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了需要按照社会需求来探索中职德育教育的新模式,首先提出了实施这一教育模式需遵循的要点,接着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可以为中职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面向社会需求;中职德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新时代下,中职教育蒸蒸日上,需要这些中职院校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面向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它作为国家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校领导必须认真对待,培养出高素质的建设者。为了使得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就必须在校园内进行思想与行为的道德教育,老师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方式,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新模式。本文充分考虑了社会上面对人才的需要,分析了中职德育教育的关键要点,希望广大教师可以按照这种模式来要求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做好理论准备。
二、实施这一教育模式需遵循的关键要点
(一)要考虑中职教育的特殊性
中职教育的首要目标考虑的是学生在校学习之后的就业情况,也就是说,相应地教学方向就比较明确,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不能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理论性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引入德育教育的内容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得学生发展得更加全面,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的培育[1]。
(二)教育学生树立德育意识
管理好中职学生的关键是用德育为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中职院校的领导、教师以及其他人员需要密切地配合,他们在完成自己的基本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关照学生的思想,老师要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出现的违反德育教育的行为,老师要进行思想教育或者心理疏导,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使得学生朝着德育的大方向越好越快的发展。
(三)加强校企联合,强调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依靠就业结果进行反馈,现行教育体制要求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这个要求既是为了学生能够顺利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是德育教育的考察重点。中职院校的管理需要教育者加强校企联合,强调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考察,要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出来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外[2]。中职院校要积极调研与到企业调研,可以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企业的生产生活,通过学习与领悟,明白一个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
三、面向社会需求的德育模式采取的做法
(一)需要全员参与,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全过程之中
德育教育的实施需要多个主体进行积极配合,院校领导需要安排教育人员,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渗透式教学。课堂是最有效的德育教育场所。老师在课堂中除了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以外,要格外的关注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的思想情况,如果他们遇到困惑或者有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快速地安排处理,对于一些小错误以批评教育为主,尽量以安抚与疏导为主,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可以按照面向社会的德育需求来严格要求自己,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安排德育教育主体活动,可以是ppt演讲或者是德育征文的形式进行实施,总之,要有意识的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开展线上德育教育
学校的德育工作需要线上与线下结合开展,有关部门可以依靠网络的宣传面广、辐射过程长的优势进行宣传,在校园里面开展线上教育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学习德育直播课。完成思想与精神的洗礼,使得学生可以做到严于律己,学习德育模范的先进事迹,用高尚的道德行为标准来规范他们的行为,比如,我们熟知的青年大学习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这里面有不同的专题,可以让学生了解先进事迹,向他们致敬。网络德育教育需要让学生明白,网络空间也要注意个人言行,不能违反网络道德,需要我们严格遵循网络的规范与道德的要求,提高自己的修养[2]。
(三)加强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培养职业道德
德育教育不能纸上谈兵,如果只是停留在学校的教育之中就不能達到面向社会需求的目的,有关负责单位需要与周围的企业沟通交流,让企业给予学生一个在实践中培养职业道德的机会,比如,学校为学生安排一些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专业的实训与实习的机会,让这些学生通过实践,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德育理论知识进行发挥,逐渐明白了工作中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同时,学生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实习中适应社会对本专业职业道德的需要。
四、总结
本文提出了面向社会需求的德育模式采取的做法,需要多主体的全员参与,将德育教育慢慢地渗透到学生学习全过程之中,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的德育教学,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学习的职业道德,让他们成长为社会需要的职业化人才,具备良好的德育素质。
参考文献
[1]文奕.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思考.生物技术世界.2015(09):181.
[2]陈雯婷 .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工作的创新[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4(04):97.99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学历,职称,目前从事的工作或研究方向。
关键词:面向社会需求;中职德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新时代下,中职教育蒸蒸日上,需要这些中职院校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面向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它作为国家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校领导必须认真对待,培养出高素质的建设者。为了使得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就必须在校园内进行思想与行为的道德教育,老师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方式,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新模式。本文充分考虑了社会上面对人才的需要,分析了中职德育教育的关键要点,希望广大教师可以按照这种模式来要求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做好理论准备。
二、实施这一教育模式需遵循的关键要点
(一)要考虑中职教育的特殊性
中职教育的首要目标考虑的是学生在校学习之后的就业情况,也就是说,相应地教学方向就比较明确,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不能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理论性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引入德育教育的内容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得学生发展得更加全面,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的培育[1]。
(二)教育学生树立德育意识
管理好中职学生的关键是用德育为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中职院校的领导、教师以及其他人员需要密切地配合,他们在完成自己的基本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关照学生的思想,老师要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出现的违反德育教育的行为,老师要进行思想教育或者心理疏导,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使得学生朝着德育的大方向越好越快的发展。
(三)加强校企联合,强调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依靠就业结果进行反馈,现行教育体制要求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这个要求既是为了学生能够顺利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是德育教育的考察重点。中职院校的管理需要教育者加强校企联合,强调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考察,要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出来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外[2]。中职院校要积极调研与到企业调研,可以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企业的生产生活,通过学习与领悟,明白一个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
三、面向社会需求的德育模式采取的做法
(一)需要全员参与,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全过程之中
德育教育的实施需要多个主体进行积极配合,院校领导需要安排教育人员,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渗透式教学。课堂是最有效的德育教育场所。老师在课堂中除了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以外,要格外的关注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的思想情况,如果他们遇到困惑或者有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快速地安排处理,对于一些小错误以批评教育为主,尽量以安抚与疏导为主,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可以按照面向社会的德育需求来严格要求自己,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安排德育教育主体活动,可以是ppt演讲或者是德育征文的形式进行实施,总之,要有意识的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开展线上德育教育
学校的德育工作需要线上与线下结合开展,有关部门可以依靠网络的宣传面广、辐射过程长的优势进行宣传,在校园里面开展线上教育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学习德育直播课。完成思想与精神的洗礼,使得学生可以做到严于律己,学习德育模范的先进事迹,用高尚的道德行为标准来规范他们的行为,比如,我们熟知的青年大学习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这里面有不同的专题,可以让学生了解先进事迹,向他们致敬。网络德育教育需要让学生明白,网络空间也要注意个人言行,不能违反网络道德,需要我们严格遵循网络的规范与道德的要求,提高自己的修养[2]。
(三)加强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培养职业道德
德育教育不能纸上谈兵,如果只是停留在学校的教育之中就不能達到面向社会需求的目的,有关负责单位需要与周围的企业沟通交流,让企业给予学生一个在实践中培养职业道德的机会,比如,学校为学生安排一些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专业的实训与实习的机会,让这些学生通过实践,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德育理论知识进行发挥,逐渐明白了工作中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同时,学生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实习中适应社会对本专业职业道德的需要。
四、总结
本文提出了面向社会需求的德育模式采取的做法,需要多主体的全员参与,将德育教育慢慢地渗透到学生学习全过程之中,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的德育教学,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学习的职业道德,让他们成长为社会需要的职业化人才,具备良好的德育素质。
参考文献
[1]文奕.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思考.生物技术世界.2015(09):181.
[2]陈雯婷 .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工作的创新[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4(04):97.99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学历,职称,目前从事的工作或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