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课堂教学中,难道仍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来完成一次又一次单调乏味的语文教学吗?我们能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代替我们的辛劳,用多种美育形式打开学生的心扉呢?多媒体教学就能帮上忙。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颇具吸收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图像、声音、文学、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用形象的动画、悦耳的音响,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可以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陶冶美的情操。所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似乎已成必然之势。但在由接触到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这种教学手段在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它难以忽视的缺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在语文课堂上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使用多媒体的优点主要有:
一、形象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在的学生学习语文为“苦”之者大大多于“乐”之者。致使语文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愉快而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心情舒畅,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迅速而敏锐,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进行创造性学习。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可以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如执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课,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与诗的意境相近的课堂氛围,选择钢琴曲“星空”,并用powerpoint展示几幅城市夜空灯火闪烁的图片和暗夜星空的图片。再自定义动画使诗句字幕式的出现。在一幅城市夜空与星空相互辉映的图片上,此时要求学生不用看书,只需注视画面倾听范读。学生很容易投入到诗的意境中去。这种学习氛围是传统的讲和读所无法实现的。教师教得积极,学生学得投入。学生的整个精神力
二、形象直观的教学使重难点更加突出
语文界有这样一句老话:任何一个生动的比喻都是跛脚的。其原因,一是语文文字毕竟是抽象的符号,当它反映鲜灵活生的大千世界时,就必定受到许多限制;二是一个生活经验并不丰富的学生去理解有些有深奥生活哲理的比喻句是困难的。因此,要学生去理解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课文的重点、难点,是更困难的。由于CAI课件能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变具体,静态变动态,使原来枯燥的课本内容更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全身心地去主动发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多媒体所包含的虚拟技术能超越时空,化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适时使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由符号到心象的转换,使教学获得最佳效果。
教学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让学生观赏有关济南冬天风景的视频材料,学生仿佛置身于冬天的济南,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体会老舍笔下特有的冬景。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可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浓缩为三拳,设计动画,一拳重过一拳,三拳致人死命,情节惊心动魄,充分展示鲁提辖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教学《听潮》一课,主要特点是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朗读领略大海刚柔相济的美。这对内陆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在教学中,通过播放自制的潮起潮落的VCD以及以潮水声为背景音乐的范读录音,使学生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将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汇聚成对大海的立体感性印象,起到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的作用,突破了重点、难点,进而
三、使语文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而多媒体的辅助,让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学校,而可以延伸到社会、网络,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进行自主拓展阅读与交流,真正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实现语文教学“小课本,大课堂”的目标。
然而语文课堂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弊端。例如:
首先,多媒体教学手段妨碍了师生的交流课堂由原来的被教师把持着、控制着,到现在的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控制着,不能不说是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教师也不应该只是多媒体的一个操纵者,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控者。加入多媒体后,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死盯屏幕的现象,“媒体”充其量只是一个“热闹”的工具,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正常交流的作用。
其次,多媒体教学手段埋没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应该承认,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而现阶段评价教师的办法仅局限于教师的授课情况与学生的学业成绩等。如果教师均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堂结构、形式千篇一律,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将无从体现,教师组织教学的应变能力、教学特色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处理的深度、广度、板书设计等都将被埋没。
总之,我们不否认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其它学科中的巨大功用。但是每一种教学手段总有它的利和弊,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看清所教内容的性质再决定是否应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一、形象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在的学生学习语文为“苦”之者大大多于“乐”之者。致使语文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愉快而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心情舒畅,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迅速而敏锐,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进行创造性学习。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可以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如执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课,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与诗的意境相近的课堂氛围,选择钢琴曲“星空”,并用powerpoint展示几幅城市夜空灯火闪烁的图片和暗夜星空的图片。再自定义动画使诗句字幕式的出现。在一幅城市夜空与星空相互辉映的图片上,此时要求学生不用看书,只需注视画面倾听范读。学生很容易投入到诗的意境中去。这种学习氛围是传统的讲和读所无法实现的。教师教得积极,学生学得投入。学生的整个精神力
二、形象直观的教学使重难点更加突出
语文界有这样一句老话:任何一个生动的比喻都是跛脚的。其原因,一是语文文字毕竟是抽象的符号,当它反映鲜灵活生的大千世界时,就必定受到许多限制;二是一个生活经验并不丰富的学生去理解有些有深奥生活哲理的比喻句是困难的。因此,要学生去理解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课文的重点、难点,是更困难的。由于CAI课件能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变具体,静态变动态,使原来枯燥的课本内容更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全身心地去主动发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多媒体所包含的虚拟技术能超越时空,化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适时使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由符号到心象的转换,使教学获得最佳效果。
教学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让学生观赏有关济南冬天风景的视频材料,学生仿佛置身于冬天的济南,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体会老舍笔下特有的冬景。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可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浓缩为三拳,设计动画,一拳重过一拳,三拳致人死命,情节惊心动魄,充分展示鲁提辖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教学《听潮》一课,主要特点是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朗读领略大海刚柔相济的美。这对内陆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在教学中,通过播放自制的潮起潮落的VCD以及以潮水声为背景音乐的范读录音,使学生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将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汇聚成对大海的立体感性印象,起到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的作用,突破了重点、难点,进而
三、使语文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而多媒体的辅助,让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学校,而可以延伸到社会、网络,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进行自主拓展阅读与交流,真正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实现语文教学“小课本,大课堂”的目标。
然而语文课堂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弊端。例如:
首先,多媒体教学手段妨碍了师生的交流课堂由原来的被教师把持着、控制着,到现在的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控制着,不能不说是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教师也不应该只是多媒体的一个操纵者,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控者。加入多媒体后,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死盯屏幕的现象,“媒体”充其量只是一个“热闹”的工具,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正常交流的作用。
其次,多媒体教学手段埋没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应该承认,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而现阶段评价教师的办法仅局限于教师的授课情况与学生的学业成绩等。如果教师均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堂结构、形式千篇一律,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将无从体现,教师组织教学的应变能力、教学特色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处理的深度、广度、板书设计等都将被埋没。
总之,我们不否认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其它学科中的巨大功用。但是每一种教学手段总有它的利和弊,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看清所教内容的性质再决定是否应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