是保障活动持续开展的动力来源。本文主要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构建,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推动社会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培育 ;新时代;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逐
期刊
摘要:陶瓷艺术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将陶瓷艺术与现代产品设计相融合在一起,将陶瓷的物理特性和装饰纹样运用于现代产品设计之中,不仅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时也能设计出让人们喜爱的现代产品,从而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商业价值。本文对陶艺制作中现代与传统的结合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陶艺制作的发展。  关键词:陶瓷艺术;现代与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7亿多人民脱离贫困,金融扶贫是脱贫的有效手段。随着经济发展,扶贫形势、任务以及脱贫要求发生了新变化,扶贫事业进入攻坚阶段,贫困程度更深,脱贫成本更高。为攻克脱贫难关。当前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县域下辖的广大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脱贫需要县域金融的大力支持。县域精准扶贫结合精准扶贫理论,分析我国贫困状况,认清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现实难点,探索中国农业银行
期刊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艺术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艺术活动是经济发展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动画设计,由于突出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推崇。因此,发展动画设计产业是发展经济重要的步骤;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培养高科技人才,是发展数字媒体艺术重要基础,希望通过完善数字媒体艺术,为动画设计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艺术;变革;影响  引言: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跨媒体的具有独特艺术形式和语言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同时也促进了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艺术提供了更多的灵感,使设计风格更加多样化。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行业领域之中的应用,不但丰富了设计的表现力,同时增强了艺术内涵。因此本文将对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探讨利用数字媒体艺术来有效促进展示设计创新
期刊
摘要:在产品设计中应用民间艺术元素能够增加商品的文化底蕴,最终实现商品的升值。民间传统扎染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保护内容之一,将扎染艺术和产品设计进行有机结合,一方面能为现代产品设计注入了东方韵味,另一方面能丰富扎染艺术的表现形式,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的活力。本文将对扎染艺术进行简要阐述,并探讨将扎染艺术应用到产品设计中的可行性,最后在对目前扎染艺术和产品设计有积极结合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