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村 包容四海,家声第一

来源 :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r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光炯炯中读到“活得坦荡”
  来到下沙村正好是农历七月初一。上午阳光曝晒,虔诚的信徒擎着香薰祈福,整座广场弥漫一股香火味。这里四周种着高大的椰子树,映衬观音像和佛像,倒有点东南亚风情。
  负责下沙村文化宣传工作的黄华海和我约在这里见面。他是本地村民,对家族史熟稔于心。下沙村于南宋中晚期建立,距今约有800多年。现居本地的村民有1700多人,而身在海外的下沙原籍黄氏后裔却达4000余人。
  联想到他们的远祖是以开拓精神闻名的黄峭公,下沙村有如此多侨胞便丝毫也不意外。广场宽阔而整洁,黄华海记得小时候这里盖着成片瓦房,村里人在空地上晒谷子,他绕着谷堆和伙伴嬉戏。改革开放后村里成立股份公司,董事长黄英超找到空地边上的人家,一户户地上门劝说谈判,才移平房子建起如今的广场。
  古时的下沙村临海且土地肥沃,自建村以来,村民以耕田、种蚝、捕鱼为生。改革开放后下沙村大部分土地被政府收购,村民以房地产起家,过上富裕生活。“现在很多村民都不住自建房了,都搬进了小区里。”黄华海指着不远处的高楼说,“把门一关,都不知道隔壁邻居是谁。建这个广场,就是在各种节日和活动里把村民聚集到一块儿,感情就不会疏远了。”
  我沿着广场边缘慢慢踱步游览。除了神像,这里还有三座我叫不出名字的雕像。第一座是一个头戴长翅帽的宋代官员,一手握书卷,一手提宝剑,仪态威严。黄海华告诉我,他是率先来到深圳定居的黄氏先祖黄默堂之孙黄石,深圳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进士。走上仕途后的他为抗击元军南征北战,把唯一的儿子送回下沙照顾双亲。临别时黄石写下一首《勉子》诗,当中有一句:“一门忠孝须全在。”黄氏后人为其造像,正是弘扬他爱国爱家的精神。
  第二座雕像是一身军装、手握短枪的革命战士黄耀庭。他追随孙中山参加推翻清朝统治的民主革命,出生入死,很受孙中山赏识。他的名字原本叫黄恭喜,孙中山认为恭喜发财是中国人的旧观念,一个人不能只為自己发财,而要解放四万万同胞,光耀门庭,于是为他改名“耀庭”。辛亥革命成功后,黄耀庭推掉封官回到故乡侍奉双亲。
  英雄最后平静地解甲归田,是故事的结尾吗?我追问黄华海,得到的是这样的结局:民国二年,宝安县太爷刘少华贪污腐化,当众调戏妇女。气愤的黄耀庭与广西武师将其痛打一顿。但刘少华不思悔改,1916年,趁黄耀庭生病时指使爪牙下毒。黄耀庭被害身亡,终年44岁。爱戴他的乡民们不懈地追查真相,最终严惩凶手。
  听完这个故事,再看铜像便感到唏嘘。在乱世,英雄注定是不凡的。黄氏族人立像为念,希望后代能继承他的一身正气。
  第三座铜像,则是上沙村祖辈耕田和种蚝的塑像,寓意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这三座雕像跨越古今,是下沙村民引以为傲的存在。我在雕像的目光炯炯里,读到了下沙村民对重孝道,爱国家,活得坦荡的追求。若说了解一个人要看他追求什么,那么了解一个村落显然也是如此。
  下沙人的信条是“家声第一”
  临近正午,被阳光炙烤和香火熏染的广场似一个大蒸笼。黄华海带我走进广场边上的侯王庙里,跨过门槛的一刹那,清凉的感觉直抵人心。整个空间挑高很高,庙顶的黑瓦充满神秘感,阴影重重地投下来。正殿内庞大而雕镂精致的石柱,显出一派庄重肃穆。
  我很少在深圳看到如此气派的庙宇,纯金箔占据了主殿的百分之八十,贴满神像、屏风、楹联等。据说这些纯金箔厚度不到0.1微米,比一张纸烧成的灰还薄,真正薄如蝉翼,流光四溢。侯王庙最初建于明朝晚期,2010年村里筹集了一千多万款项邀请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花费近两年时间修建此庙。下次外地朋友来深圳,我想我会带他们来到福田下沙:看中国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灰塑工艺,触摸珠三角最精良的建筑材料。
  侯王庙旁还有一座建于明朝的黄思铭公世祠,是黄氏族人为了缅怀黄思铭的功绩而建。黄思铭在世时领导下沙村民将农耕和养蚝业的规模迅速扩大。跨入祠堂,首先看见屏风门上悬挂“解元”二字牌匾,那是从前黄氏子弟考中举人时朝廷所赐。下沙村民向来重视教育。黄华海小时候曾在宗祠里读幼儿园,改革开放下沙村富裕起来后,他才转入村内兴建的下沙小学读书。
  村内还制定了教育奖励办法:凡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每人奖励10万元,取得硕士学位的奖励12万元,取得博士学位的奖励15万元——不知引起多少村外人羡慕。
  黄思铭的功绩不仅是带领村民走向富裕,他还复兴了祭祀传统。解放后祭祖习俗衰落,直到1984年后才逐渐恢复。领导人黄英超拜访村内每一位90岁以上高龄的老人,将祭祀步骤和祭文一字一句记录下来。黄华海有一次跟黄英超吃饭,“他讲他做这些事情,就是想让下沙年轻的一代人,弄清楚自己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每年下沙村举行春祭和秋祭,祭祀地点在黄思铭公世祠和莲花山的黄默堂墓前。2011年6月,下沙黄氏祭祖习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宗祠里有一块“家声第一”的牌匾,黄华海解释说这是下沙村人不论走到哪,都必须以家族荣誉为第一的意思。这样的信念,颇有古中国的遗风。事实上,回顾历史兴衰也正是这样:一个人对家族负有责任感,会更想为社会创造价值,甚或为国家赢得荣誉。
  从种蚝到“种房子”,再到包容四海
  此行的最后一站是到下沙博物馆,在馆内我见到以前村民种蚝的雕塑模型。上世纪90年代之前,养蚝占下沙村村民总收入的60%左右。下沙村背山面海,环境得天独厚,养蚝规模最大时有蚝田四万多亩,分布在现今红树林一带。
  90年代初期,下沙村绝大部分土地和海滩被政府征用,尤其红树林还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你们现在不再种蚝了吧?”我问黄华海,彼时他正站在下沙村的现代模型前,伸手指指模型里的高楼笑着说:“我们现在改种房子。”   下沙村无疑是个富庶的城中村,对于我好奇的致富之路,黄华海从1992年下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下沙公司”)成立讲起。当时下沙在深圳率先实施旧村改造。在旧改最初,福田区委和下沙公司紧密合作,通过对旧民居、交通道路、供电供水设施等的改造,推动了村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大幅度改善环境;同时又建立了高效的社区管理,最终推进深圳的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
  在历史瞬息万变的进程里,下沙村把握住了机遇。下沙公司与万科、绿景、京基房地产公司合作,利用旧工商业区改造,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与京基开展的打造总部基地项目建成后,下沙集体物业将可能增值至70亿元以上,年收入达亿元以上,每年可为福田区产生财税20亿元以上。以往节庆日下沙村的舞龙舞狮队在广场表演,背景正是国际化的购物中心KKOne,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叠合,皆大欢喜。
  改革开放前,“黄”姓是村里的大姓。而如今据福田区统计,下沙村的常住人口达8万人左右,其中外来人口占绝大多数。村民的收入里,最主要的还是房租收入。在村里你可以每月花高价住公寓,也可以花500元租个单间。每个来深圳打拼的年轻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正是深圳的魅力。以往人们对城中村的印象是脏乱差,而下沙村乘着改革开放之风,借力区政府的有效规划,被网友称赞为“福田的另一个CBD”。
  最早下沙小学的学生都是村民的孩子,随着外来人口增多,校内的孩子也来自五湖四海。我电话采访了下沙小学教科室主任姚莉,她告诉我在六年级综合实践的校本课程中,会要求学生调查下沙村本地的风俗文化,以及下沙村外来人口的生活习性。通过书写一份调查报告,外地学生了解了下沙村,而本地学生则认识了外地人。电话里姚主任认真地说:“下沙村是深圳最大的城中村。居民和外来人口都了解对方的过去,知道对方将来的需要,才能把城市建设得更好。”
  ——“来了就是深圳人”,我挂了电话默默想道。这个信念能早早在孩子心中种下,正是深圳的希望所在。
  下沙工商业区汇集商场、酒店、饮食、服装业等,其中有闻名全国的服装品牌在下沙设点,包括影儿、娜尔思、翠柏、禁牌时装等等。下沙地处市中心的位置,具有良好的商业气氛,加上政府扶持,助力了一批国产品牌的成长。“以前影儿在经营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伸出了援手,让他们延缓交租。”黄华海说。这种颇具人情味的举措帮助了艰苦起家的创业者,下沙村最终成为深圳的“名牌时装村”。
  如今的下沙村将旅游作为龙头产业,发挥下沙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俗建筑文化、广场文化、 饮食文化、博物馆红色景点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优势,与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构筑成一条生态漫步通道,延伸下沙旅游产业的发展链条。拿博物馆举例,这里每天接待100-300名来自日韩等地的游客,福田区的旅游资源,正慢慢铺展在海外游客面前。
  站在博物馆里,我联想起以前在书上看过,种蚝收获的季节是在冬季。天越冷,蚝越肥。村民们都是在寒冬腊月跳到刺骨的海水里,把蚝从水中捞起。这一趟游览,我对下沙村短短30年内的变化如同亲历,颇有些感叹。过去下沙村自给自足,不少村民为生计所迫远渡至国外;如今村里富庶了,老一辈回来落叶归根,无数年轻人涌入这里,开辟新天地。
  临走时天气依旧酷热难耐。黄华海说:“你要是有兴趣,可以晚上过来广场。这里的晚上凉快些,跳广场舞的人都分好幾队。”我笑着点点头,那副热闹场景,我完全能想象得到。
其他文献
翻开欧洲人的历史食谱,会发现他们从中世纪以后开始加速吃肉,一度变成极爱食肉的族群,尤其是吃马肉和蜗牛的法国人,疯狂程度比中国人差不到哪里去。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四分之三的国界是海岸线,如果你逛逛当地市场,会发现肉橙色的三文鱼和长着巨螯的龙虾的价格比想象中便宜多了,法国菜能从意大利菜的小跟班,发展成为广博的菜系,地理位置功不可没。  风翻过阿尔卑斯山脉,吹向西欧平原,牧场的草高高低低地摇摆,拥有最
期刊
整个人都蔫掉了  周末,儿子周舟嚷着要去海洋水族馆。老公周岩出差还没回来,何婉一个人带周舟去玩。却没想到从水族馆出来时,遇见刘声远。  上海这么大,分开五年,他们老死不相往来。到底,还是碰上了。  何婉的第一反应是带儿子离开,但还是来不及了,刘声远已经看到了她。两人都有点惊讶,也有点局促。是刘声远先开的口:“孩子都这么大啦?”  周舟嘴甜,叫了声“叔叔”。何婉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就随口问了句:“你
期刊
2017年8月3日,四名中国男子身穿仿制二战日军军服,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广场拍照玩儿。四人合影在网上流传之后,引起网民的普遍愤怒。上海警方随即介入,远赴四川、浙江、北京等地深入调查,五名涉事男子见势不妙,投案自首。8月23日,上海警方对涉事男子李某、高某、项某处以行政拘留处罚,其他二人因未成年,被教育训诫。  图好玩捅出大乱子,只因为他们不懂历史,即使事发之后,不少看热闹的人依然不知道四行仓库
期刊
八卦岭购书记  大学毕业后我在深圳的一家时尚杂志社工作。文章写得四平八稳,淡如凉白开。于是能把飞机餐和速溶咖啡都写成趣味专题的主编对我说:“你去八卦岭看看吧。”  她指的是八卦岭的图书批发市场,在那里你能够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淘到国内外的各种刊物。第一次去批发市场,只见几十家书店盘踞在同一幢大楼里,一摞摞书刊从面包车里卸下,老板和店里的伙计们坐在地上拆装拣货。过道里只有简陋的指示牌,标注店里卖的是教
期刊
你看过电影《破风》吗?如果别人想要了解骑行,我会这么问对方。  2013年,我从武汉来深圳不久,在福强路边上的浦发银行工作,一个人挺无聊,隔壁大有利的经理时常来办业务,他看见我骑单车上下班,说我可以跟他们一起去骑单车,介绍我加入了上沙的深圳纵横骑行部落。  当时车队每周三举行活动,周末也会出去玩,2013年到2014年,深圳举行过很多单车比赛,比如环深圳湾体育馆骑行等等,我还骑着山地车在观澜越野。
期刊
推敲“福田故事”本期“温度”人物时,区委宣传部领导脱口而出:“陈如豪夫妇,感动中国的全国道德模范!”  陈如豪、吴清琴夫妇照顾英雄巡警儿子陈文亮二十年的故事,在深圳家喻户晓,连我不怎么关心时事的妻子都知道,叮嘱我:“去采访的时候,记得带一束鲜花。”  陈家住在金色花园,和女报杂志社隔莲花路相望,采访应该很方便。一个周五的下午,我拨通陈如豪先生的电话,想和他商量下周的采访时间,陈先生说:“要采访你就
期刊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如果问1000个人为什么来深圳,恐怕会有1000种理由,而问他们为什么留下来,答案也许能找到一个共同点:快乐。  今年11月7日发布的《福田区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福田区2017-2035年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按照目标,福田将以“曼哈顿+硅谷”为对标、以“金融+科技+文化”为特色、 以“CBD+高新区”为形态,打造成粤港澳世界级湾区现代产业引领区。这一定位的提出
期刊
2015年6月25日,两岁的欣仔拥有了他的第一辆平衡车。  这辆从淘宝购入、价值398块钱的木头平衡车陪伴了他整整两年,骑过市民中心的街头,遛过无数公园,我感觉这是我们买过最划算的玩具。  爱上骑车之后,欣仔的平衡性、车感得到了锻炼,性格也变得比较独立,出门就想带车,不再吵着让大人抱了。  今年5月通过朋友分享的链接,我才知道原来还有平衡车的比赛,欣仔第一次参加的时候,好像还不太明白比赛的意义。决
期刊
小慧是她居住地这一片的“片儿花”,就像管这一片户口的“片儿警”一样;但她管的只是未来某一家的户口,因为要她答应嫁给某个人了,才能组建新家庭办理新户口。  小慧既聪明又美丽,片儿花名不虚传,这一片不知道有多少男人想和她组建新家庭,办理新户口。小慧有这资本,自然也挑剔得很。  小智和她虽然老家都在同一个地方,但处了一年多的朋友,关系似乎也没有取得多大进展。有时试探她有什么择偶的标准,小慧只说了四个字:
期刊
一读者被老公打了,总结说女人千万不能倒贴男人,被倒贴的男人是不知道好歹的。她老公家里条件比较差,她爸怕女儿受苦,自己出钱给两口子买了套房子,她老公打她一顿的时候,终于暴露出真容了:“你以为你家出了套房子了不起是不是?啊?”  她问我她老公是不是该被雷劈死。我说:“你日常有点小争吵的时候是不是常把‘你滚出去,这是我的房子,有本事你自己去买套房啊’这种难听的话,挂在嘴边?”她说她是常说这种话,但是没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