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停车难”已经成为城市的通病,将城市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相结合,实现“互联网+”模式下的智能停车,解决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热点话题。本文重点总结了目前城区停车管理的难点:交通乱、停车泊位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收费公信力差、支付便利性差、监管支撑性差、执法联合性差、人员管理性低、社会公信力差、违停处罚率低、停车调节性差、停车服务性差等实际问题。结合已开展实施的应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收费管理城市的具体案例(杭州、深圳等),抛出智能停车管理物联网服务平台和停车经营管理服务体系。从而实现“无人值守、智能收费、交通畅行、停车有位”的智能停车。
关键词:停车;物联网;智能停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 brief analysis of intelligent parking in smart city
Zhou feng
(BejingGuoTieHuaChe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70)
Abstract: “Parking” has become a common problem of the city. The city of dynamic traffic and static traffic combined to achieve "Internet +" mode of intelligent park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arking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building a smart c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current urban parking management: traffic chaos, serious parking berth information island phenomenon, poor payment of public trust, poor payment convenience, poor regulatory support, poor law enforcement, poor staff management, poor social credibility, low penalty rate, poor parking regulation, poor parking service. Combi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to implement the specific case of fee management of the city, throwing intelligent parking manage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service platform and parking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 To realize "unattended Intelligent charge transport Parking there is a "smart parking.
Keywords:Parking; Internet of things; Intelligent parking; [email protected]
1 引言
將城市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相结合,实现“互联网+”模式下的智能停车,解决停车难问题。停车服务的新型城市智慧化,向国际级停车管理的投资、运营、服务多元化方向迈进。
2 城市区目前的停车管理的难点
“停车难”已经成为城市的通病,停车位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由于历史欠账和投资偏少等原因,停车泊位建设远远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交通需求,造成了城市交通的拥堵、停车 “一位难求”、大量汽车违章占道停放的局面。
以长春为例:截至2016年10月底, 机动车保有量达151万多辆,近年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2%,私人小汽车的增长速度更快,接近20%,中心城区超过70万辆,但中心城区停车位约22万个,按照城市规划常规标准,缺口总量为49.42万至62.4万个。
交通乱、停车难
城市区是 的老城区,道路设计前瞻性不足,标注化路侧泊位规划科学性交叉,组团式功能点较多,交通饱和度日趋增加,进出城节点交通流非常集中,中心商务区交通冲突无法根治,一旦出现市政建设的施工,交通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使得部分节点路段交通拥堵情况有所加剧,部分区域停车难、出行难、秩序乱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停车泊位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由于公共停车泊位的占有率、周转率、价格调节等多方面手段的利用才能实现公共资源的高效利用,但是目前路内与路外停车信息产权和所属单位不统一,并且缺少泊位占用信息的实时采集、诱导、信息发布和科学的交通智能化调优技术手段,使得停车人寻找空泊位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过高,直接和间接造成城市拥堵、碳排放增加。
收费公信力差
占道停车多采用人工管理时,停车费的计时、计费、缴费等全部由人工完成,停车人与管理员之间的费用认可一致性差,存在霸王车(逃费)、僵尸车(长时间停车不走)、部分缴费等各种跑冒滴漏现象,造成停车费流失严重。
支付便利性差
在现金缴费的收费过程中,现金兑零、专卡充值等极大地影响停车服务效率,假币支付等致使资金管理存在风险。
监管支撑性差
人工收费的交易信息是离线的,不能实时反映停车及收费现况;巡检监察服务也是全人工的,缺少停车事件的信息化管理,缺乏实时有效性和取证环节,不利于停车收费的监督管理和规范服务。 政府执法部门人力有限,无法投入到更多的监管业务中来。
执法联合性差
停车欠费缺少适用法律,停车欠费的法律归属不清晰,缺少强制措施;停车剐蹭定性难,停车缴费纠纷日益增多;各部门联合执法缺少技术手段、互动性差。
人员管理性低
由于经济收入低、流动性高,致使停车管理员的职业归属感弱、就业安全感低;人情车等跑冒滴现象普遍存在,未能有效遏制;停车费流失严重,严重削弱停车管理的公正、公平,降低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差
报纸、网络对停车纠纷个案的舆论无序引导,停车收费矛盾被无限放大,停车正能量日益降低。由于公共停车泊位的开放特性,严重影响相应的停车收费管理工作。
收费管理不透明,政府公信力遭到质疑。
违停处罚率低
交巡警巡逻查找乱停车、管理员无执法权的信息隔断致使违停现象屡禁不绝。公共停车泊位分布于路内路外,执法效率低。
停车调节性差
公共停车泊位白天拥挤、夜间空闲;小区停车场白天空闲、夜间拥挤。两者日夜互补特性明显,但缺少相应的信息化手段,未能有效利用。
上班族停车需求周转率低,停车时间长;公共停车泊位服务目标是停车时间短、高周转率。两者供需矛盾明显,但缺少相应的信息化平台,未能有效引导。
停车服务性弱
受制于现有停车收费管理方式,缺少停车基础数据的有效积累、缺少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缺少停车泊位资源的科学分析,地方政府、停车主管单位和交警部门对城市停车的收费、规划和调节等服务难以实现。
3 城市停车技术应用案例及效果分析
最早城市级道路停车收费:杭州在2008年开始应用城市道路停车收费技术及管理工作,全市共设置收费工作点901个,收费(管理)员1811人,道路公共停车泊位44032个(收费泊位17195个、免费26837个),在应用信息化系统和手持POS机收费之前,停车收入一年2000万,该城市从2008年开始着手停车收费智能化建设,采用单纯的手持POS机收费模式,以最近一年的收费数据来讲,上半年,全市共发生停车业务笔数800多万笔,其中收费笔数400余万笔,收费收入3400万元(月均553.99万元),较以往收费增加70%,拒付费733笔,同比减少29.7%;正常使用包月车辆12192辆(其中小区包月7536辆,单位统缴4656辆);期间,共接受12319热线、12345市长公开电话等社会投诉572件,月均95件左右,较该城市“停车新政”实施之初的月均686件减少了591件降幅86.2%。
该城市应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收费管理以来,最明显的是呈现了社会投诉逐步下降、收费区域基本保持盈亏状况不变两个特点。社会投诉下降,一方面得益于市、区两级停车管理部门从政策、举措等方面加强了收费管理,另一方面则因广大车主已接受并习惯于当前的停车收费模式。而城区盈利方面,现有的管理体制、收费模式、技术手段和方式等也是影响收费绩效的重要因素,甚至直接制约实施相关配套举措。
最大投资规模应用(1.5亿):深圳在2013年底开始城市道路停车信息化建设,使用车主APP自主缴费+车位检测器+系统的技术模型,在有立法处罚的政策监管下,自2014年以来,全市2万余个路侧车位,平均占用率为42%,全年处罚违停费用高于停车营收,另外,全市共计400多万车主,机动车辆250余万辆,注册APP车主不足50%。在处罚和停车政策刚性执行的情况下,如下问题最为明显:
(1)、车位占用率远远低于正常机动车使用标准(85%的城市路侧车位占用率为正常)
(2)、处罚违停收入大幅高于停车缴纳费用,这是很奇怪的现象。
(3)、注册使用停车收费APP的车主远低于实际机动车数量,更低于实际车主数量。这说明,车主对于該缴费方式的认可程度较低。
深圳的技术模式推动了全国应用,但是立法和市场模式的推进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即“智能化客观收费、无人值守、应收尽收”。
逐步推进技术及优化管理应用:成都在2011年就开始了城市道路停车信息化的相关工作,本着“收费优先、应收尽收、有据可依、培育素质”的原则,采用手持收费POS终端+系统的技术模式,对全市2万余路侧车位进行半人工收费,而后在2013年重新开始进行设备招标,2014年进行系统招标,在2015年完成了对全市1.3万个车位地磁+APP的招标工作。
在逐步养成车主自主缴费、适应信息化技术应用停车管理的模式的情况下,不断的深入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全市实际缴费率能够完成75%以上,城市停车纠纷大幅减少,保障行车安全、解决停车难的问题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全市车辆静态信息的采集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对于智能停车、智慧城市的建设愈发重要。
4 结语:
城市停车信息化的应用一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仅是收费,而是人们消费习惯和素质提供的过程。不能单纯依靠刚性的立法和政策的调节,需要市场的自发调整,也需要智能化手段的辅助。
目前,单一的手段进行停车管理必然无法满足城市停车日益发展的也许要求,综合集成的技术应用才能实现城市停车智能化的发展目标,将停车管理从基本的、有效的、简便的初始阶段即收费阶段开始,逐步向智能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从建设过程上分析:应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在原有收费效益基础上带来30%至50%的效益增长。人工收费和咪表收费只能占收费全额的30-40%,POS机收费能收到55%-60%,加入地感检测技术收入增加至75-80%,加入系统取证追缴、发卡收费、APP自主缴费、ETC收费等手段后,能收至90%左右,要实现无现金收费还需要同时加强执法和个人信用评价挂钩、精准的线上与线下数据诱导服务技术、等手段,最终才能达到“无人值守、智能收费、交通畅行、停车有位”的目的。
从技术形态上分析:最终的收费形态一定是综合多元化的技术集成方式,收费手持终端(智能手机)+车位检测器(地磁、雷达测位)+视频识别桩+城市通卡(停车缴费卡)+无人机监管+诱导系统+电子支付(APP自主缴费、微信支付等)+电子标签(电子车牌)+停车管理大数据平台。
基于物联网技术,将电子执法、稽查布控、静态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停车收费、诱导服务、电子化支付、增值消费、车辆互联服务(错时停车、分时共享)等功能进行整合;实现对机动车动态、静态监控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推送、指挥等功能,基于停车管理终端、诱导系统、电子卡口、图像识别系统等多重传感设备,强化交通管理,应用无人机等监管和监控技术,节约人工成本、高效管理停车泊位资源,对公共停车进行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提高已有交通设施和设备运用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打造领先的智能停车管理物联网服务平台和停车经营管理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陈雪梅,景然然.2015道路停车管理行业现状与思考[J].2015(6);P104
[2]杨运平,李硕,徐丽华.我国大城市停车问题分析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5,31(17):16-17.
作者简介:
姓名:周峰(1975.09--);性别:女,籍贯:江苏省无锡人,学历:本科,毕业于上海铁道大学;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技术;
关键词:停车;物联网;智能停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 brief analysis of intelligent parking in smart city
Zhou feng
(BejingGuoTieHuaChe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70)
Abstract: “Parking” has become a common problem of the city. The city of dynamic traffic and static traffic combined to achieve "Internet +" mode of intelligent park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arking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building a smart c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current urban parking management: traffic chaos, serious parking berth information island phenomenon, poor payment of public trust, poor payment convenience, poor regulatory support, poor law enforcement, poor staff management, poor social credibility, low penalty rate, poor parking regulation, poor parking service. Combi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to implement the specific case of fee management of the city, throwing intelligent parking manage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service platform and parking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 To realize "unattended Intelligent charge transport Parking there is a "smart parking.
Keywords:Parking; Internet of things; Intelligent parking; [email protected]
1 引言
將城市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相结合,实现“互联网+”模式下的智能停车,解决停车难问题。停车服务的新型城市智慧化,向国际级停车管理的投资、运营、服务多元化方向迈进。
2 城市区目前的停车管理的难点
“停车难”已经成为城市的通病,停车位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由于历史欠账和投资偏少等原因,停车泊位建设远远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交通需求,造成了城市交通的拥堵、停车 “一位难求”、大量汽车违章占道停放的局面。
以长春为例:截至2016年10月底, 机动车保有量达151万多辆,近年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2%,私人小汽车的增长速度更快,接近20%,中心城区超过70万辆,但中心城区停车位约22万个,按照城市规划常规标准,缺口总量为49.42万至62.4万个。
交通乱、停车难
城市区是 的老城区,道路设计前瞻性不足,标注化路侧泊位规划科学性交叉,组团式功能点较多,交通饱和度日趋增加,进出城节点交通流非常集中,中心商务区交通冲突无法根治,一旦出现市政建设的施工,交通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使得部分节点路段交通拥堵情况有所加剧,部分区域停车难、出行难、秩序乱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停车泊位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由于公共停车泊位的占有率、周转率、价格调节等多方面手段的利用才能实现公共资源的高效利用,但是目前路内与路外停车信息产权和所属单位不统一,并且缺少泊位占用信息的实时采集、诱导、信息发布和科学的交通智能化调优技术手段,使得停车人寻找空泊位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过高,直接和间接造成城市拥堵、碳排放增加。
收费公信力差
占道停车多采用人工管理时,停车费的计时、计费、缴费等全部由人工完成,停车人与管理员之间的费用认可一致性差,存在霸王车(逃费)、僵尸车(长时间停车不走)、部分缴费等各种跑冒滴漏现象,造成停车费流失严重。
支付便利性差
在现金缴费的收费过程中,现金兑零、专卡充值等极大地影响停车服务效率,假币支付等致使资金管理存在风险。
监管支撑性差
人工收费的交易信息是离线的,不能实时反映停车及收费现况;巡检监察服务也是全人工的,缺少停车事件的信息化管理,缺乏实时有效性和取证环节,不利于停车收费的监督管理和规范服务。 政府执法部门人力有限,无法投入到更多的监管业务中来。
执法联合性差
停车欠费缺少适用法律,停车欠费的法律归属不清晰,缺少强制措施;停车剐蹭定性难,停车缴费纠纷日益增多;各部门联合执法缺少技术手段、互动性差。
人员管理性低
由于经济收入低、流动性高,致使停车管理员的职业归属感弱、就业安全感低;人情车等跑冒滴现象普遍存在,未能有效遏制;停车费流失严重,严重削弱停车管理的公正、公平,降低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差
报纸、网络对停车纠纷个案的舆论无序引导,停车收费矛盾被无限放大,停车正能量日益降低。由于公共停车泊位的开放特性,严重影响相应的停车收费管理工作。
收费管理不透明,政府公信力遭到质疑。
违停处罚率低
交巡警巡逻查找乱停车、管理员无执法权的信息隔断致使违停现象屡禁不绝。公共停车泊位分布于路内路外,执法效率低。
停车调节性差
公共停车泊位白天拥挤、夜间空闲;小区停车场白天空闲、夜间拥挤。两者日夜互补特性明显,但缺少相应的信息化手段,未能有效利用。
上班族停车需求周转率低,停车时间长;公共停车泊位服务目标是停车时间短、高周转率。两者供需矛盾明显,但缺少相应的信息化平台,未能有效引导。
停车服务性弱
受制于现有停车收费管理方式,缺少停车基础数据的有效积累、缺少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缺少停车泊位资源的科学分析,地方政府、停车主管单位和交警部门对城市停车的收费、规划和调节等服务难以实现。
3 城市停车技术应用案例及效果分析
最早城市级道路停车收费:杭州在2008年开始应用城市道路停车收费技术及管理工作,全市共设置收费工作点901个,收费(管理)员1811人,道路公共停车泊位44032个(收费泊位17195个、免费26837个),在应用信息化系统和手持POS机收费之前,停车收入一年2000万,该城市从2008年开始着手停车收费智能化建设,采用单纯的手持POS机收费模式,以最近一年的收费数据来讲,上半年,全市共发生停车业务笔数800多万笔,其中收费笔数400余万笔,收费收入3400万元(月均553.99万元),较以往收费增加70%,拒付费733笔,同比减少29.7%;正常使用包月车辆12192辆(其中小区包月7536辆,单位统缴4656辆);期间,共接受12319热线、12345市长公开电话等社会投诉572件,月均95件左右,较该城市“停车新政”实施之初的月均686件减少了591件降幅86.2%。
该城市应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收费管理以来,最明显的是呈现了社会投诉逐步下降、收费区域基本保持盈亏状况不变两个特点。社会投诉下降,一方面得益于市、区两级停车管理部门从政策、举措等方面加强了收费管理,另一方面则因广大车主已接受并习惯于当前的停车收费模式。而城区盈利方面,现有的管理体制、收费模式、技术手段和方式等也是影响收费绩效的重要因素,甚至直接制约实施相关配套举措。
最大投资规模应用(1.5亿):深圳在2013年底开始城市道路停车信息化建设,使用车主APP自主缴费+车位检测器+系统的技术模型,在有立法处罚的政策监管下,自2014年以来,全市2万余个路侧车位,平均占用率为42%,全年处罚违停费用高于停车营收,另外,全市共计400多万车主,机动车辆250余万辆,注册APP车主不足50%。在处罚和停车政策刚性执行的情况下,如下问题最为明显:
(1)、车位占用率远远低于正常机动车使用标准(85%的城市路侧车位占用率为正常)
(2)、处罚违停收入大幅高于停车缴纳费用,这是很奇怪的现象。
(3)、注册使用停车收费APP的车主远低于实际机动车数量,更低于实际车主数量。这说明,车主对于該缴费方式的认可程度较低。
深圳的技术模式推动了全国应用,但是立法和市场模式的推进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即“智能化客观收费、无人值守、应收尽收”。
逐步推进技术及优化管理应用:成都在2011年就开始了城市道路停车信息化的相关工作,本着“收费优先、应收尽收、有据可依、培育素质”的原则,采用手持收费POS终端+系统的技术模式,对全市2万余路侧车位进行半人工收费,而后在2013年重新开始进行设备招标,2014年进行系统招标,在2015年完成了对全市1.3万个车位地磁+APP的招标工作。
在逐步养成车主自主缴费、适应信息化技术应用停车管理的模式的情况下,不断的深入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全市实际缴费率能够完成75%以上,城市停车纠纷大幅减少,保障行车安全、解决停车难的问题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全市车辆静态信息的采集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对于智能停车、智慧城市的建设愈发重要。
4 结语:
城市停车信息化的应用一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仅是收费,而是人们消费习惯和素质提供的过程。不能单纯依靠刚性的立法和政策的调节,需要市场的自发调整,也需要智能化手段的辅助。
目前,单一的手段进行停车管理必然无法满足城市停车日益发展的也许要求,综合集成的技术应用才能实现城市停车智能化的发展目标,将停车管理从基本的、有效的、简便的初始阶段即收费阶段开始,逐步向智能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从建设过程上分析:应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在原有收费效益基础上带来30%至50%的效益增长。人工收费和咪表收费只能占收费全额的30-40%,POS机收费能收到55%-60%,加入地感检测技术收入增加至75-80%,加入系统取证追缴、发卡收费、APP自主缴费、ETC收费等手段后,能收至90%左右,要实现无现金收费还需要同时加强执法和个人信用评价挂钩、精准的线上与线下数据诱导服务技术、等手段,最终才能达到“无人值守、智能收费、交通畅行、停车有位”的目的。
从技术形态上分析:最终的收费形态一定是综合多元化的技术集成方式,收费手持终端(智能手机)+车位检测器(地磁、雷达测位)+视频识别桩+城市通卡(停车缴费卡)+无人机监管+诱导系统+电子支付(APP自主缴费、微信支付等)+电子标签(电子车牌)+停车管理大数据平台。
基于物联网技术,将电子执法、稽查布控、静态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停车收费、诱导服务、电子化支付、增值消费、车辆互联服务(错时停车、分时共享)等功能进行整合;实现对机动车动态、静态监控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推送、指挥等功能,基于停车管理终端、诱导系统、电子卡口、图像识别系统等多重传感设备,强化交通管理,应用无人机等监管和监控技术,节约人工成本、高效管理停车泊位资源,对公共停车进行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提高已有交通设施和设备运用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打造领先的智能停车管理物联网服务平台和停车经营管理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陈雪梅,景然然.2015道路停车管理行业现状与思考[J].2015(6);P104
[2]杨运平,李硕,徐丽华.我国大城市停车问题分析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5,31(17):16-17.
作者简介:
姓名:周峰(1975.09--);性别:女,籍贯:江苏省无锡人,学历:本科,毕业于上海铁道大学;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