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在大豆花序建成中的作用

来源 :植物生理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jie2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在光周期诱导过程中,短日(SD)诱导下真叶及顶芽中的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始终比连续光照(CL)下的高。花芽启始分化期间,展叶内的ZEN含量在花期到来之前有一含量峰值出现;花芽形成前期,生殖芽中ZEN含量较低;花芽出现后,在其发育至开花的过程,ZEN含量迅速增加,花期达到最高值。
其他文献
对近年来发现和研究的转运水分跨膜运输的蛋白-水孔蛋白,从种类,结构,功能调控及生理意义方面作了介绍。
就近年来有关被子植物的离体受精、合子的离体发育以及受精与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的研究情况作了介绍。
日前,国家粮食局发布了推荐性粮食行业标准《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共编号为:LS/T3704-2007。此标准于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
以往对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即成花转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形态学和细胞学等方面。近十几年来,人们对成花转变的分子机制又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介绍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内源乙烯在河套蜜瓜成熟之前就已产生,其含量上升先于呼吸跃变。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显著增加与果实软化平行相关,并与内源乙烯变化趋势一致。乙烯利处理后,该酶活力与乙烯生成
介绍了植Ⅰ型智能温室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验方案。该方案设置了31个传感器、16路监视单元和45路控制执行机构。自控的分析和应答可单板机和中心控制软件两个层次上实现。根据上
与保持系相比,玉米不育系叶片和雄穗中的O2^-产生效率、丙二醛(MDA)含量较高;而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较低。不育系的败育特征不仅表现在生殖器官的雄穗中,在营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