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诸如网络犯罪、利用网络侵犯隐私、色情信息的传播等等;这些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直接危害着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新时期德育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从教育对象本身来说,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冲击。我们的教育理念强调要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里所说的健康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长时间的上网,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很小就带上近视眼镜,网络的盛行不得不成为其中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很多青少年能够尽情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以至于越来越少的和自己的父母朋友沟通,更甚者出现离开电脑不想说话、不会说话的现象,长时间的积累,容易使青少年出现人际交往的障碍,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二)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传统的教师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几千年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师是绝对的听从,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就是真理的化身。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断的拓宽,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一家之言。尤其突出的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重要作用的“两课”教学,传统灌输式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有自己的见解,甚至对传统道德理念提出了挑战,而教师作为促使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枢纽,其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从家庭的角度来说,青少年对网络的迷恋造成了很多的家庭悲剧。网络对于自控能力、是非分辨能力都还不强的青少年来说就像是“海洛因”,很多青少年迷恋其中而不能自拔。因上网而造成家庭悲剧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父母谈“网”色变。
(四)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减小,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扭曲。网络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使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道德价值观念得以传播,成为当今时代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进行交锋的主战场。西方国家利用其发达的技术向中国传递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冲击中国的主流文化,形成文化霸权。而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比较大,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冲击。尽管国家在这反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仍然不容乐观。
(五)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的影响。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青少年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任。很多在现实社会中不敢做的事情在网络中就会尽情的实施。在网上谣传地震而造成社会混乱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污秽、利用网络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以及不负责任的发表偏激的言论等等都从一定程度上扰乱着我们本该和谐的社会秩序。
二、网络时代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策略
以上论述可看出网络确实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同时,我们不能采取极端的措施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更不能本末倒置地阻止网络的发展,我们能做的就是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青少年正确的使用网络,文明上网,让网络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利工具。
(一)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要引导青少年提升自身修养,提高自律能力,正确使用网络。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近几年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学校应该采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同学进入校园网络的积极性。让同学参与校园网的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同学创建和管理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适应自身角色的变化,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同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及时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网络走进课堂,让网络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利工具。
(二)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不能采取粗暴的方式限制,而要从分析孩子迷恋网络的原因入手, 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缺失什么,需要什么,对症下药。因此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以正确的态度、良好的方式引导孩子对网络的使用。同时,父母也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网络知识,更新自己的理念,缩小与孩子的代沟。
(三)从社会的角度来讲,要从完善网络法律、加大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入手来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1、政府要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建设,给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依法治网”要与“以德治网”相结合,在保证法制建设的同时,提升全社会的网德修养,使青少年能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不良影响,增强青少年责任意识。
3、着力提高我国的网络技术水平,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开发安全检查软件,着力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过滤能力,对不健康的信息进行甄别。
4、提升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影响力。在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同时,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也迫在眉睫。采取与网络相结合的形式,使青少年在上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总之,网络时代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及整个社会在各个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机遇和丰富的资源,在新时代下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网络教育》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陶文昭 詹英著,1999:21.
2,韩振峰.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N】.光明日报,2008-03.
3,韩茂胜.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沧州师范学报,2008(12).
4,郑彦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5)
一、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从教育对象本身来说,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冲击。我们的教育理念强调要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里所说的健康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长时间的上网,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很小就带上近视眼镜,网络的盛行不得不成为其中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很多青少年能够尽情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以至于越来越少的和自己的父母朋友沟通,更甚者出现离开电脑不想说话、不会说话的现象,长时间的积累,容易使青少年出现人际交往的障碍,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二)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传统的教师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几千年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师是绝对的听从,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就是真理的化身。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断的拓宽,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一家之言。尤其突出的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重要作用的“两课”教学,传统灌输式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有自己的见解,甚至对传统道德理念提出了挑战,而教师作为促使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枢纽,其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从家庭的角度来说,青少年对网络的迷恋造成了很多的家庭悲剧。网络对于自控能力、是非分辨能力都还不强的青少年来说就像是“海洛因”,很多青少年迷恋其中而不能自拔。因上网而造成家庭悲剧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父母谈“网”色变。
(四)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减小,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扭曲。网络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使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道德价值观念得以传播,成为当今时代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进行交锋的主战场。西方国家利用其发达的技术向中国传递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冲击中国的主流文化,形成文化霸权。而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比较大,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冲击。尽管国家在这反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仍然不容乐观。
(五)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的影响。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青少年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任。很多在现实社会中不敢做的事情在网络中就会尽情的实施。在网上谣传地震而造成社会混乱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污秽、利用网络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以及不负责任的发表偏激的言论等等都从一定程度上扰乱着我们本该和谐的社会秩序。
二、网络时代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策略
以上论述可看出网络确实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同时,我们不能采取极端的措施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更不能本末倒置地阻止网络的发展,我们能做的就是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青少年正确的使用网络,文明上网,让网络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利工具。
(一)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要引导青少年提升自身修养,提高自律能力,正确使用网络。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近几年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学校应该采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同学进入校园网络的积极性。让同学参与校园网的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同学创建和管理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适应自身角色的变化,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同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及时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网络走进课堂,让网络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利工具。
(二)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不能采取粗暴的方式限制,而要从分析孩子迷恋网络的原因入手, 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缺失什么,需要什么,对症下药。因此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以正确的态度、良好的方式引导孩子对网络的使用。同时,父母也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网络知识,更新自己的理念,缩小与孩子的代沟。
(三)从社会的角度来讲,要从完善网络法律、加大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入手来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1、政府要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建设,给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依法治网”要与“以德治网”相结合,在保证法制建设的同时,提升全社会的网德修养,使青少年能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不良影响,增强青少年责任意识。
3、着力提高我国的网络技术水平,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开发安全检查软件,着力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过滤能力,对不健康的信息进行甄别。
4、提升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影响力。在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同时,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也迫在眉睫。采取与网络相结合的形式,使青少年在上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总之,网络时代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及整个社会在各个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机遇和丰富的资源,在新时代下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网络教育》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陶文昭 詹英著,1999:21.
2,韩振峰.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N】.光明日报,2008-03.
3,韩茂胜.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沧州师范学报,2008(12).
4,郑彦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