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教育资源的优化,使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了条件,电视、网络等资源和阅读渠道的拓展,也丰富了学生知识,发散了他们思维,不少青少年对科技发明有了浓厚的兴趣。调查表明,尽管实践与创新学习活动以及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对中学生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亲身体验过实践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的学生并不多。为了达到从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我将调查、研究结果归纳如下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高中化学;科技实践;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技法
一、培养中学生创造力主体的变化
(一)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设施的改善,促进了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发展与创新。
首先,传统的教育观念有所转变。大部分教师通过“间接启发式”逐步实施素质教育,在传授化学知识时,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方法,实验课上狠下功夫培养学生准确、熟练的操作技能;不少教师灵活使用幻灯、录相等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及时的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自己探究。
其次,中学教育环境变化明显。教师通过质疑问难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在传授知识中培学生养创新思维。学校网络中心、图书馆或其它场所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学生会、社团等课外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实践的参与度,基本落实了学生实践创新的过程。
(二)家长观念的转变和经济条件的优化,使更多学生能享有“民主型”教育及物质支持。
从家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状况来看,大部分家长从“压制型”教育转为启发、帮助的“民主型”教育,积极鼓励孩子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领域,不少家长不但支持学生参加科技、环保、等方面的课外或校外创造活动,还能陪同孩子一起实验、创新(民主型),使教育环境有了大的改善。
(三)各级社会机构、团体的努力和大众传媒的积极参与,给中学生营造了好的成长环境。
社会作为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主体发挥着重大作用,各社会机构、团体组织开展的特色科技文化宣传、化学知识竞赛,以及与化学相关的环境保护、水污染调查、矿产分析都能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实践创新能力;每年的化学竞赛、夏令营、冬令营活动让学生与科学家零距离对话,激发了化学科学素养。
二、培养中学生创造力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教育体制在中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仍有一定局限性。
尽管国家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但无法摆脱应试教育,升学仍是学校头等大事,升学成为教和学的目的,应试成为教学工作的中心。为了应付考试,课堂上教师介绍解题方法,学生演练习题,学生处于紧张被动的接受状态,削弱了素质的培养。
(二)教育观念滞后使中学生创造力培养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虽然教师和家长认识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但受教育体制、自身素养限制,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调查发现老师一般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仅从成绩评价学生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学生畏惧教师,教师不能平等、宽容的对待学生,使得在营造学生“敢于质疑”的环境上存在问题。为了升学增加的‘额外’作业也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虽然知道创造发明对社会、个人意义重大,但在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活动中参与度较低。还有少数学生对培养自身创造力方面认识不足,缺乏适应社会的自信和参与竞争的勇气,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三)课程改革的相对滞后影响了中学生创造力发展。
现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学生创造力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教材尚未广泛推广,一些不合理的内容仍在实施,影响了学生创造力发展。改革中明确提出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尽管“探究”学习方式对中学生科技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有益,但相关学科课程能为学生提供“尝试进行完整的实践与创新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多。
(四)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的任务还很艰巨。
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教育方式均有进步和改进,但部分教师授课仍是“灌输式”,甚至有家长用打骂的方式教育令人吃惊!文化程度低的家长群体和坚守传统教育理念的教师都需长期培训转变理念。
三、培养中学生创造力的对策及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建立师生间平等融洽的关系。
(二)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能力
1.注重化学史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2.注重启发式教学,调动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失败的精神;
4.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精神。
(三)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1.理解原理,创新实验方法;
2.想方设法,创新演示实验;
3.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
(四)注重实践与创新,培养创新能力
1.加强课堂内的探究活动。
2.加强课堂外的探究活动。
四、结论
学生自主创新主要受平时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家庭教育、教学环境、办学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效能,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校而言,学校提供科技创新硬件条件越好,学生能表现出较高的创造力水平,学校科技创新重视程度越高,学生的想象力越突出,可以说,教师和学校的培养对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余清芳 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发展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4年第7期.
[2]付俊贤 中小学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西安: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注: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省级课题高中化学科技生活知识教学实施及创新能力研究 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006)。
【关键词】高中化学;科技实践;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技法
一、培养中学生创造力主体的变化
(一)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设施的改善,促进了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发展与创新。
首先,传统的教育观念有所转变。大部分教师通过“间接启发式”逐步实施素质教育,在传授化学知识时,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方法,实验课上狠下功夫培养学生准确、熟练的操作技能;不少教师灵活使用幻灯、录相等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及时的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自己探究。
其次,中学教育环境变化明显。教师通过质疑问难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在传授知识中培学生养创新思维。学校网络中心、图书馆或其它场所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学生会、社团等课外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实践的参与度,基本落实了学生实践创新的过程。
(二)家长观念的转变和经济条件的优化,使更多学生能享有“民主型”教育及物质支持。
从家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状况来看,大部分家长从“压制型”教育转为启发、帮助的“民主型”教育,积极鼓励孩子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领域,不少家长不但支持学生参加科技、环保、等方面的课外或校外创造活动,还能陪同孩子一起实验、创新(民主型),使教育环境有了大的改善。
(三)各级社会机构、团体的努力和大众传媒的积极参与,给中学生营造了好的成长环境。
社会作为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主体发挥着重大作用,各社会机构、团体组织开展的特色科技文化宣传、化学知识竞赛,以及与化学相关的环境保护、水污染调查、矿产分析都能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实践创新能力;每年的化学竞赛、夏令营、冬令营活动让学生与科学家零距离对话,激发了化学科学素养。
二、培养中学生创造力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教育体制在中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仍有一定局限性。
尽管国家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但无法摆脱应试教育,升学仍是学校头等大事,升学成为教和学的目的,应试成为教学工作的中心。为了应付考试,课堂上教师介绍解题方法,学生演练习题,学生处于紧张被动的接受状态,削弱了素质的培养。
(二)教育观念滞后使中学生创造力培养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虽然教师和家长认识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但受教育体制、自身素养限制,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调查发现老师一般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仅从成绩评价学生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学生畏惧教师,教师不能平等、宽容的对待学生,使得在营造学生“敢于质疑”的环境上存在问题。为了升学增加的‘额外’作业也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虽然知道创造发明对社会、个人意义重大,但在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活动中参与度较低。还有少数学生对培养自身创造力方面认识不足,缺乏适应社会的自信和参与竞争的勇气,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三)课程改革的相对滞后影响了中学生创造力发展。
现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学生创造力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教材尚未广泛推广,一些不合理的内容仍在实施,影响了学生创造力发展。改革中明确提出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尽管“探究”学习方式对中学生科技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有益,但相关学科课程能为学生提供“尝试进行完整的实践与创新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多。
(四)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的任务还很艰巨。
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教育方式均有进步和改进,但部分教师授课仍是“灌输式”,甚至有家长用打骂的方式教育令人吃惊!文化程度低的家长群体和坚守传统教育理念的教师都需长期培训转变理念。
三、培养中学生创造力的对策及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建立师生间平等融洽的关系。
(二)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能力
1.注重化学史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2.注重启发式教学,调动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失败的精神;
4.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精神。
(三)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1.理解原理,创新实验方法;
2.想方设法,创新演示实验;
3.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
(四)注重实践与创新,培养创新能力
1.加强课堂内的探究活动。
2.加强课堂外的探究活动。
四、结论
学生自主创新主要受平时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家庭教育、教学环境、办学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效能,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校而言,学校提供科技创新硬件条件越好,学生能表现出较高的创造力水平,学校科技创新重视程度越高,学生的想象力越突出,可以说,教师和学校的培养对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余清芳 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发展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4年第7期.
[2]付俊贤 中小学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西安: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注: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省级课题高中化学科技生活知识教学实施及创新能力研究 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