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效应与消极效应
1、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效应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了当年GDP的增加,有提高当年经济增长率的实际效果。经济结构调整明确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提高了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水平,丰富了宏观经济管理的经验。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治理经济紧缩的新尝试,并且已取得显著效果。具体表现在:定向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国债,将银行的一部分存差转化为财政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债投资与银行配套贷款的密切结合等等。正是上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密切配合,才促成了当前国民经济出现重要转机。
2、积极财政政策的消极效应
长期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利率上升,迫使民营部门投资减少,资本存量增长较慢,潜在产出增长率较低。同时,分析积极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还要考虑国际贸易和国际资金流动的影响。当国民储蓄减少时,利率上升,被我国金融资产的高收益吸引,国外资金流入我国,外资流入使原先上升的利率有所下降,但增加了我国对外国的负债。同时,由于购买我国的金融资产需要人民币,增加了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从
而使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这就会挤出净出口,使净出口减少,导致外债进一步增加。
二、积极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财政政策的现实意义
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安排中,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将积极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财政政策的重要意义在于,给予微观经济和整个社会一个更为明显、公开和清晰的宏观政策信号,政府将结束扩大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宏观总量政策,将宏观经济政策转变为保持经济平稳高速增长,通过有保有压、有抑有扬的结构调整,着重提高经济的运行质量。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体现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精神,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放弃盲目扩张、追求经济速度的理念和做法,向追求效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方面转换。通过政策的具体实施,适度控制经济总量的扩张速度,防止经济出现过热,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稳健财政政策既不是简单或者单纯的收缩财政规模,也不是全面扩张财政支出,其特点是在财政收支缺口总量上加以适度的控制,在财政支出结构上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增加资金支持的力度。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其他国家,面对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时刻变化着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财政政策的操作已不可能用简单的、以往教条化的宏观理论来概括。因此,解释和理解稳健的财政政策,切忌形式化和教条化,避免拘泥于词汇的研究,而应从实际出发,注重实绩,及时跟踪政策效应,并及时调整政策内容,以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
三、推行稳健财政政策的具体途径
1、控制赤字
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松紧适度,重在传递调控导向信号,既防止通货膨胀苗头的继续扩大,又防止通货紧缩趋势的重新出现,体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中央财政赤字保持稳定或逐步缩小,随着经济发展和GDP的不断增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会不断下降。这样做既便于保持一定的财政赤字规模,集中必要资源,有效支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战略的实施,又便于保持一定的调控力度,促进经济“软着陆”,体现财政收支的增量平衡取向,体现按照财政可持续发展要求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经济风险的取向。
2、推进改革
按照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原则,在继续安排部分国债项目投资,整合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保证一定中央财政投资规模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资金规模,腾出更多财力,用于支持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公平和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和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体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当前应重点推进以下四项财税改革:一是将生产型增值税调整为消费型增值税;二是加快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准备工作;三是继续推进农业税改革;四是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改革。
3、增收节支
在总体不增税负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通过依法征税,堵塞漏洞,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并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特别是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体现宏观调控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建立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制止铺张浪费,通过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来替代一定财政资金的增量需求,体现壮大财政实力、控制财政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要求,体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七队)
1、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效应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了当年GDP的增加,有提高当年经济增长率的实际效果。经济结构调整明确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提高了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水平,丰富了宏观经济管理的经验。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治理经济紧缩的新尝试,并且已取得显著效果。具体表现在:定向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国债,将银行的一部分存差转化为财政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债投资与银行配套贷款的密切结合等等。正是上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密切配合,才促成了当前国民经济出现重要转机。
2、积极财政政策的消极效应
长期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利率上升,迫使民营部门投资减少,资本存量增长较慢,潜在产出增长率较低。同时,分析积极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还要考虑国际贸易和国际资金流动的影响。当国民储蓄减少时,利率上升,被我国金融资产的高收益吸引,国外资金流入我国,外资流入使原先上升的利率有所下降,但增加了我国对外国的负债。同时,由于购买我国的金融资产需要人民币,增加了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从
而使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这就会挤出净出口,使净出口减少,导致外债进一步增加。
二、积极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财政政策的现实意义
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安排中,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将积极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财政政策的重要意义在于,给予微观经济和整个社会一个更为明显、公开和清晰的宏观政策信号,政府将结束扩大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宏观总量政策,将宏观经济政策转变为保持经济平稳高速增长,通过有保有压、有抑有扬的结构调整,着重提高经济的运行质量。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体现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精神,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放弃盲目扩张、追求经济速度的理念和做法,向追求效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方面转换。通过政策的具体实施,适度控制经济总量的扩张速度,防止经济出现过热,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稳健财政政策既不是简单或者单纯的收缩财政规模,也不是全面扩张财政支出,其特点是在财政收支缺口总量上加以适度的控制,在财政支出结构上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增加资金支持的力度。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其他国家,面对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时刻变化着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财政政策的操作已不可能用简单的、以往教条化的宏观理论来概括。因此,解释和理解稳健的财政政策,切忌形式化和教条化,避免拘泥于词汇的研究,而应从实际出发,注重实绩,及时跟踪政策效应,并及时调整政策内容,以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
三、推行稳健财政政策的具体途径
1、控制赤字
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松紧适度,重在传递调控导向信号,既防止通货膨胀苗头的继续扩大,又防止通货紧缩趋势的重新出现,体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中央财政赤字保持稳定或逐步缩小,随着经济发展和GDP的不断增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会不断下降。这样做既便于保持一定的财政赤字规模,集中必要资源,有效支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战略的实施,又便于保持一定的调控力度,促进经济“软着陆”,体现财政收支的增量平衡取向,体现按照财政可持续发展要求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经济风险的取向。
2、推进改革
按照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原则,在继续安排部分国债项目投资,整合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保证一定中央财政投资规模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资金规模,腾出更多财力,用于支持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公平和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和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体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当前应重点推进以下四项财税改革:一是将生产型增值税调整为消费型增值税;二是加快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准备工作;三是继续推进农业税改革;四是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改革。
3、增收节支
在总体不增税负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通过依法征税,堵塞漏洞,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并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特别是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体现宏观调控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建立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制止铺张浪费,通过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来替代一定财政资金的增量需求,体现壮大财政实力、控制财政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要求,体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七队)