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情感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e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是新课程赋予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要完成好这一使命,就要从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的情感、启发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情感等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学 途径
  《初中课程标准》与传统语文教学比较,一个重大的突破是重視基础功能的人文性,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培养学生高尚的美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应该对情感教学给予足够的关注。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应从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的情感、启发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情感等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的情感
  情感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并非教师的概念性的阐释就可以让学生接受或者是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所以,要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的情感,让学生共同探究情感领域中的问题。
  1.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
  教学环境是指课堂内各种因素的总和。课堂环境是由物质环境、课堂中的人际关系、课堂的气氛等因素构成的。课堂物质环境,如室内的空气质量、适宜的温度、柔和而充分的照明、和谐的色彩、师生的位置关系等,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包含情感因素,但在施教者创设这些环境的时候总是带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在里面的,而且这些因素也总能让人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情感,从而对人的身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用优美的语言来感染学生的情感
  在这里应该明确的是:优美的语言来自于两个渠道,一是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的语言;另一个就是教师自身优美的语言的感染和熏陶。现行的语文教材入选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让学生读起来如含英咀华,虽然有的文章短小精悍,意简言赅,但是当我们浸润其中却余味无穷。解读这样的文本,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生命的灵动、情感的激荡,人生的蓬勃和世态的冷暖。透过自然万物的形象表征,学生所能洞悉的是其深层的意蕴,这种深远的意蕴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熏染,启迪着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的发展。
  二、启发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情感体验
  所谓多维度,我想应该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充分挖掘文本文意的多层性和内在的艺术张力;二是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要求体验者能够多个角度去思考,并通过换位思考等方式,体验到自己不曾想过或是不曾接触过的情感世界。
  1.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文本的艺术张力
  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活动首先是对文本意义的建构的活动。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的应该积极倡导发散性思维。文本的意义是需要读者去建构的。正如接受美学中说的:“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本意义的建构就是这样的,有多少个学生就会有多少个文本的崭新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抛掉自我狭小的意识圈子,打开学生的思维站在更高高的境界,展望文本的情感世界,透视文本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思索文本中每一个情节的真实,力求让学生对人物、事件有更多的解读和体验。这是由于文本的开放性的特点,赋予了读者广阔的阅读的视野和宽广的心灵感受。
  2.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情感体验
  如在《最后一课》中分析韩麦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教师如何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取舍、整合,由散到聚,既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又将目标达成一致,趋于一定程度的统一,就需要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设计,且引导要得力,只有让众多个性中的共性得到充分显示,让矛盾的双方或诸多对立面不断转化,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在平衡与不平衡中不断地动态变化发展,让课堂呈现出“多元——集中——多元”的态势,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地充满生命力。
  三、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情感
  文本中的情感体验应该迁移到生活中去,这是语文情感教学的最终的归宿。这就要我们在文本与现实之间寻找共同点,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教师应该有文学生活的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对文本的文意多维度的挖掘和张力的体验找到与生活中某种情感或是场景相似的点,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引导让学生的情感发生迁移,最终回流到我们的生活现实中来,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的情感、心灵的感悟及生命意识的唤醒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落脚点。这个过程还需要较适合学生情感的交流与回流的相结合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戴少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吉林教育》,2008年 ,07期。
  [2]语文课程标准[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其他文献
多媒体这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引进教学课堂,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下面几点,就是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成功应用。  一、多媒体语音准确,有助辨音,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民乐地区的方言中有“ai.ei”、“an.ang“和阳平、上声语音混淆的现象严重,大部分教师的语言中这样的语音错误也很严重,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生,多媒体这一信息技术课堂的进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高效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实现中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堂 高效教学 策略  当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倍受人们关注,语文已成为众矢之的。作为身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冷静思考语文教学的高效性。所谓“高效”可以从两个维度上来界定:一是效能与效率,着眼效能,提高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我省的全面施行,学生活动在课改中的地位与作用逐渐突显出来,这也体现了新旧课程标准的一些内在不同。在旧有的课程标准中,数学教学偏重于系统数学知识的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活动。而新的课程标准,将学生活动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早在19世纪末,皮亚杰在其发生认识论中强调内在智力过程起源于活动;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学也认为,学校的教育即生活,主张教育的内容要以儿童的社会生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初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法采用与探索。从情境的创设到具体教法的实施,为新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实践与理论的依据。  关键词:初中政治 探究教学 理论实践 情境创设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有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达到对知识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起教师导、学
期刊
吕叔湘曾说:“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显然语文教学不是局限在教会学生基础的知识,而是把语文课堂作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一个生活的浓缩片段、一个理想展翅的天空。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翱翔,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教师必须在语文课堂中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质疑提问模式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
期刊
所谓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的想像。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像对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像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像,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可是旧课程扼杀了学生的想像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积弊,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  一、在诵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主法。”而现在的学生学习依赖性强,不积极动脑筋,遇到困难就等着教师讲解,没有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并且一些教师非常担心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喜欢把知识掰成一小块一小块喂给学生;或者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设计好问题,一问一答,课堂
期刊
摘 要: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人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需要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新课改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展,以自己的体验获取知识和技能。在生物教学中重视对学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前提。教师要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充满活力,才能事半功倍,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就能促使学生积极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并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不利用节假日补课的前提下使教学成绩上升,是每一位物理教师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三全五优化”的教学方法施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优化 课堂 教学 全面  “三全”即全体、全面、全程。全体: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全面:提升全面素质,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全程:实
期刊
摘 要:随着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和大量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上学,加之计划生育使一些农村地区小学生源萎缩,农村小学小班化随之而生。小班化教育是当代小学教育改革的世界性趋势,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小组合作学习又是小班化教育中一条极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主要是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间的互动,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