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不完全统计,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起步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正在跟踪的海外项目金额高达近1万亿美元。
然而,在传统金融信贷模式之下,中资企业在对外投资、融资担保方面正面临严重瓶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没法下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助理辛修明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现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倡议都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可以说,如果不能解决这些投融资瓶颈问题,我们的企业在与韩国、日本、西方企业竞争时,就不能占据优势。”他解释说。
此前2014年国务院曾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境外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稳步开展境外基础设施投资,重点开展配合境外能源资源开发和铁路、公路、港口、管道等周边通道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
“‘走出去’永远都应该是一个体系,而不是企业的独立行为。”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卢山认为。作为一家大型企业的负责人,他对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等机构研究、筹建的各类投资基金、担保基金“举双手赞成”。
韩国企业为什么能有项目
“2014年在对37家核心会员企业进行调查时我们了解到,企业因融资担保问题未能签约或签约未执行的项目金额占其跟踪及新签合同额的65.9%,其中72.9%的企业认为有必要尽快设立专门的对外承包工程担保资金。”辛修明说。
在中资企业进行海外市场开拓的过程中,援外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简称“两优”贷款)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其额度较小,且受到主权担保融资模式的制约。
“所谓主权融资担保,是贷款的担保条件。打个比方说,中国给某国提供贷款,但某国要用国家主权(财政)担保来承诺还钱。它在很多国家难以扩大。比如有的非洲国家,借钱的数额已经超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其外债占GDP比重的上限。一些东欧国家,即使中国想对其提供优惠贷款,他们也因上述原因而不用。”辛修明解释说。
当前中资企业已开始向拉美、中东欧等中高端市场发展,甚至尝试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而且中高端市场占整个国际基建市场份额的60%以上。
不过,这些中高端市场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多采取PPP(公私合作关系)或BOT(建设—经营—转让)等方式吸引私营资本进入,基本不接受主权担保融资。
“一般担保融资的代价却让中国企业不堪负重。”辛修明说。
一个具体例子是,在中东市场,韩国公司和中资企业始终竞争激烈。“一些电站建设项目,其实我们企业的技术、管理实力都很强,但商业贷款利率高达7%左右。韩国融资政策却比我们低得多,一般利率在3%以下。韩国企业在中东市场拿到的项目金额是我们的两倍。”辛修明解释。
在此类项目融资过程中,国内银行也会要求企业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保费可能高达7%~8%。加之中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项目在风险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因其国家风险评级高,项目信用保险费率更高。
在进行项目融资时,国内银行还会要求提供国内母公司担保。辛修明认为这类做法造成了企业决策的进退维谷,“老项目没完就很难再接新项目。而且一旦公司提供了担保,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就变高,达不到国内监管机构的要求。”
“这是国内银行对项目的鉴别能力信心不足,更多地依赖连带责任或者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作出决策。但西方银行不一样,他们比较专业,能把金融工具都整合起来,为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和支持。”中地海外集团有限公司战略与发展总监黄世毅对《瞭望东方周刊》解释说。
电站项目是中地海外集团有限公司的重点领域,“国外银行非常喜欢”。但是外国银行可以提供没有追索权的项目融资。项目一旦失败,只能追索到项目公司,母公司总体资产不受影响。“但中国的银行基本上不碰这块,这并不符合国际市场惯例。”黄世毅表示。
在对中国发展非常重要的境外资源开发项目上,则会出现担保真空的问题。“国外合作方往往以资源权益或勘探开采许可等折价入股,并不实际出资。国内银行提供项目融资时却要求风险全覆盖,即国内企业要代替国外合作方提供干股部分的担保;但是,国资委又要求国企只能对自身所占的股权提供担保。”辛修明解释。
50亿撬动1000亿
作为一个重要努力和尝试,拥有1700多家会员的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正在推动成立对外承包工程担保基金,希望通过基金引导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
这个基金的直接影响,是为企业提供信用增级,减轻母公司担保和抵押担保负担,同时以桥梁的角色解决当前使用信贷资金所面临的种种困难。
“鉴于担保资金的政策性属性,我们建议由国家财政全额出资成立。同时也可根据情况需要和政府要求,由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及其他机构适当参与出资,但出资额应不超过总额的40%。”辛修明说。
在对外投资项目担保需求方面,以“一带一路”等启动前,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600亿美元、其中投资类项目20%进行测算,即每年投资项目合同额可达到320亿美元。 按照70%的平均贷款比例测算,每年资金投资项目所需贷款约224亿美元。根据一般以净权益(净资产减去负债)担保可放大10倍的惯例,资金投资项目贷款担保要求资金的净权益不低于22.4亿美元。
在信贷项目担保需求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金融机构现有对外承包工程信贷规模约为300亿美元(年增长约10%),这部分信贷资金绝大部分以买方信贷的形式提供给国外业主,再由中国企业完成总承包项目建设。
以目前的增长率测算,预计未来5年内信贷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左右,其中新增部分约200亿美元不能提供主权担保,需要资金担保方式解决。按放大10倍测算,此部分所需资金支持约20亿美元。
上面两项需求共计约50亿美元。根据资金担保额按资金资本的10~20倍放大,可为500亿至1000亿美元项目提供保障,基本可以解决目前企业的融资担保问题。
基金起步后,逐渐追加,同时企业逐渐返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辛修明认为,该基金如能经批准设立,可由政府相关部门、商会等组成管理委员会负责重大事项决策和协调,制订专门的《担保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资金的运作和管理,“包括设立专家评审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资金投资和合作方案进行独立评审。”
新市场的门槛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多半投在仅占全球承包工程市场40%左右的亚非等新兴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市场。开拓新市场是当务之急。”辛修明表示。
但是“新市场”普遍不接受主权融资模式,企业必须以投资或项目融资等方式、如BOT、PPP等参与基础设施项目。这一情况在拉美、中东国家普遍使用,并正向亚洲市场蔓延。
“搞不了PPP模式,我们就被封死了。”他说。
目前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约80%是EPC(工程总承包)及部分EPC,对外国业主方的依赖性比较强,对整个项目影响力较小。相比之下,BOT、PPP中业主方比较依赖企业,后者的业绩增长比较稳定。
“但如果选择进入这一模式的项目,企业得先设立一个项目公司,最起码要先投入项目资本。在启动项目之前,企业还得投入大量的调研费用。”辛修明解释说。
PPP中,企业从项目论证阶段就开始参与项目,而EPC中企业在项目招标阶段才开始参与。
特别是PPP项目中,政府一般要与数家企业一起进行项目论证,然后再通过竞争程序选出可合作的一家企业组成项目公司。也有个别简化程序,直接与意向合作伙伴谈判组成项目公司一起启动项目的。总之,PPP中,企业的前期调研投入非常大。
“招标时候再进来基本是没戏的。外国企业把市场都给占领完了。”辛修明表示。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目前也在推动成立投资促进基金,对企业的注册资金和前期开发项目提供补贴。
作为整个行业的期望,该基金是否可由国家财政全额出资成立,同时也可根据情况需要和政府要求,由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及其他机构适当参与出资。但出资额与担保基金一样,不超过总额的40%。
按目前每年中资企业对外需求约320亿美元计算。一般情况下,资本金和贷款的比例为3比7,则每年投资项目资本金需求约96亿美元。
通常在资本结构中境外业主占三分之一,投资资金和企业投资人各占三分之一,则为项目提供资本金需要资金约32亿美元。
根据编制项目规划、可研等前期开发费用占合同总额的比例按2%估算,项目前期开发费用约为6.4亿美元。假设成功率为50%,前期费用支持需要约12.8亿美元。
上述两项合计约50亿美元。同时考虑到企业大量储备项目和业务增长前景,承包商会建议资金起步规模为100亿美元,首期出资可为50亿美元,以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规模。
“对于这两支基金的成立,我们举双手支持。”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卢山对本刊记者表示。
“我们把这个建议上报给政府部门,是希望他们知道行业需要这样的基金。也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个模式来弄,可以参考我们的建议,推出一些有利于行业的举措。目前有关部门也正在聆听各方面的声音。我相信,关于企业融资的问题,未来一定会有所改善。”辛修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