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有系统学习过钢琴的学生中都会接触到奏鸣曲这个题材,其中op31no3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奏鸣曲作品中较为成熟的一首,本篇文章从贝多芬简介及创作背景、贝多芬奏鸣曲音乐性的特点和演奏特点等方面来分析,较为详细的描述了这部作品所给人展现的情景。
关键词:奏鸣曲 情景化 演奏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9-0053-03
一、贝多芬简介及创作背景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18世纪中、下叶的欧洲是个十分动荡的年代,法国掀起了“启蒙运动”,要弘扬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提倡理性,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反对教会、階级的束缚,德国受法国的影响在18世纪下半叶也发起了“狂飙运动”。贝多芬也是这个运动的支持者,在当时这个时期,音乐家的地位跟奴仆的地位差不了太多,因为他们也需要固定的收入来作为自己的生活保障,但是他们向往做一个真正自由的艺术家,其中有很多音乐家不能忍受这个耻辱都选择自由艺术家的行列过流浪的生活。
贝多芬的创作分为四个时期“波恩时期”“维也纳时期”“成熟时期”和“创作晚期”。“波恩时期”是他的幼年及青年时代,良好的音乐氛围让他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虽然贝多芬的童年比较悲惨,他的父亲期望他能跟莫扎特一样被称为神童,经常逼迫他去学习和演出。根据贝多芬成年时期的生活环境,他也创作出了一些很轻松欢快的曲子,有点莫扎特、海顿的风格。“维也纳时期”是他创作最辉煌的时刻,他经常参加一些贵族的音乐聚会,他的音乐天赋和创作才能让他得到很多贵族的青睐,他游走在那些贵族之间以为自己跟他们都是平等的。但是当他发现他自己爱上那些贵族的小姐,去追求她们屡次失败,从此感受到他其实在那些贵族的心中地位并不高,而且发觉自己的耳朵听力越来越差的时候,他终于打破了对贵族以及上流社会的幻想,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现实处境。他在这个时候才开始正面的了解当时法国大革命的情况,进而投身其中进行反抗。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是他创作的最辉煌时期,这个时期才奠定了他的创作基本思维,这才是真正的贝多芬,作品具有英雄性、不断的反抗精神,富有激情。同时他的作品也给那些正在反抗的人民带来精神上的鼓舞。在贝多芬的“创作晚期”他的耳朵已经几乎听不见了,虽然他对革命的胜利仍然没有失去信心,但是他作品中的英雄性已经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在艺术构思上更加深刻、细致和复杂了。贝多芬奏鸣曲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早期:1796年至1799年。中期:1801年至1814年。晚期:1815年以后。这次我们要浅析的奏鸣曲,就是贝多芬在中期前半期所创作的曲子。在这个时期他对奏鸣曲的探索和学习已经结束了,从他的音乐中就可以感受到他思想上的成熟。在奏鸣曲的创作上他渴望突破传统实现创新,有很多大胆新奇的想法等待去尝试。他的耳朵听力越来越差,有过几段山盟海誓的爱情也都不了了之,他越来越不喜欢与人交往。第十八首奏鸣曲(op31no3)是在1802年年初开始写的,这时的他虽然在生活上有些许挫败感,但并不影响他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所以该奏鸣曲具有对比性。
二、从情景化分析贝多芬奏鸣曲op31no3音乐性的特点
音乐情景化就是把音乐中所诉说的感情与景象转化成好像真的活灵活现发生了一样。
这首奏鸣曲可以想象为有个猎人去森林中捕猎,被小鸟们愚弄,紧张刺激中又带有欢快滑稽的情景。速度为快板,拍子为四三拍,四三拍大多为舞曲的拍子,这里用强弱弱节奏的四三拍也体现了整首曲子较为轻松愉快的感觉。
(一)奏鸣曲的呈示部
该奏鸣曲中呈示部的主部开始不以原调出现,和声听起来很有神秘感,猎人偷偷的出现了。前两小节虽然音乐术语为弱,但是不要太弱,要听见最上方连贯的dol fa fa,像是歌唱一般,跟随着呼吸弹奏,一定要精确附点和休止的节奏,还要听见下方的音程以及和弦,像是一个背景铺垫,落键要整齐。第3、4小节渐慢,增加紧张感,有种疑问的感觉,弹奏时手指贴键,手腕像提线木偶一样,这里的踏板要注意踩一半就可以,感觉就像凌晨四、五点的被雾缭绕的森林,朦朦胧胧看不清楚的样子。之后渐强踩全踏板一直到突强重新回归主和弦,像是清晨第一缕阳光一下穿透晨雾直射在森林中。还要注意延长音拖够整个实值的一半,阳光逐渐照亮整个森林。其间踏板要换干净,感觉到声音的延续。
之后速度还原,像是小鸟们都睡醒了,叽叽喳喳的开始追逐打闹,弹奏时注意连线后的小呼吸扣口,突出上方旋律的同时又要注意中部音程节拍实值保持好,左手的八度音程手型保持不动,上下摆动手腕敲击键。
八度音程弹够一拍后要收干净,空拍实值要精准,也要听见这部分右手部分的旋律(xi xi xi mi),左手贴键弹奏,顿音部分要明确,不要过于活泼,保持平稳,像是小鸟们刚睡醒纷纷跳上枝头四处张望一样。站稳了脚跟后又是情景再现。左手的和弦要明亮但不刺耳,声音清晰节奏明确。之后的部分感觉跟开头很相似却有所差别,可以想象成猎人又出场了,他发现了这些美丽可爱的鸟儿,偷偷摸摸的藏在树后面暗暗观察想找准机会下手捕捉它们。
从速度还原的地方开始场景又换成小鸟们的天下了,第15、16小节除了注意右手的旋律弹清楚外(sol fa fa sol fa mi fa sol mi),还要注意左手八度音程的旋律也要弹清楚(xi xi xi mi),从第16小节开始左手就有相同的八分音符了,演奏时要有节奏感,声音要横起来。这些音符像是猎人从远处向小鸟们跑来,但是猎人是比较愚笨的形象,所以只会匀速前进,第17、18两小节像是一问一答充满爱意的简短对话一样,指尖用力手腕放松,声音坚定又缠绵,右手弹两个声部,音程部分像是黑管在演奏,下面的单音像是巴松在演奏一样,小指要控制好,手指别太软,声音弱一点不要太突兀。第19、20小节也要注意左手上方的旋律,右手的十六分音符弹奏时注意手掌张开,像跷跷板那样演奏,突出旋律声部,结尾要有收束感。右手像是小鸟,左手像猎人。猎人已经追上了小鸟,小鸟们当做没看见的样子继续一会儿上一会儿下的飞,故意逗猎人,猎人还是在匀速追小鸟,自以为小鸟们没有发现他。 从第24小节开始变成音符的跑动,弹奏时要轻巧有颗粒性,手指不要溜音。25小节左右手是相同的音型,顿音要短促、手指直接按下去,手腕固定好不要动,用手掌敲击。像是小鸟在树之间上下乱跳躲避猎人的追捕,它胸有成竹的认为猎人一定抓不住它,所以在弹奏时要轻快要稳。猎人跟它是同步动作,只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到30小节变成渐强连跳,并且反复强调,戏剧性加强。力度渐强过后突然变弱,像是小鸟停在了树上。在32小节,气氛又阴森下来,猎人看见小鸟不飞了,脑子一转打算从背后偷偷抓住它。34小节注意音色的转化,像是猎人跑很久很累,呼吸很沉重的声音,用手腕带动,手腕不要抬太高。34、35小节的踏板要和落键的声音一起同时踩,一个和弦用一个踏板,注意力度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变化,突出旋律声部,弱下来时要有收束感。四组相同的音型,反复强调,随着音域变高,紧张程度越来越高,猎人离小鸟越来越近,眼看就要抓住了。41、42小节弹奏时一定要有小心翼翼的感觉,不要让小鸟发觉。
在43、44小节音乐力度全部变成强,就像猎人看准时机一个前扑过去,小鸟突然一飞,猎人扑了空,直接摔在陷阱里。掉下去的时候砰砰撞到好几棵树。所以这里的强一定要弹得坚定厚实,左手演奏的这些音域向下每隔八度的一个fa就像是猎人撞树的声音,所以触键要干脆有力,加上一个踏板渲染下氛围。
进入到了呈示部的连接部分,這里展现的是小鸟很高兴,终于成功甩掉了猎人的情景,左手在弹奏时要有很舒展、优美、享受自然的感觉,指尖站立在琴键上,连线的地方用胳膊带动手弹奏。左手部分用指尖弹奏,指尖往里勾,抓住琴键,手腕放松保持不动。注意节奏要平稳,感觉像在跑步机上跑步的感觉。
第52小节在弹奏时要连贯自然,用手腕带着力量送出去,注意听弹奏出来的声音,胳膊放松、不要僵硬,整个部分展现小鸟无拘无束自由飞翔,有时又跳上枝头俏皮玩耍的情景。
左手的和弦用手腕带动,上下弹奏,左手贴键直接弹奏,右手弹出来的声音要有一个点,不能呼啦啦一片过去。注意节奏,左右手要呼应起来,弹奏得活泼一点。71至73小节弹奏要平稳连贯听指尖的声音,这部分一直是弱,不要渐强,第74小节的跳音部分跟前面要求一样,轻快又平稳。整个这段感觉就像是猎人又从陷阱里爬出来之后找到了小鸟,你追我赶的又开始了捉捕,音乐很紧凑不留空隙,猎人上过当之后又来抓小鸟,这次场景更加激烈。
(二)奏鸣曲的展开部
奏鸣曲进入到展开部,狡猾的猎人又来了,气氛重现阴森,这次阴森的程度比前两次都更加浓厚,两个手的和弦都更加烘托氛围,这次猎人铁了心的要抓住小鸟,98小节的音乐术语变成了从强变成加强,小鸟在又一次巧妙逃脱后追捕更加激烈起来。95小节至99小节,除了要注意右手的旋律,同时还要注意左手上方音的旋律,这里也是相互呼应的感觉。弹奏时要干净利落,注意实值和空拍。99小节第一个音强后面的音是弱,要突出第一个音,就像敲锣,第一声重音下去,后面都是回音一样,而且还要有律动感。从100小节往后,又是左手是猎人,右手是小鸟,展现激烈追捕的过程,他俩还互换位置,一会小鸟在天上飞一会在草丛中跑,猎人一会儿在草丛中追一会儿又在树上跳,还有小鸟逗猎人在他周围乱飞,猎人停下脚步用手抓小鸟的情景,画面感极强。注意这里的节奏一定要精准,空拍要精确,不要抢也不要漏,表现出音乐的紧密感。
注意这里指法要固定好,在空拍时就找好手指该弹奏的位置,左右手旋律连接得当,右手的颤音要弹的清晰。125小节右手部分用手指做连贯。技巧性多一点,练习时要多慢弹。
(三)奏鸣曲的再现部
再现部从137小节开始,进行主题再现,运用相同的演奏技巧来弹奏。图示的这部分不但要注意右手高声部的旋律清楚,还要注意左手上方声部的旋律也要弹奏出来,连线之后的小气口要表现出来。从216小节开始到218小节要注意这里的强弱变化,这里半音上行音节为句子起了调节色彩的作用,而且调试转为降A调,连线演奏时要温柔并且坚定一点。
(四)奏鸣曲的尾声
从220小节开始进入奏鸣曲尾声,这部分除了把和弦音效弹出来还要把旋律声部也弹奏出来,224、225小节可加上踏板,踏板加在连线后的音,弹奏这个音的同时踩踏板。后面几组都用同样的方法。
这里又感觉回归到猎人追捕小鸟时的情景,从243小节开始要注意右手的跑动部分,用指尖贴键的方法把音一个一个弹清楚,注意节奏律动感。左右手跑动加跳音相互转换,使音乐听起来更加滑稽有趣,再加上力度变化,使整个场景更加活灵活现,那最后猎人到底有没有抓住小鸟呢?247小节力度开始渐强增加紧迫感,到249小节突然变为弱,猎人和小鸟一起小心翼翼的开始你追我赶,大家都在等待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直到最后一个响亮的收尾,这个场景就结束了,到底是抓没抓上留了一个悬念,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252、253小节的两个强和弦,要用大臂的力量传送到指尖,手指用力弹出来的声音宏伟,干净有力的结束。
三、从情景化把握贝多芬奏鸣曲op31no3的演奏特点
(一)触键
这首奏鸣曲整体给人一种欢快、有趣的感觉,在演奏的时候胳膊要注意放松,大臂和小臂像是一个运输通道,把力量自然的传送到指尖。手腕也要放松不要僵硬,指尖用力,贴着琴键演奏。
(二)音色
演奏出来的声音要很通透,叮叮咚咚给人很春天、很阳光的感觉,跳音部分让手指离琴键一小段距离,用相同的触键方法直接弹奏,让手指快速的站立到琴键上,抒情的地方要用手指做连贯,也可以用手腕带动或者手肘带动。
(三)踏板
连音踏板部分根据音响效果来踩,基本按照一个和弦换一个踏板的原则,大部分都是手指触键和踩踏板同时进行,收的时候要干净利索。
(四)和弦
多音同时下键要整齐,力度均匀,突出上方的旋律音。八度音程弹奏时手掌要做好支撑,以手腕为支点从手掌上下晃动,用指尖演奏。
整首曲子都需要严格按照谱子里的音乐术语弹奏。
参考文献:
[1]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147.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2006:205.
[3]郑三兴.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4][奥]卡尔.车尔尼.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正确演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5]高佳佳,赵冬梅.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6][苏]克里姆辽夫.论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7]王安国.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8][台]邵义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剖析[M].台湾:全音乐谱出版社,1983.01.
[9]周丽.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1):190.
[10]杨文兴.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浅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03).
关键词:奏鸣曲 情景化 演奏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9-0053-03
一、贝多芬简介及创作背景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18世纪中、下叶的欧洲是个十分动荡的年代,法国掀起了“启蒙运动”,要弘扬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提倡理性,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反对教会、階级的束缚,德国受法国的影响在18世纪下半叶也发起了“狂飙运动”。贝多芬也是这个运动的支持者,在当时这个时期,音乐家的地位跟奴仆的地位差不了太多,因为他们也需要固定的收入来作为自己的生活保障,但是他们向往做一个真正自由的艺术家,其中有很多音乐家不能忍受这个耻辱都选择自由艺术家的行列过流浪的生活。
贝多芬的创作分为四个时期“波恩时期”“维也纳时期”“成熟时期”和“创作晚期”。“波恩时期”是他的幼年及青年时代,良好的音乐氛围让他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虽然贝多芬的童年比较悲惨,他的父亲期望他能跟莫扎特一样被称为神童,经常逼迫他去学习和演出。根据贝多芬成年时期的生活环境,他也创作出了一些很轻松欢快的曲子,有点莫扎特、海顿的风格。“维也纳时期”是他创作最辉煌的时刻,他经常参加一些贵族的音乐聚会,他的音乐天赋和创作才能让他得到很多贵族的青睐,他游走在那些贵族之间以为自己跟他们都是平等的。但是当他发现他自己爱上那些贵族的小姐,去追求她们屡次失败,从此感受到他其实在那些贵族的心中地位并不高,而且发觉自己的耳朵听力越来越差的时候,他终于打破了对贵族以及上流社会的幻想,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现实处境。他在这个时候才开始正面的了解当时法国大革命的情况,进而投身其中进行反抗。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是他创作的最辉煌时期,这个时期才奠定了他的创作基本思维,这才是真正的贝多芬,作品具有英雄性、不断的反抗精神,富有激情。同时他的作品也给那些正在反抗的人民带来精神上的鼓舞。在贝多芬的“创作晚期”他的耳朵已经几乎听不见了,虽然他对革命的胜利仍然没有失去信心,但是他作品中的英雄性已经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在艺术构思上更加深刻、细致和复杂了。贝多芬奏鸣曲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早期:1796年至1799年。中期:1801年至1814年。晚期:1815年以后。这次我们要浅析的奏鸣曲,就是贝多芬在中期前半期所创作的曲子。在这个时期他对奏鸣曲的探索和学习已经结束了,从他的音乐中就可以感受到他思想上的成熟。在奏鸣曲的创作上他渴望突破传统实现创新,有很多大胆新奇的想法等待去尝试。他的耳朵听力越来越差,有过几段山盟海誓的爱情也都不了了之,他越来越不喜欢与人交往。第十八首奏鸣曲(op31no3)是在1802年年初开始写的,这时的他虽然在生活上有些许挫败感,但并不影响他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所以该奏鸣曲具有对比性。
二、从情景化分析贝多芬奏鸣曲op31no3音乐性的特点
音乐情景化就是把音乐中所诉说的感情与景象转化成好像真的活灵活现发生了一样。
这首奏鸣曲可以想象为有个猎人去森林中捕猎,被小鸟们愚弄,紧张刺激中又带有欢快滑稽的情景。速度为快板,拍子为四三拍,四三拍大多为舞曲的拍子,这里用强弱弱节奏的四三拍也体现了整首曲子较为轻松愉快的感觉。
(一)奏鸣曲的呈示部
该奏鸣曲中呈示部的主部开始不以原调出现,和声听起来很有神秘感,猎人偷偷的出现了。前两小节虽然音乐术语为弱,但是不要太弱,要听见最上方连贯的dol fa fa,像是歌唱一般,跟随着呼吸弹奏,一定要精确附点和休止的节奏,还要听见下方的音程以及和弦,像是一个背景铺垫,落键要整齐。第3、4小节渐慢,增加紧张感,有种疑问的感觉,弹奏时手指贴键,手腕像提线木偶一样,这里的踏板要注意踩一半就可以,感觉就像凌晨四、五点的被雾缭绕的森林,朦朦胧胧看不清楚的样子。之后渐强踩全踏板一直到突强重新回归主和弦,像是清晨第一缕阳光一下穿透晨雾直射在森林中。还要注意延长音拖够整个实值的一半,阳光逐渐照亮整个森林。其间踏板要换干净,感觉到声音的延续。
之后速度还原,像是小鸟们都睡醒了,叽叽喳喳的开始追逐打闹,弹奏时注意连线后的小呼吸扣口,突出上方旋律的同时又要注意中部音程节拍实值保持好,左手的八度音程手型保持不动,上下摆动手腕敲击键。
八度音程弹够一拍后要收干净,空拍实值要精准,也要听见这部分右手部分的旋律(xi xi xi mi),左手贴键弹奏,顿音部分要明确,不要过于活泼,保持平稳,像是小鸟们刚睡醒纷纷跳上枝头四处张望一样。站稳了脚跟后又是情景再现。左手的和弦要明亮但不刺耳,声音清晰节奏明确。之后的部分感觉跟开头很相似却有所差别,可以想象成猎人又出场了,他发现了这些美丽可爱的鸟儿,偷偷摸摸的藏在树后面暗暗观察想找准机会下手捕捉它们。
从速度还原的地方开始场景又换成小鸟们的天下了,第15、16小节除了注意右手的旋律弹清楚外(sol fa fa sol fa mi fa sol mi),还要注意左手八度音程的旋律也要弹清楚(xi xi xi mi),从第16小节开始左手就有相同的八分音符了,演奏时要有节奏感,声音要横起来。这些音符像是猎人从远处向小鸟们跑来,但是猎人是比较愚笨的形象,所以只会匀速前进,第17、18两小节像是一问一答充满爱意的简短对话一样,指尖用力手腕放松,声音坚定又缠绵,右手弹两个声部,音程部分像是黑管在演奏,下面的单音像是巴松在演奏一样,小指要控制好,手指别太软,声音弱一点不要太突兀。第19、20小节也要注意左手上方的旋律,右手的十六分音符弹奏时注意手掌张开,像跷跷板那样演奏,突出旋律声部,结尾要有收束感。右手像是小鸟,左手像猎人。猎人已经追上了小鸟,小鸟们当做没看见的样子继续一会儿上一会儿下的飞,故意逗猎人,猎人还是在匀速追小鸟,自以为小鸟们没有发现他。 从第24小节开始变成音符的跑动,弹奏时要轻巧有颗粒性,手指不要溜音。25小节左右手是相同的音型,顿音要短促、手指直接按下去,手腕固定好不要动,用手掌敲击。像是小鸟在树之间上下乱跳躲避猎人的追捕,它胸有成竹的认为猎人一定抓不住它,所以在弹奏时要轻快要稳。猎人跟它是同步动作,只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到30小节变成渐强连跳,并且反复强调,戏剧性加强。力度渐强过后突然变弱,像是小鸟停在了树上。在32小节,气氛又阴森下来,猎人看见小鸟不飞了,脑子一转打算从背后偷偷抓住它。34小节注意音色的转化,像是猎人跑很久很累,呼吸很沉重的声音,用手腕带动,手腕不要抬太高。34、35小节的踏板要和落键的声音一起同时踩,一个和弦用一个踏板,注意力度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变化,突出旋律声部,弱下来时要有收束感。四组相同的音型,反复强调,随着音域变高,紧张程度越来越高,猎人离小鸟越来越近,眼看就要抓住了。41、42小节弹奏时一定要有小心翼翼的感觉,不要让小鸟发觉。
在43、44小节音乐力度全部变成强,就像猎人看准时机一个前扑过去,小鸟突然一飞,猎人扑了空,直接摔在陷阱里。掉下去的时候砰砰撞到好几棵树。所以这里的强一定要弹得坚定厚实,左手演奏的这些音域向下每隔八度的一个fa就像是猎人撞树的声音,所以触键要干脆有力,加上一个踏板渲染下氛围。
进入到了呈示部的连接部分,這里展现的是小鸟很高兴,终于成功甩掉了猎人的情景,左手在弹奏时要有很舒展、优美、享受自然的感觉,指尖站立在琴键上,连线的地方用胳膊带动手弹奏。左手部分用指尖弹奏,指尖往里勾,抓住琴键,手腕放松保持不动。注意节奏要平稳,感觉像在跑步机上跑步的感觉。
第52小节在弹奏时要连贯自然,用手腕带着力量送出去,注意听弹奏出来的声音,胳膊放松、不要僵硬,整个部分展现小鸟无拘无束自由飞翔,有时又跳上枝头俏皮玩耍的情景。
左手的和弦用手腕带动,上下弹奏,左手贴键直接弹奏,右手弹出来的声音要有一个点,不能呼啦啦一片过去。注意节奏,左右手要呼应起来,弹奏得活泼一点。71至73小节弹奏要平稳连贯听指尖的声音,这部分一直是弱,不要渐强,第74小节的跳音部分跟前面要求一样,轻快又平稳。整个这段感觉就像是猎人又从陷阱里爬出来之后找到了小鸟,你追我赶的又开始了捉捕,音乐很紧凑不留空隙,猎人上过当之后又来抓小鸟,这次场景更加激烈。
(二)奏鸣曲的展开部
奏鸣曲进入到展开部,狡猾的猎人又来了,气氛重现阴森,这次阴森的程度比前两次都更加浓厚,两个手的和弦都更加烘托氛围,这次猎人铁了心的要抓住小鸟,98小节的音乐术语变成了从强变成加强,小鸟在又一次巧妙逃脱后追捕更加激烈起来。95小节至99小节,除了要注意右手的旋律,同时还要注意左手上方音的旋律,这里也是相互呼应的感觉。弹奏时要干净利落,注意实值和空拍。99小节第一个音强后面的音是弱,要突出第一个音,就像敲锣,第一声重音下去,后面都是回音一样,而且还要有律动感。从100小节往后,又是左手是猎人,右手是小鸟,展现激烈追捕的过程,他俩还互换位置,一会小鸟在天上飞一会在草丛中跑,猎人一会儿在草丛中追一会儿又在树上跳,还有小鸟逗猎人在他周围乱飞,猎人停下脚步用手抓小鸟的情景,画面感极强。注意这里的节奏一定要精准,空拍要精确,不要抢也不要漏,表现出音乐的紧密感。
注意这里指法要固定好,在空拍时就找好手指该弹奏的位置,左右手旋律连接得当,右手的颤音要弹的清晰。125小节右手部分用手指做连贯。技巧性多一点,练习时要多慢弹。
(三)奏鸣曲的再现部
再现部从137小节开始,进行主题再现,运用相同的演奏技巧来弹奏。图示的这部分不但要注意右手高声部的旋律清楚,还要注意左手上方声部的旋律也要弹奏出来,连线之后的小气口要表现出来。从216小节开始到218小节要注意这里的强弱变化,这里半音上行音节为句子起了调节色彩的作用,而且调试转为降A调,连线演奏时要温柔并且坚定一点。
(四)奏鸣曲的尾声
从220小节开始进入奏鸣曲尾声,这部分除了把和弦音效弹出来还要把旋律声部也弹奏出来,224、225小节可加上踏板,踏板加在连线后的音,弹奏这个音的同时踩踏板。后面几组都用同样的方法。
这里又感觉回归到猎人追捕小鸟时的情景,从243小节开始要注意右手的跑动部分,用指尖贴键的方法把音一个一个弹清楚,注意节奏律动感。左右手跑动加跳音相互转换,使音乐听起来更加滑稽有趣,再加上力度变化,使整个场景更加活灵活现,那最后猎人到底有没有抓住小鸟呢?247小节力度开始渐强增加紧迫感,到249小节突然变为弱,猎人和小鸟一起小心翼翼的开始你追我赶,大家都在等待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直到最后一个响亮的收尾,这个场景就结束了,到底是抓没抓上留了一个悬念,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252、253小节的两个强和弦,要用大臂的力量传送到指尖,手指用力弹出来的声音宏伟,干净有力的结束。
三、从情景化把握贝多芬奏鸣曲op31no3的演奏特点
(一)触键
这首奏鸣曲整体给人一种欢快、有趣的感觉,在演奏的时候胳膊要注意放松,大臂和小臂像是一个运输通道,把力量自然的传送到指尖。手腕也要放松不要僵硬,指尖用力,贴着琴键演奏。
(二)音色
演奏出来的声音要很通透,叮叮咚咚给人很春天、很阳光的感觉,跳音部分让手指离琴键一小段距离,用相同的触键方法直接弹奏,让手指快速的站立到琴键上,抒情的地方要用手指做连贯,也可以用手腕带动或者手肘带动。
(三)踏板
连音踏板部分根据音响效果来踩,基本按照一个和弦换一个踏板的原则,大部分都是手指触键和踩踏板同时进行,收的时候要干净利索。
(四)和弦
多音同时下键要整齐,力度均匀,突出上方的旋律音。八度音程弹奏时手掌要做好支撑,以手腕为支点从手掌上下晃动,用指尖演奏。
整首曲子都需要严格按照谱子里的音乐术语弹奏。
参考文献:
[1]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147.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2006:205.
[3]郑三兴.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4][奥]卡尔.车尔尼.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正确演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5]高佳佳,赵冬梅.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6][苏]克里姆辽夫.论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7]王安国.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8][台]邵义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剖析[M].台湾:全音乐谱出版社,1983.01.
[9]周丽.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1):190.
[10]杨文兴.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浅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