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cil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汤的乡间别墅装修完工,在朋友圈晒了许多照片,仿古式的雕花窗棂,耀人眼目的红木家具,坐拥书城的巨大书柜,满堂的名家字画。我逐一看过,却独独记住了书房正面墙上挂着的关山月的《梅花图》。画面上,是一株映雪的红梅。殷殷红梅,如血绽放。
  老汤的家乡是花乡,每年春天,万亩鲜花竞相开放,远远望去,如一岭五色花毡。每年这个时候,老汤都会呼朋唤友,一起赏花玩景。人人都以为,老汤是爱花的。
  老汤确实爱花,书桌上的文竹,茶几上的水仙,客厅里的墨兰,八仙桌上的腊梅,哪哪都是他养的花。老汤像伺候宝贝一样照顾它们。
  可让老汤更宝贝的不是花,是书。从老汤那比客厅还要大的书房,占了一面墙的书柜就能猜到。
  老汤是个作家。
  作家的情感都是细腻的,丰富的,老汤也不例外。老汤笔下的人物,不论是乡绅富贾,还是平头百姓,都有一颗不死的春心。
  像他自己。
  这不,情人节一大早,老汤就开始在朋友圈里煽情:年纪越来越大,我的小心脏也变得不怎么给力了。所以总是固执地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离床远点儿,最好把它放在人潮涌动的街上,最好让它出现在彼此分离的那个瞬间!配发的照片是站台上一对相拥的恋人。
  其实我是最看不惯老汤这种洗白式的表白的,好像他是个多么不近女色的君子,殊不知他却是最爱在女人堆里找灵感的作家。我甚至惡毒地认为,老汤这是在向他的某个新任表衷心。果然,很快老汤的朋友圈更新了一首歌:寂寞是因为思念谁。看,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
  老汤哪哪儿都好,就这一点最让人讨厌,装得道貌岸然,其实,一肚子花花肠子。不知道接下来又会有怎样的表演?
  中午的时候我去了山里,山风凛冽,山景清幽,一时玩得兴起,就一条一条的在朋友圈发消息。再没心思理会老汤的表演,在高速飚车的时候,我还发了一段视频,配发标题:私奔,正前方。我不要做像老汤那样的伪君子,我宁可做真小人。
  从高速上下来,老汤的朋友圈更新了,是个皱眉的表情,没有文字。
  看来剧情没有新发展,我继续在朋友圈一路走,一路晒我的旅行。
  拐上山坡的时候,老汤的朋友圈又更新了,是一段视频,视频里老汤摆在条案上的腊梅开了,一朵朵殷红的花朵羞羞怯怯,将开未开。配发文字:看你这欲语还羞的样子,是有话要和我说吗?
  看看,看看,这就开始了,离原形毕露不远了。我在心里呸了一声。
  默默地下了山,开车,回家,一路上不再查看朋友圈,好像是被什么坏了心情。
  一直到临睡觉,心情都是闷闷的。听了一晚上伤感的歌,听得心里也是酸酸的,看着电视里一群人为情人节狂欢,莫名的嫌恶至极。躺在床上了,才打开手机,才看到老汤在21点23分的更新:唉,什么也不说了,睡。文字下是两张图片:一张是梅花图,一张是三个字,关山月。下面是一条老汤跟发的评论:你懂的!
  百度的词条里有两个注解:著名画家关山月,李白诗《关山月》。“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关山月诗,伤离别也!征夫,思妇。
  瞬间,两行泪,洇湿了屏幕。
  曾经,我和老汤是一对夫妻。曾经,我们有一段感动了我们自己的爱情。曾经,我们…… 我的名字里有一个“梅”字。
  两年了,我们没有过任何联系,微信朋友圈成了我们观望彼此的唯一途径。
  一夜无眠。
  凌晨四点,老汤的朋友圈再一次更新,是一张图片:两只鹅。
  一只已经被装进袋子绑缚在摩托车后座上的鹅,探出头,与车下站着的同伴抵喙缠绵。图下配发文字:让这个吻,再深、再长一些吧!此一去,生死两茫茫。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愿天下所有相互爱恋的人们珍惜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活在当下,给对方更多的关怀与温暖!
  同样跟发一条他自己的评论: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只是瞬间,眼前一片大雨滂沱。
其他文献
花葫芦是涞阳野三坡一带的大土匪。他姓花,花木兰的花,名字叫啥无人记得。因天生是个秃子,脑袋像一只立了秋的葫芦,人们便送他“花葫芦”的外号。花葫芦枪法准,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他故意把自己那柄短枪的准星锉掉,百米开外打活物儿仍是一撂一个准儿,便又有“神枪花葫芦”之称。  仗着枪法好,花葫芦气候越来越旺,后来又兼并了野三坡一带大小七股土匪,便立地做成了“草头王”,黑白两道都怵他一头。  1937年,八路
期刊
两行官树一条堤,东自登莱达济西。若论五都兼百货,自然潍县甲青齐。  老潍县这个地儿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南来北往货物多聚集于此。其间有一九曲巷,货栈比栉,最为有名。  九曲巷里有一物件,曰老蹒。它昼伏夜出,或蹒跚而行,或蠢然而卧,体大如盎,有毛似刺,不伤人,不为祟。要说老蹒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还真没人说得明白,或许它根本就不是什么东西。  几百年来,有多少次汪洋大盗,强军流寇来这里明抢暗夺,入巷则迷
期刊
八月十六,方善金从噩梦中惊醒,发现太阳都打在脸上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做生意更讲究早晨的光景。方善金跳下床,后悔昨晚喝了二两酒,荒了一大早晨。  急忙打开布庄门板,方善金却见大街上冷清清的,不由一笑,也是啊,八月十五,热闹了一天和大半夜的小城,自然累了,累了自然就醒得晚。方善金不再那么急,拿起鸡毛掸掸拭布匹,又拿抹布擦拭柜台。柜台上大瓷缸里昨晚泡的粗茶还一口没喝,上面生了油亮亮的一层茶膜,方善金
期刊
渐行渐近的夕阳,透过田字格的窗,播洒了半地隐约的金黄。她用手抚摸着床头的木雕孔雀,幽幽地说:孔雀开屏,是世间最美的画!声音忧伤而恍然。  夕阳挥窗而去,隐退在青砖绿瓦间。特属于秋天的寒气,“呼啦”一声遮住了天地,却遮不住她思绪的川流。  那年,二八芳龄的她面若桃花,长发如瀑。每迈一步都洋溢着青春的风情。因为家道殷实,她缠着父亲送她进了新学堂。学校里的骨干组建了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宣传进步思想与爱国
期刊
柳笛是个剑客。最大的愿望是想当个木匠。  柳笛每天练完剑,就专心做木工。可是,他连个小板凳都做不好。  ——因此,柳笛很苦恼。  柳笛的剑法很好,击败过很多对手,江湖里有点名气,人送外号:风吹杨柳。意思是说柳笛出剑快。柳笛经常行走江湖,身为剑客,不行走江湖,能叫剑客吗?  认识柳笛的人对柳笛都很佩服。不认识的,交过手后,也就佩服了。  但柳笛并不太開心。他一心一意想当个木匠。  大嵩卫城有好几个木
期刊
东坡出门前对我说,今天有重要的事要办。我问,是什么呢?东坡只朝我眨眨眼。看他可爱的样子,我笑了。他不想现在说,我必不现在问,尽管我心里痒痒。  我千里迢迢随东坡来黄州时,东坡还不叫东坡。我知道,他是爱极那片我们一起开垦的荒地,才在那天我们从井里汲水浇地时,擦一把满头汗珠喜不自胜地说,从此,我叫东坡居士,你意下如何?我放下水瓢拍手笑道,我喜欢。我顺着东坡上吹来的一阵风唤道,东坡东坡。东坡将一木桶水浇
期刊
李老盖原来不叫李老盖,李老盖是他的绰号。李老盖生性好强,凡事都要争强好胜,盖过别人,人们就当面叫他李老盖,他也不以为侮,答应得挺骄傲,渐渐的他的真名倒不被人们记起了,后来,他干脆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老盖。  李老盖的儿子志贵和邻居张二蔫的儿子卫国一起参军,几年后都提干当了排长。一天晚上,人们在外边歇凉,人们就问李老盖说:“李老盖,听说你家志贵当官儿了?”  “嗯,当官儿了。”李老盖骄傲地回答。 
期刊
那年,村里来了一位卖菜刀的男人。  男人的菜刀确实好,用嘴对刀刃吹一下,隐隐的嗡嗡声。  刀虽好,却没人买。  那时,一把菜刀不过两块钱,可两块钱能办好多事啊!你想啊,火柴2分钱一盒,糖块一分钱一块,羊肉5毛钱一斤。  见男人的菜刀无人问津,王大爷就问:“敢把刀赊给我们不?”  男人犹豫不决。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王大爷自言自语:“这几年闹灾荒,大家手里没闲钱,等年头好了,买把菜刀算不了啥。” 
期刊
一个难得的晴好日子,宋太祖皇帝一时兴起,穿了便衣,独自一人走进皇宫的后花园散步。  后花园里,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鸟语花香,好不赏心悦目。皇帝闲逛一阵,看到树上不少鸟雀在欢快地叫着,更有一些鸟儿在地上一蹦一跳地找食吃,忽然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用弹弓打鸟雀的趣事来,童心大发,让人给他找来一个弹弓。  皇帝瞄准了一只正在地上低头找食的鸟儿,正要弹射,一名近身太监急冲冲地来到皇帝面前报:“皇上,有个
期刊
那年,春寒料峭。  风雨敲打着围墙,扯落了老樟树的叶子,零星地掉下来,又贴上去,像个魔术师似的变着戏法,我却无心去欣赏。  在老家的乡里,奶奶一直带着我。这年,奶奶要去长沙处理爸爸的一些事,得一个月时间,她便把我寄养到姑姑家。  姑姑家的门口有一条河,有很多小鱼小虾的,我去捉,结果捉了一天也没捉到什么,还弄湿了衣服。回来的时候,因没有衣服换,姑爹就拿他的大褂子披在了我身上,让我坐在姑妈的床边。太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