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此时的感动化为长久的尊重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on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三月份的新闻人物,最值得书写的是谁呢?
   琢磨這个问题时,我想起了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句话:“我们国家的绝大多数医务人员,从来就是白衣天使。在不同的时候,在不同的状态下,他们的表现就看得出来,方显英雄本色。”
   过去这个月,太多白衣战士的“本色”让人泪目。
   几天前,一张钟南山“逆行”去武汉的无座车票在社交媒体刷屏。人们又想起了那张让人心疼的照片——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高铁餐车上闭目休息,满脸倦容。
   疫情初期,在武汉考察时,钟南山院士异常尖锐追问疫情真相,随后定性“人传人”。之后,他一边劝大家尽量别去武汉,一边自己和团队又义无反顾地上“疫”线。正是这份“敢医敢言”的医生本色,才让网友觉得,听到钟南山的名字就安心了。
   过去这一个月,同样让人听到名字就觉得“妥了”的,还有73岁的李兰娟院士。
   此前,李兰娟院士被口罩勒出深深压痕的照片刷屏网络,让人动容。李兰娟团队救治对象大多是重症及危重症病患。这位年逾古稀的“奶奶院士”,每天奔波在最危险的“红区”,与病魔“掰手腕”,而她一天只睡几个小时。
   几天之前,身患“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步履蹒跚地到武汉天河机场,送别福建第一批援鄂白衣战士。他说:“在最危难的时候,拉了我们一把!你们是拯救地球的英雄,你们所有人都是超人啊!”而在这条新闻的评论区,不少网友留言:“张院长也是,当初金银潭多难啊”“您也是拯救地球的英雄”。
   金银潭医院是疫情暴风眼中的暴风眼。在张定宇率领医护人员抗疫的同时,妻子被感染隔离,张定宇的压力有多大其他人很难体会。在金银潭医院,他走路一瘸一拐,其他人却得小跑才能追上他。张定宇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过去这一个月,值得被铭记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
   很多人不知道,她其实是《战狼2》中的人物原型。今年54岁的陈薇院士,已经与“毒”缠斗近30年。2003年“非典”,陈薇研发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保护了全国抗击SARS的近14000名医护人员健康;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陈薇率队赴非,成功研制出抗埃博拉病毒新基因疫苗,被誉为“埃博拉终结者”。如今,由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已经启动临床试验。这些进展的背后,是陈薇院士和团队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地奋战。
   三月,值得我们致敬的还有“金句”频出的张文宏,“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太多的人名,怎么列得过来?
   人们点赞他们都是白衣“敢死队”。可实际上,他们也“怕死”。有网民说:“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脱了“战袍”,大家才发现他们和你我一样,只是别人的孩子、妻子、丈夫、爸爸、妈妈。他们来也匆匆,没和家人朋友好好告别,甚至是瞒着亲人悄悄来的;他们去也匆匆,没来得及让人们逐一认清,也没来得及看一眼黄鹤楼和武大樱花,甚至顾不上吃一碗热干面。
   还记得国内疫情蔓延时,29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40多只医疗队、42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19个省份还对口支援湖北武汉外的16市州(林区)。当时,很多网友说“武汉,我把妈妈借给你,记得完好无缺地还我”……
   如今,国内疫情初现胜利曙光时,疫情却在世界各国多点暴发。(一些)医护人员的家庭又把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借给其他国家。中国医务人员冒险支援海外抗疫生动诠释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什么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要知道,很多地方除了疫情的威胁之外,还有其他风险。比如,在支援伊拉克抗疫的中国医疗队甚至每天都得冒着硝烟,在荷枪实弹的护送中出行。
   阳春三月,同样值得感恩与铭记的还有湖北当地的医护人员。
   和被各种形式送迎的医疗支援队相比,他们暂时还没有高规格的警车开路,也还没有成群结队的欢送仪式。在疫情初期,很多湖北本地医生在缺防护服、缺医用口罩的条件下,依然与病魔赤身肉搏。据介绍,湖北省有超过3000名医护人员被感染,40%在医院感染,60%在社区感染,大多是非传染科的医生。他们的名字与牺牲,同样值得铭记与纪念。
   疫情期间,纪录片《中国医生》在网上热播。这部片子让更多人走近医护人员的生存状态。导演张建珍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如果疫情时刻拍摄《中国医生》,也只不过是拍摄到了医生们在“不一样的环境里做一样的事情”。他解释,常驻的各省市医院可能变成了武汉前线医院或方舱,平常做的手术、措施可能变成了新冠肺炎相关的操作。但在这些具象的变化之下,他们呈现出来的精神特质是完全一致的。
   这种精神特质正是钟南山院士在文章开头所说的,白衣天使的英雄本色。
   疫情尚未结束,“白衣长城”还在坚守。这“疫”路艰险,他们勇往直前。无论你是称他们为“敢死队”“守护神”“摆渡人”,还是“白衣战士”,他们其实一直都是“中国医生”。从耄耋之年的院士到三十而立的“90后”,再到弱冠之年的“00后”,这群“中国医生”把患者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把自身安危置之度外;他们不关心病人是来自哪个省份,哪个国家,他们只负责救死扶伤。这大概就是中国医生的“医者本色”。正如钟南山曾说的一样:“大部分中国人都认为李文亮是英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他是一位中国医生,实际上大多数中国医生也像他一样。”
   过去一个月,这些本色出场的医护人员赢得了“最好的医患关系”。对这些中国医生,最好的感恩,或许就是把此时的感动化为长久的尊重,不让“最好的医患关系”休止。
其他文献
宋代时,酒局中有个特殊的工具叫“劝杯”。主人给客人敬酒,需斟满劝杯,双手奉上,以表尊重。在座多少客人,主人就要用同一个劝杯敬多少次酒。客人们都用同一个酒杯喝酒,当中也不及时清洗,实在不卫生,但人们约定俗成,一直就这么执行,即便皇家御宴也是如此。不过,后来有胆大之人对此提出了异议。   话说有一次,宋孝宗请包括宰相王淮在内的一众官员喝酒,太监代皇帝用劝杯依次敬酒,敬到大臣吴琚,他却要命也不肯喝。孝
期刊
除两家平台严格执行“每天使用时长不超过40分钟”外,在其他7家平台上,青少年只需输入密码,就能轻松避开防沉迷模式下的使用时限……不久前,江苏消费者权益保護委员会发布报告称,部分直播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存在漏洞,没有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需引起各方重视。   这正是:   “门槛”形同虚设,   孩童轻松跨过。   监管不能“掉线”,   护幼人人有责。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4月29
期刊
一日,佩迪烘了桂皮面包带来办公室让大家品嘗。面包呈可爱的螺旋形,金光灿烂,让人一见钟情。快乐地吃它,质地柔软而细致,宛如吞食云絮,而镶嵌在面包里那种奇特的桂皮香,又让味蕾惊艳。   回家后,如法炮制。   将酵母加入温水中,再与适量的砂糖、牛油、蛋液、牛奶、细盐和面包粉混合,置入大盆中,密密地盖着,静待发酵。平生第一次尝试做面包,心情亢奋,每隔几分钟便把盖子掀起来,细细审视酵母发酵的情况。  
期刊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笔者经常聆听和参与一些公开课教学,基本的感受是:大多数教师在一个步骤接一个步骤地走教学流程,学生在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地被动跟随,教学成了生产流水线上缺乏温度的固定流程。   在和同事们交流中,笔者也发现:大家都普遍反感这种机械流水线式的公开课教学。那么,既然同事们对这种提前做足准备的公开课都很反感,那为何还乐此不疲,每次公开课都会不约而同采取这种做法呢?原因只有一个:担心出现失
期刊
“担心被评判”的背后  王海银(山西太原)   读了《我们那颗时时担心被评判的心啊》(《杂文月刊》2020年4月下文摘版),笔者深有同感。人活得苦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太在乎别人的评判,就好比选择鞋子,首先考虑的不是合不合自己的脚,而是顺不顺别人的眼。   长期以来,我们将西方的个人主义解读为自私自利,漠视公共利益,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西方个人主义的实质,是尊重个性,崇尚特立独行,每个人都可
期刊
以前生火主要靠钻木,现在有了打火机。居家用,外出也用,离开了打火机就不知道怎么生火成了普遍现象。   于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位智者首先提出了质疑:打火机是一把双刃剑,它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对它产生了过度的依赖,倘若不对打火机进行管控,钻木取火的技术必将失传,到那时,人们还有什么野外生存能力?   众人如梦初醒,他们看着自己手中的打火机,都不觉吓出了一身冷汗。一位学识渊博精通世事的学者愣愣
期刊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但输入性和无症状感染者风险,提醒我们疫情防控还未到可以放松之时。相关部门日前明确,一些地区将很可能较长时间处于疫情防控状态。   上述现实,决定了我们在继续关注疫情的同时,也得直面常态性的疫情防控可能给社会行为规范、社交距离乃至社会心态带来微妙变化。比如,据媒体报道,4月4日从上海站始发的G7060次列车上,有乘客因为脱口罩吃饭引起了其他乘客不满,引发双方发生冲
期刊
如今,张文宏俨然已成“国民医生”。从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到留学生要不要回国避险,再到疫情的未来走向,张文宏总能在第一时间以通俗易懂又不失幽默的表达,回应社会的关切。   大家越来越喜欢张文宏,同时把追星的习惯带到了他身上。最近,网络上就流传着不少关于张文宏的八卦,包括工资收入、家庭情况、全家合影等等。即便常在聚光灯下的演艺明星都对此类行为不堪其扰,遑论一位意外火出圈的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文宏
期刊
当前,各地正在积极推进复工复产,但记者在中部某省走访时发现,虽然各地已推出便捷的健康码,有些地方的用工单位仍要求劳动者提供地方出具的纸质健康证明。有的单位认为,加盖了公章的纸质证明更权威、更有说服力。这一要求,给很多人的返岗复工之路平添烦恼。   电子版健康码与纸质版健康证明的功能,实质上是相同的,都是证明持有人已具备返岗复工条件。在大力提倡数字政务、大数据治理的背景下,迷恋传统的纸质证明,暴露
期刊
一张合影,本来“习以为常”,却引起网上线下一片哗然,这是始作俑者,始料不及的事啊——某地援鄂医疗人员归返,院领导与之合影,表示欢迎,合影之中,八位院领导一字端立前排,而十来名刚刚“拼过命”的医生护士却站在身后台阶上。于是网民之间,便来怒斥,“颠倒”啊,“抢镜”啊,林林总总,这院长才知出了“大事”,先还试图“辩解辟谣”,后来顶不住了才赶快道歉,才算略平了“合影风波”。   为什么说这事稀松平常,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