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改革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xiang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任务驱动导向,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以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
  关键词:任务驱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104-02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课,对整个课程体系而言,具有引领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意义。该课程具有内容丰富、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建筑、水利和道桥等土建类工程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它。高职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导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突出实践技能培养,达到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传统的《土力学》是从理论的角度出发,重点讲授土的应力与应变的关系,而目前与《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有关的论著,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两部分内容机械地合在一起,没有充分将两者的理论依据及实际意义融会贯通,并且缺乏足够的具有说服力的实例。笔者长期从事该课程的讲授,为了更好地讲好本门课程,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现将基于任务驱动的该课程教学改革作一综述。
  课程改革思路
  与工程实践结合,突出课程内容的岗位实践需求 该课程教学内容和相关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施工现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相联系,以相关职业活动来引导组织教学,以应用为主旨,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更新教学内容,重组课程内容结构。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满足岗位实践需求。
  与工作任务联系,突出实践体系的岗位技能需求 课程具体内容以项目的形式表现。课程内容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知识点的选择。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训练与培养。实践教学分为试验项目和实训项目两类。试验项目强调课程中知识点和单项技能的掌握,实训项目重点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整的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整合知识与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给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改革
  基础知识引导,内容实用为主 高职教育着重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应贯彻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强调知识的够用和适度原则。既要包含土力学基本理论的工程实用性,又要体现土力学基本理论在地基基础设计及施工中的适用性和趣味性。结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通过适当的删、减、移、增等手段,精选符合工程实际的教学内容。基础知识以基本概念、基本公式、规范规定等系列内容为主,对这些内容必须精讲,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套入工程实际。深化理论则应采取“拿来主义”,以最终结论为主,对理论背景及推导过程可不必详述,甚至可省略。试验教学内容以土工试验方法具体内容为主,提供给学生最新的规范要求。实训教学则突出新方法、新技术、新机械、新设备的应用,把反映科技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充实到基础知识的讲授中。
  符合工作程序,突出岗位技能 应结合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实例,启迪学生的思维模式,联系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法,掌握有关地基中应力和变形与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关系,解决有关地基和基础施工的技术问题。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施,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工程的思维模式,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使之具有依据施工图纸制定地基处理和基础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的基本技能,能胜任工程现场施工员等岗位工作,具备一定的岗位技能。应根据主要工作岗位、工作程序整合学习内容。设计岗位工作程序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测定→阅读地质勘查报告→熟悉上部结构设计→选择基础类型→确定地基处理方案→进行基础和地基设计。施工岗位工作程序为:技术交底→熟悉审核图纸→熟悉施工场地情况→制定施工方案→组织地基基础施工→地基基础施工验收。要精选传统内容,充实最新科技成果和实际案例。教师要着眼于整个专业的知识体系,对重点部分加以补充,教学内容组织要符合工作过程导向。
  教学方法改革
  板书讲授理论,幻灯反映实际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应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很普及,很多课程完全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完全采用多媒体授课,教师虽比较轻松,素材也可以很多,学生却犹如看电影,难以参与进去,对于知识的吸收与应用很难有所帮助。因此,鉴于本门课程的性质,应该采用板书与幻灯结合使用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门课程基本土力学理论很多,这些理论与地基基础设计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但对理论讲得越深,课程往往越显枯燥,因此,要贯彻高职教育知识“够用”的原则,对于一些深奥的理论采取“拿来主义”,只讲最终结论。在课堂上,可用板书统领整堂课,对于相关实践,则需要采用幻灯播放的形式用大量的图片、视频或者工程案例来加以展示。比如,对于地基变形特征的描述而言,有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四种,顾名思义,这四种变形特征不难理解,但是要把这四种变形特征反映到实际工程中去,并且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则不能单纯用板书来描述,而需要通过不同的工程图片来反映不同的变形特征,也可以用一些著名的事故或者案例来加以展示。这样,学生在理论上和心理上都能很好地接受,对于知识的掌握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工程实例作引,任务驱动教学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打破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带动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属于强迫性的学习,学生往往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学习,不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提升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起辅助学习的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学生有需要的前提下。这能有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工程实例,采用案例式教学,从工程实例出发,导出问题,引入相关理论,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逐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一次的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内容需要尽量给学生展现工程实际,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组织中,应多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明确学习任务,根据任务的性质,明确个人或者小组的分工,让学生制定实施步骤,教师辅助提供所需资料,重点由学生完成资料的汇总与整理,最终得出成果。教师再根据学生个人或者小组的成果结合学生的表现给出客观的评价,同时详细记录在案,形成学生的任务成果之一。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也给学生以希望,学生会期待更好地完成任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氛围。   课程成果改革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易精不宜多。学生经过了课上的主动学习,吸收了大量的知识,需要一个消化的阶段。但缺少了教师的随时指导与监督,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不好控制。如果题太难或太多学生不容易完成,会减少学生个人休息时间,容易导致学生逆反心理加重,对日后的学习形成障碍。因此,课后作业的布置难易要适度,题量要少,但应能反映重点。对于学生的课后作业,教师可以组织班内学生互查后,对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详细的点评,结合作业互查情况和教师抽查给出客观的、较好的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后作业。
  任务成果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任务的完成程度决定了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任务成果的好坏,或者全与不全,均能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如何,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是否到位。试验教学则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生充分了解试验步骤和试验仪器的前提下,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完成试验任务,进行理论知识的验证。因此,任务成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本门课程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在小组协作素质上和个人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上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形成性测试 对于技术人员而言,完成实际工程项目或者工作任务往往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才能得出明确的结果。因此,就本门课程而言,闭卷考试往往让学生感觉比较难。但是,完全开卷的方式则让学生感觉不严谨,容易在平时的学习中忽视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应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性质,变革测验模式,采取形成性测试考核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较为严格的测试。形成性测试以半开卷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依据平时课程讲授重点自主整理出一份要点,在一张A4纸上写出,考试随堂携带,以备考试过程中查阅。这种测试方式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既要能把握教师要求掌握的重点,又要在众多的重点中找出精华部分,此方式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考评方式改革
  课程考评方式对学生学习起着指导作用,基于技术类文件的形成过程考虑,笔者将传统的考核方式调整为过程性考核与形成性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任务成绩。平时成绩以课后练习为主,占总成绩的10%;任务成绩以试验报告和平时任务成果为主,占总成绩的50%。形成性测试占总成绩的40%。这种综合性的考评方式能够客观地实现对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考核,并且能够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基于任务驱动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改革,主要从教学内容的解构与重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课程成果的构成与创新以及课程考评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学习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使学生学有所用、学而会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舒志乐,张璐,刘保县.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6).
  [2]马时强.基于专业知识体系的高职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0(6):16-17.
  [3]黄金林,王贵杰,姚德利.土建类专业《土力学》课程教改探讨[J].聊城大学学报,2010(12):108-110.
  作者简介:
  卢育英(1976—),女,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建筑材料以及环境工程。
其他文献
冷湖地区深层侏罗系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 ,但储集层物性差 ;其上的第三系发育多套较好的储盖组合 ,与侏罗系油源构成了本区较好的下生上储型的生储盖组合。冷湖构造深、浅断层
东营三角洲是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的主要沉积体系之一,为一大型复合三角洲.该三角洲形成的浊积砂体岩性圈闭是东营凹陷沙三段重要的勘探目标,近几年平均每年发现的
用原油沥青质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分析油气藏形成条件,前提是油藏沥青质分子结构不因后期天然气或凝析油的再次充注而变化.在塔里木盆地轮南1井产出原油中加入不同体积的石油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在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练习需求与设备数量的矛盾,联系到现实汽车维修企业的双人快保服务,提出让学生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双人保养操
摘要: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实例,探讨了一体化课程及其教案开发的几个关键问题和实施要点,提出工作页模式是一体化教学教案编制的一条简便途径。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工作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13-03  问题的提出  课程作为沟通个体与社会的桥梁,其结构来自外部世界。就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而言,课程有两个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